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兰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兰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8 07:43:01

文档简介

2022级新高一语文开学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试卷说明:
1. 满分100分,建议时长90分钟;
2.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等信息;
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到相应的答题区域。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8小题,共 24分)
1. 对“北京大学欢迎你”进行语法分析,其短语类型和词性都对应的是( )
A. 主谓短语(名+动+代) B. 偏正短语(动+名+名)
C. 并列短语(名+名+代) D. “的”字结构(代+动+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短语类型和词性的能力。
语句可分析为:名词“北京大学”作主语,动词“欢迎”作谓语,代词“你”作宾语,尽管本结构是“主谓宾”,但属于谓语性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短语。
故选A。
2. “的”字结构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经久不衰的热点,著名语法学家朱德熙利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将“的”分为( )
A. 定语标志“的”,补语标志“地”,状语标志“得”。
B. 状语标志“的”,定语标志“地”,补语标志“得”。
C. 补语标志“的”,状语标志“地”,定语标志“得”。
D. 定语标志“的”,状语标志“地”,补语标志“得”。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分析短语成分能力。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朱德熙先生利用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描写法,将“的”分为三种:定语前的“的”,状语前的“地”,补语前的“得”。
故选 D。
3. 下列括号中的缩句,不符合原句基本意思的一项是( )
A. 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的小麻雀无可奈何地拍打着翅膀。(小麻雀拍打着翅膀。)
B. 金黄色的沙滩上有许多五颜六色的贝壳。(沙滩上有贝壳。)
C. 爸爸在床上听到窗外一阵阵的锣鼓声和欢呼声。(爸爸听到锣鼓声。)
D. 生态保护区生长着上千株枝叶茂盛的银杉树。(保护区生长着银杉树。)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式(缩句)的理解分析能力。
A项、B项、D项,括号内的缩句均提取的是句子的主干(主谓宾中心语)部分,符合原句基本意思。
C项,提取主语中心语是“爸爸”,谓语中心语为“听到”,宾语中心语“锣鼓声和欢呼声”,可见括号内所句遗漏了一个宾语中心语,意思变化大不符合原文基本意。
故选C。
4. 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墙面上用白的与玫瑰红的大理石砌成素朴的方纹,在日光里鲜明得像少女一般。
②风边走边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她还不时捡起几片落叶,一会又轻轻把它放下。
③等到那角色猛一转身,一声高叫,戏园屋顶上的瓦片也被震得哗啦啦作响。
④这清冽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
⑤那山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不言不语,风来云去,闲情自若。
⑥秦腔《伐董卓》在梁庄上演的时候,整个剧院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⑦古今真乐府,天地大梨园。
A. ①/②④⑤/③⑥/⑦ B. ①②/④⑤⑥/③/⑦
C. ①/④⑤/②③⑥/⑦ D. ①/③④⑥/②/⑤⑦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①句中“在日光里鲜明得像少女一般”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日光里”的“方纹”比成“少女”。
②句中“边走边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她还不时捡起几片落叶,一会又轻轻把它放下”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风”以人的动作神态。
③句中“戏园屋顶上的瓦片也被震得哗啦啦作响”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④句中“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中“养育”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⑤句中“伫立在那里,不言不语,风来云去,闲情自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山”以人的动作神态。
⑥句中“整个剧院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⑦“古今真乐府,天地大梨园”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故①是比喻;②④⑤是拟人;③⑥是夸张;⑦是对偶。
故选A。
5.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 近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暴涨致使美国基金经理马克·哈特亏损约2.5亿美元,现在他茶饭不思,健康状况亮起了红灯。
B. 每到寒暑假,学生们都离开校园,这条街上的很多商铺就像冬眠了;等学生返校时,这条街又渐渐热闹起来。
C. 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首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
D. 一笔而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画作包蕴了天地间的灵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将“健康状况不佳”比作“亮红灯”,这是比喻。
B.“这条街上的很多商铺就像冬眠了”,“冬眠”是动物的状态,此处将商铺当动物来写,这是比拟中的拟物,不是比喻。
C.把“人生”比作“书”和“歌”,这是比喻。
D.把“画作”比作“脱缰骏马”“蛟龙飞天”,这是比喻。
故选B。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阅读一些好书,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打开视野,培养自信,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他们遇见更好的自己,从而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
B. 据一位学者说,或许在未来五年,无现金支付将会成为中国首要支付方式。超过70%以上的网民表示,自己的日常生活已经不需要现金了。
C. 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D.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不仅引发了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在世界范围的激烈碰撞,而且促进了货物、资本、人员等在各国之间的频繁流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B.“超过70%以上”前后矛盾,可删去“超过”或“以上”。
C.两面对一面,最后一句可改为“都影响着地区经济的发展”。
D.语序不当,前后句语序颠倒,应先有人员等的频繁流动,才会有思想观念的激烈碰撞。
故选A。
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B. 酸奶比鲜奶更容易消化吸收,它特有的益生菌能够以足够数量直达肠道,并保持更持久的活性,有效改善食物的胃肠通过时间。
C. 当前学术界有一种好虚荣的风气,浮躁的人很多,而甘愿认真踏实地搞研究的人不多了,王学远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D. 西安地铁公司宣布,自3月13日起,地铁1号线中午平峰时段的列车运行间隔缩短至3分钟,晚高峰列车运行间隔缩短至2分05秒。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 结构混乱。“围绕……为主题”句式杂糅。有两种修改方法,要么改成 “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征集原创性诗词”,要么改成“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B. 语序不当。分句语序不当,应先介绍其“活性”,再说明“活性”带来的变化,可改为“它特有的益生菌能够保持更持久的活性,并以足够数量直达肠道,有效改善食物的胃肠通过时间”。
C. 表意不明。“王学远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有歧义。通读整个句子,王学远到底是“浮躁的人”,还是“甘愿认真踏实地搞研究的人”,让人费解。
故选D。
8. 下面四个选项中与“甚矣,汝之不惠!”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壮哉,我少年中国! B.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 帝感其诚 D. 或当食忘匕箸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例句句式为主谓倒装,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句意:你的不聪明很严重啊(你太不聪明了)!
A.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为:我少年中国壮哉!句意:我们年轻的中国是如此的壮阔。
B.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句意: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C.被动句,感:被感动。句意: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
D.省略句,省略主语。句意:(郑板桥)有的时候在吃饭的时忘记了勺子筷子。
故选A。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寻访万年稻源
赵丽宏
一颗小小的黑色稻米,在灯光下熠熠生辉。这是一颗完整的米粒,米粒上精致的细纹清晰可见,可是它已经炭化,已经穿越了万年时光。在人类的博物馆中,这是一件最不起眼的展品,但它吸引了所有访问者的目光。因为,这颗炭化的稻米,有一万年的历史。
这是浙江浦江的上山遗址博物馆。陪我来参观的,是考古学家蒋乐平。上山遗址博物馆中,保留着当年的考古现场。起伏不平的土层中,到处是发掘过的坑坑洼洼。蒋乐平和他的同事们,在这些坑坑洼洼里小心翼翼地拨开岁月的沙尘,让一件又一件见证历史的万年古物展陈在人们面前。
很多年前,浙江河姆渡发现了七千年前人类种植水稻的痕迹,当时曾成为重大新闻。上山遗址被发现时,还无法确定年代。这个被人称为上山堰的地方,埋藏着很多古人生活的遗迹。考古学家们发现,这里出土的陶器,多为夹炭陶,陶土中掺杂着许多稻壳。出土的古物中,有不少大大小小的磨石,还有很多石球石棒。这些,似乎都在证明,在这里生活的古代人类,已和稻谷结缘。夹炭陶片被送到北京大学测年分析。结果让蒋乐平吃惊,也让他兴奋:上山出土的陶器,历史超过一万年!而这些一万年前的陶土中,掺和着密集的破碎稻壳。蒋乐平深知这发现的意义,为追踪这些碎稻壳的由来,于是他动手实验。蒋乐平想那些类似磨盘的大石块与石球石棒,和稻谷有什么关系?他将适量稻谷放到上山出土的磨盘上,然后用一根石棒进行挤压搓磨。做这些动作时,蒋乐平觉得自己就是一万年前的上山先民,也许当年,他们就这样使用这些石头的工具,金黄的稻谷就这样在磨盘和石棒间被反复搓磨。五分钟后,他随意抓出一把经过搓磨的稻谷做统计,结果发现,被脱壳后保持完整的米粒有四百九十二颗,碎为半粒的一百二十颗,被碾碎的一百颗,未脱壳的只有四十四颗。这些石磨石棒,可能是上山古人为稻谷脱粒的优良工具。更重要的是,经过科学的分析,上山遗址出土的夹炭陶中的稻谷遗存,有人工栽培的特征。这些稻谷,可能已不全然是荒原中的野生植物,而是经过了人类的驯化和培植,正逐渐化为大地上的农作物,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
一个残缺的大口陶盆,一颗小小的稻粒,一块磨盘,一根石棒,一个被揭示的古人村落遗址,成为考古的钥匙,埋藏多年的秘密被发现。上山遗址的发现,印证着先民万年前的智慧和勤劳。上山遗址,是人类走向文明道路上的一个深深的脚印。
在浦江,已经建起了一个造型质朴却内涵丰富的上山遗址博物馆。博物馆坐落在一大片稻田之中,当年的考古现场,被保留在博物馆的大厅里。在这里,能看到上山人用过的各种陶器。大大小小的陶罐上,可以依稀看到神秘的图案,那是一些寄托着飞扬神思的点和线条。还有石头做成的工具,磨盘、石球、石刀、石锤、石凿。而博物馆的中心焦点,是那颗黑色稻粒。在射灯的映照下,小小的万年古稻熠熠闪亮,如钻石,如乌金,牵动着参观者的思绪,让人的联想穿越时空,飞向遥远的古代。
上山遗址博物馆门口,有袁隆平的题词:“万年上山,世界稻源。”上山遗址的重大发现,使这位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深感欣喜,于是挥毫写下这八个字。
正是晚秋时分,风中已有寒意。但上山博物馆周围的一大片稻海,却在天地间蔓延着耀眼的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在风中点头,那是沉浸于丰收欢悦的微笑。稻田中,我看到一些装束简朴的农民在劳作,有人在车水,有人在弯腰收割,也有人牵着牛走在田间。走近细看,原来是一组组不动的雕塑。这也是博物馆的一部分。
视线越过上山的稻田,可以看到浦江的仙华山。浦江友人告诉我,在仙华山上,有一些神奇的岩石,上面有远古的神秘雕刻,这些岩雕的年代和成因,至今仍是谜。离开上山遗址,友人带我上了仙华山。在苍茫暮色中,我看到了那些隐匿在荒草中的神奇岩石。岩石上的浮雕,不是文字,也不是具体的物象,而是一些奇怪的符号,如一个个圆睁着或者微逢着的巨眼。神秘的眼神中,有惊奇,有诘问,有沉思,有疑惑。无论是烈日当头,还是夜色弥漫,无论是冰雪覆盖,还是风雨交加,这些眼睛永远在石头上睁着,默默遥望着无垠的苍穹。我想,这些浮雕,会不会和驯化了野生稻的上山人有着某种关联?相信我们的考古学家终有解密的一天。
9.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上山遗址博物馆中,炭化的黑色稻虽然不够起眼,却能牵动参观者的思绪,主要原因是这颗稻米经历了万年之久。
B. 浦江上山遗址博物馆就建立在当年考古现场上,其意图是体现人们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考古人的高度肯定与深情礼赞。
C. 上山遗址出土了陶器以及各种磨石,还有很多石球石棒,考古学家蒋乐平的试验证实了它们和稻谷之间存在某种关联。
D. 上山遗址博物馆特色明显,它以“农耕文化”为展示主题,里面陈列有陶器、农耕工具等文物,周围有农耕雕塑。
10.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标题虽然简洁,却总领了文章内容。“寻访”一词表明参观目的,“万年”一词与现在相对,体现了稻源的历史久远。
B. 文章先介绍上山遗址博物馆中的焦点——一颗已经炭化的黑色稻米,再写参观一事,这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人印象深刻。
C. 文章写到著名科学家袁隆平在上山遗址博物馆门口的题词,通过名人题词强化了上山遗址发现炭化黑色稻米的重大历史意义。
D. 文章语言真切自然,用词准确。如第三段中“似乎”“也许”等猜想性词语的运用,表明了作者的心理和对于科学的严谨态度。
11. 本文写考古学家的检验和试验过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2. 有人评价赵丽宏的散文风格为“清新、宏阔”,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答案】9. B 10. D
11. ①具体描写检验和试验的过程,能突出考古学家严谨的学术态度。②揭示了人类种植谷物的历史与出土文物的关联,印证了先民的勤劳以及所创造的文明。③丰富了文章内容,与标题“寻访”相呼应。
12. ①文章清新明丽,呈现出诗的意境和情调。文章对博物馆及其周围的景物进行了描绘,如熠熠生辉的黑色稻米,造型质朴的博物馆,有着神秘图案的陶罐,博物馆周边的金黄的稻田,优美的意境加上真挚情感的流露,体现出清新之美。②文章视野广阔,联想丰富。作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由博物馆的焦点——黑色稻米想到了先民的生产生活状态,由仙华山的神秘雕刻进而产生对其历史的拷问,呈现出历史的厚重感,由点及面,体现出宏阔之美。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
B. “对考古人的高度肯定与深情礼赞”属于过度拔高。把博物馆建立在考古现场主要是增强历史的真实感,让观众能触摸到历史,体现的是尊重历史,并不是对考古人进行高度肯定与深情礼赞,因为将博物馆放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体现这一点。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D. “‘似乎’‘也许’等猜想性词语的运用,表明了作者的心理”分析错误,从“似乎”“也许”等词来看,都是表明考古学家蒋乐平在实验中的猜想,因此体现的不是作者的心理。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
句段文中作用一般从三方面考虑:内容上,考虑句段与全文写作内容的关系,与主旨、作者情感、观点的关系;结构上,要注意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表达效果上,多是针对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如有特殊表现手法的句子。
文章描写了“蒋乐平深知这发现的意义,为追踪这些碎稻壳的由来,于是他动手实验……这些石磨石棒,可能是上山古人为稻谷脱粒的优良工具”,“为追踪这些碎稻壳的由来”,考古学家亲自动手试验,可见这突出了考古学家严谨的学术态度;
而做这个试验是因为古物的发现,“这些一万年前的陶土中,掺和着密集的破碎稻壳”;试验得出的结论是“这些石磨石棒,可能是上山古人为稻谷脱粒的优良工具。更重要的是,经过科学的分析,上山遗址出土的夹炭陶中的稻谷遗存,有人工栽培的特征。这些稻谷,可能已不全然是荒原中的野生植物,而是经过了人类的驯化和培植,正逐渐化为大地上的农作物,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因此这个试验揭示了人类种植谷物的历史与出土文物的关联,印证了先民的勤劳以及所创造的文明。
详写试验过程,丰富了文章内容,且照应了标题“寻访万年稻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整体风格的鉴赏能力。
考生要抓住“清新、宏阔”这两个词,从文章的具体内容及思想角度分析这两个特点。
清新,主要体现在文章的意境和情调上。如“一颗小小的黑色稻米,在灯光下熠熠生辉。这是一颗完整的米粒,米粒上精致的细纹清晰可见”“博物馆坐落在一大片稻田之中,当年的考古现场,被保留在博物馆的大厅里。在这里,能看到上山人用过的各种陶器。大大小小的陶罐上,可以依稀看到神秘的图案”“正是晚秋时分,风中已有寒意。但上山博物馆周围的一大片稻海,却在天地间蔓延着耀眼的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在风中点头,那是沉浸于丰收欢悦的微笑”,文章对博物馆及其周围的景物进行了描绘,如熠熠生辉的黑色稻米,造型质朴的博物馆,有着神秘图案的陶罐,博物馆周边的金黄的稻田,优美的意境加上真挚情感的流露,体现出清新之美。
宏阔主要体现在文章视野广阔,联想丰富。如“做这些动作时,蒋乐平觉得自己就是一万年前的上山先民,也许当年,他们就这样使用这些石头的工具,金黄的稻谷就这样在磨盘和石棒间被反复搓磨”,由博物馆的焦点——黑色稻米想到了先民的生产生活状态;“无论是烈日当头,还是夜色弥漫,无论是冰雪覆盖,还是风雨交加,这些眼睛永远在石头上睁着,默默遥望着无垠的苍穹。我想,这些浮雕,会不会和驯化了野生稻的上山人有着某种关联?相信我们的考古学家终有解密的一天”,由仙华山的神秘雕刻进而产生对其历史的拷问。作者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呈现出历史的厚重感,由点及面,体现出宏阔之美。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丁前溪
蒲松龄
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馆谷丰隆。既而昏暮,止宿其家;莝豆饲畜,给食周至。问其姓字,少年云:“主人杨姓,我其内侄也。主人好交游,适他出,家惟娘子在。贫不能厚客给,幸能垂谅。”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次日,雨仍不止,供给弗懈。至暮,剉刍;刍束湿,颇极参差。丁怪之。少年曰:“实告客:家贫无以饲畜,适娘子撤屋上茅耳。”丁益异之,谓其意在得直。天明,付之金,不受;强付,少年持入。俄出,仍以反客,云:“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主人在外,尝数日不携一钱;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丁叹赞而别。嘱曰:“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宜告之。暇幸见顾。”
数年无耗。值岁大饥,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至诸,通姓名于门者。丁茫不忆,申言始忆之,踩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明日,为制冠服,表里温暖。杨义之,而内顾增忧,褊心不能无少望。居数日,殊不言赠别。杨意甚急,告丁曰:“顾不敢隐,仆来时,米不满升。今过蒙推解,固乐,妻子如何矣!”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走仆招诸博徒,使杨坐而抽头,终夜得百金,乃送之还。归见室人,衣履鲜整,小婢侍焉。惊问之。妻言:“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送布帛菽粟,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又给一婢,为妾驱使。”杨感不自已。由此小康,不屑旧业矣。
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最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选自《聊斋志异》,有改动)
13. 对下列句中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止宿其家 止:让……停留。
B. 谓其意在得直 直:通“值”,即钱。
C. 丁益异之 异:奇特。
D. 设筵相款 相:动作偏指一方,指杨家主人。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丁前溪家中富有,他钦慕郭解的为人,喜好交游,豪爽重义。御前史台让他出来做官,丁前溪不愿意做官,逃离了家乡。
B. 安丘一民舍的女主人是一个重情重义、施恩不图报的人,她尽家中所有招待丁前溪,在无马料喂丁的马时,竟扯下房顶的茅草来做饲料。
C. 荒灾发生后,杨家处境非常困顿,于是杨前往诸城投奔丁前溪,希望得到帮助,丁前溪非常热情周到地接待了他,并暗中派人帮助杨的家人。
D. 蒲松龄认为,喜欢饮酒赌博,性情豪放的人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是正常的,而杨的妻子作为一个女子也能如此大度就让人惊异了。
1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
②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送布帛菽粟,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
【答案】13 C 14. B
15. ①丁前溪问他家主人以什么为业,(年轻人说)主人家没有多的资产,只是每天靠设博场谋得少量的生活用品。
②从您离开后,第二天就有车送来了这些布匹和粮食,堆满了一屋子,说是丁氏客人赠予的。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C.句意:丁前溪更加认为他很奇特。异: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重情”的说法无依据;“施恩不图报”的说法错误,后文明确说“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妻子杨求助于丁前溪,说明并非不图报。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何业”,以什么为业;“惟”,只是;“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升斗”,少量的生活用品。
②若,您;“去”,离开;“云”,说。
参考译文:
丁前溪,是(山东)诸城人,家中富有囤有很多钱谷,是个喜好交游、豪爽重义的人,他钦慕郭解的为人。御史行台察访他(让他出来做官)。丁前溪(不愿做官)逃离了(家乡),到安丘时遇到大雨。(他)在旅馆避雨。雨到中午还没停止。有一年轻人出来,给他提供了丰厚的食物。一会儿夜幕降临,(年轻人)挽留丁前溪在他家住宿,拿饲料草喂养他的马匹,伺候得非常周到。(丁)问年轻人姓名,年轻人说:“我家主人姓杨,我是他的内侄(妻子弟兄的儿子)。主人喜好交游,适逢他出门在外,家中只有他家娘子在。家贫不能给你丰厚的招待,希望你能见谅。”丁前溪问他家主人以什么为业?(年轻人说)主人家没有多的资产,只是每天靠设博场谋得少量的生活用品。第二天雨仍然下个不停,(年轻人)给(丁)的供给丝毫不懈怠。到晚上铡草喂马时,喂牲口的干草湿漉漉的,看起来极杂乱。丁前溪对此很奇怪。年轻人说:“实话告诉您,家中贫困没有什么用来喂养牲畜,(这是)刚刚娘子拆掉屋上的茅草(来喂养您的马匹)啊。”丁前溪越发感到奇异,以为他的意图是想得到他的钱财。(第二天,丁前溪)付钱,年轻人不接受,(丁)硬要给钱让年轻人拿进去。一会儿,年轻人仍然将钱归还给丁,(并)说:“娘子说了,我们并非以此(开旅馆)为业来谋取生活。主人出门在外,曾经几天都不带一文钱,您来到我家,怎么能索要报酬呢?”丁赞叹着告别。(临别)嘱托年轻人说:“我是诸城的丁某,主人回来后,应该告诉他。得空时希望(他)光顾(我家)。”
(之后)几年没有消息。(几年后)正遇上灾荒饥年,杨氏(处境)非常困顿,实在没有什么作为生计,他的妻子随意劝他去投靠丁前溪,杨氏听从了他妻子的话。来到诸城,向守门人通报了姓名,丁前溪模模糊糊不记得此人,(杨氏)再三说起(以前的事)后(丁前溪)才记起来。(丁前溪)连鞋也来不及提上就跑出欢迎,作揖行礼请客人进屋,见他衣服破烂,鞋子露着脚后跟,将他安排在暖和的房间(休息),又置办酒宴款待他,恩惠礼节超出一般。第二天(又)替他做帽子、衣服,里里外外都很保暖。杨氏觉得丁前溪很讲义气,可是心里顾念着妻子,心里不能不对丁前溪有些埋怨。停留了几天,(丁前溪)始终不说赠别的话。杨氏内心非常急迫,告诉丁前溪说:“(我心存)顾虑不敢隐瞒,我来时家中米不到一升。现在承蒙您赤诚相待,我本来很高兴,可是我的妻子儿女怎么办啊?”丁前溪说:“这无须您烦恼操心,我已经替您安排好了。希望您放宽心稍微再待几天,我帮您解决盘缠。”(丁前溪)令仆人招来一些博徒,让杨氏不出力而向赢方抽头为利,一夜就得到百金,于是就送他回家。回家见到妻子,(他的妻子)衣服鞋子光鲜齐整,一个小婢女在旁边侍候。杨惊讶地问这是怎么回事,妻子说:“从您离开后,第二天就有车送来了这些布匹和粮食,堆满了一屋子,说是丁氏客人赠予的。又送来一婢女,给我使唤。”杨氏感动不已。从此他家过上小康生活,再不屑于从事以前开博场的职业了。
异史氏说:“家贫却好客,饮酒博戏、性情放荡的人做这样的事情大有人在。让人惊异的,唯独杨氏的妻子吗?受到别人的恩惠而不回报的,难道还称得上人吗?然而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即使是很小的恩德,也不忘记的,丁前溪就具有这种品德啊。”
四、写作
1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而来自他人的一句普普通通的喝彩,也将给我们的生活注入鲜活的美丽,有时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请以“喝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为别人喝彩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说:生命中不是缺少精彩,而是缺少为别人喝彩的掌声。——题记
没有掌声的世界是孤寂的,就像冰峰上的雪莲找寻不到一丝温暖;没有赞美的人生是空洞的,就如同圣安东笔下的圣女,接受敬仰却不懂得给予;当黎明的第一缕光撒在金字塔的塔尖,撒在自由女神的火把上,撒在珠蜂之巅,我们才会猛然间意识到这世界的精彩。不!是我们才真正意识到该为人类的创举喝彩、为这世界喝彩!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看见天边那落日的余辉了吗?那是在为即将展开的深蓝天幕演绎深沉的前奏,在为夜晚喝彩;山间鸟鸣,清泉幽幽,听见溪水潺潺了吗?那是溪水在为水滴优美的舞姿奏响欢快的乐曲,在为活泼的水滴喝彩。
人生天地间,红尘中有那么多祥和的美景。姑苏城外古巷中撑起的一柄柄油纸伞;远方古刹中的暮鼓晨钟……或柔漫隽永,或淡泊宁静,是那样的空灵和深邃,而这只是人生路边的掠影;人生路是那样坎坷曲折,在这样的百年行程中最需要的是那一声喝彩。
为别人喝彩吧,生活会因此变得五颜六色。早上出门时,看见邻居辛勤栽种的花朵开放了,不要吝惜你的赞美,说一句花儿真美,好心情便会伴你一整天;中午吃饭时,面对饭桌上可口的饭菜,不要吝惜你的夸奖,说一句厨艺真棒,会让你天天有这么好的东西享用;晚上回家时,为同样忙碌了一天的家人加加油,打打气,会让你的家庭气氛欢快融洽。瞧,一天的生活原本就是这么美好!
没有人是完美的,但所有人都具有优点;没有人是战无不胜的,但所有人都会赢得些许成功。为别人的优点喝彩,为别人的成功喝彩,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它会让明天,或许后天,让这世界的朝霞分外灿烂,让这个拥有生命的蓝色星球拥有真正的温暖!
正如自然有了潺潺的溪水才生机无现,天空有了绚丽的晚霞才情趣盎然,我们的人生同样也需要有激情四射的喝彩,需要温暖人心的掌声。朋友们,让我们背起装满喝彩的行囊,在真诚情谊的陪伴下一同上路,不断完善自我,完善人格,用精彩的表现在人生的舞台上尽现真我风采。
为别人喝彩,让生命精彩!解开心中私心杂念的桎梏,跳出尘世黑暗的樊笼,对这世间美好的一切喊出你的赞美,喊出你的快乐与喝彩。众人皆凡人,没有谁拥有一切,但只要拥有一份坦然的心态,我们就是不平凡的。因为我们战胜了人类亘古未灭的私欲。为别人喝彩,你会赢得别人的微笑;为世界喝彩,你就赢得了一场无悔的人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
审题时可采用三步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是什么?“喝彩”是大声叫好、齐声喝彩,比喻对别人欢呼,也是肯定别人。其中限制语是肯定别人,而不是自己肯定自己。为什么?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一句普普通通的喝彩,有时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怎么办?不要吝惜自己的掌声和微笑,去积极地肯定别人的优点,同时别人也可能肯定过自己,那么我们曾有过怎样的感动或改变呢?据此可以打开思路。
如写记叙文,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生活中的一个片段,进行细致的描写,尤其突出当自己经过努力赢得别人喝彩之后,自己内心的感受。因为他人的喝彩是对自己努力的肯定,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支持和更大的动力。写记叙文要注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描写。要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可以以一件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写,比如你跟你好朋友之间的事情,他陪你去参加什么比赛,为你喝彩。别人比赛时你的喝彩,等等。要写得生动有趣一点,从语言表达或者结构思路多想想方法技巧,以增强可读性和吸引力开头结尾点题。
也可发表议论,可以写为自己喝彩,更可以为他人喝彩,也可以选择集体,比如疫情下我们的国家、最美逆行者白衣天使们、以任正非为代表的华为集团等等。可以为成功的欢笑喝彩,也可以为失败的泪水喝彩;可以为大自然喝彩,也可以为人类喝彩。总之我你他,天文地理、文艺、体育、科学……无所不包。
立意:
1.为生命的坚韧喝彩。
2.为自己喝彩。
3.为祖国的的飞速发展喝彩。2022级新高一语文开学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试卷说明:
1. 满分100分,建议时长90分钟;
2.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等信息;
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到相应的答题区域。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8小题,共 24分)
1. 对“北京大学欢迎你”进行语法分析,其短语类型和词性都对应的是( )
A. 主谓短语(名+动+代) B. 偏正短语(动+名+名)
C. 并列短语(名+名+代) D. “的”字结构(代+动+名)
2. “的”字结构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经久不衰的热点,著名语法学家朱德熙利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将“的”分为( )
A. 定语标志“的”,补语标志“地”,状语标志“得”。
B. 状语标志“的”,定语标志“地”,补语标志“得”。
C. 补语标志“”,状语标志“地”,定语标志“得”。
D. 定语标志“的”,状语标志“地”,补语标志“得”。
3. 下列括号中的缩句,不符合原句基本意思的一项是( )
A. 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的小麻雀无可奈何地拍打着翅膀。(小麻雀拍打着翅膀。)
B. 金黄色的沙滩上有许多五颜六色的贝壳。(沙滩上有贝壳。)
C. 爸爸在床上听到窗外一阵阵的锣鼓声和欢呼声。(爸爸听到锣鼓声。)
D. 生态保护区生长着上千株枝叶茂盛的银杉树。(保护区生长着银杉树。)
4. 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手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墙面上用白的与玫瑰红的大理石砌成素朴的方纹,在日光里鲜明得像少女一般。
②风边走边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她还不时捡起几片落叶,一会又轻轻把它放下。
③等到那角色猛一转身,一声高叫,戏园屋顶上的瓦片也被震得哗啦啦作响。
④这清冽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
⑤那山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不言不语,风来云去,闲情自若。
⑥秦腔《伐董卓》在梁庄上演的时候,整个剧院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⑦古今真乐府,天地大梨园。
A. ①/②④⑤/③⑥/⑦ B. ①②/④⑤⑥/③/⑦
C. ①/④⑤/②③⑥/⑦ D. ①/③④⑥/②/⑤⑦
5.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 近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暴涨致使美国基金经理马克·哈特亏损约2.5亿美元,现在他茶饭不思,健康状况亮起了红灯。
B. 每到寒暑假,学生们都离开校园,这条街上的很多商铺就像冬眠了;等学生返校时,这条街又渐渐热闹起来。
C. 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首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
D. 一笔而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画作包蕴了天地间的灵气。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阅读一些好书,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打开视野,培养自信,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他们遇见更好的自己,从而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
B. 据一位学者说,或许在未来五年,无现金支付将会成为中国首要支付方式。超过70%以上的网民表示,自己的日常生活已经不需要现金了。
C. 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D.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不仅引发了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在世界范围的激烈碰撞,而且促进了货物、资本、人员等在各国之间的频繁流动。
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B. 酸奶比鲜奶更容易消化吸收,它特有的益生菌能够以足够数量直达肠道,并保持更持久的活性,有效改善食物的胃肠通过时间。
C. 当前学术界有一种好虚荣的风气,浮躁的人很多,而甘愿认真踏实地搞研究的人不多了,王学远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D. 西安地铁公司宣布,自3月13日起,地铁1号线中午平峰时段列车运行间隔缩短至3分钟,晚高峰列车运行间隔缩短至2分05秒。
8. 下面四个选项中与“甚矣,汝之不惠!”句式相同一项是( )
A. 壮哉,我少年中国! B.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 帝感其诚 D. 或当食忘匕箸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寻访万年稻源
赵丽宏
一颗小小的黑色稻米,在灯光下熠熠生辉。这是一颗完整的米粒,米粒上精致的细纹清晰可见,可是它已经炭化,已经穿越了万年时光。在人类的博物馆中,这是一件最不起眼的展品,但它吸引了所有访问者的目光。因为,这颗炭化的稻米,有一万年的历史。
这是浙江浦江的上山遗址博物馆。陪我来参观的,是考古学家蒋乐平。上山遗址博物馆中,保留着当年的考古现场。起伏不平的土层中,到处是发掘过的坑坑洼洼。蒋乐平和他的同事们,在这些坑坑洼洼里小心翼翼地拨开岁月的沙尘,让一件又一件见证历史的万年古物展陈在人们面前。
很多年前,浙江河姆渡发现了七千年前人类种植水稻的痕迹,当时曾成为重大新闻。上山遗址被发现时,还无法确定年代。这个被人称为上山堰的地方,埋藏着很多古人生活的遗迹。考古学家们发现,这里出土的陶器,多为夹炭陶,陶土中掺杂着许多稻壳。出土的古物中,有不少大大小小的磨石,还有很多石球石棒。这些,似乎都在证明,在这里生活的古代人类,已和稻谷结缘。夹炭陶片被送到北京大学测年分析。结果让蒋乐平吃惊,也让他兴奋:上山出土的陶器,历史超过一万年!而这些一万年前的陶土中,掺和着密集的破碎稻壳。蒋乐平深知这发现的意义,为追踪这些碎稻壳的由来,于是他动手实验。蒋乐平想那些类似磨盘的大石块与石球石棒,和稻谷有什么关系?他将适量稻谷放到上山出土的磨盘上,然后用一根石棒进行挤压搓磨。做这些动作时,蒋乐平觉得自己就是一万年前的上山先民,也许当年,他们就这样使用这些石头的工具,金黄的稻谷就这样在磨盘和石棒间被反复搓磨。五分钟后,他随意抓出一把经过搓磨的稻谷做统计,结果发现,被脱壳后保持完整的米粒有四百九十二颗,碎为半粒的一百二十颗,被碾碎的一百颗,未脱壳的只有四十四颗。这些石磨石棒,可能是上山古人为稻谷脱粒的优良工具。更重要的是,经过科学的分析,上山遗址出土的夹炭陶中的稻谷遗存,有人工栽培的特征。这些稻谷,可能已不全然是荒原中的野生植物,而是经过了人类的驯化和培植,正逐渐化为大地上的农作物,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
一个残缺的大口陶盆,一颗小小的稻粒,一块磨盘,一根石棒,一个被揭示的古人村落遗址,成为考古的钥匙,埋藏多年的秘密被发现。上山遗址的发现,印证着先民万年前的智慧和勤劳。上山遗址,是人类走向文明道路上的一个深深的脚印。
在浦江,已经建起了一个造型质朴却内涵丰富的上山遗址博物馆。博物馆坐落在一大片稻田之中,当年的考古现场,被保留在博物馆的大厅里。在这里,能看到上山人用过的各种陶器。大大小小的陶罐上,可以依稀看到神秘的图案,那是一些寄托着飞扬神思的点和线条。还有石头做成的工具,磨盘、石球、石刀、石锤、石凿。而博物馆的中心焦点,是那颗黑色稻粒。在射灯的映照下,小小的万年古稻熠熠闪亮,如钻石,如乌金,牵动着参观者的思绪,让人的联想穿越时空,飞向遥远的古代。
上山遗址博物馆门口,有袁隆平的题词:“万年上山,世界稻源。”上山遗址的重大发现,使这位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深感欣喜,于是挥毫写下这八个字。
正是晚秋时分,风中已有寒意。但上山博物馆周围的一大片稻海,却在天地间蔓延着耀眼的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在风中点头,那是沉浸于丰收欢悦的微笑。稻田中,我看到一些装束简朴的农民在劳作,有人在车水,有人在弯腰收割,也有人牵着牛走在田间。走近细看,原来是一组组不动的雕塑。这也是博物馆的一部分。
视线越过上山的稻田,可以看到浦江的仙华山。浦江友人告诉我,在仙华山上,有一些神奇的岩石,上面有远古的神秘雕刻,这些岩雕的年代和成因,至今仍是谜。离开上山遗址,友人带我上了仙华山。在苍茫暮色中,我看到了那些隐匿在荒草中的神奇岩石。岩石上的浮雕,不是文字,也不是具体的物象,而是一些奇怪的符号,如一个个圆睁着或者微逢着的巨眼。神秘的眼神中,有惊奇,有诘问,有沉思,有疑惑。无论是烈日当头,还是夜色弥漫,无论是冰雪覆盖,还是风雨交加,这些眼睛永远在石头上睁着,默默遥望着无垠的苍穹。我想,这些浮雕,会不会和驯化了野生稻的上山人有着某种关联?相信我们的考古学家终有解密的一天。
9.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上山遗址博物馆中,炭化的黑色稻虽然不够起眼,却能牵动参观者的思绪,主要原因是这颗稻米经历了万年之久。
B. 浦江上山遗址博物馆就建立在当年考古现场上,其意图是体现人们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考古人的高度肯定与深情礼赞。
C. 上山遗址出土了陶器以及各种磨石,还有很多石球石棒,考古学家蒋乐平的试验证实了它们和稻谷之间存在某种关联。
D. 上山遗址博物馆特色明显,它以“农耕文化”为展示主题,里面陈列有陶器、农耕工具等文物,周围有农耕雕塑。
10.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标题虽然简洁,却总领了文章内容。“寻访”一词表明参观目的,“万年”一词与现在相对,体现了稻源的历史久远。
B. 文章先介绍上山遗址博物馆中的焦点——一颗已经炭化的黑色稻米,再写参观一事,这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人印象深刻。
C. 文章写到著名科学家袁隆平在上山遗址博物馆门口的题词,通过名人题词强化了上山遗址发现炭化黑色稻米的重大历史意义。
D. 文章语言真切自然,用词准确。如第三段中“似乎”“也许”等猜想性词语的运用,表明了作者的心理和对于科学的严谨态度。
11. 本文写考古学家的检验和试验过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2. 有人评价赵丽宏的散文风格为“清新、宏阔”,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丁前溪
蒲松龄
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馆谷丰隆。既而昏暮,止宿其家;莝豆饲畜,给食周至。问其姓字,少年云:“主人杨姓,我其内侄也。主人好交游,适他出,家惟娘子在。贫不能厚客给,幸能垂谅。”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次日,雨仍不止,供给弗懈。至暮,剉刍;刍束湿,颇极参差。丁怪之。少年曰:“实告客:家贫无以饲畜,适娘子撤屋上茅耳。”丁益异之,谓其意在得直。天明,付之金,不受;强付,少年持入。俄出,仍以反客,云:“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主人在外,尝数日不携一钱;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丁叹赞而别。嘱曰:“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宜告之。暇幸见顾。”
数年无耗。值岁大饥,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至诸,通姓名于门者。丁茫不忆,申言始忆之,踩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明日,为制冠服,表里温暖。杨义之,而内顾增忧,褊心不能无少望。居数日,殊不言赠别。杨意甚急,告丁曰:“顾不敢隐,仆来时,米不满升。今过蒙推解,固乐,妻子如何矣!”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走仆招诸博徒,使杨坐而抽头,终夜得百金,乃送之还。归见室人,衣履鲜整,小婢侍焉。惊问之。妻言:“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送布帛菽粟,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又给一婢,为妾驱使。”杨感不自已。由此小康,不屑旧业矣。
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最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选自《聊斋志异》,有改动)
13. 对下列句中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止宿其家 止:让……停留。
B. 谓其意得直 直:通“值”,即钱。
C. 丁益异之 异:奇特。
D. 设筵相款 相:动作偏指一方,指杨家主人。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丁前溪家中富有,他钦慕郭解的为人,喜好交游,豪爽重义。御前史台让他出来做官,丁前溪不愿意做官,逃离了家乡。
B. 安丘一民舍的女主人是一个重情重义、施恩不图报的人,她尽家中所有招待丁前溪,在无马料喂丁的马时,竟扯下房顶的茅草来做饲料。
C. 荒灾发生后,杨家处境非常困顿,于是杨前往诸城投奔丁前溪,希望得到帮助,丁前溪非常热情周到地接待了他,并暗中派人帮助杨的家人。
D. 蒲松龄认为,喜欢饮酒赌博,性情豪放的人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是正常的,而杨的妻子作为一个女子也能如此大度就让人惊异了。
1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
②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送布帛菽粟,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
四、写作
1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而来自他人的一句普普通通的喝彩,也将给我们的生活注入鲜活的美丽,有时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请以“喝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