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伯夷像二里头夏朝宫殿基址大禹文化园里的九鼎1大禹文化园里的九鼎2大禹文化园里的九鼎3大禹文化园里的九鼎4大禹文化园里的九鼎5大禹文化园里的九鼎6大禹文化园里的九鼎7大禹文化园里的九鼎8大禹文化园里的九鼎9大禹像夏朝疆域图后羿射日西亳商城的城墙遗址 商王武丁宠妃妇好墓的葬坑殷墟博物苑(河南安阳)殷墟博物苑的车马坑牧野之战嵌绿松石饕餮纹铜牌饰商代武士复原图商汤像商纣王像素角铜爵武丁像夏启(画像)镶嵌十字纹方钺伊尹像玉戈玉钺圆雕玉虎周镐京附近古迹图周文王演易坊周武王姬发像第5课 夏商的兴亡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课题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总体编写思路
本课主要是讲我国夏商两朝兴衰的基本概况,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奴隶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脉络,明白夏商两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2、本课题教材内容的编写特点
夏、商建立和灭亡,构成了本课的主线索。本课首先简要地叙述了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和夏桀无道为汤所灭、商朝建立。其次,叙述了盘庚迁殷后,商朝疆域不断扩大以及商纣的奢糜残暴和武王伐纣,西周的建立。
3、本课题教材内容在整个教材结构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本课题教材内容在本册教材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上承第3课华夏之祖的传说,下接第6课西周的盛衰,学好本课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好第3课华夏之祖的传说中的基础知识,以及为学好第6课西周的盛衰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了解夏朝、商朝更替的历史进程。
(2)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展示“二里头遗址复原图”和夏朝的殿堂的建筑,引导学生讨论我国从由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发展到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
(2)通过列举夏桀和商纣的暴行,让学生总结归纳夏朝、商朝灭亡的原因。
3、情感与价值观教育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
(2)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举世闻名的古国。
(3)正义的战争必然取得胜利
三、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夏朝的建立。首先,因为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生产关系方面的重大变革。其次,因为夏王朝的建立,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
四、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奴隶社会的进步性和残酷性。
五、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讲述法、讨论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直观法。
2、学法选择:讨论法、比较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观察法。
六、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或预习作业:本课知识结构(以填空的形式展示,见课件)
2、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玩具、地图) :多媒体设备
3、课件准备(flash、 ppt等):课件《夏商的兴亡》。
4、教室布置(分组、分人)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6人一组。
5、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地图、史料,以及各教育网站资源。
七、教学环节
1、课堂导入
复习提问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氏族社会时期的河姆渡、半坡社会文化,哪位同学还记得氏族社会特征是什么?(同学回答:财产公有和社会平等)同学们想一下,如果我们想了解原始社会开始瓦解的状况,从那个遗址中可以得到可信的资料呢?(大汶口遗址中陪葬品的悬殊)
引导过渡:大禹之前的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财产公有。夏朝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局,社会的组织形态,由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演进到了国家。从此,我国进入奴隶社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
(板书)第5课 夏商的兴亡
2、课堂讲授
(板书)一、夏朝的建立
(展示“夏朝形势图”)教师讲述:由于禹治理洪水有功,禹的威望大增,统治的范围不断的扩大,直达江淮流域。约公元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定都阳城。禹由部落联盟的首领变成了国王,他所建立的国家称夏朝。
指导学生阅读24页“正文”,“议一议”:由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发展到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说说你的想法。(是进步。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区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人们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极慢。而在奴隶制国家中,奴隶主役使众多奴隶从事生产,才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分工成为可能,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教师设问引起学生注意: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还有哪些变化和进步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面的内容
(板书)1.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教师讲述,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取代伯益继承王位的经过。并指出: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教师解释世袭制的含义,指导学生回答课本25页“想一想”:世袭制和禅让制有什么区别?
(板书)2.建立国家政权机构和修筑大型宫殿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25页内容,指出夏朝建立了哪些政权机构?(军队、刑法、监狱等)展示“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二里头宫殿复原图”、和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其他文物,指出,大多数学者认为二里头遗址是夏朝的遗存及原因。
指导学生分别阅读课本24页下方和26页上方“阅读部分”的内容,讨论:夏桀比得上禹吗?表现在哪里?(不能相比,因为他实行暴政)
(板书)二、商汤灭夏
展示“夏桀把人当座骑”图片,根据阅读所获得知识,请同学们讨论课本26页的“说一说”:反对夏桀的人为什么要咒骂太阳呢?和“议一议”:夏朝灭亡的历史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讲述商汤重用伊尹的故事。请同学们对比商汤和夏桀,得出商汤值得我们学习的美德。
(板书)1.商朝的建立和迁都
播放视频《商朝的建立》,提示同学们记住商朝建立的时间,展示商朝形势图。请一位同学阅读课本27页“小资料”,然后指导学生阅读上方“阅读部分”内容,了解商朝统治范围扩大的过程,知道商朝时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过渡:夏桀是历史有名的暴君,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商紂是历史更有名的暴君。我们看一下商紂的所作所为,以及商朝的灭亡。
(板书)三、武王伐纣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27页下方和28页上方“阅读部分”内容,请同学们思考讨论:牧野之战周武王为什么会以少胜多?(分析武王伐纣的原因、经过、性质,得出失道寡助、得道多助的结论)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板书)1.周朝的建立
展示《牧野之战图片》,学生自行阅读,归纳周朝建立的时间和定都地点。
3、课堂练习
(1)禹死后,他的儿子启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他的继承方式是( )
A.禅让制 B.郡县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2)老百姓曾咒骂一个国王:“你这个太阳啊,什么时候灭亡,我们愿意与你同归于尽!”这个国王是( )
A.桀 B.纣 C.周厉王 D.周幽王
(3)电视剧《封神榜》中,两位神话人物“哪吒”“二郎神”帮助一位英明的君王打败了商朝的暴君,建立了西周。这位君王是( )
A.大禹 B.商汤 C.周武王 D.周厉王
(4)公元前14世纪,迁都到殷的商王是 ( )
A.启 B.桀 C.汤 D.盘庚
4、课堂活动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组织学生讨论。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到结论:夏桀和商纣实行残暴统治,失去民心,而商汤和周武王勤政爱民,赢得民心。
5、课堂小结
(指导学生完成“温故知新”“问题探究”)填充下列表格
重要年代
重要事件
重要人物
约前2070年
约前1600年
约前10年
6、作业布置
搜集有关商汤和周武王的故事。
八、板书设计
第5课 夏商的兴亡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夏商两朝兴亡的过程,除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史料讲述之外,还上网搜集一些图片和史料,扩大学生的视野,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供学生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也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
课件30张PPT。 “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成语说的是谁?
他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治水有功的大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 导入新课夏商的兴亡第5课夏朝的建立
商汤灭夏
武王伐纣课程标准
简述夏商建立的史实;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迭。重点
夏朝的建立(夏朝的建立过程和意义)。时 间:公元前2070年
建立者:禹
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
朝 代:夏朝
性 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意 义:标志着国家的产生,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一、夏朝的建立1.夏朝的建立大禹陵 传说为夏朝的第
二代君王。姒姓,禹
之子。传说禹死后,
他杀死禹选定的继承
人东夷族首领伯益,
夺取王位,废禅让制
而确立了世袭制度。
有扈氏不服,也被其
攻灭。一说禹死后,
因伯益推让而被拥戴
继位。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朝第二代君主启 什么是世袭制?它和禅让制有什么区别? 提示:世袭制:皇位、王位及其他爵位世代沿袭的制度。世袭制将王位传子,禅让制将王位传贤。说一说3. 国家的建立 国家的含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对被统治的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它拥有政治权力(公共权力)以及构成这种权力所能及的武装力量、监狱、强制机关等物质附属物。国家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它有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国家意志的能力,有行使这种权力的官吏,有实现这种权力的军队、警察、法院、监狱等强制机关,还有供养官吏与强制机关的税款和国债。 为什么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提示:禹和他的子孙组建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了监狱,建立起了国家政权机构,并修筑了城堡和大型宫殿,具备了国家的雏形。二里头宫殿复原图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半坡和河姆渡黄帝和 炎帝黄帝尧舜禹禹和启社会组织形式的演变 由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到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说说你的理由?议一议提示:伴随着国家的产生,城市出现了。城市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开始的重要标志之一。二、商汤灭夏1.夏桀的无道2.商汤灭夏:公元前1600年,建立商朝,定都亳。3.盘庚迁都:亳——殷 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国君。他昏庸残暴,对内勒索百姓,对外滥施征伐。宠爱妹喜,为她造了琼室、瑶台和玉床,饮酒作乐,通宵达旦。他重用奸臣,残害忠良,从而失去民心,众叛亲离,后汤攻灭夏都,桀逃到南巢,饿死在蜗牛山。夏桀把人当坐骑 商汤,商朝开国之君。阏伯
的13世孙,子姓。又名履、天乙,
卜辞作唐、大乙、高祖乙,灭夏
后又称成汤、武王、成唐或武汤。
为夏末商国首领,都于毫(今商
丘)。商汤灭夏,建立了商王朝。 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
都城:亳
建立者:汤
朝代:商商朝开国贤臣伊尹 伊尹是夏末商初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名挚,尹是官名。有莘氏掌庖之臣。被商汤委以辅政重任。辅佐商汤以“修德”为首务,使方国等部落归心于商。又采取由近及远、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方略,剪除夏朝羽翼。在鸣条之战中,乘夏桀孤立无援之时,辅佐商汤率军与夏桀决战,一举灭夏。夏朝灭亡的历史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提示:夏朝灭亡的历史告诉我们:政策要顺应民心,合乎民意,国家才能兴盛;荒淫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身死国灭。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说一说盘庚 由于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直到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因此,后人也称“商朝”为“殷朝”。盘庚迁都商朝疆域分布示意图三、武王伐纣1.商纣的残暴2.周的兴起周文王有作为
重用贤能
发展生产3.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4.周朝建立:公元前1046 ,周武王 ,都城镐京, 史称“西周”商朝末代君主纣王 一作“受”,又称“帝辛”。商朝亡国之君。在位时,奢侈荒淫,横征暴敛,严刑峻法,并连年征战,引起奴隶、平民反抗,致使阶级矛盾激化。曾征服东夷,获大批战俘。又杀反对他的大臣比干等,囚西伯昌(即周文王)。后与周武王统帅的西南各族会战于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因“前徒倒戈”,兵败自焚。 西伯侯是商末西方诸侯之长。姬姓,名昌。公亶父之孙,季历之子。昌即位后,礼贤下士,得太颠、闳夭、散宜生、鬻熊、辛甲等臣,周国势日强。昌和九侯(或作鬼侯)、鄂侯(或作邘侯)一起,任商朝三公。商王纣杀九侯、鄂侯,昌不满,为崇侯虎所谮,被囚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北)。得释后,昌向商献洛西之地,请除炮烙酷刑,得任西伯即西方诸侯之长。晚年自称为文王。周文王 姜太公又名吕尚,字子牙,东海海滨人。因为在周初做过太师,尊称“师尚父”,因而得名“吕尚”。姜子牙辅佐周文王和周武王,为周王朝的建立做出了杰出贡献。因此,武王封他到齐地做诸侯,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姜太公周朝开国君主周武王 周武王名发,周王朝的建立者。武王发继位后,以吕尚为师(尊称为师尚父),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等人为主要助手,继续文王未竟的事业。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取得牧野之战的胜利。纣王兵败自焚,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定都镐京,史称西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约公元前2070-1600年禹阳城桀约公元前1600-1046年汤亳-殷纣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镐京周幽王课堂小结1.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这里的“文明” 开始于(?? )
A.传说中的黄帝?????? B.公元前21世纪???
C.公元前16世纪???? D.公元前11世纪
2.“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解释是(?? )
A.夏朝人是禹的后代??
B.夏朝已经制定了刑法??
C.夏朝阶级矛盾尖锐???
D.禹极为残忍B B课堂巩固想一想:夏、商的衰亡有何相似之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提示:
都是因统治者荒淫奢侈,残暴无道,彻底丧失了民心。启示:政策合乎民心,顺乎民意,国家就兴盛;荒淫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落得身死国亡的下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领导者要关心、爱护人民,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构建和谐社会。 说一说:商和周的兴起有哪些共同之处?从中我们可以吸取怎样的教训? 提示:
有作为的领袖:如:商汤、周文王
任用贤能:商汤任用伊尹,周文王任用姜尚。
受其他部落或部落联盟的拥戴。
教训: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再见!基础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大禹之前的社会没有阶级 ②夏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变局 ③随着国家的产生城市出现了 ④商朝之后的朝代是夏朝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下列关于禹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禹是中国历史进入文明门槛时的一位伟人 ②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③禹的统治范围达江淮流域 ④禹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
3.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 ( )
A.启 B.纣 C.汤 D.桀
4.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开始于 ( )
A.尧 B.禹 C.启 D.舜
5.商朝前期几次迁都的原因是 ( )
A.周的威胁 B.外族的威胁
C.国王好大喜功 D.水患和政治动乱
6.关于商朝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是我国第二个王朝 ②人们也称其为殷朝 ③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④实行世袭制 ⑤最后一个国王是汤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7.伊尹辅佐的是 ( )
A.禹 B.启 C.商汤 D.周文王
8.采用炮烙酷刑镇压百姓反抗的是 ( )
A.桀 B.纣 C.汤 D.周武王
9.下列地点位于今河南省境内的是 ( )
①阳城 ②牧野 ③殷 ④亳 ⑤涿鹿 ⑥阪泉
A.①②④⑥ B.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④⑤⑥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相传,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禹。
(1)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2)这一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3)这一制度是怎样结束的?
1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众多部落,领兵5万,与号称70万的商纣王军队在牧野展开大战。战争开始后,商纣王的军队纷纷倒戈。纣王大败,自焚而死。
(1)牧野之战的背景是什么?
(2)牧野之战的特点是什么?
(3)武王伐纣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为什么?
答案:1.A 2.A 3.D 4.C 5.D 6.A 7.C 8.B 9.C
10.(1)禅让制。(2)实质是一种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3)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11.(1)商朝最后的国王纣是有名的暴君,对人民实行残暴统治,使得民怨沸腾。商的附属国周国逐渐强大起来。(2)是以少胜多的战役。(3)是正义的。因为纣是有名的暴君,对人民实行残暴统治。武王讨伐暴虐的纣,是顺应民心的。伐纣的胜利,解除了纣对人民的残暴统治。所以武王伐纣是正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