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7 陈情表苏教版必修5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7 陈情表苏教版必修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01 08:4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作业7 苏教版必修5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虽有槁暴
C.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解析】 A项,“闵”同“悯”;B项,“有”同“又”,“暴”同“曝”;D项,“缪”同“缭”。
【答案】 C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B.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
C.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D.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解析】 A项,用在动词前,表示他人行为及于自己/看见;B项,均为“怜悯”;C项,经历/行走;D项,亲自/亲人。
【答案】 B
3.下列加点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②臣以供养无主
③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④但以刘日薄西山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解析】 ①②④为连词,因为;③为介词,用。
【答案】 B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D.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解析】 B项,侥幸:古今义相同,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A项,至于:古义,一般表示时间、处所等所至的范围,相当于“到了”“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C项,今年:古义,现在的年龄;今义,说话时的这一年。D项,辛苦:古义,辛酸苦楚;今义,身心劳苦或用于求人做事的客套话。
【答案】 B
5.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2)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人命危浅,____________。
(3)既无伯叔,终鲜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愿乞终养。
【答案】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独立 (2)气息奄奄 朝不虑夕 (3)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 (4)乌鸟私情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第二、三、四段,完成6~9题。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臣具以表闻         具:具备
B.但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
C.欲苟顺私情 苟:暂时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到了
【解析】 “具”是“全、都”之意。
【答案】 A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以供养无主/猥以微贱
B.急于星火/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但以刘日薄西山/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D.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报刘之日短也
【解析】 A项,前“以”为介词,意为“因为”,后“以”为连词,相当于“且”;B项,前“于”表比较,相当于“比”,后“于”表对象,相当于“对”;C项,都为表示范围副词,意为“只”;D项,前“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后“之”为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答案】 C
8.下列对这几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几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要求。
B.本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
C.本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D.在本段末,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解析】 D项,列举数字,说的并不是“忠孝难以两全”,也不是要“舍忠而取孝”,而是言孝不碍忠,自己将先尽孝而后尽忠的抉择。
【答案】 D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因为供奉赡养祖母之事无人承担,都辞谢不接受任命。
(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皇帝的恩遇)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的。
(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乌鸦都有反哺之情,乞求(陛下)允许我为祖母养老至终。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3题。
泷冈阡表①(节选)
欧阳修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馀,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予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馀,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②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剑③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注】 ①泷冈:地名,在今江西永丰。阡表:即墓碑文。②矧(shěn):况且。③剑:挟抱。一作“抱”。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四岁而孤       孤:失去父亲的孩子
B.而好施与,喜宾客 宾客:门客
C.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 间:偶尔
D.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 恨:遗憾
【解析】 “宾客”应为“结交朋友”。
【答案】 B
11.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欧阳修父亲“行事厚道”的一组是
(  )
①毋以是为我累 ②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③昔常不足,而今有馀,其何及也 ④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⑤是真发于中者邪 ⑥汝其勉之
A.②③④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⑥
【解析】 ⑤是欧阳修母亲的评价,⑥是母亲对欧阳修的勉励。两项皆应排除。
【答案】 A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之所以能够守节,是因为她断定欧阳修将来肯定有成就,事实也证明了她的远见卓识。
B.岁末祭祀祖先的时候,欧阳修的父亲总是伤心,认为孝敬父母,在世时候的微薄奉养比丰富的祭祀更好。
C.欧阳修的父亲做官时,对待判处死刑的犯人,总是认真核对犯罪事实,想为其求得一条生路。
D.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虽 然不能遍施于所有的人,重在仁爱之心。正是这样的家训影响了欧阳修的一生。
【解析】 原文“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的意思是“你当初没了父亲,年纪又小,我不能断定你将来有成就”。
【答案】 A
★13.(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6题)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我成为你家媳妇的时候,没赶上侍奉婆婆,但我知道你父亲很孝敬父母。
(2)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他在外面怎么样,我不知道;但他在家里,从不装腔作势,他行事厚道,是发自内心的。
【参考译文】
我不幸,四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立志守节,家境贫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还要抚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母亲告诉我说:“你父亲为官清廉,乐于助人,又爱结交朋友,他的薪俸微薄,常常所剩无几,说:‘不要让钱财使我受累。’所以他去世后,没有留下可赖以生存的家产。我靠什么守节呢?我对你父亲有所了解,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从我成为你家媳妇的时候,没赶上侍奉婆婆,但我知道你父亲很孝敬父母。你当初没了父亲,年纪又小,我不能断定你将来有成就,但我知道你父亲一定后继有人。我刚出嫁时,你父亲为他母亲守孝刚一年。岁末祭祀祖先,他总是流泪说:‘祭祀再丰富,也不如生前的微薄奉养啊。’偶然吃些好的酒莱,他也会流泪说:‘从前娘在时常常不够,如今富足有余,又无法让她尝到!’刚开始我遇到这种情形,还以为是刚服完丧不久才这样。后来却经常如此,直到去世。我虽然没来得及侍奉婆婆,可从这一点能看出你父亲很孝敬父母。你父亲做官,曾经在夜里点着蜡烛看案卷,他多次停下来叹气。我问他,他回答说:‘这是一个判了死罪的案子,我想为他求得一条生路却办不到。’我问:‘可以为死囚找生路吗?’他说:‘想为他寻求生路却无能为力,那么,死者和我就没有遗憾了。况且确实有时是能够找到生路的呢!正因为有得到赦免的,才明白不认真推求而被处死的人可能有遗恨啊。经常为死囚求生路,还不免错杀;偏偏世上总有人想置犯人于死地呢。’他回头看见奶娘抱着你站在旁边,于是指着你叹气说:‘算命的说我遇上戌年就会死,假使他的话应验了,我就看不见儿子长大成人了,将来你要把我的话告诉他。’他也常常用这些话教育其他晚辈,我听惯了所以记得很清楚。他在外面怎么样,我不知道;但他在家里,从不装腔作势,他行事厚道,是发自内心的。唉,他是很重视仁的啊!因此我知道你父亲一定会有好的后代。你一定努力啊!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虽然不能遍施于所有的人,重在仁爱之心。我没什么可教你的,这些都是你父亲的愿望。”我流着泪记下了这些教诲,不敢忘记。
我父亲小时候便死了父亲,勤奋读书,在咸平三年考中进士,做过道州的判官,泗、绵两州的推官,又做过泰州的判官,终年五十九岁,葬在沙溪的泷冈。我母亲姓郑,她的父亲名德仪,世代都是江南地方有名的大族。我母亲恭敬勤俭,宽仁慈爱,待人有礼,起初封福昌县太君,后来进封号为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在我贫穷的时候,她勤俭节约地持家,后来总是不让超过这个限度,说:“我的儿子在世上不能无原则地附和,节约俭朴是为了准备过将来的患难日子。”后来我被降职做夷陵县令,我母亲谈笑自如,她说:“你家里本来贫穷,我过习惯了。如果你觉得安适,我也就安适了。”
四、语言表达
14.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①电视报道了一则成都一女子虐待殴打母亲而遭到周围群众强烈谴责的新闻。当记者采访她时,她居然说:“来拍嘛,拍近点!这下我就出名了,比李宇春都还要出名。”
②据报载,一学生在做值日时,积极劳动,不料招来“假积极”的讥讽,让其觉得“很受伤”。
到底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着不少的困惑。作为中学生,针对上面材料中妇女的言辞和学生招致讥讽的结果,你会对两人分别说些什么呢?(注意说话对象,语言要得体,每项不超过60字)
(1)面对虐待母亲的女人,你会对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受到讥讽的学生,你会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侧重考查特定环境下语言的运用,所答符合语境且与题干要求相吻合即可。第(1)题,若要考虑说话易于对方接受,那就不应严厉地责骂,而应善意地规劝;但是,若要压制这一女人的嚣张气焰,亦可采取针锋相对的措辞。第(2)题,有人受到委屈或挫折,应该好心宽解,或真心安慰。
【答案】 (1)示例一:我们会帮你出名,但你必须要知道:美名流传千古,恶名遗臭万年。你想出什么样的名呢?示例二:孝敬老人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人人都要老的,老人都需要别人的关爱。假如你的女儿对你不好,你也会难受的。大嫂,你看呢?
(2)示例一:劳动永远是最光荣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示例二:积极劳动是光荣的,好逸恶劳是可耻的。说你“假积极”的同学不对,他想打消你的积极性,你做得很好。
15.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另写一段话,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因为它是有情的。读《陈情表》我们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读《陈情表》我们可以听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例句是从有形的视觉角度来写的,补写的句子要从有声的听觉角度来写。可回顾文意,选用表声音的词语来阐释《陈情表》中的情感。
【答案】 (示例)少年孤苦无依的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帝王催促严厉的呵责,孝子忠诚恳切的哀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