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周礼》书影陕西省扶风境内的周人早期居住地周原遗址丰镐遗址的建筑基地丰镐遗址出土的铜爵丰镐遗址出土的玉戈丰镐遗址出土的玉串饰叔虞立国之处(今山西太原晋祠)《周易》书影分封制图解衮服示意图甲骨文记载的国人暴动男子的“冠礼”与女子的“笄礼”女人之袍青铜人车辖曲阜周公庙铜甬编钟西周都城丰镐遗址出土的车马坑西王母画像西周·青铜胄西周贵族服饰西周时期全图西周武士复原图西周战车(模型)张家坡车马坑周公测景图周公辅成王画像石周公庙周公像周康王像周王室或诸侯住宅平面图第6课 西周的盛衰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课题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总体编写思路
本课主要讲西周的强盛和灭亡,重点在于弄清西周的分封制和等级制,以及从西周到东周的历史线索。教师主要讲述分封制,学生结合夏、商灭亡的原因,总结归纳西周灭亡的原因。以学生自学为主。
2、本课题教材内容的编写特点
西周的盛衰,构成了本课的主线索。本课首先简要地叙述了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厉王暴政、幽王昏庸和平王东迁洛邑等史实,向学生展示了西周盛衰的基本脉络。
3、本课题教材内容在整个教材结构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本课题教材内容在本册教材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上承第5课夏商的兴亡,下接第7课甲骨文和青铜器,学好本课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好第5课夏商的兴亡中的基础知识,以及为学好第7课甲骨文和青铜器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夏、商、西周灭亡的原因,使学生了解朝代的更替并将其放到历史发展的线索中考察,理解和分析朝代变更的原因,从而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将阅读、听讲、记忆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观察分析西周建立、巩固、灭亡的历史进程;概括提炼本课的基本要点。
(2)图示西周分封制和等级制,形成直观认识加深记忆。
3.列表总结归纳夏、商、西周更替的进程,并进行对比。
3、情感与价值观教育目标:
(1)分封制的推行扩大了西周的统治范围,分封制是奴隶制社会在政治上发展的一个表现,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2)国人暴动是 历史上第一次平民暴动,使学生意识到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反抗。
三、教学重点
武王伐纣、西周的分封制和等级制。国人暴动。
四、教学难点
西周分封制和等级制。
五、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讲述法、讨论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直观法。
2、学法选择:讨论法、比较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观察法。
六、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或预习作业:本课知识结构(以填空的形式展示,见课件)
2、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玩具、地图) :多媒体设备
3、课件准备(flash、 ppt等):课件《西周的盛衰》。
4、教室布置(分组、分人)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6人一组。
5、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地图、史料,以及各教育网站资源。
七、教学环节
1、课堂导入
复习故事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武王伐纣,商朝灭亡的原因。商朝末年,商纣荒淫残暴,商朝逐渐走向衰落,西方的周部落迅速地发展起来。周部落是一个和夏、商同时代的古老部落,生 活在径水、渭水流域。舜时被封于邰(今陕西武功县),后来又迁到歧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县),所以称为周。周是商朝的属国,商朝末年逐渐强大起来。
周国的强大,引起 了商朝的恐惧,纣王把周文王囚禁在商朝的监狱总开羑(yǒu)里(今河南汤阴县还有羑里的遗址)文王听说纣王好色贪财,就送去美女和财物,结果,纣王就把周文王放了。文王死后,他的儿子武王即位,继续进行灭商的准备。周武王重用周公旦和姜尚,营建镐京,抓住商纣统治分崩离析之机,联合众多部落伐纣。公元前1046年,双方军队会战于牧野。商军中不堪压迫的奴隶兵,在阵前倒戈起义。纣王见大势已去,急忙逃回朝歌,在鹿台上放火自焚。周武王赶到,向纣王尸体射了三箭,并割下他的脑袋,挂在大白旗上示众,宣布说:“周朝灭掉了商朝。”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定都镐京。那么,周朝建立后是如何巩固政权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
(板书)第6课 西周的盛衰
2、课堂讲授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要,教师加以说明,周朝原无西周、东周之分。平王迁都洛邑之后,史称东周,并称定都 镐京时期为西周。西周并不是当时的名字,而是历史学 家为研究加以说明的,为以后的西汉、东汉等名词的解释打下了基础。
(板书)一、周初大分封
(板书)1.分封制
(板书)①实行分封制的目的
(板书)②分封的办法
(板书)③周王与诸侯的关系
(板书)④分封的作用
教师指导学生,从以上四个方面阅读课文,并总结出答案。教师补充学生的回答,对分析有条理的学生予以鼓励。
展示“周初分封的形势图”,教师补充材料:主要的封国有(指图)山东的鲁国、河北北部的燕国、河北南部的卫国、山西的晋国,这些都是周王同姓的封国。此外,还有山东沿海的齐国,是功臣姜太 公后代的封国;河南东部的宋国是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的封国。通过分封诸侯,建立了一套奴隶制的统治秩序,不仅巩固地统治了原来商朝的故地,而且不断发展它的势力和影 响。西周成为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北到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南达长江流域,东临 渤海,西抵陕甘地区,疆域空前辽阔的强大奴隶制国家。
(板书)2.等级制
指导学生阅读“读一读”: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
周王宣称自己是天的儿子,所以称天子。周王是诸候的“共主”“天子”,诸侯是臣属,这就有了君臣上下之分。在一个诸侯国内部,又有卿、大夫、士的等级之分。士的下面就是平民,平民下面是广大的奴隶。森严的等级制度有利于奴隶主国家统治的巩固。
(板书)二、国人暴动
周朝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周天子之下,依次是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平民之下有奴隶,平民即庶人,也被称为“国人”。平民身份虽然比奴隶自由些,但也同样遭受奴隶主的剥削和压迫,公元前9世纪中期,周厉王统治时期,爆发了国人暴动。“国人”为什么会暴动?(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归纳国人暴动的原因、时间、结果)
国人暴动是我国有文字可考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武装暴动,它动摇了西周奴隶制统治的基础,标志着西周鼎盛时期开始走向衰落。周厉王逃亡之后,大家推举共伯和执政,历史上称为“共和行政”。共和元年,就是公元前841年。共伯和执政的第14年,到了西周最后一个国王周幽王,其统治大厦即倒已是无法再挽救了
(板书)三、平王东迁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请学生用具体事例讲述幽王的昏庸或教师讲述)周幽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庸国王。他不但没有采取措施减轻人民的负担,反而重用“善谀好利”的人做大臣,专门从事对人民的搜刮剥削,这就更进一步引起人民的反抗,促使王朝统治进一步危机。同时,他为了表示对妃子褒姒的宠爱,将太子宜臼废掉,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还想将宜臼杀死。又将宜臼的母亲申后废掉,立褒姒为后。为了博得褒姒的欢心,又轻率地玩了一个“举烽火”的游戏。
申后是周王朝一个诸侯国申侯的女儿 ,申俟见幽王废了申后和太子宜臼,就联合了犬戎族攻击幽王,攻破镐京,杀死幽王,西周灭亡。从武王到幽王,西周王朝共经历了二百多年。
幽王被杀后,申候、鲁候和许文公拥立原来的太子宜臼为平王。随着,晋、卫、秦、郑等诸侯又联合把犬戎逐出镐京。此时,镐京城已经残破不堪,又处于犬戎威胁之中,周平王便于公元前770年把都城东迁到洛邑。东周王朝开始。
3、课堂练习
(1)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开始于( )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771年 C.公元前1046年 D.公元前841年
(2)西周实行分封制,受封的有( )
①周王的亲属 ②功臣 ③古帝王的后代 ④庶人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3)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开始于( )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1600年 C.公元前1046年 D.公元前841年
(4)把都城迁到洛邑的是( )
A.盘庚 B.周文王 C.周幽王 D.周平王
(5)下列制度在西周时实行的是( )
①宗法制 ②禅让制 ③分封制 ④世袭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6)“烽火戏诸侯”发生时的国王是( )
A.周幽王 B.周文王 C.周厉王 D.周平王
(7)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的是( )
A.郡县制 B.礼乐制 C.分封制 D.中央集权制
(8)西周规定了界限森严的等级制,统治阶层里地位最低的一层是( )
A.奴隶 B.平民 C.士 D.卿大夫
(9)周初实行分封制,其根本目的是( )
A.保护贵族的世袭地位 B.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C.巩固刚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D.扩大西周的统治基础
4、课堂活动
活动一: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对我们做人有什么启示?
君无戏言或者说欺骗别人最终害了自己。
活动二:西周衰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组织学生讨论。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
(1)西周末年,政局动荡不安,诸侯常常不来朝见天子;
(2)周幽王昏庸;
(3)西北的犬戎族攻破镐京,杀死幽王,西周灭亡。
5、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讲了西周从建国到衰亡的概况。
(1)谁能说说周武王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打败了商纣王?建都于何处?在哪一年被谁所灭?(要求学生记住西周建立、灭亡的时间和都城、建国者)
除了讲西周建立灭亡的过程外,还重点讲授了分封制、西周经济发展和“国人暴动”三个问题。
(2)谁能说说西周初年为什么要分封诸侯?封国和周王有 什么关系?(要求能掌握周初分封的目的和作用)
(3)“国人暴动”是怎样引起来的?(要求学生掌握“国人暴动”是由周厉王残暴统治直接引起的)
国人暴动,是西周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动摇了西周奴隶制统治的基础。西周末年,统治阶级昏暴腐败,终于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6、作业布置
撰写姜太公钓鱼的故事或者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八、板书设计
第6课 西周的盛衰
九、教学反思
1、此课设计,本着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的宗旨,在层次上,注重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将知识转化、迁移、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注意师生间交流,达到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的目的。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从朦胧走向清晰,从感性走向理性,达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理解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基础练习
1.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开始于 ( )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771年
C.公元前1046年 D.公元前841年
2.西周实行分封制,受封的有 ( )
①周王的亲属 ②功臣 ③古帝王的后代 ④庶人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3.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开始于 ( )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1600年
C.公元前1046年 D.公元前841年
4.把都城迁到洛邑的是 ( )
A.盘庚 B.周文王 C.周幽王 D.周平王
5.下列制度在西周时实行的是 ( )
①宗法制 ②禅让制 ③分封制 ④世袭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
6.“烽火戏诸侯”发生时的国王是 ( )
A.周幽王 B.周文王 C.周厉王 D.周平王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1)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它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的?
(2)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这种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这种制度的作用是什么?
8.比较盘庚和周平王迁都的原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1.C 2.C 3.D 4.D 5.B 6.A
7.(1)分封制。西周初年。(2)为了巩固政权,并有效地统治国家。(3)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以及古帝王的后代,封他们为诸侯,由他们全权管理封地内的事物。受封者要定期到周王室朝见,向周天子交纳贡品,为周王室服役。(4)加强了周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的地位,密切了同周边民族的关系,推动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8. 相同点:都是被迫迁都。不同点:盘庚迁都是因为水患和政治动荡;周平王迁都是因为犬戎攻破西周的都城。
课件22张PPT。第6课西周的盛衰周初大分封
国人暴动
平王东迁课程标准
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重点
周初大分封。难点
周初大分封,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基础是宗法制,这一点难于理解。一、周初大分封1.前提:2.目的:3.内容周王自视为天子,天下的土地和人民都归其所有。为了巩固政权,并有效治理国家。封什么人:
赏给他们什么:
受封者的义务:亲属,功臣,以及古代帝王的后代。土地和人民定期朝觐,向天子缴纳贡品,为周王室服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随同出征,共同抵御或征讨其他民族。4.作用:分封诸侯,加强了周王室对全国疆域的统治,巩固了周天子作为天下之主的地位,密切了同周边各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使周朝前期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分封诸国都邑西周都城周初分封形势图西周分封制二、国人暴动1.西周的等级制度:2.周厉王的专横3.国人暴动4.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国人)-奴隶西周分封制周天子周厉王 周厉王,名姬胡(?~前828年)夷王子。夷王病死后继位。是一个贪婪残暴的君主,在位37年,在“国人暴动”中被逐出都城,后凄凉病殁于彘(今山西省霍县),葬于彘。 公元前841年,西周都城的平民举行暴动,赶走周厉王,史称“国人暴动”。西周从此走向衰落。国人暴动 夏桀奢侈残暴,夏亡;商纣荒淫残暴,商灭;周厉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人暴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从以上夏商西周的灭亡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三、平王东迁1.西周衰落:2.西周灭亡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破镐京 ,杀死幽王。时间:
标志:
意义: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
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时间:
标志:3.平王东迁 烽火戏诸侯
西周末代君主
周幽王昏庸无道,
贪图享乐。为博得
宠妃褒姒一笑,竟
命人点起烽火,诸
侯以为外敌入侵,
迅速带兵来援,结果竟是一场游戏。此后,犬戎攻入京城诸侯以为又是玩笑,都按兵不救。幽王被杀,褒姒也被掠走。西周遂亡。周幽王骊山烽火台复原图 “烽火戏诸侯”与“狼来了”的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对我们做人有什么启示? 提示:
一个人因为平时失信于人,结果当危难真正发生时,却得不到人们的救助,最终导致败亡。
启示:诚信是一种珍贵的品质,“民无信不立”。一个失去诚信的人会遭到身败名裂的下场。想一想平王东迁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将都城迁往
洛邑,史称“东周”。
周王室的势力日渐
衰微,再也无力控
制诸侯了。课堂小结分封制西周强盛武王伐纣西周建立国人暴动西周衰落犬戎入侵西周灭亡平王东迁东周建立课堂巩固1.周初实行分封制,其根本目的是( )
A.保护贵族的世袭地位
B.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C.巩固刚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D.扩大西周的统治基础
2.西周由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是( )
A.实行分封制 B.国人暴动
C.平王东迁 D.犬戎攻进镐京
CB 3.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同。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提示:(1)西周的分封制;(2)亲属、功臣以及古代帝王的后代。目的:巩固政权,并有效地统治国家。 请回答:(1)两则材料中所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2)根据材料一判断这种制度封什么人为诸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人可以被封为诸侯。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3)结合材料二概括出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
(4)西周实行这种制度有何作用?
提示;受封者要定期到周王室朝见,交纳供品,为周王室服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随同出征,共同抵御或征讨其他民族。 提示:加强了周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的地位,密切了同周边各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延伸探究 结合夏、商、西周灭亡的教训,谈谈当今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制定了哪些深入人心的政策?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政策? 提示:减免农村子女的学费;免收农业税;建立农村医疗保险等。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