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3课 南州六月荔枝丹落实应用板块 苏教版必修5
(时间:40分钟 分值:5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醴酪(lào) 贮藏(zhù) 棕褐色 副员广阔
B.龟裂(guī) 记载(zǎi) 缝合线 不了了之
C.蜜渍(zì) 渣滓(zǐ) 荔枝蜜 常途运输
D.萌发(méng) 枕藉(jiè) 盐梅卤 蜜源植物
解析:A项中,“副员广阔”应为“幅员广阔”;B项中,“龟裂”的“龟”应读jūn;C项中,“常途运输”应为“长途运输”。
答案:D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
A.红缯 纵然 粗糙 呕气
B.希奇 簿膜 烘干 嘲讽
C.花序 进贡 移植 吹嘘
D.气侯 渣滓 绚丽 褐色
解析:A项,呕气—怄气;B项,簿膜—薄膜;D项,气侯—气候。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优良的荔枝,种子发育不全,形状很小,有似丁香,也叫焦核。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________了。
②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荔枝生产,应该能够________过去那种只能供少数人享受的状况了吧!
③至于整株树________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明郭子章),“红云几万重”(宋邓肃)那样绚丽烂漫的动人景色了。
A.退化 改变 以致 B.蜕化 变化 以致
C.退化 改变 以至 D.蜕化 变化 以至
解析:“退化”意为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蜕化”意为虫类脱皮,也比喻腐化堕落。“以至”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以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从兜里掏出一副扑克,慢条斯理地洗着,然后啪地扔到高斯的办公桌上。
B.一些教师思维另类,想象奇特,喜欢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校长的管理手法吹毛求疵,鸡蛋里找骨头,对某些管理环节横看不平,竖看不直,尽往歪处想,钻牛角尖。
C.29日晚,姚明基金会在休斯顿美术馆举行了盛大的慈善晚宴,随着客人不断增多,宴会接待处人声鼎沸,人言啧啧。
D.荔枝哪里会是红色的!荔枝肉像冰雪那样洁白,不是更可怪吗?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也没有见过鲜荔枝,无法说明白,只好不了了之。
解析:人言啧啧,人们不满地议论纷纷,含贬义。
答案:C
5.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仅蔡谱是我国,也是世界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内容包括荔枝的史实、产地、生态、功用、加工、运销等,并记载了荔枝的32个品种。
B.实行阶梯式电价,一方面是调节用电量,起到节能减排合理用电的目的;另一方面,则是要保证低收入群体用电价格不提高。
C.当代表委员审议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他们可能没有想到,中国两会不仅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内政外交的风向标”,也被认为是“观察2010年国际经济形势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D.12月16日,庆祝“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现场直播。
解析:A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将“不仅”移到“蔡谱”之后。B项搭配不当,“起到”和“目的”不搭配,将“起到”改为“达到”,或将“目的”改为“作用”。D项成分残缺,“对接任务”后面应有“圆满成功”。
答案:C
二、类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悠然把酒对西山
①“更喜高楼明月夜,悠然把酒对西山”,明米万钟在他北京西郊的园林里,写了这两句诗。一望而知是从晋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脱胎而来的。不管“对”也好,“见”也好,所指的都是远处的山。这就是中国园林设计中的借景。把远景纳为园中的一景,增加了该园的景色变化。这在中国古代的造园中早已应用,明计成在他所著《园冶》一书中总结出来,有了定名。他说:“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无拘远近。”已阐述得很明白了。北京的西郊,西山蜿蜒若屏,清泉汇为湖沼,最宜建园,历史上曾为北京园林集中之地,明清两代,蔚为大观,其中圆明园更被称为“万园之园”。
②这座在历史上驰名中外的名园——圆明园,其造园之术, 可用“因水成景,借景西山”八字来概括。圆明园的成功,在于“因”“借”二字,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主要手法的具体表现。圆明园在1860年英法联军与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已被烧毁,今仅存断垣残基。如今,只能用另一个大园颐和园来谈借景。
③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部10公里,万寿山耸翠园北,昆明湖弥漫山前,玉泉山蜿蜒其西,风景绚美。它是以杭州西湖为蓝本,精心模拟故西堤、水岛、烟柳画桥,移江南的淡妆,现北地之胭脂,景虽相同,趣则各异。
④园面积达三四平方公里,水面占四分之三,北国江南因水而成。入东宫门,见仁寿殿,峻宇飞峙,峰石罗前。绕其南豁然开朗,明湖在望。
⑤万寿山面临昆明湖,佛香阁踞其巅,八角四层,俨然为全园之中心。登阁则西山如黛,湖光似镜,跃然眼帘;俯视则亭馆扑地,长廊萦带,景色全囿于一园之内,其所以得无尽之趣,在于借景。小坐湖畔的湖山真意亭,玉泉山山色塔影,移入槛前,而西山不语,直走京畿,明秀中又富雄伟,为他园所不及。
⑥廊在中国园林中极尽变化之能事,颐和园长廊可算显例,其予游者之兴味最浓,印象特深,廊引人随,中国画山水手卷,于此舒展,移步换景,上苑别馆,有别宫禁,宜其清代帝王赏作园居。
⑦谐趣图独自成区,倚万寿山之东麓,积水以成池,周以亭榭,小桥浮水,游廊随径,适宜静观,此大园中之小园,自有天地,园仿江南无锡寄畅园,以同属山麓园,故有积水,皆有景可借。
⑧水曲由岸,水隔围堤,故颐和园以长堤分隔,斯景始出,而桥式之多,构图之美,处处画本,若玉带桥之莹洁柔和,十七孔桥之仿佛垂虹,每当山横春霭,新柳拂水,游人泛舟,所得之景与陆上得之景,分明异趣。而处处皆能映西山入园,足证“借景”为妙。
6.文章开头引用米万钟的诗句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引用米万钟的诗句是为了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借景。
7.“它是以杭州西湖为蓝本”一句中的“蓝本”是什么意思?(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造图所依据的样本。
8.阅读本文,说说什么是园林艺术中的“借景”。第⑤段所描写的景物,哪些是借来之景?(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把远景纳为园中一景,增加该园的景色变化,园虽别内外,得景无拘远近。(2)西山如黛,湖光似镜;玉泉山山色塔影,移入槛前,而西山不语,直走京畿。
9.这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举例说明本文的语言特点。(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运用比喻,如:十七孔桥之仿佛垂虹。(2)运用对偶,如:移江南的淡妆,现北地之胭脂。(3)描写形象,如:山横春霭,新柳拂水, 游人泛舟。(4)语言准确,如:园面积达三四平方公里,水面占四分之三。(5)语言简洁,如:水曲由岸,水隔围堤。
三、语言运用(15分)
10.将下面一段话改写成一个单句,使其准确而又简明地表述出原意。不超过30个字(含标点)。(3分)
荔枝壳上的裂片,有的品种小些,有的品种密些,有的品种大些,有的品种疏些;荔枝壳裂片上的峰,有的品种平些,有的品种尖些,情况并不是一样的,这是由于品种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荔枝壳裂片的大小疏密,片峰尖平,都因品种而不同。
11.5月下旬,我市举办了“中国阳江首届荔枝节暨经贸洽谈会”。假如你是阳江小记者,在活动期间给你一次向下列对象提问的机会,你应当问什么?(6分)
(1)对象一: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九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象二:韩国客商、现代汽车集团会长郑梦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①(张书记)您认为举办这次活动,对阳江经济文化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示例②(张书记)您作为“中国阳江首届荔枝节暨经贸洽谈会”的组织者之一,您能告诉我们举办这次活动的初衷是什么吗?[
示例③(张主任)您认为这次活动会给我们阳江带来哪些商机呢?
(2)示例①(郑会长)您觉得我们阳江的投资环境怎么样?
示例②(郑先生)请你谈一谈“中国阳江首届荔枝节暨经贸洽谈会”给您留下的印象好吗?
12.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词语,有的必须删去,有的不能删去。请把它们找出来,将序号分别写在横线上。(6分)
植物的种子传播、扩散,有的生根、发芽,都依赖传播种子的媒介动物。75%以上的主要农作物的80% 的开花植物都依赖于动物传粉,15%是由家养蜜蜂授粉,但至少80%是由野生蜜蜂和其他动物授粉的。 (1)必须删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能删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①⑦是可有可无的成分,应删去;③与“依赖”重复;⑤赘余;⑥与“以上”矛盾;⑨与“至少”矛盾。
答案:(1)①③⑤⑥⑦⑨
(2)②④⑧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