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春秋》记载孛星(现在的哈雷慧星)的书页《春秋》书影春秋·木铲·竹筷春秋·铜矛春秋·铜镞春秋·竹弓葵丘会盟台晋文公雕像春秋楚方城(即楚长城)遗址楚庄王雕像春秋时期的吴国都城旧址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雕塑春秋战车春秋战船《孙子兵法》竹简(山东银雀山汉墓出土)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城市齐国都城临淄周朝疆域图高子戈管仲像桂陵之战要图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战国铁矛黄河渡口遗址晋文公马陵之战马陵之战要图庞涓秦国的手工制品金缸山戎·青铜短剑商丘古城孙膑孙武塑像退壁三舍吴王夫差矛伍子胥像战国人首纹青铜剑战国武士复原图赵王勾践剑周朝九鼎第8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知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并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三家分晋、合纵连横的史实。
填充“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并结合地图讲解有关史实,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收集、整理、叙述有关资料、成语典故,增强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及表述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课前查找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初步培养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
本课采用自学汇报式和质疑问题式相结合的方法,小组有选择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和质疑的能力。
根据史实,总结出此时的社会主题,并采用辩论的方式,进一步明确春秋战国时期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现
通过收集有关成语典故,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
明白国家强大的基础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更离不开人才的使用。教学重点:
体味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再现这段历史,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
从史实中体会、分析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查阅相关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书目及网站。
预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应对策略。
制做本课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本课。
查阅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每人收集一条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成语典故。
板书设计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夏 商 西周 东周
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1、公元前21世纪—前770年,我国经历了哪几个朝代?
2、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采取了什么政策?
在学生回答出“采取了分封制”后进一步引发其思考,是不是采取分封制,西周的统治就可以长治久安了呢?
讲授新课
西周末年,镐京被犬戎攻破后,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阳,开始了东周的历史。周王室东迁后,王畿缩小,财源、兵源大大的减少,而且一天天的趋于枯竭,再没有力量支持原有的威风与尊严。各封国于是产生自行扩张领土的野心。从此,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领土和霸权,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于是,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代。(板书课题)
教师交待: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与“战国”名称的由来。
请同学们根据预习情况完成如下内容,并请一同学用电脑把文字编辑在屏幕上:春秋 春秋五霸 战国 战国七雄:
教师与同学们一起确定本节课研究的内容: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选择感兴趣的主题,一起研究学习后,进行汇报。
教师提出如下要求:
(1)列出本组的汇报提纲;
(2)组长组织本组汇报;
(3)组员根据提纲进行汇报的分工;
(4)汇报形式自行选择,如成语故事、历史短剧等;
(5)根据本组选择的内容设计一组问题,测试一下其他组对该内容的掌握情况;
(6)其他组可就此内容向该组同学质疑。
给大家时间分头学习、研究、准备。
汇报开始:
(老师为之提供“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实物展台)
(1)小组自告奋勇进行汇报,并把汇报提纲编辑在大屏幕上;
(2)小组汇报完后,研究相同主题的小组给以补充,并介绍本纪设计的汇报思路;
(3)结合老师提的要求,大家对该组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
(4)其他组质疑;
(5)展示本纪设计的问题,其他组成员回答。
教师事先设计一组问题,参与大家的质疑活动。如果学生在质疑活动中涉及到以下问题,教师可不予考虑,如没有涉及,教师再结合此环节进行补充。(此过程旨在对学生的质疑活动给以补充)
设计问题如下:
一、关于齐桓公称霸
1、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旨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第一,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提倡节俭,发展生产,还改革军事,这些措施,使齐国很快国富兵强,具有争霸的雄厚实力;第二,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借“尊王”之客,行争霸之实。第三,齐国在山东北部,背山面海,拥有山海渔盐之利,经济富裕,这为其争霸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举行会盟,连周天子也派人参加,齐桓公正式成为中原霸主)
2、请同学们看以下的史料: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主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右衽矣。” ——《论语》
阅后请回答: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旨在培养同学们对史料的分析能力)(意思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天下,百姓至今仍受其恩惠。若没有管仲,我们大概要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夷狄统治下的老百姓了。于此可见,齐桓公的霸业对华夏文明的继续发展,有特殊意义)
3、可不可以说齐桓公的霸业就是管仲的霸业?
你认为他俩谁的作用更大?(旨在考察学生对历史的深刻分析,体会欲成就大业,需重用人才,及一代霸主的胸襟)
可以有两种观点:(1)齐桓公的作用更大,因他有雄才大略,重用管仲等人才;(2)管仲作用更大,因为他辅佐齐桓公,制定正确的策略,进行改革。
4、你对齐桓公称霸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旨在使学生对历史产生认同感,学以致用)
(教师可小结:经济建设才是根本,军事力量的强大是必由之路,“尊王攘夷”——讲究策略,重用人才等)
二、关于问鼎中原
1、楚国是不是周初的分封国?(旨在联系旧知识点)
(不是。当周朝已有政府组织数百年之久时,楚部落还只是一个部落,它是一个新兴的力量)
2、还记得九鼎吗?你能从问鼎事件中读出何意?(旨在联系旧知识点,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九鼎,古代传说夏禹铸了九鼎,象征九州,成为夏、商、西周三代传国的宝物。周王朝掌有它,是作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凭证。楚国问鼎,是挑战王权,是暗示想取而代之)
3、其他诸侯国能否去“问鼎”?(旨在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
(其他诸侯国在理论上还是周王室的分封国,因此不能去“问鼎”)
4、你知道“九鼎”的去向吗?(旨在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百年后的纪元三世纪,周王国最后一任王姬延在位,那时国土更小,政府更穷,姬延靠着借债度日,负债累累,无法支持。他就悄悄的把九鼎熔化,陆续出卖还账。等周王国被秦国灭掉时,九鼎已卖了个精光)
5、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教师可酌情补充宋囊公争霸失败、秦穆公西霸及南方吴越争霸等基本情况。
三、关于合纵连横
1、战国时代,除了使用武力之外,还有什么特点?
(各国还不断展开政治、外交上的攻势)
2、六国合纵抗秦为何未成功?
(秦国用贿赂、威胁的手段破坏合纵,各个击破;五国间利益不一致,“朝秦暮楚”,立场不坚定)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旨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师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小国林立;大国争霸;政变不断发生;不断有旧国灭亡,新国兴起;一次大战调整一次霸权;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总之,此时的社会主题是:动荡、变革、争霸。
课堂辩论
(旨在培养学生辩证的历史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有人说,春秋战国时代把人们带进了战乱,对社会起了破坏的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有人说,春秋战国时代“在战斗中成长”,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你的观点如何呢?
(观点相同的同学组成一组,两小组之间展开辩论。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有延缓作用,更有推动作用。推动作用远远大于延缓作用。各国为了争霸的需要,竞相改革,发展经济,增强军事实力,竞相重用人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同时在战争中增进了民族融合。大国争霸、兼并的过程,也是国家趋于统一的过程。
轻松五分钟
(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按照小组的顺序,每组说出一条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成语典故,不许重复、不许间断,如间断重复,即被淘汰。看哪些组获胜。
如学生说的不全,教师可补充:老马识途、卧薪尝胆、围魏救赵、朝秦暮楚、一鸣惊人、负荆请罪、退避三合、完璧归赵、纸上谈兵、毛遂自荐、一鼓作气、管鲍之交、东施效颦……
给你一个挑战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请一同学在大屏幕上填充完成“战国七雄”方位图。
我们一起来接受一个挑战:设计战国七雄方位歌谣,看谁设计的歌谣既准确,又方便记忆。老师也参与设计。
设计完的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老师的作品也参与展示,并一起进行点评。对优秀的作品,给以鼓励。
(教师的设计如下:齐、楚、秦、燕,东南西北分四方,赵、魏、韩,从北到南居中央)
精彩回放
(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别人,并充分发挥互评的作用)
教师对同学们的回放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可引导补充。例如发言最积极的是谁?问题提得最多、最好的是谁?哪个小组组织的汇报最精彩?谁的“战国七雄歌谣”设计得最有创意?等等。
布置作业
把收集到的成语故事或改写成剧本,或画成图画,贴到“历史学习留言板”上。教师多作业情况进行打分,计入个人档案。
基础练习
1.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 )
A.楚庄王 B.晋文公 C.齐桓公 D.越王勾践
2.城濮之战的作战双方是 ( )
A.吴和越 B.晋和楚 C.秦和赵 D.齐和魏
3.晋国成为北方一大强国的主要原因是 ( )
A.晋文公有作为 B.在城濮之战中取胜
C.训练军队 D.整顿内政,发展生产
4.战国之初,晋国分裂 ( )
A.赵、魏、韩 B.魏、齐、赵
C.楚、齐、燕 D.秦、韩、楚
5.下列战役中,围魏救赵的战役是 ( )
A.牧野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6.战国七雄中位置最南和最北的是 ( )
A.秦和齐 B.楚和燕 C.韩和齐 D.秦和赵
7.下列人物中被称为纵横家的是 ( )
①管仲 ②苏秦 ③孙膑 ④张仪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⑤ D.④⑤
8.既有春秋五霸的霸主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 )
①楚国 ②晋国 ③齐国 ④吴国 ⑤燕国 ⑥韩国
A.①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 D.④⑤
9.下列战役属于战国时期的是 ( )
①涿鹿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马陵之战 ④长平之战 ⑤城濮之战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④⑤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1)材料说的是哪个诸侯国称霸的事?
(2)这个诸侯国“霸诸侯”的背景是什么?
(3)这个诸侯国有哪些称霸的有利自然条件?
(4)管仲是怎样“相桓公”的?
(5)管仲 “相桓公”取得了什么成果?
(7)桓公“霸诸侯”正式被周天子承认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11.战国时期,各诸侯连年交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战国时期的战争和春秋时期相比,有什么变化?
(2)如何评价战国时期的战争?
答案:1.C 2.B 3.D 4.A 5.B 6.B 7.B 8.C 9.B
10.(1)齐国。(2)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领导权,相互征战,竞争“霸主”。(3)领土广阔,盛产鱼、盐。(4)①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因地制宜,大开铁矿,发展鱼盐业。②组织两万多人的常备军。(5)使齐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6)“尊王攘夷”。(7)葵丘会盟。
11.(1)战争规模明显扩大,战争的目的也由争夺中间空旷地带和控制弱小国家,变为消灭对方主力,给对方以毁灭性的打击。(2)一方面,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另一方面,战争使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利于以后统一国家的建立。
课件35张PPT。纸上谈兵
围魏救赵
负荆请罪与春秋战国有关的成语典故: 你还知道哪些与这一时期有关的成语典故?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合纵连横导入新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第8课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课程标准
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西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东周春秋:因孔子编写的记载这段历史的史书《春秋》而得名。战国:由于各诸侯国以兼并或自保为目标,连年交战而得名。春秋一、春秋五霸1.春秋五霸形成的背景(前770-前476)3.春秋五霸争霸的过程二、战国七雄(前475-前221)1.三家分晋2.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3.长平之战4.“合纵”与“连横”2.关于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4.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齐桓公首霸 晋楚争霸吴越争霸 春秋五霸形成的背景:平王东迁后,周天子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领导权,相互征战,竞争“霸主”。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春秋时期形势图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齐桓公 齐桓公,春秋时期齐国国君,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宋襄公(公元前?—前637年),春秋时宋国国君。在位短短13年,图霸而未成霸,倒把宋国搞得内忧外患。 晋文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在城濮之战中打败楚国建立霸业。 秦穆公——嬴任好(?—前621),春秋时秦国的国君。在位时,努力改革内政,搜罗人才,举贤任能。他是春秋时代的“五霸”之一。 楚庄王,春秋时楚国国君。他在位时,废黜庸官,举用贤才,整顿吏治,同时先后举兵战败晋国和宋国,统一了20多个小国,并为楚国争得了诸侯盟主地位。 吴王阖闾,春秋时期长江下游吴国国君,曾打败了越国。 越王勾践天天坐卧在干柴上舔尝苦胆,立志报仇。齐桓公首霸 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富庶。
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取得政治上的优势。标志:葵丘会盟原因晋楚争霸城濮之战,成就了晋文公
的中原霸主地位。重用贤能
发展生产
训练军队原因晋文公成为霸主晋成为北方的强国楚庄王称霸中原你知道“问鼎中原”这个成语吗?邲之战成就了楚庄王的中原霸主地位。齐桓公与管仲 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因地制宜,大开铁矿,发展渔盐业。组成3万人的常备军。 管仲(?—前645)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颍上(今属安徽)人。在齐国任上卿,执政40余年,因地制宜,实行改革,使齐国不断富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吴越争霸吴王夫差矛越王勾践剑卧薪尝胆城濮之战——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你知道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故事吗?如何评价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小讨论消极: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积极: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
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
促进了民族融合;
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战国二、战国七雄洛邑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与春秋时期相比有何不同?有哪些著名的战例? 提示:
战国时期战争规模明显扩大,战争目的也由争夺中间空旷地带和控制弱小国家,演变为歼灭对方主力,给对方以毁灭性的打击。著名战例: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
长平之战。想一想战国时的骑兵和兵器 合纵:东方六国的联合,共同阻止秦国进行兼并的策略。 连横:秦国利用东方六国的矛盾,分化六国使他们分别与自己结盟,并帮助秦国进行兼并的策略。纵横家:苏秦 、张仪。说一说 什么叫“合纵”、“连横”?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是谁?说一说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问鼎中原、一鸣惊人、合纵连横、退避三舍、卧薪尝胆、负荆请罪。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本节课我们学过的成语故事有哪些?课堂巩固1.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是:( )。
A.夏 B.商 C.周 D.战国2.春秋五霸中首先称霸的是: ( )。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AC能力拓展 材料一 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观众之力也。”
请回答: ⑴材料中的 “桓公”指的是谁?
⑵材料一中说到“管仲相桓公”,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⑶“合诸侯”就是与诸侯会盟,请问“桓公九合诸侯”最重要的是哪一次?这一次会盟奠定了桓公的什么地位?
⑷在桓公之后称霸的国家中,哪一国与桓公称霸的途径是相同的?给你什么启示?晋国,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葵丘会盟,霸主地位。尊王攘夷齐桓公 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你如何认识这种发展趋势? 提示:历史发展的趋势是走向统一。这是一种进步,这种发展趋势为以后的大统一奠定了基础。延伸探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