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 第3专题《记念刘和珍君》课堂作业(二)苏教版必修5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 第3专题《记念刘和珍君》课堂作业(二)苏教版必修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01 08:5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记念刘和珍君》课时作业(二)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歌当(dàng)器   菲(fěi)薄    寥落(liáo) B.桀骜(ào)锋利    莽(mǎng)原    儆(jìng)戒 C.折(zhé)本     威慑(shè)    立仆(pū) D.抚恤(xù)      山阿(ē)     陶潜(qiǎn) 2.选出错别字最多的一组( ) A.毅然  呻吟  和霭  洋溢 B.洗涤  回僻  秘决  淋漓 C.造形  诧异  桀骜  菲薄 D.干炼  恶耗  付债  菲红 3.下列加点词意义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噩耗(消息)  不惮(怕)  黯然(忧伤)  流言(流动)
B.长歌当哭(当作)  销行(销售)  菲薄(微小) 逝者(走了的)
C.立仆(倒下)  罗网(罗织)  喋血(流血满地) 勇毅(果决)
D.殒身不恤(死亡)  尸骸(骨头)  桀骜(性格暴烈) 沉勇(沉着)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4-8题
①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料之外。一是当局者 这样的凶残,一是流言家 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 如是之从容。
②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诡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找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③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④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4.在第①段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A.竟至  竟会  竟能 B.竟能  竟至  竟会
C.竟会  竟至  竟能 D.竟能  竟会  竟至
5.在第②段中加点的“之”字指代的内容是( )
A.中国女子办事 B.少数中国女子办事
C.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 D.中国女子办事的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
6.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主干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
A.主语是“这一回”,谓语是“互相救助”,宾语是“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B.主语是“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谓语是“压抑至数千年”,宾语是“明证”。
C.主语是“事实”,谓语是“为”,宾语是“明证”。
D.是二重复句,第一层是递进关系。
7.对文中第③段理解正确的是( )
A.是对刘和珍等烈士死难意义的高度评价,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对苟活者来说,会使他们日益觉醒,对革命者来说会使他们受到鼓舞。
B.苟活者只能看到一点点的微茫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加奋勇前进。
C.苟活者是作者自谦的说法,这里是说自己在淡红的血色中,看到一线希望,只有革命者才能更加奋勇前进。
D.作者将苟活者和真的猛士加以对比,苟活者会看到希望,真的猛士将受到激励。
8.对文中第④段理解正确的是( )
A.呼应开头“菲薄的祭品”,表达的是一种深深的歉疚。
B.呼应前文“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呢”,“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表达的是一种无可奈何。
C.言已尽而意未穷,直接并强烈地表现了作者对暴行、流言的激愤之情。
D.“说不出话”的缘由是作者对刘和珍等烈士的死难极度哀痛。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9-12题
①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②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③直到后来,也许已经是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着一个学生告诉我,说:这就是刘和珍。④其时我才能将姓名和实体联合起来,心中却暗自诧异。⑤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力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⑥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来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⑦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⑧此后似乎就不相见。⑨总之,在我的记忆上,那一次就是永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