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8 22:1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居秋暝》教案
一、学情分析
本班绝大部分学生拥有一定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平时课堂教学中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写出内容具体、中心明确的文章;课后热爱阅读,乐于交流,能积极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去。但也有个别孩子学习态度有待加强,没有良好的阅读与思考习惯,思维能力发展比较缓慢,常词不达意,没有良好的阅读方法……需要教师、家长同学多关注、多鼓励、多提醒,加强阅读思维培养,提升其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其语文素养提升。
二、教材分析
《月是故乡明》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是著名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季羡林。课文用典雅的语言,借月亮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往事的怀念之情。本课在描写景物时,引用典故恰到好处,优美的语言对学生的习作。
表达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尝试背诵诗歌,默写诗歌。
2、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感受诗中的图画美。
3、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尝试背诵诗歌,默写诗歌。
五、教学难点:
1、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感受诗中的图画美。
2、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的诗风及以动衬静的写法。
六、教学过程:
1、从文学常识入手,介绍“诗佛”由来。
《山居秋暝》选自《王维集校注》。五言律诗、山水诗。
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人。有“诗佻”的称号,精通绘画,擅作平远之景,擅绘人物、丛竹等。有《王右丞集》。王维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苏轼称赞他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我国的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近体诗产生于唐代。
分为律诗和绝句:
(1)律诗,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
(2)绝句即“绝诗”。亦称“截句”“断句”。诗体名。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固定格仅为四句,故名。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要求。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划出停顿,读出节奏。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哪个字容易写错,易错处在哪 预设:【暝】【喧]【浣】【歇】【孙】。
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左低右高。哪位同学愿意和我们交流一下,这些字容易错在哪些地方。
预设:【“暝”是日字旁,不能写成目字旁,右边上半部分是秃宝盖,下面加个“日”字和“六”字】
【“喧”是口字旁,不能写成日字旁,而且宝盖头下面还有一横,不能遗漏】
【“歇”字做下部分包围着的是“人”而不是“x”】
【“孙”字左边的横应该变成提】
请同学们在课本旁边或者是本子上把这些容易错的字多写几遍。接下来我们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学生范读,教师指导。师生合作朗读,读出情感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首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与诗题有什么联系。
首联写了一幅雨后山村秋日晚景图。跟诗题相呼应。
学习颔联,体会诗人以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的画面感诗句。
以动写静,动静相称,明月照耀松间,清泉在石上流淌。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分组讨论,学习颈联,可以把“喧”改为“动”,“动”改为“开”吗?为什么?
“诗中有画”。暗淡而清新的色调:秋天的傍晚。刚刚下过雨。写景:月光从松树的缝隙照到地上,清泉从石上流过。写人:竹林中女子,莲花中的渔船。山月、清泉、竹林、莲花、浣女、渔舟,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五言律诗中间两联要求使用对仗,如三四句“明月”对“清泉”,“松间”对“石上”,“照”对“流”:五六句“竹喧”对“莲动”,“归”对“下”“浣女”对“渔舟”。
将“喧”改为“动”上下句就重复了,效果不好。
按照我们说话的语序,应该是“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为什么诗人却偏偏要反过来说
预设:【“归浣女”和“下渔舟”的场景,都是发生在夜晚,光线朦胧。王维只能先听
见“竹喧”先隐隐约约看见“莲动”,然后才能观察到细节,才能判断是谁过来了。
【先写竹林喧闹,再说“归浣女”,意思是先听见竹林深处哗啦啦的声音,待会儿仔细 一看,原来是洗完衣服回家的女子。“先闻其声再闻其人”的写法很吸引人,也符合当时月夜的场景。同样道理,“莲动下渔舟”是先看到莲叶在动,好奇下细细观看,原来是小船在莲叶中穿行。
7、分析王维发出感叹的原因,了解诗人想要追求什么样的生活。
原因:结合背景知识,王维受儒、佛的影响,他早年做官,也曾想过积极从政,干出一番事业,但朝廷奸臣专权政治黑暗,面对黑暗现实,他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敢和他们决裂,所以就采取了这种半官半允的生活,走上了寄情山水的道路。
作者想要追求寄情山水,隐居山林的生活。
8、总体而言,这篇课文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结构美。文章首尾呼应,开篇点题,将故乡和月亮联系到一起,结尾照应开头升华主题,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月亮为线索,先写小时候故乡的月亮,再写他乡的月亮,最后写“我”现在所住之地的月亮,但是心中依然牵挂着的是儿时的故乡月。
二是语言美。文章语言清新质朴,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感情真挚,很容易拉近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一些古代诗文和许多古雅的用词,既彰显了文化品位,又让原本就令人向往的故乡更加韵味无穷。同时,运用拟人、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调动读者的嗅觉、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营造出一个美妙的月夜。置身其中,我们沐浴着温柔的月光,和作者一起在场院上数星星、点篝火、捉知了,一起躺在坑边看月亮。
三是情感美。文章通过借景抒情的方式把我们带回了儿时的家乡,回到了池塘、竹林、大山的怀抱,感受到夏夜的清凉,空气中弥漫着欢乐的气氛……一个赤子对家乡的爱恋通过这美好的意境流露出来。作者还用最直白的语言将
七、板书设计:
山居秋暝 唐·王维
诗中有画:清新
清幽
清纯
清雅
八、作业布置:
熟练的背诵诗歌,默写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