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齐市第八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齐市第八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8 10:27:33

文档简介

齐市第八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红楼梦》全书,共有诗词歌赋180余首,属于曹雪芹创作的有140余首(《红楼梦》前80回)。这些诗词决非可有可无,而是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换言之,如果从《红楼梦》中抽掉这些诗歌词赋,作品还能产生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吗?回答自然是否定的。
文备众体,引诗词歌赋等各种艺术形式入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上的一大特点。从唐传奇开始,经宋元话本,明清的长篇、短篇小说,最后到晚清的才子佳人小说等等,可以说这种形式一直在沿用。但这种形式与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等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在作品中起多大作用?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唐传奇中的《游仙窟》,人物对话全是诗句,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长恨歌传》把白居易的《长恨歌》全诗抄录,又有什么必要呢?至于宋元话本、明清小说中的文前诗、文后诗、有诗为证、有诗叹曰之类,很多是可有可无的赘笔。
而曹雪芹的《红楼梦》就不同了。他一方面吸收了这些艺术形式,另一方面又对它们进行了改造、丰富和发展,使之能够为作品的内容、情节和人物服务,为作者总体的艺术构思服务。
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境”,是《红楼梦》中出现诗词最多的一回,这些诗词绝对不是什么“赘赋闲文”。《红楼梦》前五回是整个故事的开端,尤其在前四回中,通过“接外孙贾母惜孤女”和“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将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位女主人公一前一后送入贾府。伴随着黛玉、宝钗的登场,宝玉、凤姐、贾母等重要人物也一一亮相。那么十二钗中还有其他人物怎么办?是否也需要像钗黛那样逐一介绍呢?如果这样,那才真正成了赘笔闲文,使人读来毫无情趣。所以,当介绍了宝黛钗等人后,作者就在第五回通过宝玉梦境,利用诗词歌赋的形式,对十二钗及其他重要人物进行了一一介绍,而且草蛇灰线、若隐若显,让人产生一种玩味无穷的艺术感受。可见,这些诗词歌赋,不仅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构想。
第二十二回中编了许多灯谜诗。如果把这些诗谜仅仅当作一种猜谜游戏看待,岂不辜负了作者的一番苦心?元春的“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谜底:爆竹),黛玉的“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谜底:更香)等,清晰地表明了这些灯谜暗含的丰富寓意,它们与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有着紧密的联系。
由此可见,诗词在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抽掉《红楼梦》的诗词,那么作品的艺术价值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包括像林黛玉这样的人物,去掉她的诗词,她给读者的印象也仅仅就是一个爱哭鼻子的娇小姐而已,这绝不是完整意义上的林黛玉。
(摘编自刘保忠《论诗词在<红楼梦>中的作用》)
材料二:
《红楼梦》中的诗词所表现出的中华文化内涵是博大精深的。从纵向的时间维度来说,它吸纳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精华;从横向的文学空间维度来说,它借鉴了古典诗词曲赋的表现技巧,具有广博的文化张力。
汉乐府民歌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在《红楼梦》诗词中运用得也相当精彩。薛宝钗、林黛玉、贾宝玉等同咏白海棠诗,却可以从中看出不同的性格:从薛诗中着出了封建淑女端庄的姿态;从林诗中看出了黛玉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品格;从宝玉诗中看出了他喜花怜女、不与臭男人为伍的情怀。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的味,在《红楼梦》诗词中亦可体现。如诗词的词藻华丽,讲究对偶,声的和谐等。谢灵运以肆意游邀、寄情山水闻名后世,《红楼梦》诗词以吟花弄月、陶醉于大观园令世人赞叹不已。
《红楼梦》诗词富有唐诗宋词的文化底蕴,如意境的隽永,诗味的绵长,词采的华丽,诗句的精炼等。李商隐诗的“红楼隔雨相望冷”,李清照词的“凄凄惨惨戚戚”,在《红楼梦》诗词中都能找到文化的对应点。单就林黛玉的诗而言,就有王维诗的自然、李白诗的飘逸和杜甫诗的沉郁。
元代文学艺术的文化精华,《红楼梦》诗词也进行了恰切的借鉴吸纳。如《西厢记》中的曲词《正宫·端正好》与林黛玉的《唐多令·柳絮》,在情调、用词、风格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元杂剧中通过言行塑造典型人物的文化底蕴,在《红楼梦》诗词中亦有表现。元散曲在表现手法上的自由洒脱,风格上或朴白或典雅的品味,意境上的别有洞天,在《红楼梦》诗词中都可以找到神似之处。
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其唱词和创作方法对《红楼梦》诗词影响很大。林黛玉听了《牡丹亭》的唱词后,心下思量:“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看戏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林黛玉所说的“趣味”是什么呢?我想就是中国优秀文化中歌咏自然、追求美好、表现内心情感的意趣和味道。从《红楼梦》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与中国历史诗词戏曲有着不可分割的文化渊源。
《红楼梦》诗词从清初诗文中,亦吸收了些许精华。顾炎武诗的忧国情怀,王士祯诗的流连风景、咏怀古迹,在《红楼梦》的咏物诗和怀古诗中可以找到踪影。
《红楼梦》诗词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纳创新,增加了自身的文化厚度和审羨蕴涵,展现了更为宏阔的文化视野,对当今诗词创作和未来诗歌发展有一定的启迪借鉴作用。
(摘编自姜志军《论<红楼梦>诗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吸纳》)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红楼梦》强烈艺术效果的产生离不开作品中数量众多的诗词歌赋,它们是整部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
B. 曹雪芹设计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情节,并通过词曲形式对十二钗等重要人物进行介绍,艺术构思独特。
C. 诗词对《红楼梦》人物刻画有很大作用,它可以体现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
D. 引“红楼隔雨相望冷”“凄凄惨惨戚戚”等诗词入文,使得《红楼梦》诗词富有唐诗宋词的文化底蕴。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引诗词歌赋进入小说的这种创作形式,从唐传奇开始一真在沿用,但都为赘笔。
B. 把《红楼梦》的灯谜诗当普通谜语看,就发现不了它与情节、人物的密切关系。
C. 汉乐府民歌以肖行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在《红楼梦》诗词中运用得更加精彩。
D. 曹雪芹通过写黛玉听唱词后的思量,表达了对《牡丹亭》整部作品的高度肯定。
3. 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清代学者王希廉在《红楼梦总评》中说,一部书中,翰墨则诗词歌赋,对联扁额、酒令灯谜……无不精善。
B. 当代学者李劼评价《红楼梦》中的诗词:“在文化气脉上直承《山海经》的浑沌苍茫,在章法上具有《易经》的无穷变幻。”
C. 文学家鲁迅先生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D. 当代红学家蔡义江认为,《红楼梦》兼收了“众体”之所长,有拟初唐之格的,有仿中晚唐之体的……五花八门,丰富多彩。
4. 材料一主要运用了两种论证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一滴水,一滴泪 〔法〕雨果
观众看见四名捕快分立在耻辱柱四角,料想到快行刑了。凶相毕露的石柱绞刑架,干瘪瘪,赤裸裸。
犯人终于来了,他被绳子和皮条牢牢地绑在耻辱柱的转盘上面。这时广场爆发一阵震天响的嘘声,混杂着狂笑声、欢呼声。大家一眼就认出来了,那就是卡西莫多。
昨天同样在这广场,万众一齐向他欢呼致敬,拥立他为愚人教皇,而今天他竟成了耻辱柱上的囚犯!
任何反抗都是不可能的,捆绑毫不容情而坚实,皮条和铁链直陷入皮肉里。卡西莫多流露出白痴般的惊愕表情,任凭别人摆布。他不时喘着粗气,像绑在屠夫大车上的小牛,脑袋耷拉在车沿上摇来晃去。
观众一看到卡西莫多赤裸的驼背、鸡胸、满是老茧和毛茸茸的两肩,不由一阵狂笑。这时,弗罗洛高声叫道:“先生们,太太们,马上就要鞭打我哥哥若札副主教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一个东方建筑艺术的怪物,你们看,他的脊背是圆盖,双脚是弯曲的柱子!”
话音刚落,人群哈哈大笑,尤其是孩子们和姑娘们。
旋转的轮盘把卡西莫多的驼峰送到刽子手皮埃拉老爷面前。皮埃拉老爷右手悬着一根皮鞭,油光闪亮,尽是疙瘩,末端有一些金属爪。他抬起右臂,细长的皮条犹如一条毒蛇,在空中发出嘶嘶的刺耳声,死命地抽打在那可怜虫的肩上。
卡西莫多脸上肌肉一阵猛烈抽搐,痛得摇头摆尾。皮鞭雨点般落下,卡西莫多顿时鲜血直冒,黝黑的肩背上淌出一道道血丝。皮条在空中挥动时,血滴四溅。卡西莫多精疲力竭,一头栽倒,表情由惊愕变成了苦楚和沮丧。他闭起那只独眼,脑袋一下子垂到胸前,仿佛断了气。
看见他酷刑后惨不忍睹的境况,大家非但不可怜他,反更增添几分乐趣,怨恨更加刻毒了。
“呸!聋子!驼背!独眼!丑八怪!”
咒骂如倾盆大雨,诅咒声、笑声、嘘声连成一片,到处都是石块在纷飞。
卡西莫多虽耳聋,却看得一清二楚。他用威吓的目光缓慢地傲视人群,不顾绳捆索绑,狂怒挣动。嘲笑辱骂声越来越凶狠了。绝望,愤怒,仇恨,为这张奇丑的脸孔罩上一层阴云,越来越阴暗,眼中遂迸发出万道闪电。
此时,一个教士穿过人群走来,卡西莫多脸上顿时和颜悦色起来,浮现出一种奇怪的微笑,充满了宽容、温柔和深情,仿佛是一位救星降临。可是能看清犯人是谁时,教士立即低下眼睛猛然折回马上溜掉了,仿佛怕丑八怪提出什么请求,急于要脱身似的。这个教士正是克洛德副主教。
霍然间,他不顾身上戴着镣铐,又一次拼命挣扎,竟打破沉默,嗓门嘶哑而又凶狠:“水!”
周遭应声而起的只是一片冷嘲热讽,再没有别的声音。人群中即便有人大发善心,弥漫在柱旁的羞耻偏见也足以使善良的人却步。卡西莫多环视人群,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喊道:“水!”
又只是一阵哄笑。
“喝这个吧!”普斯潘掷过去一块在阴沟里浸过的抹布。“算是我欠你的人情!”
有个女人扔去一个石块:“看你还敢不敢深夜敲那丧门钟把我们都闹醒!”
一个跛脚号叫着用拐杖打他:“看你还敢不敢从圣母院钟楼顶上向我们施展魔法!”
一个汉子把一只破瓦罐朝他胸脯扔去:“就因为你从我老婆跟前走过,她才生了一个双脑袋的崽子!”
“还有我的猫下了一只长着六个脚的猫崽!”一个老太婆捡来一块瓦片朝他砸去。
“水!”卡西莫多上气不接下气,叫了第三遍。
正在这关头,人群中突然闪开一条路,一个少女,身边领着一只金色犄角的小白山羊,手中拿着一只巴斯克手鼓。
卡西莫多那只眼睛立时亮了。这正是昨夜他千方百计想要抢走的那个吉卜赛女郎。他脑子里模模糊糊意识到,自己正是因为这起袭击事件,此刻才受到惩罚的。其实绝非如此,他之所以受到惩罚,只因为他倒霉是个聋子。他毫不怀疑,这个吉卜赛姑娘也是来报仇的。他愤怒与悔恨交加。
爱斯梅拉达一言不发,默默走近那个扭动着身子妄图避开她的罪人,然后从腰带上轻轻地解下一个水壶,轻轻地将水壶送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唇边。
这时,只见他那只干涸、焦灼的眼睛里,滚动着一大滴泪珠,然后沿着那张因失望而长时间皱成一团的丑脸,缓缓地流下来。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他竟忘记了喝水。女郎不耐烦地噘起小嘴,脸带笑容,把水壶紧紧地靠在卡西莫多张开的嘴上,他实在渴得口干舌焦,一口接一口地喝着。
这样一个纯真、妩媚、娇艳而又纤弱的女子,竟这样诚心诚意地跑来援救一个惨遭横祸、奇丑无比的家伙,这或许是世上感人肺腑的一幕了。
所有的民众无不为之感动,一齐鼓掌高呼:“妙极了!妙极了!”
恰在这个时候,隐修女从地洞的窗口上望见站在耻辱柱台上的女郎,刻毒地诅咒着:“你该千
刀万剐!千刀万剐!”(节选自《巴黎圣母院》,有删改)
背景介绍:克洛德副主教为敲钟人卡西莫多的养父,正是他指使卡西莫多劫持美丽动人的爱斯梅拉达,后来爱斯梅拉达被弓箭队长救下,卡西莫多因此被捕。
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中画线部分,卡西莫多拼命地挣扎,嗓门嘶哑而又凶狠地喊叫,“水”,表明卡西莫多此时心中对克洛德副主教充满愤懑和失望。
B. 爱斯梅拉达被卡西莫多拦路劫持却不记前仇,在众人羞辱卡西莫多的情况下给他喂水,体现了
爱斯梅拉达心地仁慈,富有人情味。
本文既有人物外貌的美丑的对照,也有内心善恶的对照,既让我们看到生活中最美好的一面,
也使我们看见了最丑陋的一方。
文中加点字“尤其”二字耐人寻味,孩子姑娘本应是善良美好的代名词,在这里却比其他人笑
得格外厉害,体现出雨果对人性的消极悲观的态度。
6. 卡西莫多的眼泪有哪些内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7. 雨果笔下的“观众”与鲁迅《祝福》中“柳妈”等“看客”在形象特点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44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9分)
文段一
(秦始皇)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于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官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①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发北山石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
卢生说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于神。真人者,入水不漏,入火不燕,陵云气,与天地久长。今上治天下,未能恬淡。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于是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
[注]①天极、阁道、营室皆为星宿名。(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文段二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 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官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选自《阿房宫赋》)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
B.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
C.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
D.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关中,指函谷关以东,泛指战国末期秦之故地;文中“关中”与《鸿门宴》“欲王关中”同义。
B.幸,指帝王到达某地,也泛指封建时代皇帝亲临。这与文段二中“而望幸焉”的“幸”不同义。
C.媵,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也能成为嫔、嫱。“妃嫔媵嫱”在文中指六国王侯的宫妃。
D.赋,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
体物写志”。
10.将《阿房宫赋》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关于阿房宫的记载进行比较阅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阿房宫赋》写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从《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来看,实际上阿房
宫的规模并没有如此之大。
从《史记·秦始皇本纪》看来,秦始皇营建阿房宫,主要是因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
并非全由于“秦爱纷奢”。
从《史记·秦始皇本纪》看来,秦始皇在位第三十五年开始营建阿房宫,未建成,故名称也尚未确定。
从对比中,我们发现,关于建造阿房宫的原因、阿房宫的规模等二者的记载出入较大,我们应
以《阿房宫赋》的记载为准。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二)基础知识检测(本题共5小题,15分)
12.下面对《红楼梦》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刘姥姥在秋爽斋吃早饭后感叹“礼出大家”,“礼出大家”指的是礼节出自富贵的大户人家。比如体现在贾府用餐时的排场奢侈、座次讲究、分工明确、采取分餐制等众多礼节上。
B. 贾母是宁、荣二府中的最高统治者,虽然懂得享乐,但她却并不昏庸糊涂。她掌握着在家族中的威信,大礼严格,小节灵活,通权达变,尤其惜老怜贫,比如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得到了贾母的眷顾。
C. 潇湘馆,是林黛玉寄居荣国府的住所,“有千百竿翠竹遮映”。翠竹修长,仿若林黛玉纤巧婀娜的身段和弱柳扶风的步态;竹不与群芳为伍,永远清秀质朴,与林黛玉不事浓妆艳抹及清高傲的性格相契合;竹秋斗风霜,冬傲冰雪的不屈风貌,与黛玉的叛逆性格相契合。“斑竹一枝千滴泪”,又映衬着“潇湘妃子”对爱情的执着与以泪洗面的悲剧命运。真可谓“竿竿翠竹映潇湘”!
D. 惜春,金陵十二钗之一,她是贾府四春中年纪最小的。她孤僻冷漠,“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下定决心,执意撵走王熙凤同意原谅的丫鬟入画,对其求饶无动于衷。最终带发修行,缁衣乞食。其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13.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功施到今 施:施加B. 藉寇兵而赍盗粮 赍:携带
C. 人君当神器之重 当:主持、掌握D. 于反覆不宜卤莽 反覆:反复无常
1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以吾一日长乎尔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
B. 子路率尔而对曰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C.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多于南亩之农夫
D. 始臣之解牛之时 邻之厚,君之薄也
15.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现象分组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阙秦以利晋 ②日削月割 ③强公室 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⑤以膏泽斯民 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⑦辇来于秦 ⑧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
A. ①②⑦/③④⑧/⑤/⑥ B. ①③⑧/②⑦/④⑤/⑥
C. ①③/②⑦/④⑤/⑥⑧ D. ①③⑧/②⑦/④⑤⑥
16. 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B.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C. 苟以天下之大 D. 何厌之有
(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皓月朗照下洞庭湖的广阔明净,诗人泛舟湖上,仿佛置身于一个琼玉铺就的神仙世界。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
(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
(4)苏轼喜欢借助“酒杯”来表情达意,如“_________”写苏轼端起酒杯祭奠江月,“_________”写苏轼举起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和朋友互相劝酒。
(5)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我国汉族的民族图腾,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我国龙文化源远流长,“龙”在古诗文中更是俯拾即是,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
大海上漂浮着宝石般的玫瑰花,天上卷曲的云朵也被映衬成一抹胭脂,海的尽头是在疯狂吞噬一切的风暴……这幅“画作”,是一位毫无绘画基础的网友用软件生成的。目前在社交媒体上流行的AI绘画网站和工具,简单输入几个关键词,十几秒后,就能得到一幅AI绘画。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进步的速度着实让人惊诧,而且从实验成果来看,AI绘画的水平不算低,有些甚至比新人画手更优秀。这也引发了人们的讨论和担心,既然AI绘画速度快、成本低、画质精美,那么它是否会替代人类绘画?是否会造成艺术的消亡?
其实放眼各行各业,科技进步改变行业发展走向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就像当年火车替代马车、机器替换掉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技术带来的冲击,一定会影响到一些人的饭碗。
不过,要说AI人工智能正在干掉绘画师,“统治”绘画行业,那无疑为时尚早。到目前为止,AI主要是运用于一些工作相对简单且重复度高的领域。绘画行业凝结着画师的思想和情感,一幅大师级的作品,往往是经过长期思考、沉淀和打磨的结果。所以,AI可以进行绘画,但它现在还远远无法取代个人,进行一种关于绘画的艺术和思想表达。担心AI绘画造成艺术的消亡,其实是杞人忧天。
18.将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改成一个长句。可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
人们常常误认为,那些热心于社交的人是一些慷慨之士。泰戈尔说得好, ① ,不是在奉献,而挥霍者往往缺乏真正的慷慨。
那么,挥霍与慷慨的区别在哪里呢?我想是这样的:挥霍是把自己不珍惜的东西拿出来,② 。社交场上的热心人正是这样,他们不觉得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心情有什么价值,所以 ③ 。相反,一个珍惜生命的人必定宁愿在孤独中从事创造,然后把最好的果实奉献给世界。
20. 下列句子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B. 实践,要靠认识来指导;认识,要靠实践去检验:实践和认识是密切相关的。
C. 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昆虫度过了严寒的冬季,到了春天,天气变暖,它就会苏醒过来。
D.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庖丁解牛》中,庖丁遇到牛“筋骨交错”地方就避开,顺其自然,从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明知当时诸侯大都崇尚霸道,还是不遗余力地宣扬王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庖丁和孟子的态度在现实生活中也同样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
1、D (D.原文“引‘红楼隔雨相望冷’‘凄凄惨惨戚戚’等诗词入文”错误,原文是想表达“在《红楼梦》诗词中都能找到文化的对应点”,并非是直接引诗词入文。故选D。)
2、B (A.“都为赘笔”错误,原文材料一第二段“很多是可有可无的赘笔”。因此该选项说法绝对化。
C.“在《红楼梦》诗词中运用得更加精彩”错误,原文“汉乐府民歌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在《红楼梦》诗词中运用得也相当精彩”可知原文没有比较。
D.“对《牡丹亭》整部作品的高度肯定”于文无据。原文“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其唱词和创作方法对《红楼梦》诗词影响很大”“从《红楼梦》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与中国历史诗词戏曲有着不可分割的文化渊源”可知,《牡丹亭》的影响比较大,并不能说明曹雪芹对《牡丹亭》整部作品的高度肯定。故选B。)
3、C (C.“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错误,与材料二“吸纳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精华和借鉴了古典诗词曲赋的表现技巧”的观点不符。故选C。)
4、①对比论证。用唐传奇等对诗词歌赋的运用与曹雪芹的运用作对比,论证诗词在《红楼梦》中产生的强烈艺术效果。
②举例论证。列举作品第五回通过宝玉梦境以歌赋形式介绍十二钗等人及二十二回灯谜诗的事例,证明诗词在《红楼梦》中的重要作用。
5.D (“体现出雨果对人性的消极悲观的态度”言过其实。“人群哈哈大笑,尤其是孩子们和姑娘们”反映出了孩子姑娘的无知,而不是“雨果对人性的消极悲观的态度”;再结合后文人们目睹爱斯梅拉达给卡西莫多送水后,“所有的民众无不为之感动,一齐鼓掌高呼:“妙极了!妙极了!”可知,雨果对人性是充满热忱和信心的。)
6.①感激之泪。对爱斯梅拉达在他极其口渴时喂他水喝,充满感激。②自责之泪。原以为是来报复他的,但他错了,为误解爱斯梅拉达而自责。③悔恨之泪。为自己劫持爱斯梅拉达的行为而后悔。④觉醒之泪。克罗德作为自己唯一的希望却弃自己而去,这多少会让卡西莫多伤心痛苦,所以这一滴泪可能是他开始觉醒的眼泪。
(评分参考: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①身份卑微,地位低下。雨果笔下的“观众”都是底层劳动者,《祝福》中的“柳妈”是“鲁四老爷”家的帮佣。②冷漠残忍,空虚无聊,热衷于欣赏他人的痛苦。“观众”对卡西莫多恶语相向,甚至人身攻击;“柳妈”等人以“祥林嫂”为调侃打趣的对象,缺乏同情心。③愚昧无知,盲从迷信。“观众”将生下畸形孩子等归罪于卡西莫多,“柳妈”怂恿“祥林嫂”捐门槛赎罪。
(评分参考: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8.D (句意:我们之所以找不到长生之药和仙人,很像是有什么东西从中捣乱。仙方上说,人主应当隐秘行踪远离恶鬼;远离了恶鬼,神仙真人才会到来。
“常弗遇”的对象应为“芝奇药仙者”,不能断开,且“类物有害之者”,定语后置句,“有害之者”作“物”的定语,“者”后断开,排除AC。)
“方中”属于前置状语,表领属或地点,独立断开;“人主”为后面句子的主语,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D。
9.A (A.“关中,指函谷关以东”错误,应该是“函谷关以西”。故选A。)
10.D(D.“我们应以《阿房宫赋》的记载为准”错误。《史记》产生在西汉,距秦较近,且为史书,其记载应该比较可靠。故选D。)
11.(1)又修造空中通道,从阿房渡渭水,与咸阳相连,以此象征天上的北极星、阁道星跨过银河抵达营室星。(“属”,连接;“绝”,跨越;“汉”,银河;“抵”,到达。大意对1分)
(2)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看成石头,把黄金视为土块,把珍珠看作沙砾,丢弃得到处都是,秦人看见这些,也不觉得可惜。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看成石头,把黄金视为土块,把珍珠看作沙砾;“弃掷”,丢弃,乱丢乱扔;“逦迤”,屈曲相连的样子,这里指到处都是。大意对2分)
参考译文:文段一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兴修道路,经由九原郡一直修到云阳县,挖掉山峰填平河谷,笔直贯通。这时始皇认为咸阳人口多,先王宫廷窄小,又听说周文王建都于丰,武王建都于镐,丰、镐一带,是帝王建都的好地方。于是就在渭水南岸的上林苑内修建接受朝拜的宫殿。先在阿房建前殿,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宫中可以容纳一万人,下面可以树立五丈高的大旗。环殿建有空中通道,此道从殿下一直通到终南山。在终南山的顶峰修建表作为朝宫的门阙。又修造空中通道,从阿房渡渭水,与咸阳相连,以此象征天上的北极星、阁道星跨过银河抵达营室星。阿房宫尚未修完;(故暂时以“阿房”称之,计划)等竣工之后,再选择一个好名字给它命名。因为是在阿房修筑此宫,所以人们就称它为阿房宫。受过宫刑、徒刑的七十多万人,他们一半修建阿房宫,一半修建骊山(的始皇陵)。他们把从北山开采的石头,从蜀地、荆地输送的木料都运到这里(以备使用)。关中总共建造宫殿三百座,关外建四百多座。
卢生劝始皇说:“我们之所以找不到长生之药和仙人,很像是有什么东西从中捣乱。仙方上说,人主应当隐秘行踪远离恶鬼;远离了恶鬼,神仙真人才会到来。人主居住的地方如果被旁人知道,就妨碍真人的到来。真人,是入水不湿,入火不烧,能够乘驾云气,和天地共生的。现在您治理天下(十分繁忙),不能清静寡欲。希望皇上所住的宫室不要让别人知道,这样不死之药一定就能够得到。”于是始皇说:“我希望当神仙真人,(今后我要)自称‘真人’,不再称‘朕’了。”于是他就把咸阳周围二百里内的二百七十座宫观都用复道或甬道连接起来,把帷帐、钟鼓和美人都安置在里面,全部按照所登记的位置不得移动。皇帝所到的地方,如有人泄露行踪的,就判处死罪。(有一次)秦始皇幸临梁山宫,从山上望见丞相李斯的随从车马众多,心中不快。宦官近臣里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丞相,丞相以后就减少了车马数目。始皇知道后大怒道:“这是宫中有人泄露了我的话。”经过审问没有人认罪。就在此时,下诏把当时跟随在旁的人抓起来,全部杀掉。从此以后再没有人知道皇帝的行踪。
文段二
六国王侯的宫妃们、女儿孙女们,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坐着辇车来到秦国。从早到晚唱歌弹琴,成为秦始皇的宫人。星光闪耀,那是宫妃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乌云纷纷扰扰,那是她们清晨在梳理发髻;渭水涨起一层脂膏,那是她们在泼掉含有脂粉的洗脸水;轻烟缭绕,香雾弥漫,那是她们在焚烧椒兰等香料。雷霆般的声音突然响起,是宫车从这里驶过;辘辘的车声越听越远,遥遥地不知它驶向何方。(宫人们的)每一处肌肤、每一副容貌,都极尽妩媚娇艳,(她们)久久地伫立,远远地凝望,希望皇帝能宠幸自己。有的宫女甚至三十六年没能见到皇帝。燕赵、韩魏、齐楚聚敛的珍宝,是多少代多少年,从百姓那里掠夺来的,堆叠得像山一样。一朝不能保有,都运送到这里。把宝鼎当作铁锅,把美玉看成石头,把黄金视为土块,把珍珠看作沙砾,丢弃得到处都是,秦人看见这些,也不觉得可惜。
12.D(“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是探春的判词。)
13.C(A.“施:施加”错,应为“延续”;B.“赍:携带”错,应为“送给”;D.“反覆:反复无常”错,应为“书信往来”。故选C。)
14.D(A.“以”,介词,因为/介词,用。B.“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C.“于”,介词,从/介词,比。D.“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D。)
15.B(①“利”,形容词使动,使……有利;②“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③“强”,形容词使动,使……强; ④“礼”,名词活用为动词,礼遇,以礼相待;⑤“膏泽”,名词作动词,施加恩惠; ⑥“哀”,形容词为动用法,为……哀伤;⑦“辇”,名词作状语,乘坐辇;
⑧“却”,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可见①③⑧使动用法;②⑦名词作状语;④⑤名词作动词;⑥为动用法。故选B。)
C(A.宾语前置句:则众为何而不汹汹然;B.宾语前置句:念高危则思谦冲而牧自;C.定语后置句:苟以大之天下;D.宾语前置句:有何厌?可见ABD是宾语前置,C是定语后置。故选C。)
(1)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
至于怨诽之多 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一尊还酹江月 举匏樽以相属
(5)长桥卧波 未云何龙(杜牧《阿房宫赋》)/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荀子《劝学》)
18.这也引发了人们对于速度快、成本低、画质精美的AI绘画是否会替代人类绘画、是否会造成艺术的消亡的讨论和担心。(评分参考:长句1分,两个定语各1分,语句表述1分)
19.①比喻,用“宝石”比喻“玫瑰花”,形象地写出了玫瑰花的晶莹剔透,用“胭脂”比喻“云朵”,生动地写出了云朵被玫瑰花映红后的美丽姿态,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扩大了想象空间(评分参考:比喻构成1分,作用2分)②拟人,“疯狂吞噬一切”赋予“风暴”以人的动作,展现了风暴席卷万物的压迫感,富有表现力。(评分参考:拟人构成1分,作用1分)
20. C (文中冒号作用,用于提示性话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A.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B.总结上文或引出结论。C.用于提示性话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D.提示语后,表直接引用。故选C。)
21. ①他们只是在挥霍
②慷慨是把自己珍惜的东西拿出来
③毫不在乎地把它们挥霍掉
22、参考立意:
(1)积极有为而不违背规律。
(2)迎难而上时要学会避其锋芒。
(3)面对规律要顺应自然,面对困境要“知其不可而为之”。
(4)处世有顺其自然之心,为国应有“有为”“敢为”之志。
(5)以顺其自然蓄势,方能成积极有为之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