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一、单选题
1.下列危化品标识中,贴在运输汽油的油罐车车身上的是
A. B.
C. D.
2.“魔棒点灯”趣味实验的操作为: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加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燃了。你认为酒精灯能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
A.“魔棒”具有神奇的功力使酒精灯点燃
B.高锰酸钾与浓硫酸的混合物能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使酒精自发燃烧
C.高锰酸钾与浓硫酸发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酒精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D.高锰酸钾与浓硫酸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自燃
3.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正确的是
A.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B.油锅中的油起火用锅盖盖灭
C.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
D.掏空沼气池前进行灯火试验
4.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B.物质只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就可以燃烧
C.已知镁和氮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氮化镁,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D.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5.开辟防火带(通道)是山林防火的一个措施。当发生火灾时,防火带的主要作用是
A.隔离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降低着火点 D.沿通道扩散浓烟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B.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遇火一定能发生爆炸
C.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都可能发生爆炸
D.家庭中若发现煤气或液化气泄漏时,应杜绝一切明火,以防发生爆炸
7.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处理火灾现场方法错误的是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
C.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
D.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
8.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B.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9.下列有关一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无色但有刺激性气味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收集
C.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一样,密度比空气大 D.在室内放一盆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10.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A.纸比煤接触面积大 B.纸比煤着火点高
C.比煤的密度小 D.纸比煤着火点低
11.下列各物质全部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
A.石油、大理石、木材、硫磺 B.火药、汽油、白磷、酒精
C.煤气、天然气、氧气、爆竹 D.食盐、氢气、煤气、二氧化碳
12.将燃着的木柴头部朝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处二氧化碳浓度大
C.火柴梗处接触氧气少 D.火柴梗的着火点较低
二、填空题
13.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__________。
(2)可燃物必须与___________(或_________)接触。
(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燃烧所需的________(也叫着火点)。
14.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______;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______;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B.跳楼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填序号)。
(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
(5)遇到灾难,生命是最宝贵的,如果未成年的你在火灾现场,你可以做的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三、实验题
15.亮亮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粉尘爆炸实验,相关操作及现象如下:在一右侧开口的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用打气筒迅速压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
(1)该实验中的面粉属于_____,在塑料筒中放点燃的蜡烛是为了_____,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实验中发生爆炸,除具备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外,同时还必须发生在_____。
(2)请你提出一条生产面粉时应采取的安全措施:_____。
16.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下图:
选择序号回答(1)~(3):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有可燃物
(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三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选填图四中的字母编号)。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C
【详解】
A.汽油不是有毒品,不用张贴“有毒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B.汽油不是腐蚀品,不用张贴“腐蚀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C.汽油属于易燃液体,需要张贴“易燃液体”标志,符合题意;
D.汽油属于易燃液体,不是易燃固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C
【详解】
A.酒精灯被点燃,是因为高锰酸钾与浓硫酸发生了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不存在神奇功力,不符合题意;
B.酒精灯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性质,不能降低。不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和浓硫酸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符合题意;
D.酒精灯能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高锰酸钾与浓硫酸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氧气,放出大量的热,使酒精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若温度达不到酒精的着火点,酒精在氧气浓度大的环境中也不能自燃,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答案】B
【详解】
A.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选项A错误;
B.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盖上锅盖,隔绝氧气而熄灭,选项B正确;
C.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煤气有可燃性,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引爆可燃性气体,选项C错误;
D.沼气池里常常含有一定量的甲烷,如果甲烷的浓度达到了甲烷的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选项D错误。
故选:B。
4.【答案】C
【详解】
A.电器着火用水扑灭可会发生触电、电器短路等事故,故选项说法错误;
B.物质只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足够高,不一定能燃烧,该物质必须是可燃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已知镁和氮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氮化镁,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选项说法正确;
D.发现煤气泄漏时,应先关闭燃气阀门,然后开窗通风,切不可立即打开吸排油烟机通风,以防产生的电火花将泄漏的燃气引爆,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5.【答案】A
【详解】
A.森林失火将部分树木砍掉,设置防火带,是为了把可燃物与火隔离开,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正确;
B.开辟防火带无法隔绝空气,故B错误;
C.一般情况下,可燃物的着火点不会改变,故C错误;
D.不符合灭火的原理,故D错误。
故选A。
6.【答案】B
【详解】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以免发生爆炸,氢气是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需要验纯,正确;
B.氢气和氧气或空气混合,在一定比例范围内才会发生爆炸,所以氢气不纯不一定会发生爆炸。错误;
C.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都可能发生爆炸,正确;
D.煤气或液化气都是可燃气体,如果泄漏一定要杜绝一切明火,以防发生爆炸,正确。
故选B。
7.【答案】B
【详解】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就地打滚使火熄灭,选项正确;
B.发生火灾后会发生断电现象,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时,可能断电造成电梯不能运行发生次生事故,选项错误;
C.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降低温度,并发出求救信号,选项正确;
D.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止有毒的气体和烟尘进入呼吸道,同时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选项正确,故选B。
8.【答案】C
【分析】
燃烧的现象与氧气的浓度以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火上浇油增加易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详解】
A.清除可燃物,破坏燃烧条件,达到灭火的目的,但不能解释成语“火上浇油”,错误;
B.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促进燃烧,使燃烧更旺,但不能解释成语“火上浇油”,错误;
C.油属于可燃物,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正确;
D.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被降低,错误。
故选C。
9.【答案】B
【详解】
A.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气体。故A错误;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故用排水法收集一氧化碳。故B正确;
C.一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略小,与空气密度接近;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C错误;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室内放一盆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是无效果的。故D错误。
综上所述:选择B。
10.【答案】C
【分析】
纸和煤都是可燃物,纸的着火点较低,煤的着火点较高。
【详解】
可燃物的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点燃,纸比煤着火点低,所以纸比煤易点燃,与密度大小、接触面积无关。
故选:C。
11.【答案】B
【详解】
A.石油、木材、硫磺属于可燃物,是易燃物,大理石不属于可燃物,选项A错误;
B.火药、汽油、白磷、酒精均属于易燃易爆物,选项B正确;
C.煤气、天然气、爆竹属于易燃易爆物,氧气不可燃,选项C错误;
D.氢气、煤气属于易燃易爆物,二氧化碳、食盐不可以燃烧,选项D错误。
故选:B
12.【答案】A
【分析】
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详解】
A.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是因为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火柴梗在下,导致燃烧的部分不能对未燃烧部分进行预热导致温度低于着火点而无法继续燃烧,故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浓度一样大,与木柴头部朝上或朝下无关,故选项错误;
C.火柴梗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与火柴梗的位置无关,故选项错误;
D.火柴梗的着火点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改变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3.【答案】
(1)可燃性
(2)氧气 空气
(3)最低温度
【解析】
(1)物质燃烧需要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这个温度称为可燃物的着火点。
14.【答案】
(1)可燃物
(2)打开房门致使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足量的氧气(或有了充足的氧气或空气流通)
(3)A
(4)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5)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现场(合理即可)
【分析】
(1)蚊帐具有可燃性,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可燃物,故填可燃物。
(2)室内发生火灾后,打开房门,致使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足量的氧气,使火势更旺,故填打开房门致使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足量的氧气(或有了充足的氧气或空气流通)。
(3)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够防止有毒的气体或烟尘进入呼吸道,并迅速逃离,选项正确;
B.跳楼逃生会损伤身体,甚至会失去生命,选项错误;
C.桌子具有可燃性,是一种可燃物,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可能会引燃身上的衣物,选项错误;
故填A。
(4)水能够吸收热量,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所以用高压水枪喷水可以将大火扑灭,故填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5)遇到灾难,生命是最宝贵的,如果在火灾现场,可以做的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现场等,故填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现场等。
三、实验题
15.【答案】可燃物 引燃面粉 使面粉充满整个金属筒,使面粉与空气混合均匀,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有限空间内 有良好的通风设备
【分析】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详解】
(1)面粉可以在实验中点燃,故该实验中的面粉属于可燃物,在塑料筒中放点燃的蜡烛是为了引燃面粉,鼓入空气的作用是使面粉充满整个金属筒,使面粉与空气混合均匀,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实验中发生爆炸,除具备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外,同时还必须发生在有限空间内。
(2)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会发生爆炸,生产面粉时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良好的通风设备。
16.【答案】③ ① ② AB
【详解】
(1)图一所示实验改变的变量是可燃物,其他条件不变,因此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③有可燃物;
(2)图二所示实验改变的变量是是否与氧气充分接触,其他条件不变,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①与氧气接触;
(3)图三所示实验改变的变量是温度是否到达燃点,其他条件不变,铜片上白磷到达燃点燃烧,而红磷温度没达到燃点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4)因为白磷的着火点只有40度,因此需要浸没在水中保存,因此选择A。红磷的着火点较高因此少量红磷可用广口试剂瓶,密封保存,因此选择B。故选A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