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物理(沪粤版)暑假衔接练习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知识点梳理】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做 。
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 , 停止, 也停止。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叫做 。
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 ,气体、液体、固体都是 。
在 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
声音的传播有多快
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 ,单位 。一般我们说的声速,指的是 时空气中的声速,数值是是 。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 温度一定时, ; 介质种类一定时,温度 ,声速 。
人怎样听见声音
人类听到声音的途径:外界的声音顺着外耳道传至鼓膜,引起鼓膜的 。这个振动通过 传到耳蜗,再通过听神经将信息传入大脑,这样就产生了 。
【练习部分】
1、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该实验是为了说明( )
A.液体能够传声 B.装水的容器能够传声
C.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D.水也可以作为声源
2、“双减”之后,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如图所示是某校开展小乐器社团——吹竖笛的情景,优美笛声的发声物体是( )
A.嘴唇 B.声带
C.笛子 D.笛子内的空气柱
3、下列物体和现象中,正在产生声音的是( )
A.未敲击的音叉 B.拨动绷紧的吉他弦
C.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D.静止放在桌面上的杯子
4、2022年4月16日我国的“神舟十三号”已成功返回,宇航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乘坐着宇宙飞船“神舟十三号”邀游了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C.电子通讯设备使声音传播的更快一些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5、下列的实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丁: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
A.甲、乙、丁 B.甲、丙、丁 C.甲、乙、丙 D.乙、丙、丁
6、通常情况下,在下列物体中,声音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
A.铁轨 B.水 C.空气 D.真空
7、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8、下表记录了敲击大钟时,钟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和气温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推断正确的是( )
A.气温为40℃时,空气中声音的速度可能是345m/s
B.钟声在空气中的速度与气温成正比
C.气温越低,大钟自身振动得越慢
D.气温越高,钟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
9、人在狭小房间里听不到回声,这是因为( )
A.在小房间里说话时没有回声
B.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
C.小房间里说话时声音太小
D.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了,所以听不到回声
10、一辆汽车正对山崖匀速直线行驶,汽车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当汽车行驶至离山崖660m处时刚好听到山崖对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取340m/s,则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及汽车行驶的速度( )
A.2.1s 15m/s B.4s 15m/s
C.2s 10m/s D.4s 10 m/s
11、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耳朵失聪后,利用一根木棒“听”钢琴的演奏声。他将木棒的一端顶在钢琴上,另一端用牙齿咬住。关于这种听声方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
B.利用了固体传声
C.利用了骨传导的方法
D.骨传导传来的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12、4月17日,广西南宁某地举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如图所示是一名老师在为孩子们讲解铜鼓图案,鼓槌敲鼓引起鼓面的 而发声;鼓声能传播到很远的地方说明声可以 。
13、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出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选填“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14、抗日战争时期,歌曲《黄河大合唱》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歌中唱到:“风在吼,黄河在咆哮”,这里面涉及到的声源分别是 、 。
15、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这时听到玻璃罩内闹钟的铃声会变 (填“强”“弱”或“不变”),进一步推理说明 。
16、一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向一山崖驶去,司机鸣笛后4s听到了回声,如果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则听到回声的时候,声音传播的距离是 米;鸣笛处距山崖的距离是 米。
17、如图所示为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编钟。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 而产生的,钟声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的声音的传播速度 (相同/不同)。
18、六月的潜山森林公园,到处都是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我们能听到小鸟的叫声,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声音在介质中以 的形式向远处传播,在月球上不能直接用声音沟通,是因为真空 (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19、人对着山崖呼喊能听到回声,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与人到山崖的距离有关,人对前后两个声音的分辨时间差约为0.1s,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以 的速度传播,估算人距离山崖至少需要 m才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在研究声音传播时,发现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空气中 (选填“快”或“慢”)。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它 ,说明了声音是由 产生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在月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这说明声的传递需要 ,并由此推理可知 。
2023-2024物理(沪粤版)暑假衔接练习【答案】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知识点梳理】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
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做 声源 。
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 振动 停止, 发声 也停止。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是以 波 的形式传播的,叫做 声波 。
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 回声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 介质 ,气体、液体、固体都是 介质 。
在 真空 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
声音的传播有多快
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 声速 ,单位 m/s 。一般我们说的声速,指的是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数值是是 340m/s 。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 温度一定时, v固>v液>v气 ; 介质种类一定时,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人怎样听见声音
人类听到声音的途径:外界的声音顺着外耳道传至鼓膜,引起鼓膜的 振动 。这个振动通过 听小骨 传到耳蜗,再通过听神经将信息传入大脑,这样就产生了 听觉 。
【练习部分】
1、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该实验是为了说明( C )
A.液体能够传声 B.装水的容器能够传声
C.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D.水也可以作为声源
2、“双减”之后,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如图所示是某校开展小乐器社团——吹竖笛的情景,优美笛声的发声物体是( D )
A.嘴唇 B.声带
C.笛子 D.笛子内的空气柱
3、下列物体和现象中,正在产生声音的是( B )
A.未敲击的音叉 B.拨动绷紧的吉他弦
C.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D.静止放在桌面上的杯子
4、2022年4月16日我国的“神舟十三号”已成功返回,宇航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乘坐着宇宙飞船“神舟十三号”邀游了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D )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C.电子通讯设备使声音传播的更快一些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5、下列的实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D )
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将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丁: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
A.甲、乙、丁 B.甲、丙、丁 C.甲、乙、丙 D.乙、丙、丁
6、通常情况下,在下列物体中,声音传播速度最快的是( A )
A.铁轨 B.水 C.空气 D.真空
7、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 )
A.“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8、下表记录了敲击大钟时,钟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和气温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推断正确的是( D )
A.气温为40℃时,空气中声音的速度可能是345m/s
B.钟声在空气中的速度与气温成正比
C.气温越低,大钟自身振动得越慢
D.气温越高,钟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
9、人在狭小房间里听不到回声,这是因为( D )
A.在小房间里说话时没有回声
B.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
C.小房间里说话时声音太小
D.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了,所以听不到回声
10、一辆汽车正对山崖匀速直线行驶,汽车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当汽车行驶至离山崖660m处时刚好听到山崖对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取340m/s,则汽车从鸣笛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及汽车行驶的速度( D )
A.2.1s 15m/s B.4s 15m/s
C.2s 10m/s D.4s 10 m/s
11、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耳朵失聪后,利用一根木棒“听”钢琴的演奏声。他将木棒的一端顶在钢琴上,另一端用牙齿咬住。关于这种听声方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利用了回声定位的原理
B.利用了固体传声
C.利用了骨传导的方法
D.骨传导传来的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12、4月17日,广西南宁某地举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如图所示是一名老师在为孩子们讲解铜鼓图案,鼓槌敲鼓引起鼓面的 振动 而发声;鼓声能传播到很远的地方说明声可以 在空气中传播 。
13、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出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振动 产生的,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转换法 (选填“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14、抗日战争时期,歌曲《黄河大合唱》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歌中唱到:“风在吼,黄河在咆哮”,这里面涉及到的声源分别是 空气 、 水 。
15、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这时听到玻璃罩内闹钟的铃声会变 弱 (填“强”“弱”或“不变”),进一步推理说明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
16、一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向一山崖驶去,司机鸣笛后4s听到了回声,如果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则听到回声的时候,声音传播的距离是 1360 米;鸣笛处距山崖的距离是 700 米。
17、如图所示为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编钟。敲击编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 振动 而产生的,钟声是通过 空气 传入人耳的,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的声音的传播速度 相同 (相同/不同)。
18、六月的潜山森林公园,到处都是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我们能听到小鸟的叫声,说明声音可以在 空气 中传播;声音在介质中以 波 的形式向远处传播,在月球上不能直接用声音沟通,是因为真空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19、人对着山崖呼喊能听到回声,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与人到山崖的距离有关,人对前后两个声音的分辨时间差约为0.1s,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以 340m/s 的速度传播,估算人距离山崖至少需要 17 m才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在研究声音传播时,发现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空气中 快 (选填“快”或“慢”)。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它 跳动起来 ,说明了声音是由 物体的振动 产生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显示并放大音叉的振动 ;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在桌子上放一些纸屑或泡沫 ;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空气 可以传声。在月球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变小 ,这说明声的传递需要 介质 ,并由此推理可知 真空不能传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