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2023年中考历史第四次模拟预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題1分,共10分)
1.(2023·松原模拟)战国时期,由李冰主持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永济渠 D.大运河
2.(2023·松原模拟)东汉中期以后,帝王短命,幼主继位。在争夺统治权的过程中,出现了( )
A.“安史之乱” B.“八王之乱”
C.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D.藩镇割据
3.(2023·松原模拟)下图所示的政治制度出现于( )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4.(2023·松原模拟)“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圆明园)化为一片灰烬。”与这则材料相关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2023·松原模拟)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6.(2023·松原模拟)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7.(2023·松原模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A.钱学森 B.邓稼先 C.屠呦呦 D.袁隆平
8.(2023·松原模拟)这里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这里”指的是(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希腊
9.(2023·松原模拟)下图所示内容,最恰当的主题是( )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B.民族解放运动
C.思想解放运动 D.欧洲政治革命
10.(2023·松原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这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以下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B.印度民族大起义
C.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非洲年”的出现
二、归纳列举题(共 15分)
11.(2023·松原模拟)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封建帝王。
(1)统一六国,首创中央集权制度
(2)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3)改国号为周,创立殿试制度
(4)设三司,废丞相的明朝开国之君
(5)平定噶尔丹叛乱,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
12.(2023·松原模拟)列举中国近代史上在南京建立的政权。
13.(2023·松原模拟)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地点。
(1)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进行了血腥大屠杀
(2)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14.(2023·松原模拟)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法律文献。
(1)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3)今天仍在法国施行,很多国家民法的参照蓝本
(4)罗斯福新政期间,向无依靠者提供救济
三、材料分析题(共 20分)
15.(2023·松原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
(1)材料一中图一“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里 图二“玄类”的弟子记录的哪本书成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图三“海上丝绸之路”在哪一朝代进入鼎盛时期 图四“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哪里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实行什么政策?该政策的“消极作用”是什么?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外交流的认识。
16.(2023·松原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一《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回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T0年代,我国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如: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莫国等,
(1)请写出一例材料一中“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史实。结合所学写出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例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
(3)材料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指什么?再写出一例“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
(4)纵观中国近现代外交历程,你认为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17.(2023·松原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真正的“世界历史”开始了,“从此,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城性历史开始演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世界历史。“人类社会终于迎来了近代的暖光”。
材料二:……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和世界,现代化带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业化的起点,…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和依赖日益紧密,全球化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材料三:在2018年达沃斯论坛上,中国企业家马云呼吁抵制贸易保护主义,“没有任何人可以制止全球化,没有人可以制止贸易……”
(1)材料一中“公元1500年前后”的哪一事件使“真正的‘世界历史’开始了”?哪一思想解放运动“迎来了近代的曙光”?
(2)根据材料二,写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交通工具使“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和依赖日益紧密”?写出一例即可。
(3)材料三中“中国企业家马云”认为阻碍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是什么?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应该如何面对?
四、综合探究题(共15分)
18.(2023·松原模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挫折,党都能及时纠正错误,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统一战线】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写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
(2)【武装割据】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写出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在秋收起义遇到挫折后,共产党人找到了哪条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3)【生死攸关】博古、李德“左”的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写出纠正其错误的会议。
(4)【八字方针】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哪一失误后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5)【历史转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遭受的最严重的挫折是什么 哪次会议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
(6)【伟大的党】通过以上材料,你对中国共产党有何认识
19.(2023·松原模拟)漫画是人们记录表达对历史事件的情感态度的方法之一。下列漫画反映的是不同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漫画一中“德国”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德国的“挑战”导致了哪一灾难性事件的发生
(2)漫画二的“新生儿”指的是什么 写出“新生儿”诞生的标志。
(3)漫画三反映了哪一事件 漫画四“‘民主’推销员”有何危害
(4)通过观看漫画,你有何看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战国时期,由李冰主持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战国时期,由李冰主持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著名水利工程是都江堰,B项正确;
灵渠是秦朝时期修建的,排除A项;
永济渠在隋朝修建,排除C项;
大运河在隋朝修建,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都江堰的相关史实。
2.【答案】C
【知识点】安史之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实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靠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循环往复导致东汉走向衰亡。故东汉中期以后,帝王短命,幼主继位。在争夺统治权的过程中,出现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C项正确;
“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时期,排除A项;
“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时期,排除B项;
藩镇割据发生在唐朝后期,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东汉中期以后形成的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相关史实。
3.【答案】C
【知识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并结合知识可知,图示所示政治制度出现于元朝。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朝行省制度为省级行政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C项正确;
隋朝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唐朝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明朝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理解与识记元朝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
4.【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圆明园)化为一片灰烬。”可知, 这反映的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还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B项正确;
鸦片战争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甲午中日战争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5.【答案】C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C项正确;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没有起到材料中的作用,排除A项;
洋务运动失败了,没有起到材料中的作用,排除B项;
戊戌变法失败了,没有起到材料中的作用,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
6.【答案】A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5月,我国成立了第一个省级的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A项正确;
新疆自治区于1955年10月1日成立,B项正确;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3月15日,排除C项;
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成立,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理解并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
7.【答案】D
【知识点】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他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袁隆平。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D项正确;
钱学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邓稼先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屠呦呦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准确识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贡献。
8.【答案】D
【知识点】古希腊的城邦
【解析】【分析】古代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开端,古代希腊文明对欧洲乃至世界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古代希腊被看成是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它的文明在古代世界放射出耀眼的光芒,D项正确;
古埃及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古巴比伦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古印度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理解并识记古希腊文明的相关史实。
9.【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年代尺和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宣告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宣告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宣告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而二战后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形成了一个社会主义阵营,由此可见,该图所示内容反映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A项正确;
题干的主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不是反映民族解放运动,排除B项;
题干的主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不是反映思想解放运动,排除C项;
欧洲政治革命并不一定是无产阶级革命,也可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而且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不仅仅局限于欧洲,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相关史实。
10.【答案】D
【知识点】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一直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凭借军事经济实力的优势向外扩张,推行炮舰政策及霸权政策,强行干涉、控制小国、弱国的内政外交,在世界或地区称霸。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人民为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展开不懈的斗争,70年代后期起,逐步收回运河区海关、邮政、司法等权力,到1999年底,终于收回运河的全部主权。D项正确;
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发生在18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A项;
印度民族大起义发生在1857——1859年,排除B项;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关史实。
11.【答案】(1)秦始皇或嬴政
(2)汉武帝
(3)武则天
(4)明太祖或朱元璋
(5)康熙皇帝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汉武帝的大一统;女皇武则天;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地方建立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故填:秦始皇或嬴政。
(2)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故答案为:汉武帝。
(3)武则天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故答案为:武则天。
(4)明朝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加强了皇权。故答案为:明太祖或朱元璋。
(5)清朝康熙皇帝平定了噶尔丹的叛乱;乾隆皇帝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疆,维护了国家统一。故答案为:康熙皇帝。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统治、汉武帝、武则天、朱元璋、康熙皇帝的相关知识的掌握,解答本题需要学生重点识记主要措施与影响。
12.【答案】太平天国,南京临时政府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伪国民政府。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的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定都天京后,为推翻清政府,太平天国进行了北伐和西征,军事上达到鼎盛。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的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南京临时政府、汪伪政权得到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1)旅顺
(2)延安
(3)深圳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经济特区;敌后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1)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故填:旅顺。
(2)抗日战争时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所在地,是敌后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中心。故填:延安。
(3)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经济特区,其中深圳被誉为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的城市。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掌握经济特区的设立、旅顺大屠杀、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14.【答案】(1)《十二铜表法》
(2)《罗马民法大全》
(3)《拿破仑法典》
(4)《社会保障法》
【知识点】罗马城邦;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的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故填:《十二铜表法》。
(2)《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故填:《罗马民法大全》 。
(3)为了整理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1804年,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这部法典经过多次修改,今天仍然在法国施行。后来,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
故填:《拿破仑法典》。
(4)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故填:《社会保障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拿破仑法典》 、罗斯福新政的《社会保障法》的相关知识点。
15.【答案】(1)长安。《大唐西城记》:元朝;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闭关锁国。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断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对外交往促进经济发展繁荣,文明互相交流,社会共同进步:闭关领国看不到世界发展。会落后于世界等符合题意即可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经西域(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古罗马地区),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
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归国后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的佛学的重要典籍。
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威望和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2)根据题干材料二“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可知,清朝的对外政策是闭关锁国政策。消极影响:闭关锁国政策没有成功抵御外敌的侵略,使中国失去贸易主动权;中外交流基本断绝,使中国错失了发展的机会,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3)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 对外交往促进经济发展繁荣,文明互相交流,社会共同进步:闭关领国看不到世界发展。会落后于世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通西域、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宋朝海外贸易等知识。
16.【答案】(1)《南京条约》《辛丑条约》等的签订。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3)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切合法权利;中美建交或中日建交等
(4)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材料“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一《周恩来传》上卷。”可知,“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史实《南京条约》《辛丑条约》等的签订。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根据题干材料“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可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有: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3)根据题干材料“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回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指1971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切合法权利。“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中美建交或中日建交等。
(3)纵观中国近现代外交历程,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是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政府“跪在地上”的条约。中国近代的外交和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的外交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方面的重大成就、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决定性因素等知识。
17.【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
(2)英国:汽车或飞机等
(3)保护主义或贸易保护主义;在顺应经济全球化同时,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西方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知识点】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真正的“世界历史”开始了,“从此,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演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世界历史。……人类社会终于迎来了近代的曙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500前后让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的重大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根据题干材料“人类社会终于迎来了近代的暖光”可知,文艺复兴运动“迎来了近代的曙光”。
(2)根据题干材料“ ……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和世界,现代化带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业化的起点,…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和依赖日益紧密,全球化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可知,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是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汽车使“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和依赖日益紧密”。
(3)根据题干材料“ 在2018年达沃斯论坛上,中国企业家马云呼吁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可知,“中国企业家马云”认为阻碍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是 :保护主义或贸易保护主义;在顺应经济全球化同时,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应该:引进西方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史实。
18.【答案】(1)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2)南昌起义:井冈山道路。
(3)遵义会议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5)文化大革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6)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有错误及时纠正错误,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要热爱党。要坚持党的领导等符合题意即可。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形成。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是南昌起义。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当机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为了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使我们党和国家遭受最严重挫折和损失的运动是“文化大革命”。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时期,严重阻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基本没有提高,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的差距拉大,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被严重摧残,造成严重的思想混乱,“文化大革命”使我们党和国家遭受最严重挫折和损失。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6)综合以上材料,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有: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有错误及时纠正错误,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要热爱党。要坚持党的领导。
【点评】解答时注意认真研究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和答题方向是鸦片战争、中共一大的召开、遵义会议、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综合运用基础知识作答,做到准确无误,思维发散,多角度多方面作答。
19.【答案】(1)重新瓜分世界或争夺世界霸权或争夺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战。
(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3)马歌尔计划或推行马歇尔计划:是引发当今世界局部冲突的重要根源或导致世界局部冲突的出现
(4)战争是人类的灾难,我们要反对战争,倡导和平: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我们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加强正义的国际合作等符合题意即可。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1)根据漫画一“ 《德国向英国发起挑战》:德国:我们也要阳光下的地盘。”可知,“德国”的真实意图是重新瓜分世界或争夺世界霸权或争夺殖民地。德国的“挑战”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根据漫画二“ 《活力少年》: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共同庆祝一个被称为“联合”的新生儿。”可知,漫画二的“新生儿”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新生儿”诞生的标志是《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3)根据漫画三“黄鼠狼给鸡拜年。”可知, 漫画三反映了马歌尔计划或推行马歇尔计划:漫画四“‘民主’推销员”是引发当今世界局部冲突的重要根源或导致世界局部冲突的出现。
(4)通过观看上述漫画,我认识到战争是人类的灾难,我们要反对战争,倡导和平: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我们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加强正义的国际合作等符合题意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联合国的诞生、马歇尔计划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
1 / 1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2023年中考历史第四次模拟预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題1分,共10分)
1.(2023·松原模拟)战国时期,由李冰主持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永济渠 D.大运河
【答案】B
【知识点】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战国时期,由李冰主持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战国时期,由李冰主持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著名水利工程是都江堰,B项正确;
灵渠是秦朝时期修建的,排除A项;
永济渠在隋朝修建,排除C项;
大运河在隋朝修建,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都江堰的相关史实。
2.(2023·松原模拟)东汉中期以后,帝王短命,幼主继位。在争夺统治权的过程中,出现了( )
A.“安史之乱” B.“八王之乱”
C.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D.藩镇割据
【答案】C
【知识点】安史之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实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靠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循环往复导致东汉走向衰亡。故东汉中期以后,帝王短命,幼主继位。在争夺统治权的过程中,出现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C项正确;
“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时期,排除A项;
“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时期,排除B项;
藩镇割据发生在唐朝后期,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东汉中期以后形成的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相关史实。
3.(2023·松原模拟)下图所示的政治制度出现于( )
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答案】C
【知识点】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并结合知识可知,图示所示政治制度出现于元朝。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朝行省制度为省级行政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C项正确;
隋朝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唐朝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明朝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理解与识记元朝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
4.(2023·松原模拟)“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圆明园)化为一片灰烬。”与这则材料相关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圆明园)化为一片灰烬。”可知, 这反映的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还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B项正确;
鸦片战争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甲午中日战争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5.(2023·松原模拟)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C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C项正确;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没有起到材料中的作用,排除A项;
洋务运动失败了,没有起到材料中的作用,排除B项;
戊戌变法失败了,没有起到材料中的作用,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
6.(2023·松原模拟)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答案】A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5月,我国成立了第一个省级的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A项正确;
新疆自治区于1955年10月1日成立,B项正确;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3月15日,排除C项;
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成立,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理解并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
7.(2023·松原模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A.钱学森 B.邓稼先 C.屠呦呦 D.袁隆平
【答案】D
【知识点】袁隆平及杂交水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他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袁隆平。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D项正确;
钱学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邓稼先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屠呦呦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准确识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贡献。
8.(2023·松原模拟)这里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这里”指的是(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印度 D.古希腊
【答案】D
【知识点】古希腊的城邦
【解析】【分析】古代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开端,古代希腊文明对欧洲乃至世界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古代希腊被看成是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它的文明在古代世界放射出耀眼的光芒,D项正确;
古埃及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古巴比伦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古印度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理解并识记古希腊文明的相关史实。
9.(2023·松原模拟)下图所示内容,最恰当的主题是( )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B.民族解放运动
C.思想解放运动 D.欧洲政治革命
【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年代尺和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宣告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宣告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宣告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而二战后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形成了一个社会主义阵营,由此可见,该图所示内容反映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A项正确;
题干的主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不是反映民族解放运动,排除B项;
题干的主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不是反映思想解放运动,排除C项;
欧洲政治革命并不一定是无产阶级革命,也可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而且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不仅仅局限于欧洲,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相关史实。
10.(2023·松原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亚非拉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这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以下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B.印度民族大起义
C.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非洲年”的出现
【答案】D
【知识点】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一直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凭借军事经济实力的优势向外扩张,推行炮舰政策及霸权政策,强行干涉、控制小国、弱国的内政外交,在世界或地区称霸。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人民为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展开不懈的斗争,70年代后期起,逐步收回运河区海关、邮政、司法等权力,到1999年底,终于收回运河的全部主权。D项正确;
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发生在18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A项;
印度民族大起义发生在1857——1859年,排除B项;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关史实。
二、归纳列举题(共 15分)
11.(2023·松原模拟)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封建帝王。
(1)统一六国,首创中央集权制度
(2)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3)改国号为周,创立殿试制度
(4)设三司,废丞相的明朝开国之君
(5)平定噶尔丹叛乱,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
【答案】(1)秦始皇或嬴政
(2)汉武帝
(3)武则天
(4)明太祖或朱元璋
(5)康熙皇帝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汉武帝的大一统;女皇武则天;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地方建立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故填:秦始皇或嬴政。
(2)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故答案为:汉武帝。
(3)武则天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故答案为:武则天。
(4)明朝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加强了皇权。故答案为:明太祖或朱元璋。
(5)清朝康熙皇帝平定了噶尔丹的叛乱;乾隆皇帝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疆,维护了国家统一。故答案为:康熙皇帝。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统治、汉武帝、武则天、朱元璋、康熙皇帝的相关知识的掌握,解答本题需要学生重点识记主要措施与影响。
12.(2023·松原模拟)列举中国近代史上在南京建立的政权。
【答案】太平天国,南京临时政府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伪国民政府。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的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定都天京后,为推翻清政府,太平天国进行了北伐和西征,军事上达到鼎盛。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的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南京临时政府、汪伪政权得到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2023·松原模拟)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地点。
(1)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进行了血腥大屠杀
(2)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答案】(1)旅顺
(2)延安
(3)深圳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经济特区;敌后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1)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故填:旅顺。
(2)抗日战争时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所在地,是敌后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抗战的中心。故填:延安。
(3)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经济特区,其中深圳被誉为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的城市。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掌握经济特区的设立、旅顺大屠杀、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14.(2023·松原模拟)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法律文献。
(1)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3)今天仍在法国施行,很多国家民法的参照蓝本
(4)罗斯福新政期间,向无依靠者提供救济
【答案】(1)《十二铜表法》
(2)《罗马民法大全》
(3)《拿破仑法典》
(4)《社会保障法》
【知识点】罗马城邦;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的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故填:《十二铜表法》。
(2)《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故填:《罗马民法大全》 。
(3)为了整理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1804年,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这部法典经过多次修改,今天仍然在法国施行。后来,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拿破仑法典》为参照蓝本。
故填:《拿破仑法典》。
(4)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故填:《社会保障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十二铜表法》、《罗马民法大全》、《拿破仑法典》 、罗斯福新政的《社会保障法》的相关知识点。
三、材料分析题(共 20分)
15.(2023·松原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
(1)材料一中图一“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里 图二“玄类”的弟子记录的哪本书成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图三“海上丝绸之路”在哪一朝代进入鼎盛时期 图四“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哪里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实行什么政策?该政策的“消极作用”是什么?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外交流的认识。
【答案】(1)长安。《大唐西城记》:元朝;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闭关锁国。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断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对外交往促进经济发展繁荣,文明互相交流,社会共同进步:闭关领国看不到世界发展。会落后于世界等符合题意即可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政策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经西域(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古罗马地区),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
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归国后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的佛学的重要典籍。
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威望和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2)根据题干材料二“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可知,清朝的对外政策是闭关锁国政策。消极影响:闭关锁国政策没有成功抵御外敌的侵略,使中国失去贸易主动权;中外交流基本断绝,使中国错失了发展的机会,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3)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 对外交往促进经济发展繁荣,文明互相交流,社会共同进步:闭关领国看不到世界发展。会落后于世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通西域、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宋朝海外贸易等知识。
16.(2023·松原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一《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回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T0年代,我国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如: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莫国等,
(1)请写出一例材料一中“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史实。结合所学写出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例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
(3)材料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指什么?再写出一例“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
(4)纵观中国近现代外交历程,你认为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答案】(1)《南京条约》《辛丑条约》等的签订。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3)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切合法权利;中美建交或中日建交等
(4)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材料“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一《周恩来传》上卷。”可知,“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史实《南京条约》《辛丑条约》等的签订。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根据题干材料“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可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有: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3)根据题干材料“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回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指1971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切合法权利。“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中美建交或中日建交等。
(3)纵观中国近现代外交历程,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是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政府“跪在地上”的条约。中国近代的外交和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的外交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方面的重大成就、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决定性因素等知识。
17.(2023·松原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真正的“世界历史”开始了,“从此,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城性历史开始演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世界历史。“人类社会终于迎来了近代的暖光”。
材料二:……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和世界,现代化带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业化的起点,…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和依赖日益紧密,全球化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材料三:在2018年达沃斯论坛上,中国企业家马云呼吁抵制贸易保护主义,“没有任何人可以制止全球化,没有人可以制止贸易……”
(1)材料一中“公元1500年前后”的哪一事件使“真正的‘世界历史’开始了”?哪一思想解放运动“迎来了近代的曙光”?
(2)根据材料二,写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交通工具使“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和依赖日益紧密”?写出一例即可。
(3)材料三中“中国企业家马云”认为阻碍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是什么?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应该如何面对?
【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
(2)英国:汽车或飞机等
(3)保护主义或贸易保护主义;在顺应经济全球化同时,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西方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知识点】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1)根据题干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真正的“世界历史”开始了,“从此,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演变为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世界历史。……人类社会终于迎来了近代的曙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500前后让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的重大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根据题干材料“人类社会终于迎来了近代的暖光”可知,文艺复兴运动“迎来了近代的曙光”。
(2)根据题干材料“ ……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和世界,现代化带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业化的起点,…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和依赖日益紧密,全球化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可知,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是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汽车使“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和依赖日益紧密”。
(3)根据题干材料“ 在2018年达沃斯论坛上,中国企业家马云呼吁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可知,“中国企业家马云”认为阻碍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是 :保护主义或贸易保护主义;在顺应经济全球化同时,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应该:引进西方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史实。
四、综合探究题(共15分)
18.(2023·松原模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挫折,党都能及时纠正错误,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统一战线】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写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
(2)【武装割据】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写出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在秋收起义遇到挫折后,共产党人找到了哪条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3)【生死攸关】博古、李德“左”的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写出纠正其错误的会议。
(4)【八字方针】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哪一失误后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5)【历史转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遭受的最严重的挫折是什么 哪次会议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
(6)【伟大的党】通过以上材料,你对中国共产党有何认识
【答案】(1)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2)南昌起义:井冈山道路。
(3)遵义会议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5)文化大革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6)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有错误及时纠正错误,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要热爱党。要坚持党的领导等符合题意即可。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形成。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是南昌起义。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当机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为了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使我们党和国家遭受最严重挫折和损失的运动是“文化大革命”。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时期,严重阻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基本没有提高,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的差距拉大,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被严重摧残,造成严重的思想混乱,“文化大革命”使我们党和国家遭受最严重挫折和损失。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6)综合以上材料,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有: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有错误及时纠正错误,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要热爱党。要坚持党的领导。
【点评】解答时注意认真研究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和答题方向是鸦片战争、中共一大的召开、遵义会议、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综合运用基础知识作答,做到准确无误,思维发散,多角度多方面作答。
19.(2023·松原模拟)漫画是人们记录表达对历史事件的情感态度的方法之一。下列漫画反映的是不同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漫画一中“德国”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德国的“挑战”导致了哪一灾难性事件的发生
(2)漫画二的“新生儿”指的是什么 写出“新生儿”诞生的标志。
(3)漫画三反映了哪一事件 漫画四“‘民主’推销员”有何危害
(4)通过观看漫画,你有何看法
【答案】(1)重新瓜分世界或争夺世界霸权或争夺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战。
(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3)马歌尔计划或推行马歇尔计划:是引发当今世界局部冲突的重要根源或导致世界局部冲突的出现
(4)战争是人类的灾难,我们要反对战争,倡导和平: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我们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加强正义的国际合作等符合题意即可。
【知识点】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1)根据漫画一“ 《德国向英国发起挑战》:德国:我们也要阳光下的地盘。”可知,“德国”的真实意图是重新瓜分世界或争夺世界霸权或争夺殖民地。德国的“挑战”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根据漫画二“ 《活力少年》: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共同庆祝一个被称为“联合”的新生儿。”可知,漫画二的“新生儿”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新生儿”诞生的标志是《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3)根据漫画三“黄鼠狼给鸡拜年。”可知, 漫画三反映了马歌尔计划或推行马歇尔计划:漫画四“‘民主’推销员”是引发当今世界局部冲突的重要根源或导致世界局部冲突的出现。
(4)通过观看上述漫画,我认识到战争是人类的灾难,我们要反对战争,倡导和平: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我们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加强正义的国际合作等符合题意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联合国的诞生、马歇尔计划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