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八中学七年级历史(冀教版)上册备课精品--教案+课件+素材+练习:第19课 三国鼎立(7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八中学七年级历史(冀教版)上册备课精品--教案+课件+素材+练习:第19课 三国鼎立(7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31 21:18:24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武侯兵法》白帝城汉献帝画像曹操曹操推行屯田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成都武侯祠蒙冲(模型)斗舰(模型)赤壁大战赤壁古战场分裂动乱年代的真实写照关羽白帝城(重庆奉节)祁山堡 官渡之战遗址火烧赤壁晋灭吴之战街亭 木牛(模型)晋武帝司马炎刘备刘备惠陵墓碑隆中对三顾茅芦三国时期斗舰模型三峡古栈道陕西祁山五丈原军营旧址蜀锦乌巢之战诸葛亮诸葛亮发明的用来运输粮食的木牛车诸葛亮发展蜀汉农业生产诸葛亮舌战吴国群臣图诸葛武侯祠第19课 《三国鼎立》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三国鼎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
(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三、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讨论法、引用故事法、
五、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数: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序幕片段,把学生带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你喜欢《三国演义》中的哪个人物形象?为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师追问:你知道是哪三国吗?
学生回答:魏、蜀、吴。
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三国鼎立。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讲述)东汉末年的腐朽统治导致了大规模农民起义,黄巾起义的发生,正是在这个时候,在起义的的沉重打击下,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了。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军阀割据政权,他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时常发生征战。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人民,时常处于战乱之中,北方的社会生产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恢复安定的生活。在北方的军阀割据政权中,又以黄河流域的袁绍和曹操实力最强。
(互动1)讲述官渡之战地图,分析交战双方力量对比表。
交战
双方
地理
位置
人口
数量
社会
秩序
举措
军队
人数
袁绍
河北
人口
众多
战乱少
十万
大军
曹操
河南
百里无
人烟
战乱多
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
经济:恢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只有三
四万人
师问:从此表格实力对比上看,请大家预测一下谁会取得胜利?
学生;袁绍。
师:结果怎样呢?请大家看一段录象再回答我。(播放视频)
学生看完视频回答。
师问:比较一下战前袁绍和曹操各方面的实力,再分析一下战争过程中两人的心理素质,你能找出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吗?
学生回答:(略)
师小结:曹操以少胜多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又灭掉袁绍残余力量以及北方其他小军阀,基本统一北方。曹操立志统一全中国,于208年率二十万大军南下。
(互动2)讲述赤壁之战地图,介绍当时南方的两个有发展的军阀:一个是依附于荆州的刘备,请来了多谋善断的诸葛亮(做104页动脑筋,屏幕展示);一个是割据江东的孙权,统治比较稳固。
诸葛亮出策联合孙权共同抗曹,发生了赤壁之战(请同学看视频)。
急速反馈:(1)赤壁之战最后孙刘联军用了什么方法以少胜多的?
(2)赤壁之战中有一个关于黄盖和周瑜的歇后语是什么?
(3)赤壁之战中曹操为什么会失败?
学生回答:(略,教师做补充)
讨论: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少,为什么?同一个人在两场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小组代表回答,教师小结:官渡之战中尽管曹操人数不占优势,但曹操善于用人,巧用计策,相反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别人意见最终导致失败;而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犯了同样的错误,再加上曹军长途跋涉,水土不服,瘟疫流行,且不习水战,战术有误,而孙刘联军巧用战术,最终用火攻以少胜多。启示:做任何事都不要骄傲自满,要善于采纳别人意见,审时度势才能取得成功。
(互动3)介绍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师介绍赤壁之战后情况:三个军阀各占据一方地盘,势力相当,任何一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2)由学生齐读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3)教师根据三国鼎立形势图介绍三国的生产的发展,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屏幕展示下图)
(互动4)巩固练习:
(1)屏幕给出错误的三国鼎立形势图,让学生找错。
(2)材料解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1)结合材料说明曹操其“志”及“壮心”是什么?
(2)曹操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3)应如何评价他?
(三)、发散思维:
(1)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2)假如曹操当时统一了中国,中国的历史将会怎样发展?
基础练习
1.官渡之战前,盘踞在黄河以北地区的军阀是 ( )
A.曹操 B.刘备 C.袁绍 D.孙权
2.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 )
A.曹操和袁绍 B.曹操和孙刘联军
C.孙权和刘备 D.袁绍和孙刘联军
3.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的相同点是 ( )
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 ②都有孙权参加 ③都采用了火攻 ④都是以少胜多
⑤都是军阀之间的斗争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
4.220年建立魏国的是 ( )
A.孙权 B.刘备 C.曹操 D.曹丕
5.三国时期的建业是今天的 ( )
A.洛阳 B.南京 C.成都 D.武汉
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诗说的是 ( )
A.诸葛亮 B.刘备 C.曹操 D.孙权
7.230年,派船队到达夷洲的是 ( )
A.蜀国 B.吴国 C.魏国 D.西晋
8.下列人物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 )
①孙权 ②曹操 ③刘备 ④曹丕 ⑤诸葛亮 ⑥袁绍
A.①②③⑥ B.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⑥
9.下列事件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①东汉结束 ②刘备称帝 ③赤壁之战 ④孙权割据江东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④③①② D.②④③①
10.西晋的都城是 ( )
A.长安 B.洛阳 C.建康 D.成都
11.3世纪初,曹操统一了比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曹操统一北方的背景是什么?
(2)曹操统一北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曹操是怎样统一北方的?
答案:1.C 2.A 3.D 4.D 5.B 6.A 7.B 8.C 9.C 10.B
11.(1)东汉末年,政局混乱,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他们彼此长期混战。(2)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②“唯才是举”,手下人才济济。③实行屯田,发展生产,粮食储备丰富。④精通兵法。(3)①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②此战后,曹操消灭袁绍的残余力量,统一了北方。
课件38张PPT。三国演义片头三国鼎立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第19课课程标准
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重点   认真学习“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一、官渡之战(200年)——曹操统一北方提示:运用课本所给的全部资料,先自己分析总结,之后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  的主动;招贤纳士,人才济济。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主观客观官渡之战曹操取胜的原因经济:实行屯田,发展生产。军事:精通《孙子兵法》,具有杰出的 军事才能。二、赤壁之战(208年)赤壁之战战前形势曹操刘备孙权 刘备,字玄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为三国蜀汉开国君王。东汉灵帝末年,与关羽、张飞一道讨黄巾贼有功,遂为安喜寨县尉。密诛曹操不成,潜逃。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后与孙权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取得益州与汉中,自立为汉中王。二二一年,于成都即位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二,谥号昭烈帝,史称为刘先主。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外交家、散文家、教育家、科学家、艺术家、天文学家。生于公元181年4月14日,卒于公元234年8月28日,谥曰忠武侯。诸葛亮在生前留下遗嘱:“葬于汉中定军山,就在山坡中挖一个坟,坟坑可装下棺材便行了。穿平常的衣服,不随葬器物。”三 顾 茅 庐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自董卓篡权以来,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几个州郡的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名声小,兵力少,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较量。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重用,孙权这方面可以以他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荆州的北面控制汉、沔二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边连通巴、蜀二郡,这是兵家必争的地方,但是他的主人刘表不能守住,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占领的意思吗?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汉高祖凭着这个地方而成就帝王业绩。益州牧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人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人民。有智谋才能的人都想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您既然是汉朝皇帝的后代,威信和义气闻名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想得到贤能的人如同口渴一般,如果占据了荆州、益州,凭借两州险要的地势,西面和各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对外跟孙权结成联盟,对内改善国家政治;天下形势如果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名上等的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进军,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击秦川,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汉朝的政权就可以复兴了。译文 孙权,政治家。吴大帝。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父孙坚。跟随其兄孙策征讨江东。建安十三年,曹操夺取荆州,沿江而下,孙权摈弃群臣归降之议,联合刘备,组成孙刘联军,大破曹军于赤壁。黄龙元年(229)称帝 。善于用人,得到周瑜的辅助。曹操赞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周瑜  (公元175年-210年)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杰出的军事家。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胸襟广阔,人称周郎。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三分天下基础。后图进中原,不幸早逝。赤壁之战示意图赤壁之战提示:运用课本所给的全部资料,先自己分析总结,之后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曹操官渡之战大获全胜,而赤壁之战却败回北方,其原因何在?有何启示?孙、刘人少力弱天时地利人和曹操骄傲轻敌;曹军长途跋涉,疲惫不堪;曹军水土不服,
疾病流行;曹军是北方人,
不习水战;曹操指挥失误。二、赤壁之战(208年)——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三、三国鼎立(222年)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灭亡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魏国建立之前,曹操就重视农耕,大兴屯田,使流民生活稳定下来。魏国建立之后,统治者注意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了“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诸葛亮治蜀期间,注意减轻赋税、奖励农耕,重视水利,蜀国农业有了较大发展,丝织业都很发达。诸葛亮还改善了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吴-青瓷灯  吴国造船业水平较高,水上交通发达。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吴国和南洋许多国家保持着友好贸易往来,大秦商人从海路到达吴国,也受到孙权的招待。吴国船只小结:历史大事记1.官渡之战2.赤壁之战年代200 双方将领曹操—袁绍结果袁败年代208双方将领曹操—孙、刘结果曹败3.魏国建立4.蜀国建立5.吴国建立年代 都城 皇帝220 洛阳曹丕221 成都刘备年代 都城 皇帝年代 都城 皇帝222 建业孙权知识巩固能力拓展延伸探究课后练习1.不属于三国时期的人物是( )
  A.曹操    
  B.孙权
  C.刘备    
  D.曹丕
2.曹操统一北方的决定性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AC1.从东汉统一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吗?为什么?提示:当时的生产力以及人们的生活比东汉时期进步了许多  三国演义的故事家喻户晓,曹操给人留下的印象是阴险狡诈。鲁迅却认为“……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请搜集曹操的历史资料和文艺作品中对曹操的描写和刻画。对比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看看作为历史人物的曹操到底是怎样的。
探讨为什么历史和文学作品会有如此大的反差?我们应该怎样鉴别文学作品和历史?曹操的势力很快壮大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唯才是举实行屯田,发展生产精通《孙子兵法》你如何评价曹操?曹 操粉白脸细眉长目。
在脸谱中,白色象
征阴险疑诈。历史上的曹操真的就是一个阴险疑诈的奸臣吗?V讨论:1.曹操发动赤壁之战的目的是什么?2.曹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目的: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了一些军事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他想乘胜统一全国。  原因:第一,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第二,骄傲自满情绪;第三、孙、刘联军采用正确的战术。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