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2.能判断句子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3.能尝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清楚一种事物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 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对一些说明方法一定地认识和了解,通过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对太阳的特点进行了具体说明。
教学流程
与内容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敖老师的微课堂,在上课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玩一个猜谜语的游戏,请猜一猜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吧!劳动英雄面孔红,天一亮来就出工。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没错,就是太阳,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太阳,感受到太阳给我们带来的温暖,让万物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是我们并不太了解太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太阳》这篇课文,去认识认识它吧。
二、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
《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提到说明文,我们首先要认识说明方法。
1.了解说明方法及种类
说明方法定义:是为了把事物特征、形状、功能、性质等介绍清楚,而采用的一些表达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2.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课件出示课文原句:“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课文中就通过数字“一亿五千万千米”说明了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十分遥远。这里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定义:列数字是说明文常见的一种说明方法,从数量上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
作用: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3.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但是,这个数字实在是太大了,我们根本想象不到有多远。因此课文中使用了另外一个说明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课件出示课文原句:“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种说明方法就是举例子。
定义: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
作用:可以使说明语言通俗易懂,更具有说服力。
4.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刚刚我们认识了列数字和举例子这两种说明方法,老师来考考你们。这个句子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呢
课件出示课文原句:“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这个句子中,有数字,这是列数字。除了列数字,其实这段文字还使用了另外一种说明方法,那就是作比较。
定义:作比较是说明文中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
作用:这样能突出强调事物的某一特征。
像课文中这样写,130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就是拿地球和太阳作比较,一个太阳到底有多大呢 原来啊,是130万个地球这么大,这样比较可是比具体的数字更加生动多了。
5.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课件出示课文原句:“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同学们,太阳真的是大火球吗?当然不是,课文中这样写,是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这个句子就是把太阳比作大火球。
定义:打比方的方法很容易辨认,因为打比方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特点。
作用:使说明对象更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三、慧眼识珠
《太阳》这篇说明文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把太阳的距离远、体积大、温度高的特征生动、具体的告诉了我们。你学会了吗?来判断一下以下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吧!
例句1: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 )
例句2:鲸的鼻孔长在脑袋上,从鼻孔呼出的气体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
例句3:苏州园林与背景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例句4:月亮距地球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公里,到月亮上去
步行要800天,骑自行车要400天,坐飞机要200天,49个
月亮等于1个地球。( )( )
四、课后操练
通过这节微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太阳“离地球远、体积大、温度高”的特点,学习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这四种说明方法。课后,请同学们尝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用一两句话介绍清楚某种事物的特征吧!同学们,再见!
实施思路 1.针对本课这一知识点,首先总体介绍说明方法的种类,然后通过《太阳》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这四种常见的说明方法的定义及作用,并能判断出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2.了解说明方法及作用之后,尝试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用一两句话写清楚某种事物的特征。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