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2014年高中语文 《五人墓碑记》学案 苏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学案导学设计】2014年高中语文 《五人墓碑记》学案 苏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01 11:2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 五人墓碑记
1.能够准确理解“为、发、除、徒、当”等实词的含义,及“之、焉、而、以、于、为、其”等虚词的用法。
2.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
3.学习本文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及巧用对比的写法,并能运用对比手法进行片段习作。
1.连线作者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铭,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他与同乡张采齐名,合称“娄东二张”。张溥在文学方面,推崇前后七子的理论,主张复古,反对公安、竟陵两派逃避现实,只写湖光山色、细闻琐事或追求所谓“幽深孤峭”的风格。他的散文具有风格质朴、慷慨激昂、明快豪放、直抒胸臆的特点,著有《七录斋集》。
2.探寻背景
课文写的是明末天启六年(1626)三月苏州市民反抗阉党的斗争。
明朝末年,宦官魏忠贤专权,阉党当政。天启六年(1626),魏忠贤派爪牙到苏州逮捕周顺昌,苏州市民群情激奋,奋起反抗,发生暴动。事后,统治者大范围搜捕暴动市民,市民首领颜佩韦等五人为了保护群众,挺身投案,英勇就义。次年,崇祯皇帝即位,罢黜魏忠贤,魏畏罪自缢,阉党失败,周顺昌得以昭雪。
1.识字注音
(1)重点字
张溥(pǔ)   皦皦(jiǎo)     敛赀财(zī)
缇骑(tí)    抶而仆之(chì)   溷藩(hùn fān)
傫然(lěi)    户牖(yǒu)     投缳(huán)
詈(lì)      缙绅(jìn shēn)   湮没(yān)
谥号(shì)
(2)多音字
2.字形辨认
( http: / / www.21cnjy.com )
3.通假字
(1)独五人之皦皦,何也(同“皎皎”,明亮的样子)
(2)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钱财)
4.一词多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5.古今异义
(1)慷慨得志之徒
古义:胸怀大志,义气豪放。 今义:①充满正气,情绪激昂;②不吝惜。
(2)吴之民方痛心焉
古义:痛恨。 今义:极端伤心。
(3)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
古义:神情。 今义:①意志及气概;②志趣,性格;③任性的情绪。
(4)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古义:脸色。 今义:①色彩;②严厉的脸色或行动。
(5)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古义:心腹、党羽。 今义:①指个人和个人之间;②非公家的。
(6)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古义:指头颅。 今义:为首的人。
(7)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古义:不同寻常。 今义:十分,很。
(8)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古义:品行成为。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6.词类活用
(1)抶而仆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倒下)
(2)安能屈豪杰之流(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身)
(3)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
(4)其疾病而死(名词活用作动词,生病)
(5)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活用作动词,筑墓)
(6)以旌其所为(名词活用作动词,表扬)
(7)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活用作动词,用棺材收殓)
(8)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名词活用作动词,抚慰)
(9)亦以明死生之大(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表明)
(10)缇骑按剑而前(名词活用作动词,向前,走上前)
7.特殊句式
(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判断句、被动句)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判断句)
(3)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被动句)
(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语后置句)
(5)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省略句)
(6)断头置城上(省略句)
(7)谁为哀者(宾语前置句)
(8)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被动句)
1.《五人墓碑记》第一段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提示:按照碑记的格式,一般说来往往是先叙述五人的姓名、籍贯、职位等,但本文却由“死”写“葬”,由“葬”而写“立石”,这是一种独辟蹊径的写法。
以“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 ( http: / / www.21cnjy.com )焉者也”开头,一方面提挈全文,另一方面也为读者留下了“五人”是如何“激于义而死”的悬念;然后用“呜呼,亦盛矣哉”这个充满激情的赞颂句收束上文,开启下文。
2.文章第二段一开始作者就明确地列出一组对比。请说出对比的内容,并讨论这样写的意义和作用。
提示:对比内容: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死而湮没不足道;五人——皦皦。
作者这样一写,自然就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凡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皆有死,但一则受到贤者的旌表,死而不朽,一则与草木同腐,“湮没不足道”,这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其实已是呼之欲出,作者却引而不发,暂时不作结论,而用“何也”一句导入下文,使本来已波澜起伏的文势陡然涌现出轩然大波,这正是作者行文的妙处。
3.第三段较详细地追述了周公被逮、吴民抗暴的情景。请思考:吴民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反暴斗争的?又是如何反暴的?为何要反暴?
提示:周公被逮时,应社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直人士聚集起来,替周公诉冤,伸张正义,并且募集钱财为他送行。这些行为,触怒了东厂的官役,引出一场轰轰烈烈的抗暴斗争。
文中描写抗暴斗争的情况,只用了两句话“ ( http: / / www.21cnjy.com )抶而仆之”“噪而相逐”,三个动词“抶”“噪”“逐”。就是这样三个动词充分活现了百姓怒不可遏、群情激昂、同心同德同阉党斗争的情景,形象生动,准确鲜明,真可谓字字传神,绝妙之笔。
吴民之所以抗暴,一方面是因为周公正直高尚,深得百姓的爱戴,此次被逮明显是受屈,百姓心中不平;另一方面,当时以大中丞的官衔做应天府巡抚的毛一鹭是魏忠贤的爪牙。“吴之民”本来就痛恨他,而“周公之被逮”又正是这个阉党爪牙指使的,所以,“吴之民”就更加痛恨他;再加上前来执行逮捕的又是魏忠贤一手把持的东厂“缇骑”,“吴之民”就更加愤怒了。文章寥寥数语,既表明“周公”与阉党形同冰炭、互不相容,也点出了因阉党逮捕“周公”而激起的这场“民变”的正义性。无论是“抶而仆之”,还是“噪而相逐”,“吴之民”打击的对象都是“魏之私人”。可见,“吴之民”的反暴目的是很明确的,就是抗击魏阉,把斗争的矛头直指祸国殃民的权阉奸佞,明确地表现出这场斗争的伟大意义。
4.士大夫和市民,在反暴斗争中的行动完全一致,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无论是读书人还是普通百姓,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都是倾向于正义的。正义面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义之所在,人心所趋,国有危难,匹夫有责。文章正是通过这场团结一致的反暴斗争,展现了苏州人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崇高精神。
1.本文内容丰富,涉及面较广,但均能紧扣题意着笔。分析全文是如何围绕“义”这一核心展开内容的。
提示:“义”字是五人精神的核心,是全文的关键。文章开篇说明五人之死的原因是“激于义而死焉者也”。接下来,文章叙述五人抗暴献身的事迹,赞扬五人视死如归的精神和浩然正气。第三部分(第5、6段)通过一系列的对比,深刻地揭示出五人之死重于泰山,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即“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总之,文章所叙五人抗暴献身的事迹是义举,所议的自然是义举的重大意义,抒发的也正是对义举的崇敬之情。
2.本文是一篇墓碑记,作者构思这篇文章的出发点是什么?它与其他墓碑记有什么不同?
提示:墓碑记在古代文体中属于杂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通常叙述死者生平中的重要事迹,抒发作者对死者的悼念之情,有时还要由叙入议,谈一点作者的感受,因此它常常是将记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而本文与一般的墓碑记又有所不同,它有着浓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治色彩。首先,作者突破了一般程式,大胆地取舍,立足于历史斗争的高度,突出赞颂苏州民众,特别是五位义士反抗阉党的斗争精神,深刻阐发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对这场抗暴斗争给予高度评价。其次,作者站在当时的进步社团复社的政治立场上,在歌颂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的同时,又严厉地批判了阉党的罪恶行径及附逆者的卑劣品质,这种对比的论述方式贯穿全文始终。
2.怎样理解五位平民“激于义而死”的正义行动及作者的生死观?
提示:五位平民因周顺昌被逮 ( http: / / www.21cnjy.com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当时周顺昌被逮时,苏州市民“哭声震动天地”,对阉党爪牙“众不能堪,抶而仆之”,使巡抚毛一鹭吓破了胆,躲进了厕所。五位英雄受刑时“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他们生于编伍之间,为了义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博得了苏州人民的爱戴,“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同社诸君子为他们作记,颂扬他们正义行动的重大意义。作者还把“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曾受过经书之训而在大阉之乱中变节易志的缙绅们,阉党中的一些一旦抵罪,或逃脱,或剪发杜门、佯狂失态者这几种人同五位平民英雄对比,表现了作者的生死观。作者热情歌颂英雄们的正义行动,称赞英雄们的高风亮节重于泰山,与日月同辉。
本文思想内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各有哪些?
提示:要注意抓住文中表达作者情感倾向的语句,体味作者的情感态度。应结合文章主旨,与那个时代对比分析进步性;要站在当今时代的高度,认识作者思想上的局限。
进步性:
观点一:作者站在反对阉党 ( http: / / www.21cnjy.com )、支持群众抗暴的政治立场,歌颂五义士“激于义而死”的斗争精神,看到了群众斗争的巨大力量,歌颂群众的伟大斗争,这是很积极、很可贵的。
观点二:张溥领导的社团,在当时是一个进步的文社,提出诗文应反映时政,表达作家的思想感情。《五人墓碑记》实践了这一思想,成为明末古文运动的一面旗帜。这种文学必须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的思想,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时代局限性:
观点一:作者所主张的“义”,是站在反阉斗争的立场上,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更为崇高的“正义”不可相提并论。
观点二:作者看不到明王朝衰颓覆亡的趋势,寄希望于“待圣人之出”以挽狂澜,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观点三:作者推崇五义士的义举,但也流露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对他们“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人皆得以隶使之”的轻视态度,这种等级门第观念,表现了封建士大夫知识分子的思想局限性。
1.夹叙夹议。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是本文的主要特点。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文看,文章前四段侧重记叙,第五、六段侧重议论。但各段之中,记叙和议论又互有穿插。这种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写法,使得文章事、理、情交融并茂,不仅有说服力,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
2.多方面对比。
课文中有四处对比:(1)第二段,把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人的死同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的死进行比较;(2)第五段,把阉党乱政时五人的表现同缙绅的所作所为进行比较;(3)第六段,把五人的慷慨赴死同高爵显位抵罪后的丑行进行比较;(4)第六段,把假设五人没有死于义而是“尽其天年”而终的毫无意义,同他们现在所受的敬仰进行比较。通过这样正反对比,使读者领会到五人“激于义而死”的意义是多么重大!也更加热烈地颂扬了五人“激于义而死”的献身精神。
导练目标
正反对比手法
本文通篇运用正反对比手法,突出五义士的“死义”精神,歌颂他们高尚的人格。
请运用对比手法,写一篇叙事性的短文,300字左右。
创意激活
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范例展示
垂 钓
小小的弯角上,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钓的老人。
胖老人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都是一条小鱼。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钩,半分钟不到他又起钩,又是六条挂在上面。他忙忙碌碌地下钩起钩,水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离他两米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为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没有鱼,但一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他只想钓大鱼。
胖老人每次起竿都要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
两个人都在嘲讽对方,两个人谁也不服谁。
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脚步如胜利者凯旋。瘦老人仍在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他用背影来鄙视同伴的浅薄。
话题集锦
(1)天启六年,魏忠贤派缇骑到苏州逮捕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林党人、吏部员外郎周顺昌。周顺昌为官清正,受到市民拥戴,故苏州城乡数万人为周顺昌免遭逮捕而不期群集。当缇骑读诏书时,愤怒的群众大声喧哗,哭声四起。平民颜佩韦率先哭讼周顺昌冤枉,杨念如、沈扬、马杰、周文元等四人亦皆求其疏救,跪乞至午不起。缇骑持械大打出手,引起众怒,众人遂蜂拥而前,攀栏折楣,直前奋击。事后,苏州府出动军队保护缇骑,并连夜将周顺昌解走。城内外平民人人自危,颜佩韦等五人为保护当地群众,挺身而出,自系入狱。临刑时大义凛然,英勇就义。
本材料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的写作。
提示:①平凡与伟大;②正义的力量是无穷的;③生死正义。
(2)魏忠贤专断朝政,残酷镇压 ( http: / / www.21cnjy.com )异己,遭到人民的强烈反对。崇祯即位,魏忠贤被废黜,畏罪自杀。魏忠贤当权时,许多地方都建有他的生祠;他被废黜后,这些生祠也都被废毁。
本材料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的写作。
提示:①多行不义必自毙;②有形的纪念往往短暂,精神的纪念才能永恒。
佳作片段
“生老病死”是人间常事。死亡,也许是一个非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严肃的问题,可它也是人生中无法避免的一条必经之路。纪伯伦曾经说过:“当你解答了生命的一切奥秘,你就渴望死亡,因为它不过是生命的另一个奥秘。生和死是勇敢者的两种最高贵的表现。”
在苏州市民反对“阉党”的暴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这五人“激于义而死”,他们死得壮烈,死得重于泰山,使得有贤士大夫“买五人之头而函之”,使得有人“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当我再读这句话时,已经感到了它沉甸甸的分量。人,不仅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也要死得光荣,最起码要死得问心无愧,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