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8 14:3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
文升(二
2022一2023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试题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用2B铅笔将单项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园林命名之最高标准,张岱已明言“无有一字入俗”,这也是园林命名同现代的“主
题园”的区别。后者仅仅指出命名是表达景致的某一主题思想,而园林命名的关键却不
只在于“主题”,更在于雅俗。有人认为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了,《红楼梦》第十
七回中以两处题名指出了这一观念的问题,在“曲径通幽”,宝玉言之“编新不如迷旧,
刻古终胜雕今”,这自然是常说的“古雅”了;而在“沁芳桥”,宝五又不喜欢别人那些
“述古”的名字了,通观全篇,其所涉用典之俗的问题大抵有三:一曰陈旧,二曰犯忌
三曰“不中”
所谓陈旧,就是用典太过俗溢,了无新意.如众人到了潇湘馆时,论此处医该题四
字。有人说:“洪水遗风。”贾政道:“俗”又一个道:“雕园遗迹”贾政道:“也俗,”
二者一处用《诗经·卫风·洪奥》“赡彼洪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
磨”之典;另一处用唯园,即汉梁孝王“绿竹荫渚”的菟园之典,都同潇湘馆最点景的
物一“竹”有关,也算应题,为何被政老称“俗”呢?主要在于,这两个典故是文人
看到“竹”最容易想到的典故,几乎已经是陈词滥调了,而由自我妙思所感知的此处景
致之独特也自然不可见了。
犯忌者,多是同政事人情相悖之意。一犯在违制。如“蓼汀花淑”一景,有人拟出
“秦人旧舍”,宝五立即指出“背谬了”,桃花源之典故,本是讲“为避秦乱”而隐居的
一村人,他们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无疑暗藏着对政治的不满。二犯在重名。“稻
香村”最初有人题名“杏花村”获得众人赞赏,贾政却向众人道:“‘杏花村固佳,只
是犯了正村名,直待请名方可”三犯在“颓丧”。在蘅芜苑一处拟联,有人道:“磨兰芳
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众人指出“斜阳”二字不妥,那人便引古诗“蘼芜满院泣
斜阳”句,众人皆云:“颓丧,颓丧!”
高二语文第1页(共10页)
所谓“不中”,就是本来显然雾要提及的点题景物,没有说准或者说漏了,或者明明
没有的景致,却在匾额和对联中生造出来。说“不中”是“俗”,似乎也有些不采,但是
“俗”并不只针对文辞不美,还针对那些华吴却不切景的辞藻。真正的“命名”乃是根
据“此景”,各种幽数深蓝而从生命经脸中流露出来,而非为了炫耀自己的文学才华而生
搬硬造出来的。
从根木上讲,“不入俗”之难在于不能回到自我观照的世界中来,而只在“外邮”的
典故、概念和比拟中打转。在这一回中,特别表露出“雅”的含义的,是连费政也比较
欣赏的“沁芳”桥之命名以及“衡芷清芬”的对联,“沁芳”之名拟出后,贾政的态度是
“拈须点头不语”,脂评“六字是严父大露悦容也”。宝玉在评价前人时已提出,“雅”虽
要切景,但却不能太“实”,而是要“蕴藉含蓄”:而其“含蓄”处,却是一种真正的“实
在”
所谓“无有一字入俗”,其实就是将自我作为存在者的“主人”去面对真实的世界,
面对真实的此刻的显现。然而古今鲜有人可做到板致,又知这一“真实”是板难寻找的。
(摘编自李溪《以意造园,复以园造意:从<红楼梦>第十七回看文人园林》)
材料二:
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学书写种类多样,异彩纷呈。园林中的建筑题名、匾颜、对联和
刻石等或取材于著名诗文,或出自文人之手。文学史上众多美文意境与文学家的高雅情
致,皆成为中国古代园林的造景依据。拙政园来源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守拙归园
田”;沧浪亭的“沧浪”二字取自屈原《渔父》中的典故;颐和园后山“看云起时”出自
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园林散文、题园诗赋是古典文学与园林
的另一种结合形式,如《阿房宫赋》《醉翁亭记》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汤显祖笔下
的“牡丹亭”和曹雪芹笔下“大观园”更是将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推向了高潮.
(摘编自袁圆《从<红楼梦>大观园看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学书写》)
材料三: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
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荒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
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
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
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
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
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
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
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
则觉不妥,况此处虽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
求再拟较此蕴藉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
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有用‘泻玉’二
字,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有删改)
高二语文第2页(共10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