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作业8 苏教版必修5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A.迨(等到)诸父异爨 客逾(越过)庖而宴
B.妪(婢女)每谓予曰 以手阖(关闭)门
C.殆(大概)有神护者 其制(修建)稍异于前
D.室西连于中闺(内室) 余既为此志(志向)
【解析】 B项,妪:老妇人。C项,制:规制,格局。D项,志:一种文体名。此处指《项脊轩志》一文。
【答案】 A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
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B.吾妻来归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D.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解析】 A项,古今义都是“修缮”之义。B项,古义:嫁到我家来;今义:回来。C项,古义:古人十五岁时,把头发挽起来,盘到头顶上,表示成童;今义:把头发扎起来。D项,古义:一丈见方;今义:寺院的住持。
【答案】 A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B项,均为介词,表处所,相当于“在”。A项,①每次;②经常。C项,①设置;②安放,放置。D项,①已而,不久;②已经。
【答案】 B
★4.(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5题)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中的“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B.或凭几学书
C.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D.前辟四窗
【解析】 B项,“书”是名词作动词,写字。其余均是名词作状语,和例句相同。
【答案】 B
5.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妪,先大母婢也(判断句)
B.室西连于中闺(省略句)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倒装句)
D.轩凡四遭火,得不焚(被动句)
【解析】 B项,是倒装句。
【答案】 B
二、课内阅读
阅读《项脊轩志》全文,完成6~9题。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大母 先:早先的
B.凡再变 再:又
C.比去 比:及,等到
D.往往而是 往往:常常
【解析】 A项,“先”是对已去世的尊长的敬称;B项,“再”指两次;D项,“往往”指处处,到处。
【答案】 C
7.以下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亦多可悲”之情的一组是( )
①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②瞻顾遗迹,如在昨日
③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④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⑤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⑥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解析】 “可悲”之情应与作者回忆祖母、母亲、妻子以及家庭离乱之事有关。①③为可喜之事,⑤为客观事实,故皆应排除。
【答案】 C
8.“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结合全文看,对“令人长号不自禁”的原因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
A.物是人非,再也见不到疼爱自己、对自己寄予厚望的祖母和母亲了。
B.往事不堪回首,想先前,轩中苦读,窗外寂寂,三五之夜,明月半墙,其中有多少乐趣?如今都已成为陈迹,实在令人心痛悲伤。
C.祖母对自己寄予厚望,希望自己能像先辈中显赫的人物那样,通过读书赶考,入朝为官,光宗耀祖,然而自己却屡试不第,有负祖母的厚望。
D.作者长号的原因很多,一是怀念旧时的轩中生活;二是怀念已故的祖母、母亲、妻子;三是慨叹家道中落;四是哀叹自己屡试不第。
【解析】 题干所给句子是全文的中心句,分析原因应立足全文,全面总结。A、B、C三项分析不全面。
【答案】 D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的儿,好久不见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在这里不做声,真像一个女孩子。
(2)我长期生病觉得无聊,于是叫人重新修补南阁子,它的格局和以前稍有不同。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4题。
先妣事略(节选)
(明)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①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棉花)。入城,则缉纑②,灯光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仆有恩,虽至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注】 ①姁(xǔ)姁:温和的样子。②缉纑(lú):将麻析成缕再搓成线。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 期:满一年。
B.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 暴:暴露。
C.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 问:慰问,问候。
D.大姊归王三接 归:出嫁。
【解析】 “暴”,暴晒。
【答案】 B
11.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项,“顾”都是“看”之意;B项,“归”都是“出嫁”之意;C项,“若”前一个意为“好像”,后一个意为“你的”;D项,“每”都是“常常”之意。
【答案】 C
12.下面的内容,全部能说明母亲“勤于操劳”的品德的一项是( )
①大者攀衣,小者乳抱 ②之吴家桥,则治木棉 ③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 ④入城,则缉纑 ⑤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⑥户内洒然 ⑦率人人得食
A.①③⑤⑥ B.②④⑥⑦
C.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⑥
【解析】 ①是说明儿女年岁较小的情况,③⑤句介绍的是母亲勤俭持家的情况,⑦是说人人都可以吃到母亲娘家送来的糕点。以上四句均与母亲“勤于操劳”无涉,故皆在排除之列。
【答案】 C
13.下面的说法与所述内容不符合的一项是( )
A.母亲一生共生育了七个子女,所以感到很累。有位老婆婆端了一杯水,泡着两只田螺,让母亲喝。喝了以后,母亲就不会说话了。
B.母亲去世以后,家中人请画工为母亲画遗像,家中人就让画工照着作者和淑静画。因为他们和母亲很相像。
C.“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这是用儿时的无知来反衬今日的深切悲痛。“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从侧面道出了母亲的为人宽厚。
D.“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这一笔道出了母亲去世前牵挂幼子的慈爱。“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中“馀则茫然矣”道出了自己当时因年幼,对母亲事迹记忆不多的痛苦心情。
【解析】 “母亲去世前牵挂幼子的慈爱”有误。
【答案】 D
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遇僮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外祖父与他的三个哥哥都因为富有而出名,为人敦厚,崇尚简朴。(2)待佣人有恩惠,佣仆虽然被责打了,背后也不忍心责怪她。
【参考译文】
先母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十六岁嫁到我家。第二年,生下女儿淑静。淑静,就是我的大姊。过一年,生下我;又一年生下一男一女,一个生下就死了,另一个也只活了一年;又过了一年,生下有尚,怀孕十二个月;第二年生淑顺,过一年生有功。
有功生下以后,母亲哺养他比前几个儿女更费力。于是她常常皱着眉头对几个女佣说:“孩子这样多,我真苦死了。”有一个老妇人用一杯水盛着两个田螺送上来,说:“把这杯水喝了,以后就不会常怀孕了。”母亲举起杯,把水一气喝完,从此失声变哑,不能说话。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母亲病故。儿女(都还小)看见家里大人哭,也跟着哭,但是还以为娘是睡着了。真是伤心啊!接着,家里请来画工为母亲画遗像,把两个孩子带到画工眼前,对他说:“遗像鼻子以上照有光画,鼻子以下照淑静画。”因为这两个孩子面容像母亲。
先母名桂,外曾祖父名明;外祖父名行,是太学生;外祖母姓何。外祖父世世辈辈住吴家桥,吴家桥在昆山县城东南,离城三十里,经过千墩浦,到南直桥,沿着小河往东就到。村子里聚居着许多人家,全都姓周。外祖父和他三个哥哥都因为富有而出名,为人敦厚,崇尚简朴。外祖父常常和和气气和村里人谈家常,看到小辈外甥侄子个个都喜爱。
母亲到吴家桥娘家,就做棉花活。进城回婆家,就搓麻捻线,常常点盏小灯,劳作到深更半夜。外祖父三天两天差个人来送点东西。家里不缺吃食,母亲却终日劳苦像是穷得揭不开锅。冬天生炉火用的炭屑,叫丫环做成炭团,一颗挨一颗晒在台阶下面。屋里没有废物,家里没有闲人。儿女大的牵着衣服,小的抱在怀里,手里还不停地缝缝补补,间间房里都干干净净。待佣人有恩惠,佣仆虽然被责打了,背后也不忍心责怪她。吴家桥每年要送来鱼、蟹、糕饼,总是人人可以吃到。家里人听说吴家桥有人来,个个都欢喜。
我七岁时和堂兄有嘉进学塾读书。每逢阴雨天气,堂兄总是在学塾里过夜,我心里舍不得和他分开,但是却不能留住,必定要赶回家。母亲常在半夜醒来,叫我低声背诵《孝经》,要我背诵得没有一个字错漏,她才高兴。
母亲故世十一年后,大姊淑静嫁给王三接,这婚事是母亲生前应允的。故世十二年后,我补上了生员,十六年后,我娶妻,婚事也是母亲生前给我定的。一年以后我有了个女儿,我们夫妇都很喜爱女儿,格外想念母亲。夜半三更,和妻子一同流着眼泪,回想她生前的几件事,仿佛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别的什么,都记不起来了。世界上竟有没有母亲的人啊!天啊,多么悲痛啊!
四、语言表达
15.下面一组句子顺序已打乱,请按正确的语序进行排列。(只填序号)
①而在传递这种感情时,往往又不是直截了当,总是极尽委婉曲折之能事
②归有光可谓深谙此道
③刘勰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④或哀婉凄切,或闲适欢愉
⑤或托物以言志,或借景以遣怀,或即事以抒情
⑥他在《项脊轩志》中正是将那种“可喜”“可悲”之情不留痕迹地融入到写景叙事当中
⑦所以古人在吟诗作文时总是想方设法营造出一种浓烈的情感氛围
⑧使人如品佳茗,久久难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排序应当抓住中心句,明确话题,注意关键词。如本题中③为首句,引起中心话题“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然后根据因果关系判断其后为⑦,③⑦为总领,然后④①⑤⑧分述论证,最后②⑥举例论证。当然①中的“而”“这种感情”,②中“此道”,⑥中“他”“那种”等明显的标志性词语也暗含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答案】 ③⑦④①⑤⑧②⑥
16.有人将《项脊轩志》中“可喜”之事缀成对联的上联,请你结合课文内容给出下联。
上联:书海啸歌,庭阶寂静,桂影斑驳,几多憧憬几春秋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项脊轩志》中作者有几多“可喜”,又有几多“可悲”,上联以“可喜”之事为内容,下联以“可悲”之事为内容即符合要求。同时,要考虑对联在结构、词性上的要求。
【答案】 老妪追怀,祖母殷望,夫妻相敬,一度思亲一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