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经济危机时美国人民的住处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美国公民领取失业保险卡美国银行前等待取款的人群门前有警察把守的交易所排长队领取救济金的美国人民田纳西水利工程水坝对前途充满信心的罗斯福股市崩溃的消息突然传出后震惊的人群经济危机中工厂的纺织女工经济危机时期施粥棚里的失业者绝望中的母亲的悲惨处境罗斯福罗斯福的新政给美国人民带来了直接利益。为此美国各店铺的门楣、橱窗上都悬挂着罗斯福像,以表人们对他的尊重罗斯福夫妇罗斯福及其合作者罗斯福新政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境况罗斯福新政下美国建立的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局罗斯福总统纽约克莱斯勒大厦少年罗斯福与其母亲的合影英国乞丐与失业的矿工在伦敦庆祝罢工结束的士兵们这幅漫画将经济危机比喻成一只笼罩全球的大章鱼第7课 罗斯福新政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包括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国家工业复兴法》的讨论、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和改良等历程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二是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一是经济危机中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概念性较强,初中学生难以理解。
二是《国家工业复兴法》中的一些内容,对学生而言,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一系列的会议,来解决战后问题。回忆以前所学知识,“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有何影响?
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来完成他们之间的利益分配,从而达到维护自己本国利益的目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但是这种稳定是暂时的,到了一定的时期,必然会爆发。在1929—1933年,就发生了一场“经济大危机”,将资本主义的这种“繁荣”击碎了。
一、“柯立芝繁荣”(P33)
1、美国繁荣时期:20世纪20年代。总统:柯立芝
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P33)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无法解决。
直接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的相对低下之间的矛盾。
2、时间: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1933年
3、过程: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4、经济危机的特点:
①持续时间长。1929~1933年,持续四年之久;
②影响范围广。从经济范围看,危机期间,信贷货币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同时并发、相互交织;从地域范围看,危机从美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且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③破坏性极强。不仅在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2/3,甚至在危机以后也不见经济的复苏。
3、影响:(P34)
三、罗斯福新政(美国)(P35)
1、背景:受经济危机影响。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上任之初宣布实行“新政”。
2、“新政”的目的: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统治。
3、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罗斯福新政是指罗斯福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的措施。
①整顿银行(财政金融体系)。它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提供了前提保证。
◆②“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各行业拟定公平竞争法规,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工业复兴法的中心是企图依靠国家和垄断组织联合的力量,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纳入到有控制的轨道。
③调整农业政策。奖励农民压缩产量,目的是限制农业生产,克服生产过剩,以提高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④积极推行“以工代赈”(兴建公共工程)。推行“以工代赈”,通过兴办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进而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同时还能造福于社会。总之农业、金融、公共工程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目的在于解决失业救济问题,缓和劳资关系和社会矛盾,从而消除危机。
4、罗斯福新政的影响。(P37)
①(实质)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②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
③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④(特点)开创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5、启示:(P37)▲
▲面对经济危机,美、德、日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原因。
面对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美国与德、日做出不同的选择,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①历史传统的影响:
美国没有封建包袱,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比较完善;而德、日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均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缺乏深厚的民主基础;
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凡尔赛体系是建立在宰割德国的基础之上,华盛顿体系则压制了日本,两国均对战后的国际格局十分不满;而美国则是该体系的受益者,因此,美国要维护它,德日则要破坏它;
③经济实力的影响:
一战后美国处于世界经济霸主地位,超强的经济实力,为其通过改革缓解危机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经济严重依赖于外国资本,日本经济基础较薄弱,国内市场狭小,德、日所受的危机打击相对严重。
【课堂小结】
本课的主题是“经济大危机”,学习本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以及罗斯福新政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的一次重大危机,也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危机。这场危机的出现,许多国家的对待它的态度各有不同。以美国为代表的进行改革来对抗“经济大危机”
● 课堂板书
第7课 罗斯福新政
一、“柯立芝繁荣”
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2.特点
3.影响
三、罗斯福新政(美国)
1.时间
2.目的
3.内容
4.特点
5.影响
课件44张PPT。图片一:鸡腿图片二:汽车图片三胡佛 “如果我当选总统,保证让每家工人的锅里有只鸡,每间车库里有辆汽车。”
——胡佛导入新课第7课罗斯福新政“柯立芝繁荣”
冲击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危机
意义深远的新政课程标准
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影响。
以《全国工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重点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影响。难点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对稳定的时期 柯立芝总统(1923—1929)时期,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渗透到无线电产品、电冰箱、吸尘器等消费品的生产中,这些产品的低廉价格使得它们能够进入寻常百姓家,美国在西方各国中率先迎来大众消费的曙光,史称“柯立芝繁荣” 。柯立芝总统一、“柯立芝繁荣”20世纪20年代繁荣时期的美国汽车长龙 1.到1929年,在美国占人口5%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全部国民收入的1/3,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 材料1说明了什么现象?根据上述两则材料,请你分析一下1929年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状况如何? 2.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为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生产迅速发展工人购买力低市场狭小生产过剩产品积压工厂、银行倒闭工人失业直接原因: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资本主义经济生产迅速发展呢?为什么工人购买力低呢?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直接原因: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被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二、冲击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危机 经济危机中注视着华尔街金融动向的人群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美国银行前的挤兑人群(1930) 失业者排长队领取救济金和食品 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的人们在排队领取土豆等救济食品无家可归的人 一位失业者在街头卖苹果 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 在工作介绍所外等待的英国失业者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特点持续时间特别长波及范围特别广破坏性特别大美国纽约举行的盛大游行1932年,英国失业工人举行罢工游行工人砸碎工厂的玻璃 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 有人描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起社会危机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 以上材料说明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什么新的危机?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工业生产的下降;引发了各国国内的政治与社会危机;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西方世界面临着新的动荡与变革。 如果你是美国总统,你会如何带领美国人民渡过经济危机呢? 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总统,连续任职四届(1933-1945),美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总统之一。1933年3月4日,发表了“无所畏惧”的就职演说,对美国人民说“我们惟一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领导美国人民渡过了大萧条时期。三、意义深远的“新政”罗斯福总统罗斯福宣誓就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新政 我向你们保证,也向我自己保证,美国人民今后一定可以有一种新政……这并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宣传,这是一种进军的命令。
——罗斯福竞选演说炉边谈话 罗斯福担任总统后,为了让普通民众更好地了解国家经济发展实情,避免恐慌,每周通过无线电向全国民众发表谈话,用平和的声音向他们介绍政府已经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还有什么需要做。新政的核心和基础 《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罗斯福在解决经济危机爆发的哪对矛盾?蓝鹰标志 罗斯福政府成立“全国复兴署”,由它协调国家、企业主和劳工之间的相互关系,共同拟定公平竞争法规,……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通过公共工程和保护自然资源法案,1933年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组织18岁到25岁的男青年种树,建水坝,扑灭森林火灾,种植防护林。每批25万人,每期半年。民间资源保护队的工作队伍国土资源保护队中的青年罗斯福新政——兴办大型公共工程的宣传画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 1933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了3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逐渐恢复繁荣的美国街头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
1.稳定金融;2.振兴工业;3.调整农业政策;4.推行“以工代赈”。 罗斯福执政的12年间,工业指数到1937年,已超过1929年的3.4。国有企业资本1939年比1929年增加近一倍。美国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的比重,由1929年的48.5%上升到1945年的60%。到1940年,美国基本实现农业化,居世界首位。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教材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及其影响。 (1)1933—1936年,美国经济逐渐恢复;
(2)1935—1939年,工业生产达到最高水平, 农业生产也保持稳定;
(3)第二次大战时期,美国彻底摆脱危机。“新政”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它的实施还开创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思考
“新政”能根除经济危机吗?为什么? “新政”的实质:是在坚持资本主义私有制不变的前提下,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 特点: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 根本目的:挽救资本主义统治课堂小结“柯立芝繁荣”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原因特点影响罗斯福“新政”目的核心和基础作用特点实质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性强引发了各国的政治经济危机,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解决当前的经济社会危机《全国工业复兴法》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影响,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资产阶级对自身的一种调整1.罗斯福新政首先开始于( )
A.整顿银行 B.调整农业
C.调整工业 D.举办公共工程
2.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
A.保存资本主义制度 B.打击法西斯
C.波及范围比较广 D.加强对国家经济的干预AD3.罗斯福实施新政的主要意图是( )
A.赢得总统竞选
B.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C.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
D.确立国家资本主义的管理模式 B基础巩固4.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
A.整顿银行 B.调整农业
C.调整工业 D.举办公共工程C5.对罗斯福新政的正确评价有( )
①消除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②缓和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③遏制了法西斯的势力
④对美国及许多国家经济政策影响甚大
A. ② ③ ④ B.① ② ③ C. ① ② ③ ④ D. ① ③
A6.罗斯福新政的意义,不包括( )
A.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B.推动资本主义内部机制的调整
C.提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D.使美国消除了经济危机D身残志坚 爱国救民 乐观自信 改革创新罗斯福通过对罗斯福个人及其改革的了解,你发现他具有什么样的可贵精神?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何启示?能力拓展再见!一、单项选择
1.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发端于 (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美国
2.在严重的经济危机及其带来的政治危机中上任,实行新政的美国总统是 ( )
A.胡佛 B.威尔逊 C.罗斯福 D.林肯
3.推行《全国工业复兴法》的目的是 ( )
A.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B.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
C.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D.开创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B.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所致
C.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突出
D.金融、股票投机的结果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资本家大量销毁商品的主要目的是 ( )
A.降低生产成本 B.维持利润
C.增加就业机会 D.扩大再生产
6.下列对罗斯福新政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为应对经济危机,上任之初即宣布实行“新政”
B.“新政”的基础和核心是《全国工业复兴法》
C.促进了美国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
D.美国从此根除了经济危机
二、材料分析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所里突然掀起了抛售股票的狂潮。这一天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历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然而,这仅仅是灾难的开始。29日,在50种主要股票价格平均下跌40%之后,纽约证券交易所以最高记录1600万股交易收盘。这一天,纽约股票市场崩溃,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这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持续到哪年?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这场经济危机给西方世界带来怎样影响?
答案:1.D 2.C 3.C 4.B 5.B 6.D
7.(1)1933年。特点: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性强。
(2)沉重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引发了各国国内的政治与社会危机,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也使西方世界面临着新的动荡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