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提分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提分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18 17:15:2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2021·高二单元测试)我国中部某村面积20.5km ,山清水秀,亚热带森林广布。1980-2011年该村人口由近2000人减少到不足700人。2011年开始当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传统民居进行修缮,发展特种种植业和养殖业等。2013年该村被列入“全国12个美丽宜居乡村”名单。至2018年,该村常住人口增加到2300人,旅游业的发展使该村脱贫致富。下图为该村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最有可能为该地民居的是( )
A. B. C. D.
2.该村传统民居得以完整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少 B.距城市近 C.森林面积广 D.交通闭塞
3.该村增加的常住人口主要是( )
A.城市休闲的市民 B.行政管理人员 C.返乡创业的村民 D.外来租店的商人
【答案】1.C 2.D 3.C
【分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1.据材料可知,该村亚热带森林广布,且据材料可知,该地种植水稻,可判断为我国南方地区。蒙古民居、北京民居和陕北民居均地处我国北方,A、B、D均错误;安徽民居地处我国南方地区,房顶为斜顶,适应南方降水大的特点,C正确。故选C。
2.据图可知,该村落四周群山环绕,地形闭塞,对外交通不便,受外界影响较小,因此列入“全国12个美丽宜居乡村”名单,D正确;人口多少与民居保存关系不大,A错误;无法判断距城市距离,B错误;森林面积广与题意无关,C错误。故选D。
3.据材料可知,该村以前因基础设施落后,大量村民外出务工,导致常住人口减少,后来该村被列入“全国12个美丽宜居乡村”名单,该村常住人口增加,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业等,使该村脱贫致富,说明该村后来增加的常住人口主要是该村返乡创业的村民。故选C。
【点睛】由于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各地人居住的房屋的样式和风格也不相同。
(2020·高二单元测试)环京津贫困带(下图)是指在环绕京津的河北承德、张家口、保定等首都周边的一个“C型”环状区域,该区域多处于半干旱和半湿润气候过渡带,山区面积广阔。与西部地区最贫困的“三西地区”(甘肃的河西、定西和宁夏的西海固)相比,处在同一发展水平,有的指标甚至更低。这也成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障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地理信息体现了区域的哪些特征( )
①具有一定的界线②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③区域之间具有相似性,内部具有差异性④区域之间具有明确的联系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下列说法中与环京津贫困带的形成有关的是( )
A.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B.处于气候过渡带,山区面积广阔,自然条件恶劣
C.缺乏政策支持 D.纬度高,热量条件不足导致农业生产水平低
6.京津冀协同发展,给河北省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增大交通压力 B.加重“环京津贫困带”的贫困化
C.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D.促进北京人口大量向河北地区迁移
【答案】4.B 5.B 6.C
【解析】4.由图和材料可知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之间具有联系,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内部具有相似性,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故B正确。B、C、D错误。故选B。
5.由材料可知该区域多处于半干旱和半湿润气候过渡带,山区面积广阔,成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障碍。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区域协同发展有利于缓解交通压力,优化产业结构,缩小地区差异,不会促进人口向河北迁移。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区域的特征及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发展。
(2022·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西藏自治区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
①积温②蒸发量③降水量④太阳辐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IV区域为湿润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 B.位于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C.夏季受西南风影响大,降水多 D.有高原湖泊,水源充足
9.四大区域中人口密度最大的可能是( )
A.I、II B.II、III C.III、IV D.I、IV
【答案】7.B 8.C 9.C
【分析】7.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以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来划分的,②③正确;积温是热量条件与干湿状况无关,太阳辐射是光照条件与干湿状况无关,①④错误。故选B。
8.IV地区位于西藏东南雅鲁藏布江谷地,夏季能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多,成为湿润地区;该地海拔较低,不受东南季风影响,干湿区与高原湖泊水源充足无关。选C正确。
9.受自然条件影响III、IV区气候较为湿润,利于人居,人口密度较大;I区和II区降水少、海拔高,自然条件不利于生产、生活,人口密度小。选C正确。
【点睛】我国的干湿区主要是根据地区的年降水量来划分的,我国主要以下几个干湿区:
1、年降水量 > 800mm---湿润区------我国的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
2、400mm < 年降水量 < 800mm---半湿润地区----我国的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北);
3、200mm < 年降水量 < 400mm---半干旱地区----贺兰山以东的西北地区;
4、年降水量 < 200mm---干旱地区,如我国贺兰山以西的西北地区。
(2021·高二单元测试)徽州古村落——宏村,位于安徽省南部,从高空鸟瞰,宛如一头卧在青山绿水间的耕牛,向世人展示了这里悠久的农耕文化。当地人们利用地势坡度造成的落差,修建了从一家一户门前流过、贯穿全村的水圳,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左图是宏村遥感影像图,右图是宏村格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宏村( )
A.位置背山面水,全年气候相对温和 B.南湖地处村落的核心位置
C.内部土地利用仅满足居住需求 D.农业用地分布在村落周围
11.下列有关宏村与徽州地域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牛形村落体现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B.修建水圳增加了夏季内涝现象
C.祠堂、书院突显当地的耕读文化 D.四合院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
【答案】10.A 11.C
【分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10.据图可知,宏村村落北靠山地,南邻水圳,林地和水域都可以对村落气候具有调节作用,使其气温变化相对较小,A正确;据图可知,南湖并没有位于村落的核心位置,B错误;内部土地利用并不仅满足居住需求,C错误; 农业用地分布在村落东侧,并不是分布在村落周围,D错误。故选A。
11.据材料可知,牛形村落有悠久的农耕文化,A错误;宏村三面环山,坐北朝南,宏村的徽派建筑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代表建筑有南湖书院、乐叙堂、承志堂等及百余幢明清时期民居,C正确;四合院是北京建筑的典型代表,D错误;修建水水圳可以及时排出多余雨水,减轻内涝现象,B错误。故选C。
【点睛】宏村镇的选址、布局,宏村的美景都和水有着直接的关系,是一座经过严谨规划的古村落。村内外人工水系的规划设计相当精致巧妙,专家评价宏村是“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是世界上少有的古代有详细规划之村落”。被中外建筑专家称为“中国传统的一颗明珠”、“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
(2019·高三单元测试)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途径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O代表加工贸易价值链中不同类型的企业。
12.读图,分析下列关于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的叙述,合理的是( )
A.甲、乙类型企业转型升级为以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为主
B.O类型企业处于中间环节,应向甲、乙类型企业转型升级
C.营销服务和研发设计将取代加工生产的地位
D.仍以加工生产为主体,同时向上、下游高附加值的产业活动延伸
13.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将直接影响(  )
A.环境质量 B.就业结构
C.城市化水平 D.交通密度
【答案】12.D 13.B
【分析】12.一般来说,产品的研发设计环节技术含量高,营销服务环节附加值高,这两个环节 一般位于经济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而属于劳动密集型加工生产环节附加值低,一般位于经济技术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读图可知甲、乙类型企业都属于加工生产环节,完全转向以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为主的条件还不成熟,需要一个过程,A错误;企业生产总是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O类型企业处于中间环节,说明产业升级的条件已经具备,它应向附加值更高的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企业升级,B错误;产品的生产环节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产品都将生产不出来,C错错误;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应仍以加工生产为主体,同时向上下游高附加值产业活动延伸,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正确。故选D。
13.我国加工贸易产业从加工生产环节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转型,必然会使得我国的就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之前劳动力从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多,现在现在从事技术等密集型产业结构的劳动力增加,B正确;我国加工贸易产业从加工生产环节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转型,会间接影响环境质量、城市化水平和交通等方面,并不是直接影响,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工业产业的区位因素及工业发展的影响,工业的区位条件主要从原料、燃料、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资源方面及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资金、管理经验、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等社会经济条件方面进行分析。
14.(2021·高二单元测试)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下题。
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答案】D
【详解】读图可知,该剪纸中有小桥、流水,主要交通工具为船,房屋依河而建,屋顶坡度较大,利于排水,故反映的是江南水乡景观,主要分布于长江三角洲,D正确;船作为出行工具,说明这里水网密布,河湖纵横,不是四川盆地、华北平原和珠江三角洲,A、B、C错误。故选D。
【点睛】
(2021·高二单元测试)我国有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经济地区,下表为2019年我国四大地区部分指标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指标 四大地区
甲 乙 丙 丁
土地面积占全国比例(%) 8.2 10.7 9.5 71.6
人口占全国比例(%) 7.7 26.5 38.6 27.2
人均GDP(万元) 4.7 5.9 9.4 5.4
注:数据未包括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15.我国四大经济地区的划分依据主要是( )
①自然条件 ②经济基础 ③发展水平 ④政策法规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6.甲、乙、丙、丁中代表中部地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7.我国四大地区中( )
A.东北地区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 B.西部地区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
C.中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低于东北地区 D.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高于西部地区
【答案】15.D 16.B 17.C
【分析】15.我国有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经济区,其划分是综合考虑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①②③符合;与政策法规关系不大,④不符合;综上,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从图表可知,丙人均GDP最高且人口占全国比例最大,所以经济最发达,是我国东部地区,C错误;丁土地面积占全国比例达到71.6%,是我国西部地区,D错误;乙各项指标接近丙,是我国中部地区,B正确;甲人口占全国比例最小,土地面积占全国比例最小,是我国东北地区,A错误;故选B。
17.东北地区技术不发达,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表述不正确,A错误;西部地区内部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大,均衡发展不正确,B错误;东北地区工业发展早,城镇化水平高于中部地区,C正确;东部地区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低于西部地区,D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指东部,中部,西部三个,这个的划分基本和地域上的东中西部的划分一致。四大经济区:分为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部。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东北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这些的划分基本都是根据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战略等等来划分的。
(2021·高二单元测试)如为桂林龙胜菜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构成了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江河——森林——丛塞——梯田生态系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维持这一良性循环生态系统的关键是( )
A.江河 B.森林 C.村寨 D.梯田
19.村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 )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为了就近砍伐森林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为了观赏梯田美景
【答案】18.B 19.C
【分析】18.读图可知,该地区位于山地丘陵地区,由于该地区降水较多且地形崎岖,易发生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脆弱,要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应该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水土保持工作的关键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正确;村寨、梯田和江河都在森林带以下,森林在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中的地位与功能是最重要的,排除ACD。故选B。
19.梯田农业的发展会对水源有一定的污染,村寨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当地居民可以获取清洁的水源,C正确;由于该地区的村落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地区,加大了该地区人民的劳动强度,A错误;森林是维持该地良性循环生态系统的关键,砍伐森林会导致该地生态系统的破坏,B错误;该地村落选址主要是为了更好的生产和生活,不是为了观赏梯田美景,D错误。故选C。
【点睛】相关知识拓展: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当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据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梯田规模宏大,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元阳、绿春、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9万亩。这里水源丰富,空气湿润,雾气变化多端,将山谷和梯田装扮得含蓄生动。
(2021·高二单元测试)“钟摆城市”是指既与本省的中心城市相距较远,又暂时没有自立门户形成区域中心能力的城市。这类城市往往偏向省外相距更近的区域中心,且多聚集在我国中部地区。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钟摆城市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下列选项中能形成“钟摆城市”的是( )
A.菏泽→济南 B.大同→郑州 C.晋城→郑州 D.菏泽→合肥
21.形成“钟摆城市”的主要条件是二者( )
①距离近 ②经济差距大 ③交通便利 ④经济均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钟摆城市多聚集在我国中部地区,在我国东部地区不是很常见的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 )
A.省区面积较大,省际经济差异大 B.省区面积较小,省际经济差异大
C.省区面积较大,省内经济差异大 D.省区面积较小,省内经济差异小
【答案】20.C 21.A 22.D
【分析】20.由材料“'钟摆城市'是指既与本省的中心城市相距较远,又暂时没有自立门户形成区域中心能力的城市。这类城市往往偏向省外相距更近的区域中心”可知,形成“钟摆城市”的主要条件是分别位于两个省的城市,距离近,且经济差距大。菏泽和济南都位于山东省,A错误。大同与郑州、菏泽与合肥虽然不在同一省份,但距离较远,BD错误。晋城位于山西省,郑州位于河南省,且二者距离较近,C正确。故选C。
21.由材料“'钟摆城市'是指既与本省的中心城市相距较远,又暂时没有自立门户形成区域中心能力的城市。这类城市往往偏向省外相距更近的区域中心”可知,形成“钟摆城市”的主要条件是分别位于两个省的城市,距离近,且经济差距大。①②正确,A正确。③④错误,BCD错误。故选A。
22.省区面积大,导致部分省际边缘城市与本省的中心城市相距较远;省内经济差异大,导致部分省际边缘城市摆向省外经济水平较高的中心城市。东部的省区面积相对较小,省际边缘城市与本省的中心城市相距较近,且省内经济差异小,因此不易形成“钟摆城市”。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钟摆城市”是指既与本省的中心城市相距较远,又暂时没有自立门户形成区域中心能力的城市。这类城市往往偏向省外相距更近的区域中心,且多聚集在我国中部地区。
(2021·高二单元测试)阿联酋迪拜的传统民居建筑多以生土、石膏为墙面材料,以叶、麻布铺垫平坦的顶,简洁、实用、时久。与其他伊斯兰城市一样,迪拜的建筑往往排布得十分密集,这种布局形式使建筑之间狭窄的小路几乎一整天都被覆盖在阴影中。如今,在迪拜传统街区还能看见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那就是伸出墙面的排水口,且排水口通常伸出墙面很大距离。下图为某一迪拜传统民居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迪拜传统民居巷道狭窄,其好处主要是( )
A.密切邻里关系,便于信息交流 B.远离沙漠,节省土地资源
C.加强管理,合理布局交通网络 D.遮挡阳光,加速空气流动
24.以生土和石膏为建筑材料的传统民居能够保存至今,其主要原因是迪拜( )
A.生土、石膏建筑材料丰富 B.常年低温,物理风化作用弱
C.气候干燥,年降水量稀少 D.日照时间短,气温日较差小
25.迪拜传统民居建筑的排水口伸出墙面很大距离,主要目的是( )
A.突出民居的民族文化特色 B.防止雨水留于平坦屋顶
C.美化和装饰传统民居建筑 D.减少排水侵蚀建筑的墙体
【答案】23.D 24.C 25.D
【解析】23.迪拜为热带沙漠气候,密集的建筑可以使建筑之间狭窄的巷道几乎一整天都被覆盖在阴影中。且加快空气流通,带来阵阵凉风。选项D正确。不能密切邻里关系;靠近沙漠,不是为了节省土地资源;不影响管理和合理布局交通网络,ABC错误。故选D。
24.生土和石膏抵御雨水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弱,但迪拜终年降水稀少,使以生土和石膏为建筑材料的传统民居保存多年。选项C正确。生土、石膏建筑材料丰富不是能够长期保存的原因;迪拜为热带沙漠气候,常年高温,常年低温说法错误;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ABD错误。故选C。
25.迪拜气候干燥,不代表不降水,当雨水来临,为了减少雨水排放时侵蚀建筑墙体,故排水口伸出墙面很大距离。选项D正确。起不到突出民居的民族文化特色的作用;不能防止雨水留于平坦屋顶;不能美化和装饰传统民居建筑,ABC错误。故选D。
【点睛】区域地理环境影响区域发展方向、发展水平,且会影响到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一个地区独特的民居、服饰、饮食习惯等往往与其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21·高二单元测试)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东北平原拥有我国唯一一块黑土地,其耕地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7%,粮食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5,粮食商品率居全国首位。
东北平原粮食增产以后,大量的秸秆无处可放,为了方便耕作,秸秆大多选择焚烧,或者通过大型运输车“打包离田”(左图)。为了保护耕地的生产力,东北平原开始试验秸秆覆盖还田种植。即收获时,把秸秆就地折断铺在大地里过冬;春季,使用免耕播种机直接进行播种与施肥,作物就在秸秆覆盖的情况下生长,一直到收获。右图为东北平原示意图。
(1)列举右图中按自然特征划分的不同类型的区域。
(2)东北平原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简述其原因。
(3)与“秸秆焚烧”和“打包离田”相比,简述“秸秆覆盖还田”的优势。
【答案】(1)陆地,或海域;地形区或流域;湖泊等。
(2)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机械化水平高,产量高;人均耕地面积大,商品率高。
(3)秸秆覆盖还田可以减少风力、流水对土壤的侵蚀,减少水土流失;腐烂的秸秆,可补充土壤肥力;减少碾压,使土壤更加疏松;避免焚烧,减轻大气污染;减轻农业生产的工作量,减少投入等。(写出其中3点即可)
【分析】本题以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相关材料为背景,涉及区域的划分、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条件、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落实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注意按照自然特征划分的不同类型区域,根据海洋和陆地分布可划分为陆地、海域等,根据地形分布可划分各地形区(如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东北平原等),根据河流分布可划分出不同的流域,如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鸭绿江流域等,根据水域分布还可划分出湖泊等(如图中的呼伦湖)。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东北平原是我国唯一的一块黑土地,土壤肥力高,耕地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7%,但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5,粮食商品率居全国首位,其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机械化水平高,粮食产量大,人均耕地面积大,商品率高,对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秸秆覆盖还田,即在收货时将秸秆折断铺设在大地里过冬,春季免耕播种机直接进行播种与施肥,作物在秸秆覆盖的情况下生长,一直到收获。冬春季节风力强,覆盖秸秆可减少风力对土壤侵蚀。春季气温回升,季节性融水量大,农田表面覆盖秸秆可有效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减少水土流失。春季利用免耕播种机直接进行播种与施肥,减少了碾压,使土壤更加疏松。作物在秸秆覆盖的情况下生长,一直到收获,秸秆会逐渐分解腐烂,为土壤提供肥力。与秸秆焚烧相比,秸秆覆盖还田减少了大气污染。与打包离田相比,秸秆覆盖还田减少了农业生产的工作量,减少了投入。
【点睛】
27.(2021·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2分)
胭脂虫是一种寄生在仙人掌上的昆虫,体内含有大量洋红酸,可制作红色染料。其种群在20~30℃时的发育速度与温度成正比,30℃时增长最快。降水能极大地减少胭脂虫的种群数量。胭脂虫主要借助风力繁殖扩散。
19世纪末,加纳利群岛胭脂虫的养殖达到年产几千吨的规模。后来随人工合成染料的出现,胭脂虫行业趋于衰落。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人工合成染料有副作用,而胭脂虫红则无害,胭脂虫红的销量又逐渐回升。图示意加纳利群岛地理位置。
(1)分析加纳利群岛盛产胭脂虫的自然原因。
(2)说明19世纪末以来加纳利群岛胭脂虫养殖业规模变化的原因。
(3)我国计划在西南地区干热河谷发展胭脂虫养殖业,请说明其理由。
【答案】(1)地处低纬地区,热量充足,温度适宜;受副热带高压带和寒流影响,降水较少;位于大西洋,受冬季西风和海陆风影响,风力较大,有利于胭脂虫的繁殖扩散
(2)先趋于衰落,因为科技进步,人工合成染料大规模生产,生产成本低,取代胭脂虫红;再逐渐回升,因为随社会进步,人们对生态环保的染料需求增加,市场需求增大
(3)纬度低,光热足,利于仙人掌种植;干热河谷气温高、降水少,利于胭脂虫生长;西南干热河谷生态脆弱,养殖胭脂虫,利于绿化荒山,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区域差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较强逻辑推理能力,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详解】(1)由图示信息“胭脂虫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5.6℃,20~30℃时,胭脂虫种群发育与温度呈正相关,30℃时种群增长最快”和图示信息可知,由于加那利群岛地处30°N附近,气温较高,气温适宜胭脂虫生长。由“胭脂虫主要借助风力繁殖扩散,降雨能极大地减少胭脂虫的种群数量”可知: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沿岸有寒流影响,起到了降温减湿的作用,适合胭脂虫生长;受西风及海陆风影响,有利于胭脂虫的繁殖扩散。由“胭脂虫是一种寄生在仙人掌上的昆虫”和图示信息可知,该地适宜种植仙人掌的生长,为养殖胭脂虫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2)分析材料可知,19世纪末以来加纳利群岛胭脂虫养殖业规模变化以20世纪60年代为界分两个时段:先减小后扩大。胭脂虫是制作红色染料的主要原料,“19世纪末,加纳利群岛胭脂虫的养殖达到年产几千吨的规模。后来随人工合成染料的出现,胭脂虫行业趋于衰落”,科技进步,工业合成染料开始大规模生产,而工业合成染料生产成本低,价格优惠,逐渐取代胭脂红色素,使胭脂虫行业趋于衰落;“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人工合成染料有副作用,而胭脂虫红则无害,胭脂虫红的销量又逐渐回升”,说明随社会进步,人们对生态环保的染料需求增加,纯天然商品的市场需求增大,刺激胭脂虫养殖,养殖业规模扩大。
(3)解答本题应从胭脂虫的生长环境、发展胭脂虫养殖业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分析材料可知,胭脂虫适宜生长在高温、降水少的环境中,以仙人掌为食。我国西南地区干热河谷纬度低,多焚风,降水少,光热充足,利于仙人掌种植和胭脂虫生长;西南干热河谷生态脆弱,养殖胭脂虫,利于绿化荒山,改善生态环境;发展胭脂虫养殖业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有利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28.(2022·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棉花喜热、好光、耐干旱、怕水涝。新疆的棉花品质世界顶尖。近年来,我国棉花生产地图发生巨大变化,新疆棉花总产占全国85%,原东部传统产棉区棉花种植面积大幅萎缩。2020年北疆九成以上棉田实现全程机械化,南疆四成以上棉田实现全程机械化。除了机械化操作外,“光伏+”棉花的种植模弌(即在田地里棉花种植和光伏发电同时开展)也开始在新疆出现并大幅推广。这种模式利用“农光互补”优势,实现光伏发电与现代设施农业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了新疆棉花产业的升级。
材料二:下图为南疆主要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
(1)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分析新疆种植棉花的优势条件。
(2)为提高南疆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简述当地可采取的措施。
(3)为促进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新疆地区可采取哪些适当的措施。
【答案】(1)日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有利于有机质生成;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雨量稀少,气候(空气)干燥,棉花含水量少,棉纤维柔韧度好;夏季高温,热量充足,有利于棉花生长。
(2)种草治沙,改善生态环境;加速节水工程建设,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加大科技投入,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发展棉花加工业;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树立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开拓棉花销售市场;促进以棉花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
【分析】本题以新疆棉花的栽培为背景材料,重点探讨地理环境差异与因地制宜、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知识 ,体现了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考查。
【详解】(1)南疆地区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受高大的山脉阻挡,海洋水汽难到达,降水少,多晴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由材料可知,棉花“喜热、好光、耐干旱、怕水涝”。南疆地区白天日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有利于有机质生成;夜晚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因此新疆盛产长绒棉。雨量稀少,空气干燥,棉花含水量少,棉纤维柔韧度好。夏季高温,热量充足,有利于棉花生长。收获季节多晴朗天气,有利于棉花采摘。冬季气温低,有利于杀死病虫害。
(2)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南疆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南疆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问题突出。为提高南疆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应从充分利用水资源、防治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和如何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以减少环境问题产生等方面采取措施。充分利用水资源,应加速节水工程建设,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为防治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应种草治沙,改善生态环境;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为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应加大科技投入,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包括经、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促进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南疆地区应在如何提高棉花质量,扩大销量,如何对棉花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利用棉花栽培带动旅游业等方面考虑。为提高棉花质量,应发展农业技术,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创建优良品牌。应借助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等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棉花销售市场。对棉花进行深加工,应注意利用政策等优势,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南疆地区棉花种植规模大,可与周围环境相结合,发展旅游业。
29.(2021·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贵州鲤鱼村早期搞传统的种植业,只能勉强达到温饱,贫困发生率最高达20%,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材料二 近年来,在政策引导下鲤鱼村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小龙虾、矿泉水加工、桑蚕等产业一个个出炉。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鲤鱼村探索“旅游+”模式,将旅游发展与村庄美化、民族文化、特色产业、生态治理有机结合。村民在家就近就业或者办农家乐,收入明显增加。过去闭塞落后的少数民族村寨已是旧貌换新颜,一个靓丽、富足的乡村逐渐向世人露出了美丽的容颜。下图为鲤鱼村景观图。
(1)分析贵州鲤鱼村早期的产业结构特点。
(2)说明贵州鲤鱼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具体表现。
(3)指出目前贵州鲤鱼村发展第三产业的比较优势。
(4)简述贵州鲤鱼村产业结构升级对当地的积极影响。
【答案】(1)以第一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鲤鱼村的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由产业结构单一向产业结构多元化转变。
(3)自然风光优美;特色旅游资源丰富。
(4)增加经济效益;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分析】本题以鲤鱼村的脱贫致富为情境材料,从不同层次和角度设问产业结构的变化,考查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突出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详解】(1)由材料“鲤鱼村早期搞传统的种植业”可知,其早期以第一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
(2)产业结构升级的表现主要从劳动力、经济重心和产业结构三个方面描述。鲤鱼村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经济重心从传统种植业向工业和旅游业转移,同时产业结构也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3)目前贵州鲤鱼村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主,其发展的优势条件主要是当地旅游资源价值较高。鲤鱼村生态环境较好,自然风光优美;少数民族村寨和文化,特色旅游资源丰富。
(4)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鲤鱼村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的和谐发展。经济效益包括脱贫致富,增加经济收入。社会效益包括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生态效益包括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2021·高二单元测试)我国中部某村面积20.5km ,山清水秀,亚热带森林广布。1980-2011年该村人口由近2000人减少到不足700人。2011年开始当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传统民居进行修缮,发展特种种植业和养殖业等。2013年该村被列入“全国12个美丽宜居乡村”名单。至2018年,该村常住人口增加到2300人,旅游业的发展使该村脱贫致富。下图为该村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最有可能为该地民居的是( )
A. B. C. D.
2.该村传统民居得以完整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少 B.距城市近 C.森林面积广 D.交通闭塞
3.该村增加的常住人口主要是( )
A.城市休闲的市民 B.行政管理人员 C.返乡创业的村民 D.外来租店的商人
(2020·高二单元测试)环京津贫困带(下图)是指在环绕京津的河北承德、张家口、保定等首都周边的一个“C型”环状区域,该区域多处于半干旱和半湿润气候过渡带,山区面积广阔。与西部地区最贫困的“三西地区”(甘肃的河西、定西和宁夏的西海固)相比,处在同一发展水平,有的指标甚至更低。这也成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障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地理信息体现了区域的哪些特征( )
①具有一定的界线②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③区域之间具有相似性,内部具有差异性④区域之间具有明确的联系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下列说法中与环京津贫困带的形成有关的是( )
A.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B.处于气候过渡带,山区面积广阔,自然条件恶劣
C.缺乏政策支持 D.纬度高,热量条件不足导致农业生产水平低
6.京津冀协同发展,给河北省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增大交通压力 B.加重“环京津贫困带”的贫困化
C.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D.促进北京人口大量向河北地区迁移
(2022·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西藏自治区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
①积温②蒸发量③降水量④太阳辐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IV区域为湿润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 B.位于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C.夏季受西南风影响大,降水多 D.有高原湖泊,水源充足
9.四大区域中人口密度最大的可能是( )
A.I、II B.II、III C.III、IV D.I、IV
(2021·高二单元测试)徽州古村落——宏村,位于安徽省南部,从高空鸟瞰,宛如一头卧在青山绿水间的耕牛,向世人展示了这里悠久的农耕文化。当地人们利用地势坡度造成的落差,修建了从一家一户门前流过、贯穿全村的水圳,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左图是宏村遥感影像图,右图是宏村格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宏村( )
A.位置背山面水,全年气候相对温和 B.南湖地处村落的核心位置
C.内部土地利用仅满足居住需求 D.农业用地分布在村落周围
11.下列有关宏村与徽州地域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牛形村落体现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B.修建水圳增加了夏季内涝现象
C.祠堂、书院突显当地的耕读文化 D.四合院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
(2019·高三单元测试)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途径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O代表加工贸易价值链中不同类型的企业。
12.读图,分析下列关于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的叙述,合理的是( )
A.甲、乙类型企业转型升级为以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为主
B.O类型企业处于中间环节,应向甲、乙类型企业转型升级
C.营销服务和研发设计将取代加工生产的地位
D.仍以加工生产为主体,同时向上、下游高附加值的产业活动延伸
13.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将直接影响(  )
A.环境质量 B.就业结构
C.城市化水平 D.交通密度
14.(2021·高二单元测试)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下题。
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2021·高二单元测试)我国有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经济地区,下表为2019年我国四大地区部分指标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指标 四大地区
甲 乙 丙 丁
土地面积占全国比例(%) 8.2 10.7 9.5 71.6
人口占全国比例(%) 7.7 26.5 38.6 27.2
人均GDP(万元) 4.7 5.9 9.4 5.4
注:数据未包括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15.我国四大经济地区的划分依据主要是( )
①自然条件 ②经济基础 ③发展水平 ④政策法规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6.甲、乙、丙、丁中代表中部地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7.我国四大地区中( )
A.东北地区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 B.西部地区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
C.中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低于东北地区 D.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高于西部地区
(2021·高二单元测试)如为桂林龙胜菜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构成了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江河——森林——丛塞——梯田生态系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维持这一良性循环生态系统的关键是( )
A.江河 B.森林 C.村寨 D.梯田
19.村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 )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为了就近砍伐森林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为了观赏梯田美景
(2021·高二单元测试)“钟摆城市”是指既与本省的中心城市相距较远,又暂时没有自立门户形成区域中心能力的城市。这类城市往往偏向省外相距更近的区域中心,且多聚集在我国中部地区。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钟摆城市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下列选项中能形成“钟摆城市”的是( )
A.菏泽→济南 B.大同→郑州 C.晋城→郑州 D.菏泽→合肥
21.形成“钟摆城市”的主要条件是二者( )
①距离近 ②经济差距大 ③交通便利 ④经济均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钟摆城市多聚集在我国中部地区,在我国东部地区不是很常见的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 )
A.省区面积较大,省际经济差异大 B.省区面积较小,省际经济差异大
C.省区面积较大,省内经济差异大 D.省区面积较小,省内经济差异小
(2021·高二单元测试)阿联酋迪拜的传统民居建筑多以生土、石膏为墙面材料,以叶、麻布铺垫平坦的顶,简洁、实用、时久。与其他伊斯兰城市一样,迪拜的建筑往往排布得十分密集,这种布局形式使建筑之间狭窄的小路几乎一整天都被覆盖在阴影中。如今,在迪拜传统街区还能看见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那就是伸出墙面的排水口,且排水口通常伸出墙面很大距离。下图为某一迪拜传统民居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迪拜传统民居巷道狭窄,其好处主要是( )
A.密切邻里关系,便于信息交流 B.远离沙漠,节省土地资源
C.加强管理,合理布局交通网络 D.遮挡阳光,加速空气流动
24.以生土和石膏为建筑材料的传统民居能够保存至今,其主要原因是迪拜( )
A.生土、石膏建筑材料丰富 B.常年低温,物理风化作用弱
C.气候干燥,年降水量稀少 D.日照时间短,气温日较差小
25.迪拜传统民居建筑的排水口伸出墙面很大距离,主要目的是( )
A.突出民居的民族文化特色 B.防止雨水留于平坦屋顶
C.美化和装饰传统民居建筑 D.减少排水侵蚀建筑的墙体
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
26.(2021·高二单元测试)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东北平原拥有我国唯一一块黑土地,其耕地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7%,粮食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5,粮食商品率居全国首位。
东北平原粮食增产以后,大量的秸秆无处可放,为了方便耕作,秸秆大多选择焚烧,或者通过大型运输车“打包离田”(左图)。为了保护耕地的生产力,东北平原开始试验秸秆覆盖还田种植。即收获时,把秸秆就地折断铺在大地里过冬;春季,使用免耕播种机直接进行播种与施肥,作物就在秸秆覆盖的情况下生长,一直到收获。右图为东北平原示意图。
(1)列举右图中按自然特征划分的不同类型的区域。
(2)东北平原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简述其原因。
(3)与“秸秆焚烧”和“打包离田”相比,简述“秸秆覆盖还田”的优势。
27.(2021·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2分)
胭脂虫是一种寄生在仙人掌上的昆虫,体内含有大量洋红酸,可制作红色染料。其种群在20~30℃时的发育速度与温度成正比,30℃时增长最快。降水能极大地减少胭脂虫的种群数量。胭脂虫主要借助风力繁殖扩散。
19世纪末,加纳利群岛胭脂虫的养殖达到年产几千吨的规模。后来随人工合成染料的出现,胭脂虫行业趋于衰落。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人工合成染料有副作用,而胭脂虫红则无害,胭脂虫红的销量又逐渐回升。图示意加纳利群岛地理位置。
(1)分析加纳利群岛盛产胭脂虫的自然原因。
(2)说明19世纪末以来加纳利群岛胭脂虫养殖业规模变化的原因。
(3)我国计划在西南地区干热河谷发展胭脂虫养殖业,请说明其理由。
28.(2022·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棉花喜热、好光、耐干旱、怕水涝。新疆的棉花品质世界顶尖。近年来,我国棉花生产地图发生巨大变化,新疆棉花总产占全国85%,原东部传统产棉区棉花种植面积大幅萎缩。2020年北疆九成以上棉田实现全程机械化,南疆四成以上棉田实现全程机械化。除了机械化操作外,“光伏+”棉花的种植模弌(即在田地里棉花种植和光伏发电同时开展)也开始在新疆出现并大幅推广。这种模式利用“农光互补”优势,实现光伏发电与现代设施农业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了新疆棉花产业的升级。
材料二:下图为南疆主要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
(1)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分析新疆种植棉花的优势条件。
(2)为提高南疆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简述当地可采取的措施。
(3)为促进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新疆地区可采取哪些适当的措施。
29.(2021·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贵州鲤鱼村早期搞传统的种植业,只能勉强达到温饱,贫困发生率最高达20%,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材料二 近年来,在政策引导下鲤鱼村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小龙虾、矿泉水加工、桑蚕等产业一个个出炉。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鲤鱼村探索“旅游+”模式,将旅游发展与村庄美化、民族文化、特色产业、生态治理有机结合。村民在家就近就业或者办农家乐,收入明显增加。过去闭塞落后的少数民族村寨已是旧貌换新颜,一个靓丽、富足的乡村逐渐向世人露出了美丽的容颜。下图为鲤鱼村景观图。
(1)分析贵州鲤鱼村早期的产业结构特点。
(2)说明贵州鲤鱼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具体表现。
(3)指出目前贵州鲤鱼村发展第三产业的比较优势。
(4)简述贵州鲤鱼村产业结构升级对当地的积极影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