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出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3.做到学法迁移,拓展学习同主题古诗词。
二、教学重点
能根据注释理解诗句意思,描绘出诗句的画面。
三、教学难点
能做到学法迁移,拓展学习同主题古诗词。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咏柳》这首诗吗?全班背诵。
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这是一首关于柳树的诗句,诗的前两句写出来柳树的姿态,看!(出示图片)多美的柳枝!这节课啊,我们来看看杨万里笔下的荷花是怎样的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识记“晓”和“慈”。“晓”字可以联系“春晓”来理解,是“早晨”的意思。出示“净慈寺”的图片并介绍它是西湖岸边的一座寺院,识记“慈”。了解诗题的意思,再读课题。
(二)读悟结合,随文识字
活动一:初读诗文,自主识字。
1.生自由朗读古诗,边读边重点关注“毕竟、映”的读音。
2.同桌互读,读准字音。
3.指名读、齐读等各种形式读,读准字音,读熟诗文。
4.随文识记“毕竟、映”,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识记方法,引导学生借助词语识记“毕竟”,借助偏旁识记“映”。
5.指导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示方法一: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活动二:借助插图,初步感知诗意。
1.借助文中插图,说一说自己对这首诗的了解,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问同桌、老师,再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同桌互读,生自由读、说)
2.同桌互相讨论说一说。
3.指名说诗意,其余学生补充。
活动三:提取景物、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西湖、莲叶、荷花)
2.引导学生抓住“碧”“红”,体会色彩的明艳,感受莲叶、荷花之美;抓住“无穷”“接天”体会一碧万顷的壮美景色。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感情诵读。
4.看到这么美的景色,诗人忍不住发出赞美: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过渡:诗人先写自己的赞叹,再写美丽的景色,可以看出诗人是多么喜爱这西湖六月的美景啊!
5.在熟读的基础上,点名让学生说说读了古诗后看到了什么画面,简单说说诗句的意思。
活动四:感情诵读,背诵积累。(自由背诵、同桌互背、挖空背诵、指名背诵)
(三)总结方法,迁移运用
活动五:总结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学习,总结学习方法: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提取景物、想象画面,了解诗意。
熟读成诵,背诵积累。
根据这一方法,自学《绝句》。
2.生自学《绝句》。
3.交流汇报。
(1)学生先读诗文,然后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认识了哪些生字?重点指导“窗含、东吴、千秋、万里”的意思。
(2)指名说一说诗中描写的景物、色彩,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预设:
诗中景物有:黄鹂 白鹭 翠柳 青天 雪 船
色彩:翠 白 青
引导学生借助诗中景物和色彩体会画面之美。同桌之间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情朗读,背诵积累。(自由背诵、同桌互背、挖空背诵、指名背诵)
(四)古诗拓展,巩固学法。
1.出示杜甫的诗《绝句二首》
2.教师范读。
3.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景物,说说看到了什么画面。
4.点名生说古诗的大意。
5.生适当进行补充。
6.再次总结本节课的学法。
三、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莲叶 碧
荷花 红
绝句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雪 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