-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分班考易错点复习卷(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分班考易错点复习卷(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8 21:5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班考易错点复习卷(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惆怅(chóu) 无聊(liáo) 头衔 (xián) 拔弄(bō)
B.肿胀(zhǒng) 腐蚀(fǔ ) 通霄(xiāo) 书藉(jí)
C.剥削(xuē) 牺牲(shēng) 徘徊(huái) 防御(yù)
D.挪移(nuó) 踉跄(liàng) 野蛮(màn) 丑恶(è)
2.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按顺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锅里的粥有声无力的叹着气。
②竹子长得可以戳破天。
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
A.比喻 夸张 设问 拟人 B.拟人 夸张 设问 对偶
C.拟人 夸张 比喻 排比 D.比喻 夸张 对偶 拟人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为是/其智弗若与?
B.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C.孰/为汝/多知乎?
D.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4.下列关联词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因为他正在全神贯注地看书,所以并没有抬起头,只是指了一下。
B.如果你们不吃,我们就走不出这片草地。
C.虽然这里面的蝎子与众不同,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
D.即使下了一番工夫,也能练出一手好字。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同学们要注意节约,杜绝不浪费水电的行为。
B.中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C.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让“书香满园”成为我校的名片。
D.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交警部门强有力的措施。
二、填空题
6.根据语境,正确、规范、美观书写词语。
时间如白驹过隙,zhǎ yǎn( )间,六年的小学时光已逝,而原本zhì qì( )未消的你我,已是热血fèi téng( ),即将远航。对未来,你我可能会有太多的kǒng jù( )与jīng huáng( ),但请相信,只要我们始终保持lǐ zhì( ),勇敢地追逐梦想,那迎接我们的就一定是míng mèi( )的阳光……
7.我能区分下列生字并分别组词。
域( )  诞( ) 疑( ) 
或( )  延( ) 凝( ) 
惯( )  观( ) 圃( )
贯( )  砚( ) 葡( )
8.写出下面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 ) 
(2)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 )
(3)父亲是很慈祥的。( )
9.把词语补充完整,再答题。
( )空( )惯 ( )( )天日 无( )有( )
两( )三( ) 跃跃( )( ) ( )湖( )海
与“独一无二”意思相反的词语是“ ”;与“习以为常”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
10.根据所学的内容填空。
(1)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2)“人生自古谁无死, ”是文天祥坚贞不屈的精神写照,于谦的《石灰吟》中,“ , ”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3)多用来劝诫人们及时行孝、陪伴父母的俗语是:“ , 。”
(4)光阴易逝催人老。朱自清曾感慨:“过去的日子如 ,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苏轼却写下了“ ? !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豁达词句。
三、语言表达
11.综合实践。
音乐让不同国界、不同民族的人心灵相通,让我们带着对音乐的热爱之情来完成各题。
(1)班上要举行“毕业晚会”,节目中合唱《朋友》之后是独唱《阳光总在风雨后》,假如你是晚会主持人,请你写几句串台词将两个节目连接起来。
(2)不少同学喜欢边听音乐边读书做作业,这个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热议,有支持的有反对的。班级为此要举行一次讨论会,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12.按要求完成句子。
(1)我的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缩句)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
(3)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用上所用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4)全校运动会上,小力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青青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注意加点的部分,仿写句子。)
四、文言文阅读
课内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jiǎo 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yú yǔ)?曰:非然也。
1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14.下列句中的“之”具体指什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横线上。
②通国之 善弈者也。
②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③弗若之 矣。
A.指弈秋的教导 B.指鸿鹄
C.他,代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D.助词,相当于“的”。
1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惟弈秋之为/听 B.思援/弓缴而射/之 C.其一人/专心致志
16.作者想要通过这篇文章表达的观点是( )
A.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B.学习可以一心二用,不必持之以恒。
C.学习成绩是否优秀,与智力水平有很大关系。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②住方家大院的八儿,a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b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③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④c“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⑤“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d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⑥“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⑦“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⑧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⑨“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⑩“是啊!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已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到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 花生仁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妈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晚上,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在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17.对选文情节顺序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盼粥 猜粥 分粥 看粥 吃粥
B.盼粥 看粥 猜粥 分粥 吃粥
C.盼粥 看粥 猜粥 吃粥 分粥
D.盼粥 分粥 猜粥 看粥 吃粥
18.对选文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写吃粥的内容比较详细,而吃粥前的各种活动写得相对简略,这样做到了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B.选文构思巧妙,首段是对腊八粥的特写,极力渲染人的感受,主体部分动态展示腊八粥的熬制过程。
C.选文“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写出了八儿的贪婪、执拗,只想着能吃到更多腊八粥。
D.第 段说花生仁儿“脱了它的红外套”,运用的是比喻的手法,赋予了腊八粥以灵性,符合儿童的观察心理。
19.对选文画线句子abcd的描写方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B.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C.神态描写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D.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20.下列对选文内容及写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
B.选文交织着两条线索:一条线索写小孩八儿盼望吃粥的整个活动,一条线索写腊八粥的熬制过程。通过八儿的所见所闻所想,对腊八粥进行描摹。
C.选文开头作者不惜笔墨介绍腊八粥的8种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种种状态,是为了反衬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
D.文中运用大量的对话。这些对话既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也将人物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物形象也变得鲜活起来。
交往的善意。
轻点关门
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搬进了新居。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祝贺的朋友,我与妻子便重重地躺在沙发上休息。忽然,门铃响了。咦?这么晚了还有客人?忙起身开门,门外站着两位素不相识的儒雅的中年男女,看上去是一对夫妻。在(疑惑疑虑)中,那男子介绍他们是一楼的住户,姓李,特地上来向我们祝贺乔迁之喜。哦,原来是邻居啊!我赶紧往屋里让。
②李先生连忙摆手:“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情要请你们帮忙。”我说:“千万别客气,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李先生道:“以后你们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说完他搓着两手,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
③我(思考沉吟)了片刻:“当然没问题,只是怕有时候急了便会顾不.上。可是.....既然您父亲受不了惊吓,为什么还要住一楼?”李太太解释道:“其实我们俩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我父亲腿脚不好,而且心脏病人还要有适度的活动,住一楼老人家出来进去会方便一些。”听完后,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答应以后尽量小心。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
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我们的单元门与别的单元门的确不太一样,大伙儿开关铁防盗门时,都是轻手轻脚的,绝没有其他单元时不时“咣当”一声巨响,一问,果然都是受李先生所托。
⑤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有一天晚上,李先生夫妇又摁响了我们家的门铃,一见到我们,二话没说,先给我和妻子深深地鞠了个躬,半晌,头也没抬起来。我急忙扶起来询问。李先生的眼睛红肿,原来昨天晚上,李老先生在医院里病故了。去世之前,他叮嘱儿子一定要感谢大家这些年对自己的_______(照顾光顾),要儿子给邻居们深深地鞠一躬,表示自己的感激。我用眼睛偷偷一扫,果然在李先生笔挺裤子的膝盖处有两块灰迹,想必是叩头叩的。
⑥送走了李先生夫妇,我不禁感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生活就是这样,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
21.用“√”选出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22.结合短文,补充下面图中的内容。
李先生夫妇 第一次拜访→目的:
第二次拜访→目的:
23.阅读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从“搓着两手”可以体会到李先生 的心情,从“静静地看着”可以体会到李先生 的心情。
24.第③段中,“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25.文中李老先生没有正面出现过,但通过他临终的交代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六、书面表达
26.习作
作文题目: ________难忘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可填上“真情”、“瞬间”、“师恩”、“友情”、“往事”、“童年”等词语;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
3.文章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
4.书写规范、整洁,字数在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拔弄(bō)——拨弄;用手脚或棍棒等来回地拨动等。
B.通霄(xiāo)——通宵;整夜。 书藉(jí)——书籍;书的统称;装订成册的著作。
C.完全正确。
D.野蛮(màn)——mán;指一个人穷凶极恶、 粗鄙、使用暴力、不讲理。
2.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①“粥有声无力的叹着气”是把“粥”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②竹子是不可能戳破天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③本句有问有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
④本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本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
所以B选项正确。
3.B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A.恰当。出自先秦孟子的《学弈》,句意: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
B.不恰当。出自先秦《吕氏春秋》的《伯牙鼓琴》,句意: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应为: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C.恰当。出自先秦列子的《两小儿辩日》,句意: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D.恰当。出自先秦列子的《两小儿辩日》,句意: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
故选B。
4.D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辨析。
关联词一般分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等。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解答时,可以先分析两个分句之间存在的关系,再结合句意及语境填写合适的关联词。
A.“他正在全神贯注地看书”与“并没有抬起头”分句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关联词使用正确。
B.“你们不吃”与“走不出这片草地”两个分句之间存在假设关系。关联词使用正确。
C.“这里面的蝎子与众不同”与“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两个分句之间存在转折关系。关联词使用正确。
D.“下了一番工夫”与“能练出一手好字”两个分句之间存在条件关系。关联词使用不正确,应该使用“只有……才……。”
5.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多重否定造成的逻辑语病。把“不”去掉。
B.搭配不当(主宾不一致);把“人口”放到“最多”前面。
C.没有语病。
D.逻辑矛盾。应该删除“不”,或者删除“防止”。
6. 眨眼 稚气 沸腾 恐惧 惊惶 理智 明媚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拼音拼写能力,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先读拼音再书写,注意拼读准确,拼读时注意以下三点:1、翘舌、平舌音字母;2、有无鼻音字母;3、最后是音调。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眨、腾、惶”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7. 区域 诞生 疑问 或者 延期 凝视 习惯 观察 苗圃 贯通 砚台 葡萄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
首先辨析形近字,在给它们组词。要注意它们的形旁的细微差别,组词时可以根据它形旁的不同加以辨别组词,也可以放到词语中结合词义来进行。
域:区域、思域、西域、领域、水域等。
或:或者、或将、或者、或许、或则等。
诞:诞生、华诞、荒诞等。
延:延期、延时、延缓、延长、拖延等。
疑:怀疑、疑问、疑虑、疑心、迟疑等。
凝:凝视、凝望、凝重、凝聚、凝集等。
惯:习惯、惯例、惯用、惯家、惯性等。
贯:贯通、一贯、连贯、贯穿、万贯等。
观:观看、观望、观众、观赛、景观等。
砚:砚台、贡砚、水砚、砚池、砚槽等。
圃:苗圃、花圃、菜圃、田圃、池圃等。
葡:葡萄、葡萄糖、葡萄干、葡萄酒、葡萄架等。
8. 猛烈 恐惧 严厉 和蔼
【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
(1)剧烈:猛烈。近义词是:猛烈、强烈烈。
恐怖:由于受到威胁而引起的恐惧。近义词是:恐惧、恐慌。
(2)严峻:严厉;严肃。近义词是:严厉、严肃。
(3)慈祥:(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近义词是:慈爱、和善。
9. 司 见 重/暗 见/无 独 偶 面 刀 欲 试 五 四 无独有偶 司空见惯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
司空见惯:指某事物常见,不觉得奇怪。
重见天日:比喻摆脱了黑暗的环境,又见到了光明。
暗无天日:形容社会极端黑暗。
无独有偶:并非只此一个,还有一个可以和它配成一对的。表示两人或两事十分相似。
两面三刀:比喻阴险狡猾,居心不良,玩弄手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跃跃欲试:形容心情激动,急于想试一试。
五湖四海:泛指全国或世界各地。
“独一无二”的意思是: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它的近义词是“无独有偶”。
“习以为常”的意思是:常常如此成了习惯,就当作应该的事情了。它的近义词是“司空见惯”。
10. 好雨知时节 润物细无声 留取丹心照汗青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轻烟 被初阳蒸融了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详解】考查了学生对诗词、俗语、名人名言与课文原文的识记能力。
解答时根据课内外积累完成作答。注意不加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原文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原文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原文是: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民间俗语,意思是: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出自朱自清的《匆匆》,文中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生动的体现出时间稍纵即逝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的无奈和惋惜之情,揭示了旧时代年轻人已有所警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出自北宋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原文是: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1. 一生中朋友陪我们经过风雨,我们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接下来请听独唱《阳光总在风雨后》。 同意,可以消除周围的杂音。
【详解】(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题意,可知,是写节目《朋友》后的独唱《阳光总在风雨后》的串词时,要注意连接,开头一句要与《朋友》有关,下一句要与《阳光总在风雨后》有关,要求语言优美,过渡合理,文字简练。
如:朋友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当你遭遇挫折时,朋友会告诉你,阳光总在风雨后,请欣赏独唱《阳光总在风雨后》。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
此题是开放性题型,答案不唯一。两种观点皆可,但必须言之有理,注意字数要求,要注意先表明观点,然后阐释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如:反对,一心不能二用,音乐容易让人分心,边听音乐边读书做作业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效率自然不高。
12. 父亲保持态度 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 整个礼堂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花园里,各色的月季欣然怒放,艳丽的桃花吐露芬芳,热情的杜鹃花绽放笑容,美丽的海棠傲然盛开,到处花香醉人。
【详解】(1)本题考查缩句。
缩句步骤:
第一,弄懂句子的意思;
第二,标出应留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
第三,检查对错优劣。找出“的”“地”“得”,把“的”“地”前面的修饰成分去掉,把“得”后面的补充部分去掉。
本句中主语是“父亲”,谓语是“保持”,宾语是“态度”。
(2)这道题考查学生直述句转换为转述句的能力。
转述句就是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转换方法如下:①标点符号的改变,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②把第一、二人称改成第三人称。
把“我”改成“他”,“还”改为“更不”,去掉冒号和引号,问号变句号。即: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
(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这个碗有千斤重”夸大了“碗”的重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仿写时注意。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示例: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4)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所仿写的句子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例句中有四个相同意思的词语,仿写时注意。示例: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全是带灯笼穗的。
13.zhuó yú 14. D A B C 15.C 16.A
【解析】13.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缴[jiǎo]交付;付出。迫使交出(武器)。[zhuó]系在箭上的丝绳。
在“弓缴”中应读:zhuó。
与[yǔ]1.给。2.交往。3.赞许;赞助。4.等待。5.介词。跟;同。6.连词。及;和。[yù]1.参与;参加。
在“弗若与”中应读:yǔ。
14.本题考查对字词的解释。
(1)“通国之善弈者也”的意思: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之:助词,相当于“的”。故选:D。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第一个“之”的意思:弈秋的教导;故选A。第二个“之”的意思:指鸿鹄。故选B。
(3)“弗若之矣”的意思: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之”的意思: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故选C。
15.本题考查对句子的停顿。
A.“惟弈秋之为听”的意思:只听弈秋的教导;正确的停顿是:惟/弈秋/之为听。
B.“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正确的停顿是:思/援弓缴/而射之。
C.“其一人专心致志”的意思: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正确的停顿是:其一人/专心致志。
故选C。
16.本题考查短文的主旨。
短文讲的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
故选A。
【点睛】参考译文: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17.D 18.B 19.B 20.C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先根据题干已知项确定概括范围,再进行概括。
本文主要描绘了小孩儿八儿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和吃粥的过程,描绘出了腊八节时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示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阅读全文可知,第①—⑧段主要写的是八儿对腊八粥的盼望,可以概括为“盼粥”;第⑨— 段主要写的是八儿分粥;第 — 段主要写的是八儿对锅内腊八粥的猜想,即“猜粥”;第 — 段主要写的是八儿看到的腊八粥的样子,可以概括为“看粥”;第 — 段写的是大家吃粥,可概括为“吃粥”。
故选D。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有误,第 — 段写的是大家吃粥,这部分是略写,而吃粥前的各种活动是详写。
C.有误,选文“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写出了八儿贪吃、天真、聪慧的特点。
D.有误,第 段说花生仁儿“脱了它的红外套”,运用的是拟人的手法。
故选B。
19.本题考查人物描写。
结合第②段“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可知是神态描写;结合第②段“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中“进进出出”可知是动作描写;结合第④段“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可知是语言描写;结合第⑤段“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中“眼睛可急红了”可知是神态描写。
故选B。
2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C.“反衬”说法有误。作者不惜笔墨介绍腊八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煮在锅里的状态是为了表现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为下文做铺垫。
故选C。
21.疑惑 沉吟 照顾 22. 祝贺乔迁之喜,并提出轻点关门的请求 完成父亲的遗愿,感谢一年来“我”一家人对患病父亲的关照。 23. 给邻居提要求,添麻烦,心里不好意思 态度温和,很有礼貌、尊重他人 24.李先生夫妇为了更好地照顾患心脏病的父亲,甘愿住在“既潮湿又脏”的一楼,这一片孝心使“我”感动。 25.李老先生是一个对大家多年的照顾心存感激、知恩图报的人。
【解析】21.考查联系上下文对词语的理解。
疑惑指心里不明白,不相信。疑虑指因怀疑而顾虑。从“哦,原来是邻居啊!我赶紧往屋里让”可知,应选“疑惑”。
思考指进行深入、全面的思维活动。沉吟指迟疑不决,低声自语。从“当然没问题,只是怕有时候急了便会顾不上”可知,应选“沉吟”。
照顾指的是多加关心,多加优待。光顾指的是敬词,称顾客或客人来到。从“要儿子给邻居们深深地鞠一躬,表示自己的感激”可知,应选“照顾”。
2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从“特地上来向我们祝贺乔迁之喜”“以后你们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可知,第一拜访为了祝贺乔迁之喜,并提出轻点关门的请求;
从“去世之前,他叮嘱儿子一定要感谢大家”“要儿子给邻居们深深地鞠一躬,表示自己的感激”可知,第二次拜访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感谢一年来“我”一家人对患病父亲的关照。
23.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从“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情要请你们帮忙”以及对人物的动作描写中,可知李先生因为给邻居添增麻烦,心里很过意不去,但又希望邻居能够理解。
“静静地”指很安静,从“静静地看着”可以体会到李先生态度温和,很有礼貌、尊重他人。
2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其实我们俩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我父亲腿脚不好,而且心脏病人还要有适度的活动,住一楼老人家出来进去会方便一些”可知,李先生夫妇为了更好地照顾患心脏病的父亲,甘愿住在“既潮湿又脏”的一楼,这一片孝心使“我”感动。
25.考查对人物形象分析。
从“去世之前,他叮嘱儿子一定要感谢大家这些年对自己的照顾,要儿子给邻居们深深地鞠一躬,表示自己的感激。”可知,老人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26.范文:
往事难忘
岁月如烟,飘然而过。我经历过的事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大多已忘得一干二净了,但有一件事在我心里深深地扎了根。
  那件事发生在一节语文课上。我觉得陈老师讲课讲得津津有味,没有注意我。于是,不由自主地从抽屉里拿出温度计,低头玩了起来。
  正当我玩得忘乎所以时,“小明请你回答这个问题!”陈老师响亮地叫道。顿时,我心头一慌,缓缓地抬起头,只见陈老师的眼睛瞪着小明。同时,一道严厉的目光落在我的身上,似乎在说:上课时不能做小动作呀!我马上把温度计放进抽屉里,拿起书装作认真的样子,心里难为情地想:这是上课时间,我真不应该玩呀!没过多久,我的整个脑子里都是想着那支温度计,根本没法认真听课,老师讲什么我一句也听不进去。终于,我又情不自禁地拿出它玩了起来。
  丁零零……清脆的下课铃响了。“小海,你过来一下!”陈老师笑微微地说。我实在不明白老师的意思,还以为向我要什么东西或让我干什么。
  我来到陈老师面前,陈老师温和地说:“你上课玩什么东西?拿给我看看。行吗?”我提心吊胆,慢吞吞地走下讲台。那时候,我真希望地上有条裂缝,恨不得马上钻进去。但这是不可能的!我回到座位拿起温度计,赶快回到陈老师面前。
陈老师接过温度计,低头玩弄了几下,又抬头望着我,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全部消失了,我低头做好了准备,等待着一场暴风雨的来临。没想到陈老师没批评我,反而语重心长地说:“上课不可以做小动作,要做学习的主人。时间就像河中水,只能流去不能回,我相信你会改正的。对吧?”我抬头望着老师充满希望的目光,重重地点了点头。
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但是我却记忆如昨。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进行审题,重点为“难忘”,那我们就可以写往事难忘,为记叙文。接着我们可以用提问题的方式进行确认,确认文章可以写的内容,如什么事情让我难忘?为什么难忘?这件事情是和谁发生的?难忘的事情带给我什么启示?对我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的答案即为文章的主要内容。需要注意本文为叙事文章,所以写作时要注意结合具体事情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写作时要注意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