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黑龙江省历史中考试题汇编:中国近 现代史(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黑龙江省历史中考试题汇编:中国近 现代史(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18 09:4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年黑龙江省历史中考试题汇编中国近现代史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8小题)
1. (2023·黑龙江省绥化市)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主持虎门销烟的人是(  )
A. 关天培 B. 陈化成 C. 林则徐 D. 左宗棠
2. (202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1919年,他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他就是(  )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鲁迅 D. 胡适
3. (2023·黑龙江省鹤岗市)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源于我党领导的哪次武装起义(  )
A. 南昌起义 B. 广州起义 C. 秋收起义 D. 武昌起义
4. (202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该材料叙述的会议是(  )
A. 八七会议 B. 古田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5. (2023·黑龙江省绥化市)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是(  )
A. 平型关大捷 B. 武汉会战 C. 枣宜会战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6. (2023·黑龙江省鹤岗市)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此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7. (202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毛泽东在《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写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该诗句再现的军事行动是(  )
A. 淞沪会战 B. 百团大战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8. (2023·黑龙江省绥化市)在人民解放战争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上甘岭战役
9. (202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其中,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是(  )
A. 孟良崮战役的胜利B. 辽沈战役的胜利C. 淮海战役的胜利 D. 平津战役的胜利
10. (202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人民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其中由聂耳作曲的一首歌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它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首歌曲是(  )
A. 《松花江上》 B. 《义勇军进行曲》C. 《毕业歌》 D. 《黄河大合唱》
11. (2023·黑龙江省绥化市)聂耳作曲,后来被定为我国国歌的音乐作品是(  )
A. 《黄河大合唱》 B. 《渔光曲》 C. 《青春之歌》 D. 《义勇军进行曲》
12. (2023·黑龙江省鹤岗市)我国“一五”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下列史实中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开展了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
③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④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 (202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下列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是(  )
A. 建成武汉长江大桥 B.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 建设大庆油田 D.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4. (2023·黑龙江省绥化市)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被誉为“铁人”的大庆石油工人是(  )
A. 焦裕禄 B. 王进喜 C. 钱学森 D. 邓稼先
15. (2023·黑龙江省绥化市)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  )
A. 五项原则 B. “九二共识” C. 八项主张 D. “三通”协议
16. (2023·黑龙江省鹤岗市)20世纪50年代,在周恩来与印度、缅甸总理的积极倡导下,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并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求同存异
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 多边外交
17. (2023·黑龙江省鹤岗市)“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这里的“此翁”是(  )
A. 杨利伟 B. 袁隆平 C. 邓稼先 D. 王进喜
18. (202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有这样一位院士,“他有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为梦想执着追求,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使中国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以实际行动践行‘奋斗终生’的诺言……”。这位院士是(  )
A. 袁隆平 B. 钱学森 C. 邓稼先 D. 钱三强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
19. (202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华民族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发展历程中,寻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某同学根据《中国共产党简史》等著作,整理的“青年毛泽东的革命事迹(部分)”资料卡。
1920年,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党的创建
1927年3月,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论述了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1927年9月,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攻打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改变计划,率起义部队于10月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0年,总结斗争经验,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从而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1) 请你根据资料卡的内容,归纳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及其原因。
材料二 1980年6月,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第一次正式使用“开放”一词,并将它与对外经济政策相联系……中国开始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主动的对外开放……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十七大报告指出,由于持续推行对外开放政策,我国已经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开放型经济体系已经形成。
——沈迅《浅论中国对外开放理论的渐进发展及其意义》
(2) 请回答,材料二中“中国开始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主动的对外开放”是在哪次会议之后?“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指的是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材料三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 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3月)
(3) 材料三中的“中国道路”指的是什么道路?沿着这条道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党将带领人民实现怎样的奋斗目标?
20. (2023·黑龙江省鹤岗市)中国发展与建设的道路虽然艰难曲折,但在人民领袖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逝。蔡元培先生书写了如下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意为‘我们′)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材料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开辟了民族独立的新纪元。
——选自《中国简史》
材料三:邓小平提出,我国政府在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生活方式不变……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孙中山“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指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写出该事件的指导思想。
(2) 材料二中“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具体时间和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3) 材料三中邓小平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1. (202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某校历史学习小组以“涵养情怀砥砺前行”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活动。请你运用所学参与其中。
【传承创新篇】
(1) 图一人物是毕昇,他的重大发明是什么?图二人物是《本草纲目》的作者,他生活在哪个朝代?图三人物编写的哪一部著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早期探索篇】
领导阶级 事件名称 主张或口号 结果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① ______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资产阶级 戊戌变法 变法图强 失败
② ______ 三民主义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新文化运动 ③ ______ 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2) 运用所学,将表格内①、②、③处填写完整。
【奋发实干篇】

(3) 请运用所学完成时间轴上史实的梳理。中共一大召开于哪座城市?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什么?写出A处的具体时间。列举一位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斗英雄。B处会议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处会议的名称是什么?在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勾画蓝图篇】
(4) 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
【现实感悟篇】
(5) 通过以上探究,你有怎样的感悟?
1.【答案】C
【解析】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C符合题意;关天培、陈化成在鸦片战争中牺牲,排除AB;左宗棠收复新疆,与“虎门销烟”无关,排除D。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的重要意义的相关史实。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的重要意义的相关史实。
2.【答案】B
【解析】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B符合题意;陈独秀、鲁迅和胡适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与《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无关,排除ACD。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的相关史实。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思考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的相关史实。
3.【答案】A
【解析】据题干“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可知是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所以后来把每年的8月1日定为建军节,就是为了纪念南昌起义,因此该起义是南昌起义,A符合题意;广州起义发生于1927年12月11日,排除A;秋收起义发生于1927年9月,排除C;武昌起义发生于1911年10月,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本题考查的是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是党的历史上重要一环,对其时间、地点、领导人、意义等都要作为备考的重点内容。
4.【答案】C
【解析】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分析题干内容可知,C是正确的选项;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了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后,中央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周恩来、毛泽东等负责军事。随后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
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遵义会议,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5.【答案】A
【解析】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的指挥下,在平型关一带隐蔽设伏,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A项正确;武汉会战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排除B项;枣宜会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本军队驻武汉的第11军对中国第五战区部队发动的一场作战,会战以日军占领宜昌而结束。此次会战,日军虽占领了宜昌,但未能击溃第五战区的主力,而且遭到重创,排除C项;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失败,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平型关大捷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平型关大捷的相关史实。
6.【答案】D
【解析】A.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东北野战军得以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也使东北地区成为人民解放军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巩固和可靠的战略后方。排除A。
B.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使国民党政府的政治中心南京和经济中心上海完全暴露在人民解放军攻击矛头之下。排除B。
C.平津战役历时64天,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成功地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华北地区,进行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予以各个歼灭,并以军事压力与政治争取相结合,实现了对北平守军的和平改编。排除C。
D.据材料“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及所学可知,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统治,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理解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7.【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绘的是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的百万雄师,从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D项符合题意;淞沪会战和百团大战都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AB项;淮海战役与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无关,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渡江战役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解放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其影响。
8.【答案】A
【解析】1948年9月发动的辽沈战役,在东北人民解放军迅速攻占锦州后,截断了东北敌人向关内的退路,接着解放长春和沈阳,解放了东北全境,使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优势,A是正确的选项;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我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排除B;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排除C;上甘岭战役发生在朝鲜战争中,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了三大战役。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考查了三大战役,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9.【答案】D
【解析】在淮海战役进行的时候,东北解放军又挥师入关,开赴华北战场,同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解放军以神速动作,把敌军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孤立据点,截断敌军逃跑和西蹿的退路,华北敌军成了“瓮中之鳖”。人民解放军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选项D符合题意;A不属于三大战役的内容,排除;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B排除;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以北中下游地区,为此后发动渡江战役奠定基础,C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平津战役的影响的相关史实。在解放战争期间,中共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其中辽沈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最先打响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平津战役的影响的相关史实。
10.【答案】B
【解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聂耳投身于抗日洪流中,以其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其《义勇军进行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B项正确;《松花江上》是在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后,随着东北三省的沦亡,东北人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情况下创作,排除A项;《毕业歌》没有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排除C项;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以气势恢宏的旋律,发出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怒吼,震撼了一代中国人的心扉,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义勇军进行曲》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义勇军进行曲》的相关史实。
11.【答案】D
【解析】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革命文艺蓬勃发展。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其中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D项正确;《黄河大合唱》是由冼星海作曲的,排除A项;《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排除B项;《青春之歌》是当代作家杨沫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义勇军进行曲》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义勇军进行曲》的相关史实。
12.【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属于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符合题意;②开展了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属于1958年大跃进的内容,不符合题意;③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属于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符合题意;④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属于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符合题意。故C正确,排除ABD。
故选:C。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一五计划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3.【答案】A
【解析】A.1953——1957年,我国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交通运输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A正确。
B.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在世界上最领先地位。排除B。
C.建设大庆油田是在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进行的,排除C。
D.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识记一五计划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熟记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14.【答案】B
【解析】A.焦裕禄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排除。
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正确。
C.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排除。
D.“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中国核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解答的关键是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的准确掌握。
15.【答案】B
【解析】A、五项原则是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
B、“九二共识”的核心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依据材料“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可知,B正确。
C。八项主张是1995年由江泽民提出,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C。
D、“三通”协议,实现是在2008年,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了“九二共识”。
本题考查了“九二共识”,注意掌握“九二共识”的核心。
16.【答案】A
【解析】A.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该原则逐渐成为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故A正确。
B.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结束,排除B。
C.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奉行的是独立战争和平外交政策,排除C。
D.20世纪80年代中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内容,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7.【答案】B
【解析】A.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排除A。
B.据材料“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及所学可知,描述的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重要贡献,故B正确。
C.邓稼先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排除C。
D.王进喜是中国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油田的一名石油工人,被称之“铁人”,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袁隆平的重要贡献,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袁隆平的重要贡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8.【答案】A
【解析】由材料“他为梦想执着追求,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可知,这是对袁隆平的描述。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不仅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而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A项符合题意;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都是研制“两弹一星”的重要科学家,与杂交水稻无关,排除BCD三项。
故选:A。
本题考查袁隆平的主要贡献,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我国现代史上的重要科学家及其主要贡献。
19.【答案】【小题1】贡献: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领导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总结斗争经验,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原因: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实践;在革命斗争中深入了解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善于对革命斗争实践进行理论总结。
【小题2】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小题3】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解析】本题考查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及其原因,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内容,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及其原因,识记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内容,识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20.【答案】【小题1】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②“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小题2】“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具体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标志性事件是开国大典的举行。
【小题3】“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
【小题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史上推动中国发展与建设重大历史事件,包括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一国两制”和中共十九大。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和灵活运用,夯实基础为解题关键。
21.
【解析】(1)图一人物是毕昇,他的重大发明是活字印刷术。图二人物是《本草纲目》的作者,他生活在明朝。图三人物是宋应星,他编写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据表格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
(3)中共一大召开于上海,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中国成立是1949年10月1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斗英雄有黄继光(或邱少云等)。B处会议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处会议的名称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通过以上探究,我的感悟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故答案为:
(1)活字印刷术;明代;《天工开物》。
(2)①“自强”“求富”;②辛亥革命;③民主与科学。
(3)上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A:1949年10月1日;黄继光(或邱少云等);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③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本题考查明朝科技巨著、活字印刷术、近代化的探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相关史实。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