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班考专题突破:现代文阅读检测卷(三)-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
身边的优雅
①受一家杂志社的邀请,我去采访一位已至耄耋之年仍坚持创作的剪纸艺人。因为距约好的时间还早,我便决定先在江畔走走。于是,我惊喜地邂逅了那个在江堤上以水代墨练书法的他。
②一把再寻常不过的拖布,被他蘸了清水后,一只手挥舞着,笔走龙蛇,上下翻飞,一会儿工夫,江堤上便留下一串气势磅礴的行草。“好功夫啊!”我禁不住赞叹起来。“过奖了,不过是信手涂鸦而已。”他谦逊道,手却没有停下来。
③接下来与他的交谈,却让我惊讶万分:他姓耿,今年刚刚五十岁,去年查出患了胃癌。上个月,又查出了胰腺癌,医生说已经没有动手术的必要了。我怔怔地看着老耿,仿佛在听他轻描淡写地说着别人的事情。“你是不是很奇怪,我都被死亡预约了,为什么现在还要练字?”他看出了我的困惑,“我只读过五年书,这一辈子似乎都没有摆脱贫困,日子稍微好了一点点,又让癌症给缠住了。刚开始,我也抱怨命运不公,后来,也就坦然了。穷也罢,富也罢;好也罢,坏也罢。不都是过日子吗?于是,我就决定用最节俭的方法练练字,补上年轻时的遗憾。”“就这么简单?”我望着老耿那早已悟透人生的双眸。他点点头,继续书写。
④看着他一笔一画,认真得像一个小学生,我不由得对着那些很快便要被阳光抹去的字迹肃然起敬,仿佛那些匆匆逝去的水字,是在无声地告诉我关于生命和人生的真谛。
⑤在告别老耿去见剪纸艺人的路上,我又有幸结识了一位摆水果摊的诗人。
⑥我挑选水果的时候,他只顾握着一截铅笔头,在一个演草本上快速地涂抹着。他摇头晃脑,嘴里还在不停地念叨什么。耐心地等他停了笔,为我称量、包装好水果,我才好奇地问他:“刚刚那么专注,在写什么呢?”
⑦他有些腼腆地说:“写诗呢,突然来了灵感。”“我可以拜读一下吗?”我怎么也不会想到,眼前这个人在这样的生活境况里,竟然还保持着一份难得的诗情。“只是喜欢,主要是写给自己看的。”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把写诗的本子递给我。读着他的那些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美诗句,我的心仿佛被一双温暖的手柔柔地抚摸着,尘世的喧嚷和嘈杂,在那一刻全都被屏蔽了。“真好!能够写出这么多美丽的诗句,真是一位叫人羡慕的诗人。”我敬佩地望着面前这位其貌不扬的水果摊主人,想他一定有着锦绣的心思。“谢谢您的鼓励,我写诗只是不想让生活低到尘埃里。”他随口的一句表白,竟也是那样诗意盎然。
⑧在剪纸老艺人素雅的小屋里,我从老人的口中得知,那个摆水果摊的中年人,妻子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他已下岗多年,靠着摆水果摊供出了一个读北大的女儿。我又一阵惊愕,随后向他提到老耿。老人轻轻地道了一句:“在我们身边,这样优雅的人其实有很多呢。”
⑨是啊,仅仅在一天里;我便有幸遇见了三位拥有优雅生活的人。他们虽然都是凡夫俗子,有着常人的苦恼、窘迫与无奈,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优雅,选择了站在精神高地,把世俗的日子过得更精彩、更有品位。
(作者:崔修建,选文有删改)
1.文中写了三个人的哪些事?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
(1)老耿
(2)摆水果摊的中年人
(3)剪纸老艺人虽是耄耋之年,仍坚持剪纸创作。
2.短文详略得当,在这三人的事例中,作者详写了 和 的事例。
3.结识老耿的过程中,“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空。
惊喜→ → →困惑→
4.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画横线句子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摆水果摊的中年人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投入。
B.第⑧段中通过“素雅的小屋”这一简单的描写,从侧面反映出剪纸老艺人生活的优雅。
C.第②段中,老耿说自己“不过是信手涂鸦”,这委婉地指出了作者的欣赏水平不高。
5.读完短文,谈谈你对“优雅”二字的理解。
6.阅读整本书节选,并按要求作答。
当春天第一场阵雨噼噼啪啪打在地上时,小树林里,所有的鸟全都爆发出欢乐的叫声,整个空气里都响彻了它们的歌声。男孩从他坐着的地方蹦了起来,“现在我们就要有雨了,雨给我们春天,春天给我们花和绿叶,绿叶和花给我们软虫昆虫,软虫昆虫给我们食物,许许多多好吃的食物是这里最最好的东西。”小鸟们唱道。
大雁对雨的到来也高兴得快要发疯了,因为雨眨眼间就把生长的万物从长眠中呼唤醒来,让湖上的冰面出现窟窿。这些冰再也不能板起面孔,而开始朝附近的地方传送起快活的信号来。
(1)节选的主要内容是
(2)请你选出节选中“男孩”的名字。( )
A.阿廖沙 B.鲁滨逊 C.汤姆 索亚 D.尼尔斯
(3)仿照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从下面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急 瘦 渴 盼
(4)请你选择一本外国文学名著推荐给同学们,结合书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写出推荐的理由。
我选择的书籍是:《 》
我推荐的理由是:
课外阅读。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到了午夜,他又搏斗了,而这一回他明白搏斗也是徒劳。它们是成群袭来的,朝那鱼直扑,他只看见它们的鳍在水面上划出的一道道线,还有它们的磷光。他朝它们的头打去,听到上下颚“啪”地咬住的声音,还有它们在船底下咬住了鱼使船摇晃的声音。他看不清目标,只能感觉到,听到,就不顾死活地挥棍打去,他感到什么东西攫住了棍子,他就此丢了棍子。
他把舵把从舵上猛地扭下,用它又打又砍,双手攥住了一次次朝下戳去。可是它们此刻都在前面船头边,一条接一条地窜上来,成群地一起来,咬下一块块鱼肉,当它们转身再来时,这些鱼肉在水面下发亮。
最后,有条鲨鱼朝鱼头撕咬起来,他知道这下子可完了。他把舵把朝鲨鱼的脑袋抡去,打在它咬住厚实的鱼头的两颚上,那儿的肉咬不下来。他抡了一次,两次,又一次。他听见舵把“啪”的一声断了,就把断了的把手向鲨鱼扎去。他感到它扎了进去,知道它很尖利,就再把它扎进去。鲨鱼松了嘴,一翻身就走了。这是前来的这群鲨鱼中最后的一条。它们再也没有什么可吃的了。
老人这时简直喘不过气来,觉得嘴里有股怪味儿。这味儿带着铜腥气,甜滋滋的,他一时害怕起来,但是这味儿并不太浓。
他回到船艄,发现舵把那锯齿形的断头还可以安在舵的狭槽里,让他用来掌舵。他把麻袋在肩头圈好,使小船顺着航线驶去。航行得很轻松,他什么念头都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他此刻超脱了这一切,只顾尽可能出色而明智地把小船驶回他家乡的港口。夜里有些鲨鱼来咬这死鱼的残骸,就像人从饭桌上捡面包屑吃一样。老人不去理睬它们,除了掌舵以外他什么都不理睬。他只留意到船舷边没有什么沉重的东西,小船这时驶来多么轻松,多么出色。
船还是好好的,他想。它是完好的,没受一点儿损伤,除了那个舵把。那是容易更换的。
他感觉到已经在湾流中行驶,看得见沿岸那些海滨住宅区的灯光了。他知道此刻到了什么地方,回家是不在话下了。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7.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害怕——( ) 明智——( )
8.选文中老人与鲨鱼搏斗面临着哪些困难?请你简单归纳。
9.本文中老人与鲨鱼搏斗,采用的武器是 。
10.文章中最有哲理,可以作为座右铭的一句话是哪句?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11.老人虽然终于杀死了前来抢夺他的战胜品的鲨鱼,但最终拴在船头的猎物(大马林鱼)被吃光,只剩下一副鱼骨头。对这个结局,你认为老人是不是很倒霉,很不幸?
12.在学习和生活中,你经受过困难的考验吗?说出令你记忆犹新的一次战胜困难的经历。并说说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阅读《中国制造》一文,完成练习。
中华文明与“五谷”密不可分。“五谷”的概念在历史中不断变迁,通常指____、____、稷、____、____,分别对应现代的水稻、黄米、小米、麦子、大豆。大豆是何方神圣?又是凭借怎样的本领占据“五谷”之一席的呢?
大豆是货真价实的“中国制造”,至少有4500年的种植历史。3000 年前的《诗经》中就出现了它的身影:“中原有菽,庶民采之。”众多的考古证据也证实了“大豆生中国”的观点。
起源于中国的大豆,身影现已遍布世界各地。大约在6世纪,大豆传入日本。18世纪,欧洲和北美殖民地开始种植大豆。如今,美洲已经成为全球大豆最主要的产地。随大豆一起传播的还有豆腐的制作方法。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相传2000多年前,淮南王刘安招纳炼丹士用汞炼丹,以求长生不老。某日,炼丹士将黄豆磨浆,置于炉火上煮熟,加入盐卤以试验炼丹,结果阴差阳错造出了豆腐。如果没有先人们开创的“豆腐之法”,大豆还只是最初的黄色圆豆,变不成豆浆、豆腐、豆花儿、豆腐脑儿……在泰国、韩国、越南、日本等国家,豆腐已经是主要食物之一,英文中也有“tofu”这个专门的词汇称呼豆腐。
大豆在地球村村民的餐桌上“盘踞”已久,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独特的营养构成。大豆不但蛋白质含量很高,而且与蛋白质含量相当的肉类相比,价格要低廉得多,是一种质优价廉的蛋白质补充食物。豆浆享有“植物牛奶”的美称,中国人最经典的早餐搭配当数豆浆油条。大豆不仅是粮食,还是一种油料作物,大豆油是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油料,占据世界食用油的半壁江山。
中国作为大豆的原产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大豆品种资源,一直是世界上大豆的主要生产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国逆转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1995年,我国大豆进口量为100万吨,2020 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10033万吨,首次超过10000万吨,较2019年进口增加1182万吨,刷新2017年进口9553万吨的纪录,25 年时间增加了将近100倍。这是一组值得国人反思的数据,我国种植大豆的历史超过4500年,却在短短几十年间发生“角色反转”,这背后折射出了深刻的问题。
曾经,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当中唯一薪火不断的国度,经由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向外传播的不仅有大豆种子,还有相关的技术与文化。国家繁荣的基础是农业,农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是科学技术。大豆生中国,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古老的大豆能借助新兴的科技在中华大地上重放异彩!
13.短文中加点的字“曾”的第五笔是 ;“驱”的第五笔是 。
14.五谷指的是: 、 、稷、 、 。
15.下列关于大豆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
A.考古证实,大豆是货真价实的“中国制造”。
B.豆腐制作方法随大豆一起传播到世界各地。
C.“tofu”是专门为“大豆”而造的英语单词。
D.我国需要借助新兴科技让大豆产业重放异彩。
16.作为大豆的原产国,我国目前大豆供给情况如何
A.自给自足 B.大量出口
C.大量进口 D.各占一半
17.第3自然段介绍了2000多年前炼丹士造出豆腐的事例,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A.强调豆制食品丰富多样。 B.说明豆腐是有意发明的。
C.介绍豆腐是当时的主要食物。 D.说明豆腐的制作方法源于中国。
18.大豆为什么能占据“五谷”之一席?请结合文章简要回答。(答出三点即可)
请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探索浩瀚宇宙,是梦想的yuǎn háng ① ,也是创新的跋涉。中国在太空探索lǐng yù ② 取得显著成绩,不断刷新纪录。北斗、嫦娥、天宫、玉兔这些名字背后,是航天发射能力的显著提升。太空探索事业的突破和进展,不断hāng shí ③ 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fēng shuò ④ 成果。zhuó yuè ⑤ 不凡的创新进一步激起人们对星空的好奇。人类是miǎo xiǎo ⑥ 的,但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伟大的。一代代中国航天人怀揣bú xiè zhuī qiú ⑦ 的航天梦,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pān dēng ⑧ 航天科技高峰,创造出“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斗精神和探月精神,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19.请根据短文中的拼音,在相应的位置写出词语。
20.“两弹一星”的“弹”读音是 ;另一个读音是 ,组词 。“载人航天”的“载”读音 ,意思是 ;《采薇》中的“载渴载饥”中“载”的意思是 。
21.根据六年的学习,说说“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中还包含哪些精神?你从学过的哪些内容中体会出来的?(至少写出两种)
22.读了短文,我想起了“创新”这个关键词,为什么要创新呢?请结合你积累的“名人名言”来回答。(至少引用一句)
精彩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23.与“见微知著”意思有较大不同的成语是( )
A.一叶障目
B.一叶知秋
C.以小见大
24.选段主要说明能够发现真理的人一定具备 和 的精神。
25.联系课文,并结合选段最后两句话,简要谈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对你有何启发。
课外阅读
品春
厉彦林
①山里人品的第一口春,就是鲜嫩的香椿芽。
②香椿树在春日里泛着紫红光泽的嫩芽,是报春的使者。那芽丰厚娇嫩,绿叶红边,状似鸡毛毽子,一般五或六枝为一株,外观浅棕色,遇熟呈绿色,初闻异香扑鼻,食之馨香可口。
③我老家沂蒙山区,许多人家的房前屋后都栽有香椿树,三月的微风吹开春天的门扉,气候渐暖,香椿树枝丫的顶端就冒出了一个个赤色的鲜嫩小芽。春天各家炒的第一把香椿芽,香味浓烈,左邻右舍都能闻得到,诱惑着行人吞口水。
④记得早年我家也有棵香椿树,树干弯曲苍老,树皮皴 (cūn) 裂多疤,有三尺粗,长到两米多高,就努力让它分枝,这样树形好看也便于采摘香椿芽。
⑤采摘香椿芽,是十分虔诚和圣洁的事情。通常头天晚上先给香椿树浇饱水,让它吸收足够的水分,第二天采摘的时候,香椿芽会更加鲜亮。清晨太阳刚露出山头、露水未干的时候采摘时机最佳,从香椿树上轻轻采摘一段段香椿芽小心地放在篮子里。清明前后,香椿树枝头长满了第一茬香椿芽,每棵树的香椿芽口味不同,家人就合计着哪天摘、摘多少,尽享这纯天然的美味。
⑥香椿芽越摘越旺,刚采了一茬,一周时间就能又蓬勃地长出新的一茬,第二茬的香椿芽就不那么嫩了,颜色也变成绿色,把最嫩的那部分采下来,吃法也有不同,通常的吃法就是香椿拌豆腐、香椿炒鸡蛋,还有拌凉面。真吃不了或者舍不得吃的香椿芽,便被腌制。腌制好了,三五天即可食用,能保存大半年。
⑦后来,我到外地求学读书,便离开了家乡原野上熟悉的香椿树,那关于香椿的情景,已成了遥远的过去,只能在梦中重温。
⑧春日里,我多次在城里找饭店再品尝香椿芽,无论怎么做,那口味永远没有老家香椿芽那独特的味道。
⑨最近这次搬家,开春时邻居送给我一棵小香椿树苗。我和妻子把它栽在小院中,精心呵护和照料,树苗长得很快,不久就发出了枝芽。那小香椿树直直地挺立着,伸展出光滑的枝枝杈杈。为了给它更大的生长空间,第二年春天,我们又把它移到了院墙外。那天黄昏,我在刚刚发芽的香椿树旁凝视许久,
⑩每到春天,驻在心窝里的情感就会像香椿树一样发芽,伸展一树美好记忆,品得无限春光……
26.文章开头“山里人品的第一口春,就是鲜嫩的香椿芽”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下列选项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点明题意,品春即是品香椿芽。
B.以小见大,通过写香椿芽来表现春意。
C.借物抒情,使感情有了依托的对象。
D.运用比喻,把春天写得更形象生动。
27.读第②自然段,作者从 、 、 三个方面对香椿芽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描写。
28.文章第⑤~⑨自然段围绕“香椿”写了哪几方面的事?
29.读第⑤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
①第⑤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②这一段话中,如果要把“这时候摘的仿佛不是树叶子,而是天鹅纤长的羽毛”这句话添加进去,应该放在第 句话后面,写出了
30.读第⑨自然段,“那天黄昏,我在刚刚发芽的香椿树旁凝视许久”,作者 会想到关于香椿的哪些人、事、景呢?请展开想象,写在下面横线上。
31.读第⑩自然段,“驻在心窝里的情感”指的是
参考答案:
1. 身患绝症却坦然面对,练习书法弥补遗憾。 妻子患病,家境不好,仍保持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2. 老耿 摆水果摊的中年人 3. 赞叹 惊讶 肃然起敬 4.C 5.“优雅”指的是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与困难,能够保持乐观的态度,不向生活妥协,把日子过得精彩、有品位。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
(1)从文中老耿的话语可知,他身患绝症,但是他“决定用最节俭的方法练练字,补上年轻时的遗憾”,由此可见他是一个经历病痛,但却能乐观、坦然面对生活的人。
(2)摆水果摊的诗人,妻子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但是他却靠卖水果供出上北大的女儿,并能在卖水果时写诗,可以看出他虽然经受了生活的苦难,但是能坚强面对不幸,并让生活充满诗意。
2.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文章③到④段主要写老耿的事例,⑤到⑦段主要写摆水果摊的中年人,而剪纸老艺人的事情只在第①段简单介绍,因此在这三人的事例中,作者详写了老耿和摆水果摊的中年人,略写剪纸老艺人。
3.本题文章内容的理解。
文中作者先后结识了三位优雅的人,从他们身上感悟了很多,作者最先惊喜地邂逅了那个在江堤上以水代墨练书法的老耿,看到老耿的字后不由得赞叹,在接下来与老耿的交谈中感到惊讶,听着他的故事又不由得困惑,最后对遇见的这三位人感到肃然起敬。
4.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
第②段中,老耿说自己“不过是信手涂鸦”,这是老耿的一种谦虚的精神并不是委婉地指出了作者的欣赏水平不高,所以C选项不正确。
故选C。
5.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
“优雅”在文中指的是老耿、摆水果摊的中年人和剪纸老艺人的生活态度。联系全文及最后一段中的“他们虽然都是凡夫俗子……把世俗的日子过得更精彩、更有品位”可知,作者之所以认为他们“优雅”是因为这三个人虽然都是普通人,但是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苦难时,不仅没有妥协,没有沮丧,还坚持着自己的热爱,选择了精彩地活,有品位地活。
6.(1)春天的第一场阵雨给鸟儿、男孩、大雁带来了欢乐。
(2)D
(3)渴 他渴得嗓子都快冒烟了。
(4)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故事主要讲述了保尔 柯察金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到成为一个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再到双目失明却坚强不屈创作小说,成为一名钢铁战士的故事。这本书告诉了我们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所以我们也需要在斗争和艰苦考验中锻炼自己。
【详解】(1)本题考查概括选文内容。
抓住关键句子概括,通过阅读可知,语段写了春天的第一场阵雨给鸟儿、男孩、大雁带来的欢乐。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讲一个不爱学习、喜欢恶作剧的顽皮孩子尼尔斯,因为一次捉弄小妖精,而被小妖精用魔法变成了一个小人。他骑在他家的大白鹅背上,跟着一群大雁出发作长途旅行。尼尔斯增长了很多见识,结识了许多朋友,也碰到过好几个凶恶阴险的敌人。最后尼尔斯回到了家中,恢复原形,变成了一个好孩子。
故选D。
(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根据“高兴得快要发疯了”“眨眼间就把生长的万物从长眠中呼唤醒来”可知,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据此仿写,如:“急”的造句如: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会儿朝左看,一会儿朝右看,坐立不安。
“瘦”的造句如:她的脸上没有肉,罩着一层饥饿的青黄色的薄皮。身体又瘦又直,像根竹子。
“渴”的造句如:他一口气,吸干了长江之水。庄稼渴得蔫了叶,花儿不敢把头抬。
“盼”的造句如:每天放学都会看见奶奶瘦小的身影,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面,望眼欲穿地盼望着我归来。
(4)本题考查课外知识的积累。
选择一本外国文学名著推荐给同学们,结合书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写出推荐的理由。
如:我选择的书籍是:《呐喊》。
我推荐的理由是:鲁迅的呐喊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全书共收录作者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说+四篇。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原收十五篇,列为该社《文艺丛书》之一。
7. 勇敢 愚蠢 8.①天黑,看不清目标②老人本已身体疲惫③鲨鱼多而且凶猛④几乎没有武器 9.舵把 10.文章中最有哲理,可以作为座右铭的一句话是: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是一种不愿意屈服,自信而敢于面对挫折的人生态度,说这句话的人在没有生机的情况下也相信自己的会吉人天相,绝处逢生,在面对生命与成败的关系上,愿意死不愿意败的态度。 11.我不认为老人很不幸。虽然老人的猎物被吃了,但他在与鲨鱼搏斗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超常的毅力和勇气,取得了一种不可被征服的精神上的胜利,可以说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12.数学上,我遇到了难题,想了三个小时终于把它解决了。启示:我们要坚持不懈,不要害怕困难。
【解析】7.本题考查反义词。
害怕的反义词:无畏、放心、勇敢、勇猛。
明智的反义词:愚蠢、愚昧、愚钝。
8.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读文章,从第①段的“到了午夜,他又搏斗了,他看不清目标,只能感觉到,听到,就不顾死活地挥棍打去”可知老人遇到的困难是天黑,看不清目标。
从第②段的“可是它们此刻都在前面船头边,一条接一条地窜上来,成群地一起来”可知鲨鱼多而且十分凶猛。
从第①段的“他就此丢了棍子。”和第②段的“他把舵把从舵上猛地扭下,用它又打又砍;他抡了一次,两次,又一次。他听见舵把“啪”的一声断了”可知老人没有能用的武器;
从第④段的“老人这时简直喘不过气来,觉得嘴里有股怪味儿”可知老人身体已经十分疲惫了。
9.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从文章第②段的“他把舵把从舵上猛地扭下,用它又打又砍,双手攥住了一次次朝下戳去。”可知老人与鲨鱼搏斗,采用的武器是舵把。
10.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可以作为座右铭的一句话是第⑧段的:“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组织语言,说明自己的理解。
如:作为一个人却不能向命运低头,即使生活在这种黑暗的、不公平的社会里,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坚持自己的信念,坚持自己的理想,在精神上决不能被命运所击倒、所打败!
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自己的看法,并说出理由即可。如:我不认为老人很不幸,鱼虽然被吃了,但他做到了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1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忆犹新的一次战胜困难的经历,自己从中受到什么启示。如:体育课上,我的跳高运动总是无法达标,后来每天抽空去练,终于达标。得到的启示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13. 丨 ノ 14. 稻 黍 麦 豆 15.C 16.C 17.D 18.①大豆种植历史悠久,见证薪火不断的中华文明。②大豆吃法多样,深受世界人民喜爱。③大豆营养独特,是质优价廉的蛋白质补充食物。
【解析】13.本题考查汉字笔顺。
“曾”的笔顺名称是:点、撇、竖、横折、竖、点、撇、横、竖、横折、横、横。因此第五笔是“丨”。
“驱”的笔顺名称是:横折、竖折折钩、提、横、撇、点、竖折。因此第五笔是“ノ”。
14.本题考查课外积累。
结合我们的课外积累,我们可以知道五谷通常是指稻、黍、稷、麦、豆。分别对应现代的水稻、黄米、小米、麦子、大豆。
15.本蹈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ABD说法正确。
C.理解错误,由“英文中也有‘tofu’这个专门的词语称呼豆腐”可知“tofu”是专门为“豆腐”而造的英语单词,不是为“大豆“而造的。
故选C。
16.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国逆转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1995年,我国大豆进口量为100万吨,2020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10033万吨,首次超过10000万吨,较2019年进口增加1182万吨,刷新2017年进口9553万吨的纪录,25年时间增加了将近100倍。”可知作为大豆的原产国,我国目前大豆供给情况是大量进口。
故选C。
17.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理解。
从“起源于中国的大豆,身影现已遍布世界各地。大约在6世纪,大豆传入日本。18世纪,欧洲和北美殖民地开始种植大豆。”可知,主要写了起源于中国的大豆,身影现已遮布世界各地。列举两千多年前发明豆腐的事例,主要目的是说明豆腐制作方法源于中国。
故选D。
18.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短文写了大豆是货真价实的“中国制造”,至少有4500年的种植历史,见证薪火不断的中华文明。起源于中国的大豆,身影现已遍布世界各地,在泰国、韩国、越南、日本等国家,豆腐已经是主要食物之一。还写了大豆深受世界人民喜爱,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独特的营养构成,大豆不但蛋白质含量很高,而且与蛋白质相当的肉类相比,价格要低廉得多,是一种质优价廉的蛋白质补充食物。还写了大豆吃法多样,深受世界人民喜爱。中国人最经典的早智捂配当数豆浆、油条。大豆不仅是粮食,还是一种油料作物,主要用来加工成豆油和豆粕,豆油供人食用,豆粕用来饲养猫和鸡。大豆油是世界消费量最大的油料,占据世界食用油的半壁江山。简单的写出三点大豆占据“五谷”之一席的理由即可。例如:①大豆油是世界消费量最大的油料,占据世界食用油的半壁江山。②豆腐已经是主要食物之一。③在于它独特的营养构成。
19.①远航 ②领域 ③夯实 ④丰硕 ⑤卓越 ⑥渺小 ⑦不懈追求 ⑧攀登; 20. dàn tán 弹奏 zài 装载 又 21.①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我是从毛泽东爷爷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体会出来的。②坚定信念,视死如归。我是从《十六年前的回忆》中李大钊坚信革命必胜,在法庭上的大无畏表现中体会出来的。 22.我国的航天事业、经济发展等都离不开创新,正如托马斯彼得斯所说:“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解析】19.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航、域、硕、卓、越、渺、懈、攀、登”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0.考查注音、组词、释义。
“两弹一星”的“弹”读音是dàn。另一个读音是tán。组词:弹琴。
“载人航天”的“载”读音:zài。意思是装载;《采薇》中的“载渴载饥”的意思是中“载”的意思又饥又渴真劳累,“载”的意思是又。
21.考查短文内容的延伸。
这道题开放性很强,合理即可。
示例:①勇敢拼搏。我是从《千年梦圆在今朝》中,从古到今,中国人勇敢拼搏,终于在航天领域属于自己的天地。②坚定信念,视死如归。苏武作为使节奉命出使匈奴,结果匈奴不讲信用关押苏武并胁迫他投降,苏武为了大汉利益宁死不屈,最终被发配到了当时比较偏远的“北海”。
22.考查对短文意思的理解及名言的积累。
这道题开放性较强,合理即可。示例:我国的航天事业、经济发展等都离不开创新,正如李政道所说:“能正确提出问题是走向创新的第一步。”
23.A 24. 独立思考 锲而不舍 25.我们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只有“打破砂锅问到底”,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找到答案,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这一论断。
【解析】23.本题考查的是对成语的理解。
“见微知著”的意思是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A.“一叶障目”的意思是一片叶子挡在眼前会让人看不到外面的广阔世界。比喻被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
B.“一叶知秋”的意思是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来临。比喻由细微的迹象就能推知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
C.“以小见大”的意思是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与“见微知著”意思有较大不同的成语是“一叶障目”。
故选A。
2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阅读句子“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可知,选段主要说明能够发现真理的人一定具备独立思考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25.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理解。
语段选自《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选文最后两句话指出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即只有那些“有准备”“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才能发现真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在作答时,可以从“有准备”“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精神”三方面回答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对自己的启示。
26.D 27. 颜色 形状 香味 28.采香椿芽 吃香椿芽 种香椿树 29.①采摘香椿芽,是十分虔诚和圣洁的事情。
②三 香椿芽的柔软、纤细及人们采摘时的小心翼翼和对香椿芽的真爱。 30.我仿佛看到了家乡小院的香椿树,一家人其乐融融地正在采摘,仿佛看到了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品尝香椿芽的美味…… 31.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
【解析】26.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
“山里人品的第一口春,就是鲜嫩的香椿芽”,这个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D项说法错误。故选D。
27.本题考查对段落内容的把握。
“香椿树在春日里泛着紫红光泽的嫩芽,是报春的使者。那芽丰厚娇嫩,绿叶红边”写的是香椿芽的颜色;
“状似鸡毛毽子,一般五或六枝为一株,外观浅棕色,遇熟呈绿色”写的是它的形状;
“初闻异香扑鼻,食之馨香可口”写的是它的香味。
所以作者从颜色、形状、香味三个方面对香椿芽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描写。
28.本题考查对段落内容的把握。
本文开篇提出品春就是品鲜嫩的香椿芽;接着写了自己采香椿芽、吃香椿芽、念香椿芽、种香椿树等事件;最后写了驻在心窝里的情感就会像香椿树一样发芽,伸展一树美好记忆,品得无限春光。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读⑤~⑨自然段可知,第⑤段写的是采香椿芽;⑥段写的是吃香椿芽;⑦⑧段写的是念香椿芽;⑨段写的是种香椿树。据此填空即可。
29.①本题考查中心句。
段落中心句是能够概括段落主要内容的句子。第⑤自然段主要写了人们采摘香椿芽的仪式,体现了采摘香椿芽,是十分虔诚和圣洁的事情。因此中心句是第一句。
②本题考查句子还原。读第⑤段可知,第三句“清晨太阳刚露出山头、露水未干的时候采摘时机最佳,从香椿树上轻轻采摘一段段香椿 芽小心地放在篮子里”写的是香椿芽被采摘下来,“这时候摘的仿佛不是树叶子,而是天鹅纤长的羽毛”具体描写采摘下来的香椿芽的形态,因此放在第三句后比较合适。好处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香椿芽的柔软、纤细及人们采摘时的小心翼翼和对香椿芽的真爱。
30.本题考查想象写句子的能力。
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围绕作者关于香椿树的美好回忆来写即可。
31.本题考查作者的情感。
本文开篇提出品春就是品鲜嫩的香椿芽;接着写了自己采香椿芽、吃香椿芽、念香椿芽、种香椿树等事件;最后写了驻在心窝里的情感就会像香椿树一样发芽,伸展一树美好记忆,品得无限春光。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