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8 06:4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北平
上海
沈阳
第 22 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据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被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人,中共党员2.6万人。全党人数由1927年5月五大时的57900名共产党员锐减到1万人。”
——《中国共产党
的90年》
革命,危在旦夕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怎样成立?成立之后,又给人民带来了什么?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1.宁汉合流
1926年12月5日,汪精卫在武汉成立武汉国民政府。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宁汉合流:
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
这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南京
蒋介石
武汉
汪精卫
北京
张作霖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2.继续北伐与形式统一
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
因“济南惨案”,蒋介石部队绕道开进。
张作霖因战事不利,决定退回东北。
因其不能满足日本侵略的要求,日本策划皇姑屯事件将其炸死。
年底,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一、3.民族工业的发展与官僚资本主义的膨胀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除原有的纺织和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原因:
①国民政府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②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提高;
③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
一、3.民族工业的发展与官僚资本主义的膨胀
1927年以后,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
陈立夫四大家族
通过军事行动而掌握国家政权
利用政权而掌握国家财政
利用财政手段进而控制并建立起金融垄断
利用金融优势地位建立商业垄断
和吞并私人资本主义工业
官僚资本还以资金入股的方式渗透到民族工业中去,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为什么要开辟?如何开辟?
开辟后,中国革命如何发展?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1.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
起义军占领南昌城后,南下广东,10月初,在潮汕地区遭到敌人的围攻而失败。余部则转战湘南和海陆丰地区。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2.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
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
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会上,毛泽东提出了
“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3.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赶赴湖南,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1927年9月,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
为什么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均以失利而告终?
革命道路的选择,至关重要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4.井冈山会师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 建立红色政权,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 的星星之火。
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二、5.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材料一:宁冈县第三区第八乡苏维埃政府在1928年5月颁布“红军帮我工农,瓜分地主良田。属乡均已分好,务遂耕耘在前”的布告;组织红军参加农业生产;发动妇女参加农业生产;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等。……1928年12月颁布《井冈山土地法》,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刘付春《井冈山时期的经济建设》
材料二:针对部队士气低落,士兵不断逃亡、军阀习气严重等情况,毛泽东进一步落实“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治军方法,初步解决了如何把农民和旧军人为主的军队改造为人民军队的问题。
材料三:改造和恢复了“草林圩场”,取消盐税、田赋厘金、印花烟油税、鸡鸭税、屠宰税、硝盐税、百货捐等一切苛捐杂税。
——《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
政治建军
经济改革
二、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10多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10万人。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毛泽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7. 小结
1927.4-7
1927.8
1927.9-10
1931.11
“四一二”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日,南昌起义
7日,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成立
旧革命道路失败
革命危在旦夕
为什么要开辟?如何开辟?开辟后,中国革命如何发展?
行动和理论上的新探索
点燃了
“工农武装割据” 的星星之火
革命新道路
取得了初步成果
城市中心论
农村包围城市

红军长征
为什么要长征?过程是怎样的?
长征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三、红军长征:1.国民党的“围剿”与红军的“反围剿”
材料一 :蒋介石施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政治上在根据地周围施行保甲制度和“连坐法”;经济上对根据地实行严密封锁;军事上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
材料二 :第五次“围剿”,美、英提供购买军火的贷款,增加了国民党军的新式装备,德国的七十多名军事专家被聘为顾问,美、英、德、日、法、意等国帮助运输武器装备。在投入兵力上也为历次“围剿”最多。
三、红军长征:1.国民党的“围剿”与红军的“反围剿”
材料三 :共产国际派了对中国国情一无所知的德国人李德任军事指挥,红军的指挥权从朱德、周恩来手中转入李德和博古手中。他们放弃了前四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
反“围剿”开始后,李德不顾中国国情和革命的特殊性,无视红军割据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为这场战争“是国民党政权与红色政权的决战”,在战术上坚持正规化的阵地战,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根本原因:
中共内部受共产国际影响,存在着“左”倾错误指挥和领导。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
开始长征
1934年10月-12月
“左”倾错误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
中央红军在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四道封锁线后,
从8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
危急关头,毛泽东根据敌我双方的军事态势,
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原定计划,立即改进计划,
向敌军力量较薄弱的贵州挺进。
1935年1月,红军攻克贵州
北部重镇遵义。
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
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
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标志。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1935年1月-3月
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使敌军疲于奔命。
1935年5月3日
红军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1935年5月25日
红军强渡大渡河
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
1935年5月29日
红军飞夺泸定桥
体现了红军无限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大无畏精神
1935年6月起
红军爬雪山
是红军长征中最艰苦的行军之一
红军翻越的雪山,大都海拔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人迹罕至,白雪皑皑,山高谷深,气候变幻无常。
1935年8月21日起
红军过草地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1935年10月
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于
吴起镇会师
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终于找到了长征立足点,
抵达最后的目的地,胜利地实现了历史性的战略转移。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力
在甘肃会宁会师
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纵横十一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红四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零七个月,途经四省,行程近万里
红二方面军长征历时十一个月,途经八省,行程一万六千多里
半条棉被
1934年11月初,红军长征经过湖南郴州汝城县沙洲村,与国民党军展开了一场恶战,3名女红军在这次战斗中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借宿徐解秀家中。徐家一贫如洗,但徐解秀仍为饥饿疲惫的3名女红军做了饭并收留她们过夜。女兵们非常感动,临走时,她们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三、红军长征:3.长征的伟大意义
材料一: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长征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日平均行军37公里,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通过6个不同少数民族地区。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材料二:“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材料三:“(长征)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三、红军长征:3.长征的伟大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转折点
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伟大的长征精神。——播种机
革命新局面开始了。——新开始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弘扬长征精神 走好长征路
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是要实现什么?
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图中历史事件的教训,最准确的应该是(  )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
C.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
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A.制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加强了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
D.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B
1930年,武汉、长沙、广州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的南昌、赣州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人了十多万地主及其家属。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
B.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
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