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连云港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新生入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8 07:39:04

文档简介

连云港高级中学2022级新生分班考试
语文试卷
一、语言基础知识(18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侧隐(cè) 招徕(lái) 拈轻怕重(zhān) 披星带月(dài)
B. 栅栏(zhà) 狡黠(jié) 卷帙浩繁(zhì) 受益匪浅(fēi)
C. 殉职(xùn) 蓦然(mò) 不言而喻(yù) 并行不悖(bèi)
D. 负荷(hé) 跌宕(dàng) 毛骨悚然(sǒng) 苍海桑田(cāng)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侧隐”的“侧”应写作“恻”,“拈轻怕重”的“拈”应读niān,“披星带月”的“带”应写作“戴”;
B.“狡黠”的“黠”应读xiá,“受益匪浅”的“匪”应读fěi;
D.“负荷”的“荷”应读hè,“苍海桑田”的“苍”应写作“沧”。
故选C。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曹文轩荣获“世界安徒生奖”是世界儿童文学领域的至高荣誉。继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中国文学再次在世界展现了蓬勃的生机。
B.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 今年4月24日被确立为中国首个航天日,相关部门将以“中国梦航天梦”为主题,筹划、制订“开放日”“科普周”等系列宣传和科普活动。
D. 《太阳的后裔》在中国首播时,凭借14.3%的收视率毫无悬念地夺得了荧屏收视冠军,其收视率远超同时段其它电视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成分残缺,要在“荣获”后加“的”字;
B.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可以把“能否”改为“要”,或者在“关键在于”之后添加“能否在”;
C.搭配不当,“制订”与“活动”不搭配,应是“开展……的活动”。
故选D。
3.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A.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B.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C.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
寒星,宋玉《九辩》写“愿寄言夫流星兮”;荃不察,化用《离骚》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荃,香草名,这里指民众。察,体察。荐,献,进献祭品。所以“寒星”“荃”都有比喻的意思。轩辕:黄帝。这里象征着古老的中华大地和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
其它选项中的“一夜飞度”“百丈冰”“一日看尽”“万里凝”都有夸张的成分。
故选A。
4. 下列四组句式变换后有一组基本意思有所改变,改变意思的一项是( )
A. 他把报纸撕破了。(变换后:报纸让他撕破了。)
B. 难道你该这样做吗?(变换后:你根本不该这这样做。)
C. 并非所有的人都不愿和你交朋友。(变换后:所有的人都愿意和你交朋友。)
D. 我直到晚上10点才把数学作业做完。(变换后:到晚上10点,我才做完数学作业。)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
C.原句“并非所有的人都不……”强调的是,有一部分人愿意和你交朋友;而变换后的句子是说“所有的人都愿意和你交朋友”。改变了愿意。
故选C。
5. 张华说话喜欢引经据典,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
A. 长江发生沉船事件,张华沉吟良久,感叹道:“真可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呀!”
B. 爷爷生日寿宴上,张华激情洋溢地说:“花甲喜循环,风霜变老颜。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来参加我爷爷的古稀寿宴,让我们一起祝福我爷爷:生日快乐!”
C. 儿子想踢足球,张华要他学钢琴,几番争执后,张华摇摇头说:“这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啊!”
D. 朋友来访,张华走到小院门口迎接,说:“‘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欢迎你到我家来做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指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与语境不合。
B.“花甲喜循环,风霜变老颜”指人60岁,与“古稀”矛盾。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指不要因为失去而伤心,要珍惜得到的东西,前后内容不对应。
D.“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指人热情地欢迎来访的朋友,符合语境。
故选D。
6. 对下面两句话的内容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有人认为大气中的核试验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环境,导致癌症。有的科学家指出,这种说法事实根据不足。
A. 有的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核试验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环境,导致癌症”的观点,事实根据不足。
B. 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核试验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环境,导致癌症”的说法,事实根据不足。
C. 有的科学家否认“大气中的核试验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环境,导致癌症”的观点。
D. 有的科学家指出“大气中的核试验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环境,导致癌症”的说法,事实根据欠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含义、辨析句子语病的能力。
原句共两句话,第一句主干是“有人认为核试验污染环境,导致癌症”,第二句意思是有的科学家否认了这种手法。
A.“观点”有歧义,是科学家的观点还是别人的观点?表意不明;
B.“科学家认为”与原文不符,去掉了原文中“有的”两字,使“科学家”失去了限制,以偏概全;
D.“根据欠妥”与原文中的“根据不足”意思不符。
故选C。
二、诗歌鉴赏
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三、四句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
(2)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案】(1)诗句巧用比喻的修辞,把烈日照耀下的晶莹透澈的水面比作水晶帘,调动了视角和嗅觉等感官,动静结合。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蔷薇花开满了蔷薇架,满院都可闻到它那沁人心脾的香味。
(2)全诗体现了诗人悠闲自在的心境。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有两层意思。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诗人调动了视角和嗅觉等感官,采用动静结合的技巧描写画面。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诗人描写夏日风光,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文章写出了诗人身处夏日池塘的悠然自得之感。
三、文言文阅读
8.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
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幻态,此其所以奇也。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香炉,排拆水面,林木历历可数。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如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然其束发登朝,入为名臣,出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林木历历可数
故楼之观
着白溪练上
昔滕子京左迁此地
泫然不能自已也
(2)翻译下面这句话。
然其束发登朝,入为名臣,出为名帅。
【答案】(1)清晰 气势、景象 白色丝绢 从前 控制
(2)但是,他年纪轻轻就入朝做官,在朝廷是有名的文臣,出朝廷外出统领军队是知名的武将。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历历”:清晰。句意:山上的树木清晰可数。
“观”:气势、景象。句意:楼的气势。
“练”:白色丝绢。句意:附着在像白色丝绢一样的溪流上。
“昔”:从前。句意:从前滕子京被贬官到这里。
“已”:控制,句意: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我控制了。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然”,然而;“束发”,年纪轻轻;“登朝”,入朝做官;“入”,在朝廷;“出”,出朝廷外出统领军队。
参考译文:
洞庭湖是沅江、湘江等九条河流汇集而成,岳阳楼耸立于江湖交汇的地方,早早晚晚,看尽它变幻无穷的吞吐之态,这是岳阳楼奇特的地方。岳阳楼前面是君山,像一尊雀尾炉,劈开水面,山上的树木清晰可数。所以楼的气势,有了水才雄壮,有了山才美丽。
我们出游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被熨烫过一样平坦,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像蝇头小字,附着在像白色丝绢一样的溪流上。举酒同饮,意趣闲淡。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傍晚时分,状如炮车般的云升腾起来,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城郭。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
从前滕子京被贬官到这里,因不得志而心情忧郁,扩大原有城楼的规模而有了岳阳楼。等到完工,宾客同僚请典礼大乐庆祝落成。滕子京说:“简直要扶着栏杆大哭一场才觉得痛快!”但是,他年纪轻轻就入朝做官,在朝廷是有名的文臣,出朝廷外出统领军队是知名的武将,年轻时就稍稍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又有范仲淹这样的名士做知心好友,(贬官)不久政绩卓著至极,有什么值得哭的呢?
四、现代文阅读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忆夏志清
夏志清走了,在2013年的岁尾。随着他的离去,一个文学批评的夏志清时代似乎正在隐退。
夏先生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就是《中国现代小说史》。这是一本很有态度的文学史。在冷战时期,夏志清没有受到政治势力的影响,而完全依据文学审美作出了自己的评价。在他看来,文学的判断力至关重要。而他的判断,除了欧洲古典主义、英美形式主义的评价尺度外,还体现出敢于裁断、挑战流俗的批评勇气和言之成理、落笔审慎的批评态度。
夏志清是在阅读了乔伊斯、普鲁斯特等现代小说之后再看“五四”小说,眼光颇高,他没有像一般的史书那样四平八稳,缺乏观点,而是在书中明确表达了喜欢与不喜欢,好小说与坏小说,甚至鲜说“之一”。
夏志清的学生之一、著名学者刘绍铭曾说:“《中国现代小说史》让人佩服的地方倒不在其史料丰富,而在于夏志清作为一位文学评论家的见识。他当年盛赞的几位作家――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周作人――后来的文学地位日渐被重视,到今天仍然有许多读者。”
2007年年底,学者李凤亮曾在朱崇科陪同下去夏志清纽约寓所与其作了数小时学术访谈,事后整理成两万字长稿,从洛杉矶寄给他。一个月后李凤亮接到夏志清的修改稿,夏成清对访谈中一些过头话都作了认真仔细的修改。朱崇科回忆说:“当时已经86岁的夏先生精神矍铄,是一个坦率机智的人,‘童’言无忌。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他都口无遮拦。他经常毫无保留地自我表扬,他经常重复的话是‘我聪明得一塌糊涂’。”
夏先生自哥伦比亚大学退休,选中了青年学者王德威为接班人。夏先生几十年来一直对他爱护有加,大力栽培,两人情同父子。2013年12月11日,王德威去疗养院看望了夏志清。王德威回忆说:“我去看他的时候,他正在吃东西,抱怨三明治太不好吃了。这时医生来了,他当着大家的面直截了当问医生:‘我到底怎么样?’医生说:‘你很好。’他说:‘你别讲假话了,我们都是现代人,我不相信这套的。我已经永垂不朽了,因为我写了《中国现代小说史》。哈哈!”
夏志清的离去,留下文学批评史上一段绝唱。正是因为他激越不羁的批评个性,形成他批评的独到发现与巨大冲击力。今天文学批评界所缺的,不是裹脚布式的长篇大论,恰是那种批评的真诚甚至偏见。
(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追忆夏志清先生的?请作简要分析。
(2)文中多处直接引用他人的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文章结尾处“批评的真诚甚至偏见”?
【答案】(1)①生活态度上:童真乐观,直面人生,幽默风趣,较为自负。②学术研究上:西为中用,见解独特,治学严谨,奖掖后进。
(2)①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夏志清治学、性格、人品等方面的情况。②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趣味性。
(3)①“批评的真诚”:完全依据文学审美作出评价,具有敢于裁断、挑战流俗的勇气和言之成理、落笔审慎的态度。②“批评的偏见”:观点可以激越,明确表达喜好(或答成“避免四平八稳、缺乏观点的长篇大论式批评”亦可)。③这句话充分肯定了夏志清在文学批评史上的价值。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和梳理文本思路的能力。
生活态度上,由“当时已经86岁的夏先生精神矍铄,是一个坦率机智的人,‘童’言无忌。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他都口无遮拦。他经常毫无保留地自我表扬,他经常重复的话是‘我聪明得一塌糊涂’”可知,他幽默风趣,具有童心,较为自负;由“‘你别讲假话了,我们都是现代人,我不相信这套的。我已经永垂不朽了,因为我写了《中国现代小说史》。哈哈!”可知,他为人乐观,直面人生。
学术研究上:由“而他的判断,除了欧洲古典主义、英美形式主义的评价尺度外,还体现出敢于裁断、挑战流俗的批评勇气和言之成理、落笔审慎的批评态度”可知,他西为中用,治学严谨;由“他没有像一般的史书那样四平八稳,缺乏观点,而是在书中明确表达了喜欢与不喜欢,好小说与坏小说”可知,他见解独特;由“《中国现代小说史》让人佩服的地方倒不在其史料丰富,而在于夏志清作为一位文学评论家的见识。他当年盛赞的几位作家……后来的文学地位日渐被重视,到今天仍然有许多读者”可知,他奖掖后进。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引用作用的能力。
“著名学者刘绍铭曾说:‘《中国现代小说史》让人佩服的地方倒不在其史料丰富,而在于夏志清作为一位文学评论家的见识。他当年盛赞的几位作家――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周作人――后来的文学地位日渐被重视,到今天仍然有许多读者。’”从侧面写出夏志清奖掖后进;
“当时已经86岁的夏先生精神矍铄,是一个坦率机智的人,‘童’言无忌。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他都口无遮拦。他经常毫无保留地自我表扬,他经常重复的话是‘我聪明得一塌糊涂’”侧面写出夏志清为人坦率机智,较为自负等;
“王德威回忆说:…‘你别讲假话了,我们都是现代人,我不相信这套的。我已经永垂不朽了,因为我写了《中国现代小说史》。哈哈!”侧面写出他敢于直面人生。
从中可以看出,这些引用的句子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夏志清治学、性格、人品等方面的情况。
此外,“他经常重复的话是‘我聪明得一塌糊涂’”“我已经永垂不朽了,因为我写了《中国现代小说史》。哈哈!”等句子既体现了人物的性格,又富有趣味,并且引用的这些句子都是真实的人物的话,增强了文本的真实性。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理解句子的含义首先要抓住句子的关键词“批评的真诚”“偏见”。
首先分析“批评的真诚”,由“而完全依据文学审美作出了自己的评价。在他看来,文学的判断力至关重要。而他的判断,除了欧洲古典主义、英美形式主义的评价尺度外,还体现出敢于裁断、挑战流俗的批评勇气和言之成理、落笔审慎的批评态度”可知,夏志清是根据文学审美作出了自己的评价,并且敢于评价,敢于挑战流俗,并且在批评时落笔审慎。
由“他没有像一般的史书那样四平八稳,缺乏观点,而是在书中明确表达了喜欢与不喜欢,好小说与坏小说,甚至鲜说‘之一’”可知,此处的“偏见”是褒义词,是说夏志清明确表达喜好,避免四平八稳、缺乏观点的长篇大论式批评。
结尾的这句话是作者对夏志清的总结性评价,充分肯定了夏志清在文学批评史上的价值。
五、名著阅读(每空1分)
10. 孙权派鲁肃到江夏,以吊唁____为名见到了刘备和孔明,于是两家共商____之事。为了说服孙权,孔明随鲁肃来到江东。江东众人意见不一,诸葛亮_____。面对孙权的疑虑,诸葛亮频频使用激将之法,激起孙权抗曹之心。孙权拜_____为大都督,率军抗曹。
【答案】 ①. 刘表 ②. 联合抗曹 ③. 舌战群儒 ④. 周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情节的整体把握能力。
孙权想借曹操和刘备大战之机,夺取荆州城。孙权派鲁肃到江夏,借吊唁刘表为名见到了刘备和孔明,于是两家共商联合抗曹之事。诸葛亮为了说服孙权,随鲁肃来到江东。江东众人意见不一,诸葛亮舌战群儒。面对孙权的疑虑,诸葛亮频频使用激将之法,激起孙权抗曹之心。周瑜在孙权面前,详细地分析了曹军的劣势,从而坚定了孙权的决心,于是孙权便拜周瑜为大都督,率军抗曹。
11. 《红楼梦》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_______,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_______,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_______,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答案】 ①. 林黛玉 ②. 贾宝玉 ③. 薛宝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情节的整体把握能力。
林黛玉与贾宝玉相爱却不能相守,她因贾宝玉身体日渐消耗,最终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因此第一空应为林黛玉;
贾宝玉在林黛玉去世后万念俱灰,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了空门,因此第二空应为贾宝玉;
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真正赢得爱情,陪伴她提终生的凄凉孤苦。她和林黛玉,只不过是同一条封建毒草藤上两颗属性不同的苦瓜而已,因此第三空应为薛宝钗。
12. 下面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宝儿____ 宏儿____ 阿发____
六斤____ 小尼姑____
【答案】 ①. 《明天》 ②. 《故乡》 ③. 《社戏》 ④. 《风波》 ⑤. 《阿Q正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相关篇目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
小说《明天》为我们讲述了发生在还具有一点儿古风的鲁镇上在特定的“三个晚上两白天”这个时间段的故事,故事围绕着主人公寡妇单四嫂子失去自己的儿子宝儿这个事件展开全篇的事件叙述。
小说《故乡》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宏儿是“我”的八岁的侄儿。
阿发是小说《社戏》中“我”少年时代的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
六斤是小说《风波》中的人物。《风波》通过对在江南某水乡发生的一场由辫子引起的风波的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了当时封建制度还在统治着农村、农民愚昧落后的状况。
小尼姑是鲁迅所作小说《阿Q正传》中的人物,是《阿Q正传》中最软弱的人,也是唯一一个阿Q敢欺负的人。
六、名句默写(每空1分)
13. 名句默写。
(1)箫鼓追随春社近, ____
(2)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 。
(3)浮光跃金, ____ 。
(4)工欲善其事,____ 。
【答案】 ①. 衣冠简朴古风存 ②. 忽复乘舟梦日边 ③. 静影沉璧 ④. 必先利其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冠”“乘”“璧”。
七、作文(40分)
14.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主题曲是《一起向未来》。“一起向未来!”简单的五个字,却向我们传递着勇于挑战、自强不息、未来可期等信息,令人振奋,给人力量。生活中,这样励志的歌曲很多。
请以“我的未来我的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生活片段。
②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答案】范文:
我的未来我的歌
少年时代正是如诗如画的岁月,是放飞梦的季节。
我是一个特别爱做梦的女孩子。在我的梦中,我是一只自由自在的小燕子,是一艘无舵的航船。可是梦毕竟是梦,在梦醒之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一条追逐浪花的鱼儿,一只渴望蓝天的大雁。
曾经有过许多黄昏,我对着夕阳低声吟唱;曾经有过许多清晨,我对着太阳大声呼唤,为的就是希望自己有着快乐的生活。可是一生中没有一帆风顺的生活和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理想。期望越高,失落的时候也就越多。
人生的道路是坎坷不平的,16岁的我开始体验。曾有一段时间,我忘不了自己落选学习委员时的尴尬,忘不了自己失魂落魄时的神情……当挫折与困难都向我袭来的时候,我动 了,我觉得自己的一切理想都是那么遥远。那段日子,我的生命落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我只能望月流泪,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人生如戏,未来是梦。”
直到有一天,我听到了一首歌:“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会珍惜每一分钟……”这首歌犹如一把干草,引燃了我心中即将熄灭的火星,使之燃成一团明亮的、跳跃的火焰。我想到了前进的木舟,搏击暴风雨的海燕,想到被拘而演《易》的文王,受酷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于是便勇气大增,信心百倍。我突然觉得老师、同学和我的父母都是那样的可爱,他们的教诲和引导,使我懂得了天空的辽阔,大海的宽广。诗人雪莱说得好:“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是的,我的未来不是梦,而是属于我自己,是要靠我的双手去创造的。
我,浑身充满了力量,在学习中,虽然有过失败的挫折,但我没有叹息,没有泄气,总是在挫折中奋起。正是不断地努力,终于使我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我牢牢地记着:没有今天的含辛茹苦,就不能品味明日成功的甘甜。只有在风雨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到阳光的温暖。
我的未来不是梦,我会珍惜每一分钟,不辜负这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吟唱出最美好的未来之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
材料选取北京冬奥会主题曲歌词中的“一起向未来”五个字,向我们传递出勇于挑战、自强不息、未来可期等信息,令人振奋,给人力量。结合写作命题,题目的关键词语是“我的未来”和“我的歌”,也就是写歌声对自己的成长的影响,尤其是对我的未来发展产生的影响,而且重在写自己的体验感受。
由此看出,我们可以从“爱”“责任”等方面立意,突出歌曲对自己的激励作用,给我们带来面对挑战的勇气和力量,激励我们自强不息,奋发向上,让我们勇于追梦,突出“我的歌”对“我的未来”的激励效果。
构思行文时,重点要写“我的歌”是如何激励自己成长的,比如听《好大一棵树》,激励自己学习大树的挺拔向上的昂扬精神,可以写自己在生活的风雨中不屈服,不忘自己的志向高远,勇敢追求理想的情节;可以写自己失败不自信时,从《阳光总在风雨后》《相信自己》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细节中,找回了前行的勇气和力量。写作时,可以适当的用创新形式,比如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题记,也可以使用几个小标题,串联起自己在被激励过程中的变化,使文章层次清晰,情节曲折有致。也可以在行文时用含有“激励或者成长”的排比句开头或者结尾,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或升华自己的情感。可综合使用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多种表达方式,要有生动的细节刻画和真情实感的抒发。
立意:
1.未来不是梦,吟唱生命之歌。
2.用自强不息唱响快意人生。
3.自立自强,未来可期。
4.面对挑战,唱响未来。连云港高级中学2022级新生分班考试
语文试卷
一、语言基础知识(18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侧隐(cè) 招徕(lái) 拈轻怕重(zhān) 披星带月(dài)
B. 栅栏(zhà) 狡黠(jié) 卷帙浩繁(zhì) 受益匪浅(fēi)
C. 殉职(xùn) 蓦然(mò) 不言而喻(yù) 并行不悖(bèi)
D 负荷(hé) 跌宕(dàng) 毛骨悚然(sǒng) 苍海桑田(cāng)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曹文轩荣获“世界安徒生奖”是世界儿童文学领域的至高荣誉。继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中国文学再次在世界展现了蓬勃的生机。
B.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 今年4月24日被确立为中国首个航天日,相关部门将以“中国梦航天梦”为主题,筹划、制订“开放日”“科普周”等系列宣传和科普活动。
D. 《太阳的后裔》在中国首播时,凭借14.3%的收视率毫无悬念地夺得了荧屏收视冠军,其收视率远超同时段其它电视剧。
3.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
A.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B.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C.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4. 下列四组句式变换后有一组基本意思有所改变,改变意思的一项是( )
A. 他把报纸撕破了。(变换后:报纸让他撕破了。)
B. 难道你该这样做吗?(变换后:你根本不该这这样做。)
C. 并非所有的人都不愿和你交朋友。(变换后:所有的人都愿意和你交朋友。)
D. 我直到晚上10点才把数学作业做完。(变换后:到晚上10点,我才做完数学作业。)
5. 张华说话喜欢引经据典,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
A. 长江发生沉船事件,张华沉吟良久,感叹道:“真可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呀!”
B. 爷爷生日寿宴上,张华激情洋溢地说:“花甲喜循环,风霜变老颜。感谢大家百忙之中来参加我爷爷的古稀寿宴,让我们一起祝福我爷爷:生日快乐!”
C. 儿子想踢足球,张华要他学钢琴,几番争执后,张华摇摇头说:“这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啊!”
D. 朋友来访,张华走到小院门口迎接,说:“‘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欢迎你到我家来做客。”
6. 对下面两句话的内容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有人认为大气中的核试验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环境,导致癌症。有的科学家指出,这种说法事实根据不足。
A. 有的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核试验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环境,导致癌症”的观点,事实根据不足。
B. 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核试验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环境,导致癌症”的说法,事实根据不足。
C. 有的科学家否认“大气中的核试验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环境,导致癌症”的观点。
D. 有的科学家指出“大气中的核试验因其放射性元素而污染环境,导致癌症”的说法,事实根据欠妥。
二、诗歌鉴赏
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三、四句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
(2)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三、文言文阅读
8.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
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幻态,此其所以奇也。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香炉,排拆水面,林木历历可数。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如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白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然其束发登朝,入为名臣,出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林木历历可数
故楼之观
着白溪练上
昔滕子京左迁此地
泫然不能自已也
(2)翻译下面这句话。
然其束发登朝,入为名臣,出为名帅。
四、现代文阅读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忆夏志清
夏志清走了,在2013年的岁尾。随着他的离去,一个文学批评的夏志清时代似乎正在隐退。
夏先生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就是《中国现代小说史》。这是一本很有态度的文学史。在冷战时期,夏志清没有受到政治势力的影响,而完全依据文学审美作出了自己的评价。在他看来,文学的判断力至关重要。而他的判断,除了欧洲古典主义、英美形式主义的评价尺度外,还体现出敢于裁断、挑战流俗的批评勇气和言之成理、落笔审慎的批评态度。
夏志清是在阅读了乔伊斯、普鲁斯特等现代小说之后再看“五四”小说,眼光颇高,他没有像一般的史书那样四平八稳,缺乏观点,而是在书中明确表达了喜欢与不喜欢,好小说与坏小说,甚至鲜说“之一”。
夏志清的学生之一、著名学者刘绍铭曾说:“《中国现代小说史》让人佩服的地方倒不在其史料丰富,而在于夏志清作为一位文学评论家的见识。他当年盛赞的几位作家――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周作人――后来的文学地位日渐被重视,到今天仍然有许多读者。”
2007年年底,学者李凤亮曾在朱崇科陪同下去夏志清纽约寓所与其作了数小时学术访谈,事后整理成两万字长稿,从洛杉矶寄给他。一个月后李凤亮接到夏志清的修改稿,夏成清对访谈中一些过头话都作了认真仔细的修改。朱崇科回忆说:“当时已经86岁的夏先生精神矍铄,是一个坦率机智的人,‘童’言无忌。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他都口无遮拦。他经常毫无保留地自我表扬,他经常重复的话是‘我聪明得一塌糊涂’。”
夏先生自哥伦比亚大学退休,选中了青年学者王德威为接班人。夏先生几十年来一直对他爱护有加,大力栽培,两人情同父子。2013年12月11日,王德威去疗养院看望了夏志清。王德威回忆说:“我去看他的时候,他正在吃东西,抱怨三明治太不好吃了。这时医生来了,他当着大家的面直截了当问医生:‘我到底怎么样?’医生说:‘你很好。’他说:‘你别讲假话了,我们都是现代人,我不相信这套的。我已经永垂不朽了,因为我写了《中国现代小说史》。哈哈!”
夏志清的离去,留下文学批评史上一段绝唱。正是因为他激越不羁的批评个性,形成他批评的独到发现与巨大冲击力。今天文学批评界所缺的,不是裹脚布式的长篇大论,恰是那种批评的真诚甚至偏见。
(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追忆夏志清先生的?请作简要分析。
(2)文中多处直接引用他人的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文章结尾处“批评的真诚甚至偏见”?
五、名著阅读(每空1分)
10. 孙权派鲁肃到江夏,以吊唁____为名见到了刘备和孔明,于是两家共商____之事。为了说服孙权,孔明随鲁肃来到江东。江东众人意见不一,诸葛亮_____。面对孙权的疑虑,诸葛亮频频使用激将之法,激起孙权抗曹之心。孙权拜_____为大都督,率军抗曹。
11. 《红楼梦》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_______,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_______,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_______,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
12. 下面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宝儿____ 宏儿____ 阿发____
六斤____ 小尼姑____
六、名句默写(每空1分)
13. 名句默写。
(1)箫鼓追随春社近, ____ 。
(2)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 。
(3)浮光跃金, ____
(4)工欲善其事,____ 。
七、作文(40分)
14.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主题曲是《一起向未来》。“一起向未来!”简单的五个字,却向我们传递着勇于挑战、自强不息、未来可期等信息,令人振奋,给人力量。生活中,这样励志的歌曲很多。
请以“我的未来我的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生活片段
②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④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