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必修2第四单元 控制的方式与应用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必修2第四单元 控制的方式与应用说课稿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通用技术
更新时间 2023-07-18 13:5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控制的方式与应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控制的方式与应用。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说教材分析、说学情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版本及章节
苏教(2019)《技术与设计2》第四单元第一节《控制的方式与应用》,教学内容包括任务一、理解控制的含义,任务二、感知控制的应用。
2. 本课教材地位
承上启下:1.控制单元的入门教学,学习设计控制系统的基础。2.流程与系统的延伸与拓展。3.巩固学科核心素养的保障。
关联:1.与本单元各节关联性高,控制系统工作方式分析,控制环节的设计与改进2.反馈条件的应用。
相对独立:本节为控制单元起始课,与结构、流程、系统几大主题相对独立。
3. 本课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及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案例,理解控制的含义。2.通过案例分析,辨析常见控制类型的特点。3.观察生活中的案例,了解控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核心素养:1.技术意识:知道控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相互关系。了解人类需求 是如何促进技术发展的,理 解技术活动需要运用多种 知识。 2.工程思维:能通过控制系统实例,感知控制系 统和工程现象,了解不同类型控制系统的特点。3.物化能力:能对简单控制进行制作。
课标要求:理 解 控 制、控制系统的含义及在生 产和生活中的 应用,通过案 例分析了解手 动控制、自动 控制、智能控 制的特点。
4.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控制的含义;控制的三要素;控制手段的辨析。
教学难点:控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列举控制应用的例子,并说明自己对它的理解。
二、说学情分析
学习对象:高二年级学生。知识起点:知道控制,有生活阅历。兴趣欲望:好奇心强,有兴趣和欲望。学习动机:不去主动学习。技术意识:意识淡薄。方法能力:能力不够。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直观演示法、案例分析法、技术体验法、师生讨论法
学法:观察法、练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流程:1.创设情境(2分钟)2.技术体验(3分钟)3.控制含义及原因,控制三要素(5分钟)4.控制的分类辨析及案例分析(15分钟)5.感知控制的应用(6分钟)6.动手实践,加深认识(8分钟)7.归纳总结,巩固练习(6分钟)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走进情境:这是陈晨同学设计的一套家庭雨水收集系统。利用收集的雨水浇灌家中阳台的植物,冲洗拖把和冲刷厕所。还可利用收集的雨水进行园艺浇灌、汽车冲洗、路面冲洗等,这体现了控制的思想,把雨水收集起来为我所用,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也体现了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不仅可以让学生自主的发现学习控制的意义,而且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有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2.技术体验
技术体验--制作盆栽植物自动浇水装置
设计意图:经历制作盆栽自动浇水装置的事件过程,体会控制的含义与意义。
3.控制含义及原因,控制三要素分析
3.1控制含义及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学生进一步体会事物发展与变化的多样性,通过讨论还可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为下面的探究学习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作好铺垫,从而顺利地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
3.2 控制三要素分析
控制要达到什么目的、控制的对象是什么、采取什么控制手段
举例:汽车的转向控制:控制目的:改变行驶方向 控制对象:车轮 控制手段:驾驶员通过转动方向盘带动车轮转向。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及马上加深理解控制的三要素。
4.控制的分类辨析及案例分析
4.1.按照是否有人工干预情形来分类
人工控制:控制的过程是在人的直接干预和 全程干预下进行的。
人工控制的特点:①全程干预;②人为控制系统;③人的部分器官与其他控制器件共同完成控制任务。
自动控制:控制的过程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使事物的变化准确地按照期望的方向进行。
自动控制的特点:①无人直接参与;②事物能达到期望的方向;③需要对某些物理量控制
设计意图:使得学生能正确地区分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并体会科技进步对控制手段演变的推动作用。
智能控制:具有智能信息处理、智能信息反馈和智能决策的控制方式,它能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如:无人驾驶的汽车,智能机器人,学校智能控制系统等。智能控制主要用于解决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的汽车视频,体会智能控制是自动控制领域里的一个新的分支和发展方向。
4.2.按照控制信号流和执行部件的不同,控制可分:气动控制、液压控制、电动控制、机械控制、电子控制。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案例,形象生动,让学生学会辨析。
5.感知控制的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举例及小组探讨,让学生感知控制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6.动手实践,加深认识
1.给出材料动手搭建简单控制装置,如何实现转动变直线运动的功能。思考该控制装置是人工控制还是自动控制?
2.小试验:怎样让一张纸立在桌面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控制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并对控制的定义及控制三要素、控制的类型有更深入的了解。
7.归纳总结,巩固练习
7.1.用思维导图归纳总结本课内容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是对本课内容的回顾与强化,通过思维导图厘清本课总体框架思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简洁明了,突破教学重难点。
7.2.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综合运用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8.附板书设计
4.1 控制的方式与应用
1.控制的含义
2.控制三要素:目的、手段、对象
3.控制的分类
4.控制的应用
五、说教学反思
亮点:
1. 情境引入成功,起到很好的开场作用。
2. 通过技术体验、微视频等,提高学生兴趣。
3. 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自主探索意识
5. 安排学生力所能及的动手实践,加深认识,强化学生物化能力。
6.适时师生互动、马上行动、巩固练习,便于掌握控制技术及知识点。
不足:一课时安排偏紧、全体参与不够。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