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14 报任安书苏教版必修5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14 报任安书苏教版必修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01 08:4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作业14 苏教版必修5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
A.寥落(liào)        攒射(cuán)
喋血(dié) 桀骜不驯(ào)
B.赁屋(lìnɡ) 噩耗(hào)
立仆(pū) 转弯抹角(mò)
C.踌躇(chú) 山阿(ē)
干练(ɡàn) 妄自菲薄(fēi)
D.抹杀(mǒ) 不惮(dàn)
浸渍(zì) 长歌当哭(dànɡ)
【解析】 A项,“寥”应读liáo;B项,“赁”应读lìn;C项,“菲”应读fěi。
【答案】 D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
A.缘由 爆发 授课 欣然前往
B.羽翼 洋溢 推测 走头无路
C.和蔼 微漠 流驶 阴谋鬼计
D.压抑 屠戮 祭品 英雄气慨
【解析】 B项,“头”应为“投”;C项,“鬼”应为“诡”;D项,“慨”应为“概”。
【答案】 A
3.下面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蜀军为诸葛武侯举哀时响起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B.如果秦少游想步入仕途,为国出力,有的是机会与条件,因为远的不说,十分欣赏少游诗词的清正廉洁的王安石就曾数度入相,广有羽翼,政治人脉极旺。
C.“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文天祥就义虽已7个世纪有余,但他为国家社稷殒身不恤的品德、毁家纾难、九死不悔的精神,足以使他名垂万古。
D.其间,虽然犯罪嫌疑人从容不迫,嘴角甚至挂着一抹微笑,但在签字时,其颤抖的手还是透出了内心紧张。
【解析】 C项,“殒身不恤”指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顾虑,多形容为正义的事业而牺牲。A项,“长歌当哭”指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的悲愤之情。此处使用“长歌当哭”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B项,“广有羽翼”指到处都有帮凶,含贬义。用于此处形容清正廉洁的王安石,感彩不当。D项,“从容不迫”,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指不慌不忙,沉着镇定。属于褒义词,用于正面人物。此句用于犯罪嫌疑人身上,感彩不对。
【答案】 C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大家都知道,你可以轻易地在钢琴上敲出几个音符,但小提琴是弓和弦结合的乐器,玄机深奥,非初学者可信手拾得之技。
B.路,还没有开始就走到了尽头;梦,还来不及做就永远不再醒来。刘和珍,这位年仅22岁的女大学生就这样倒在了反动派的枪弹之下。
C.中国的“吃”举世闻名,这不只表现在烹制方法上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也表现在中国食物丰富、种类繁多上。
D.现在的书越来越多样了,各种畅销书、排行榜层出不穷。但是,如果只盯住这些书,就好比是冰棍。
【解析】 A项,偷换主语,“非初学者可信手拾得之技”的主语应是“拉小提琴”;C项,不合逻辑,“不只”“也”领起的两句位置应互换;D项,成分残缺,“只盯住这些书”,就好比是“光吃冰棍”,或者是“光喝甜水”。
【答案】 B
5.填入横线上的内容,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今年清明刚过,这好雨就来了。________。一群孩子还在这霏霏细雨中玩着篮球,他们似乎并没发觉;即使发觉了,恐怕也会是“斜风细雨不须归”吧。
①你再看看地面吧!一点点颜色变浓,而后渐渐有了小水泊,那若蜻蜓点水的纹圈不就是春雨的杰作吗?
②杜甫在《春夜喜雨》里说春雨“润物细无声”,今年这雨除了无声,还隐匿了行迹。
③你看看黝黑的门洞吧!那细若蛛丝的不就是春雨吗?
④你再看看笼于烟雨蒙蒙中的远山吧,那不是披了轻纱的少女的胴体吗?
⑤行于这雨中,你只觉得天潮潮、地湿湿,脸颊莫名凉爽,而你却发觉不了它。
A.⑤③④①② B.③①④②⑤
C.②⑤③①④ D.⑤②③④①
【解析】 “隐匿了行迹”后面有“发觉不了它”,可见⑤接②,先说难以发现,再说仔细看就能发现,可见②⑤放前面。后三句,由“看看”到“再看看”,可见③在最前;考虑到由近及远,可判断①在④之前。
【答案】 C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直到后来,也许已经是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着一个学生告诉我,说:这就是刘和珍。其时我才能将姓名和实体联合起来,心中却暗自诧异。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此后似乎就不相见。总之,在我的记忆上,那一次就是永别了。
★6.选文中“真的猛士”“惨淡的人生”“淋漓的鲜血”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真的猛士”指勇猛的革命者,“惨淡的人生”指黑暗的社会,“淋漓的鲜血”指的是残酷的流血斗争。
7.选文中两处“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一样。第一个“必要”说的是悼念遇害者,奉献作者最大的哀痛和尊敬,控诉段政府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阴险论调;第二个“必要”在于唤醒“庸人”,使人们牢记这笔血债。
8.作者为什么先说“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后面又予以否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应找到题目所在的语段,筛选关键词句,分析鲁迅先生对自己的解剖和对刘和珍的评价,查找其矛盾的缘由。
【答案】 先说“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又予以否定。对照之下,刘和珍壮烈牺牲,而“我”却苟活到现在,应该对她奉献尊敬。这种通过自我解剖说明师生关系错位的写法,表达了作者的悲哀和尊敬之情,不但感人至深,而且发人深省。
9.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刘和珍“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反复强调刘和珍“微笑着”、“态度很温和”,意在强调刘和珍的和蔼善良,借此反衬反动派的凶残和走狗文人的下劣。
三、课外阅读
(2012·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0~13题。
忆韦素园君
鲁 迅
现在有几个朋友要纪念韦素园君,我也须说几句话。是的,我是有这义务的。
怕是十多年之前了罢,我在北京大学做讲师,有一天,在教师豫备室里遇见了一个头发和胡子统统长得要命的青年,这就是李霁野。我的认识素园,大约就是霁野绍介的罢,然而我忘记了那时的情景。现在留在记忆里的,是他已经坐在客店的一间小房子里计画出版了。
这一间小房子,就是未名社。
未名社的同人,实在并没有什么雄心和大志,但是,愿意切切实实的,点点滴滴的做下去的意志,却是大家一致的。而其中的骨干就是素园。
于是他坐在一间破小屋子,就是未名社里办事了,不过小半好像也因为他生着病,不能上学校去读书,因此便天然的轮着他守寨。
我最初的记忆是在这破寨里看见了素园,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窗前的几排破旧外国书,在证明他穷着也还是钉住着文学。然而,我同时又有了一种坏印象,觉得和他是很难交往的,因为他笑影少。“笑影少”原是未名社同人的一种特色,不过素园显得最分明,一下子就能够令人感得。但到后来,我知道我的判断是错误了,和他也并不难于交往。他的不很笑,大约是因为年龄的不同,对我的一种特别态度罢,可惜我不能化为青年,使大家忘掉彼我,得到确证了。这真相,我想,霁野他们是知道的。
但待到我明白了我的误解之后,却同时又发见了一个他的致命伤:他太认真;虽然似乎沉静,然而他激烈。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
我到广州,是第二年——一九二七年的秋初,仍旧陆续的接到他几封信,是在西山病院里,伏在枕头上写就的,因为医生不允许他起坐。他措辞更明显,思想也更清楚,更广大了,但也更使我担心他的病。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一本书,是布面装订的素园翻译的《外套》。我一看明白,就打了一个寒噤:这明明是他送给我的一个纪念品,莫非他已经自觉了生命的期限了么?
我不忍再翻阅这一本书,然而我没有法。
我因此记起,素园的一个好朋友也咯过血,一天竟对着素园咯起来,他慌张失措,用了爱和忧急的声音命令道:“你不许再吐了!”我那时却记起了伊孛生的《勃兰特》。他不是命令过去的人,从新起来,却并无这神力,只将自己埋在崩雪下面的么?……
我在空中看见了勃兰特和素园,但是我没有话。
一九二九年五月末,我最以为侥幸的是自己到西山病院去,和素园谈了天。他为了日光浴,皮肤被晒得很黑了,精神却并不萎顿。我们和几个朋友都很高兴。但我在高兴中,又时时夹着悲哀:忽而想到他的爱人,已由他同意之后,和别人订了婚;忽而想到他竟连绍介外国文学给中国的一点志愿,也怕难于达到;忽而想到他在这里静卧着,不知道他自以为是在等候全愈,还是等候灭亡;忽而想到他为什么要寄给我一本精装的《外套》?……
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晨五时半,素园终于病殁在北平同仁医院里了,一切计画 ,一切希望,也同归于尽。我所抱憾的是因为避祸,烧去了他的信札,我只能将一本《外套》当作唯一的纪念,永远放在自己的身边。
自素园病殁之后,转眼已是两年了,这其间,对于他,文坛上并没有人开口。这也不能算是希罕的,他既非天才,也非豪杰,活的时候,既不过在默默中生存,死了之后,当然也只好在默默中泯没。但对于我们,却是值得记念的青年,因为他在默默中支持了未名社。
未名社现在是几乎消灭了,那存在期,也并不长久。然而自素园经营以来,绍介了果戈理,陀思妥也夫斯基,安特列夫,绍介了望·蔼覃,绍介了爱伦堡的《烟袋》和拉夫列涅夫的《 四十一》。还印行了《未名新集》,其中有丛芜的《君山》,静农的《地之子》和《建塔者》,我的《朝华夕拾》,在那时候,也都还算是相当可看的作品。
是的,但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筑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
我不知道以后是否还有记念的时候,倘止于这一次,那么,素园,从此别了!
(选自《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有删节)
10.谈谈你对文中“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这句话中,“沉静”是指韦素园的外在,“啮碎”是他的内在体现,而造成这种境况的原因是否该追溯呢?同时,这句话中体现了鲁迅先生对韦素园深沉的感情,要结合上下文及阅读全文把握。
【答案】 ①韦素园这样的人面对当时的社会,如果保持沉默的话,内心就会十分痛苦;②表现了鲁迅对韦素园认真、激烈性格的透彻了解,及对他这种性格严重影响健康的痛惜与无奈。
11.简析“一九二九年五月末”这一自然段情感表达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章感情及其特点的把握。回答此题要从内容与手法两个方面入手。内容方面,即情感上,作者的情感经历了起伏,从文中“我们和几个朋友都很高兴。但我在高兴中,又时时夹着悲哀:忽而想……”可看出。从手法方面,作者的所思所想过程中连续运用了四个“忽而”的排比句式,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
【答案】 ①该段先写见到韦素园的高兴,后写高兴中的悲哀,由喜至悲,情感跌宕起伏;②运用排比句式,描写了作者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充分表达了对韦素园处境和命运的关切与忧虑。
★12.(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1题)综观全文,分析鲁迅笔下韦素园形象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中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阅读全文,按了解程度的由浅入深找到相关的词语:瘦小(生病、生活条件不好)、精明(思想敏锐)、正经(严肃)、执著(挑战冷门,甘坐冷板凳)、热爱工作(鲁迅记忆与他初次见面时他就在工作,穷着也还是钉住着文学)、笑影少(在长者面前尊敬的态度,显得拘谨)、认真(致命伤,精神内核)、关心朋友、迂(不许朋友再咯血了)、平凡(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将这些句子加以整合即可。
【答案】 ①韦素园是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进步的文学青年;②他有一种踏实苦干的精神,虽然穷困但仍“钉住着文学”,支持、经营未名社;③他性格认真而激烈,关爱别人胜过关心自己。
13.文章的结尾部分鲁迅说“在中国第一要他多”,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表面上考查对文中重点句的理解,实则考查对文章主旨内涵与作者情感倾向的理解把握。“在中国第一要他多”这句话,言简意丰,言深旨远,既包含着对韦素园的高度评价,又隐含着浓浓的期冀,要注意挖掘其中的弦外之音。
【答案】 ①鲁迅把韦素园比喻为“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赞赏了他认真踏实的精神;并希望中国有更多的像韦素园这样的人。②当今中国需要大力弘扬这种认真踏实的精神,一方面,我们要像韦素园一样,做一个甘于奉献,脚踏实地干实事的人;另一方面,我们不要忽视干实事的人,要看到他们对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和贡献。
四、语言表达
14.下面的挽联是刘和珍的未婚夫方其道写的,请从备选项中选择填空。
上联:生未同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外抗强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①疆场侬有约;②死难同穴;③劳燕惜分飞;④六载订婚成一梦;⑤白宫溅血泣黄泉;⑥内除国贼
【答案】 上联:②③④ 下联:⑥①⑤
15.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烛之武和刘和珍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要求:①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出,然后写颁奖词;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所选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颁奖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生动、连贯和得体。颁奖词是对人物事迹和精神的高度概括,写作时首先应对写作对象有充分的了解,力求用最俭省的笔墨,勾勒人物的主要事迹,彰显人物精神,比如刘和珍是鲁迅笔下真正的猛士,她敢于直面敌人的刺刀。另外颁奖词的语言要求意蕴丰富,自然流畅,适当运用修辞手法。
【答案】 (示例)刘和珍 你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始终微笑的刘和珍君,你激励我们每一个热血青年,为了祖国更加强大,“奋然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