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元单元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高二单元测试)历史上,鄂尔多斯高原上的库布齐曾经森林茂盛、牛羊遍地,到了明清,逐渐演变成为寸草不生的大片沙漠。如今当地在开发太阳能资源的同时,创造了“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治沙改土、产业扶贫”的生态光伏模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历史上库布齐从水草丰美演变成沙漠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B.地表多沙质沉积物
C.大风日数多 D.过渡放牧、砍伐和垦殖
2.“板下修复”的主要益处是( )
A.大幅度削弱太阳辐射 B.增加漫射光,降低太阳辐射强度
C.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D.种植耐阴经济植物
3.该模式对防治荒漠化的好处有( )
①太阳能电池板可削减风力,阻挡风沙 ②太阳能电池板遮挡阳光,有利于禽畜生长
③为当地提供新能源,可减少薪柴砍伐 ④增加该地区的年降水量,改变气候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D 2.D 3.A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了荒漠化的成因、防治荒漠化措施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难度较小。突出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1.人口激增是造成土地沙漠化的根本原因,不合理人类活动是造成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过渡放牧、砍伐和垦殖导致沙漠化,故选D。
2.光伏板可以大幅度削减太阳辐射,但没有板下修复作用,A错误;增加漫射光,降低太阳辐射强度不是板下修复益处,B错误;光伏板削弱光照,板下土壤水分蒸发减弱,但要起到生态修复是种植耐阴经济作物,C错误D正确。故选D。
3.库布齐沙漠应用治沙+种植+养殖+发电+扶贫五位一体的复合生态太阳能治沙新模式,开创了“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产业扶贫“的生态光伏模式。太阳能电池板可削减风力,阻挡风沙;光伏板遮挡阳光,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土地,降低地表温度,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土壤中的水分条件,利于植物生长;光伏发电为当地提供新能源可减少薪柴砍伐,缓解荒漠化;①②③正确。 影响气候的因素特别复杂,该项目无法增加当地的水汽,也无法涵养水源,对降水影响有限,因此对年降水量的影响小,也不可能改变气气候条件,④错误。故A正确。故选A。
【点睛】荒漠化的成因:从自然因素看,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就为风沙活动提供条件;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多雨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相反,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的进程,但并非决定性作用;人类不仅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荒漠化的受害者。人为因至素主要表现为过度樵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不注意环保等方面。
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台治理的荒漠化防治方针;①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②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结合,如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三北防护林)、设置草方格沙障一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减少水分丧失,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③台理调节农林牧比例,退耕还林还草;④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如开发天然气风能、太阳能等;⑤控制人口增长。
4.(2021·高二单元测试)读下图,四幅图中有关水系形态及分布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水系所在地区多喀斯特地貌,地势崎岖
B.B水系呈现向心状,如刚果盆地中的河流
C.C水系呈树枝状,如江南丘陵的中小河流
D.D河网密布,分布在盆地内部和平原地区
【答案】C
【详解】A是平行状水系,两条河流之间是山地,不符合喀斯特地形区,A错;B是放射状水系,中部是山地,不是盆地,B错;C是树状水系,支流之间有分水岭相隔,如江南丘陵的中小河流,C正确;D是河网密布,主要分布在下游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盆地内多为环状水系或向心状水系,D错。选C正确。
【点睛】1.树枝状水系(海岸平原地区、珠江、华南丘陵)干支流呈树枝状,是水系发育中最普遍的一种类型,一般发育在抗侵蚀力较一致的的沉积岩或变质岩地区。如西江上游接纳柳江、郁江、桂江等支流。
2.平行状水系(有时候也叫梳状水系——淮河)支流近似平行排列汇入干流的水系。当暴雨中心由上游向下游移动时,极易发生洪水。如淮河蚌埠以上的水系。
3.放射状水系(海南岛)放射状水系是在火山锥上或穹隆构造上发育的向四周外流呈放射状的水系。它以高地为中心,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外流,常见于穹隆和火山锥分布区。
4.向心状水系(辐合)(台北盆地、内陆湖水系),往往分布在盆地中。
(2021·高二单元测试)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
A.黄河下游流水沉积 B.云贵高原流水溶蚀
C.长江中游流水堆积 D.宁夏平原风力堆积
6.针对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加固大堤②采挖河沙③裁弯取直④节水灌溉⑤建设分蓄洪区⑥上游兴建水库⑦下游建设防护林工程
A.①②④⑤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⑤⑥
【答案】5.C 6.D
【分析】5.由图示海拔高度和河湖分布特点可知,该地地势低、河湖众多,应是长江中游流水堆积地形;黄河下游没有众多的河湖,云贵高原海拔高,宁夏平原没有众多的河湖。选C正确。
6.长江中游地区地势较低、河流多曲流,易发生洪涝灾害;治理洪涝灾害,应加固大堤、裁弯取直、建设分蓄洪区、上游兴建水库拦蓄上游洪水;采挖河沙不利于治洪,节水灌溉与治洪关系不大,下游建设防护林工程与中游治洪无关。选D正确。
【点睛】长江上中下游主要问题
1.上游地区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减少了森林的保水能力,河道堵塞。
2.中下游地区大量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的蓄水能力,水质受到工业及人类生产生活的污染及自然影响,中游地区水流较急大多为山区,而树木砍伐过度,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3.下游地区地势平坦,造成河道堵塞,河床上升,流水不易排开。
4.夏季风弱,停留在长江流域的时间长,长江流域的降水多,造成洪涝。
(2021·高二单元测试)西藏阿里地区依托极佳的暗夜条件和国家天文台阿里观测站的技术力量,集夜空保护、旅游、科普于一体,建成国内第一家以星空为主题的暗夜公园,成为青藏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图1是“阿里某夜星空景观图”,图2是“阿里地区的气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阿里地区建设“暗夜公园”的有利自然条件,( )
A.海拔高,可见天空范围广 B.地广人稀,光源污染较少
C.湿度较大,对星光折射少 D.空气稀薄,空气透明度高
8.阿里“暗夜公园"观测璀璨星空(如图1),最佳节日是( )
A.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 B.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C.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D.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答案】7.D 8.D
【解析】7.“暗夜公园”的建设就是依托西藏阿里地区依托极佳的暗夜条件和国家天文台阿里观测站的技术力量,集夜空保护、旅游、科普于一体主题公园,该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透明度高,利于夜空观察;与可见天空范围广关系不大;地广人稀不是自然条件;该地是高原气候,湿度小。选D正确。
8.由该地气温和降水分配可知,中秋节、七夕节该地降水较多,大气的能见度较差,不利于夜空观察;春节气温低,不利于野外观察;端午节温度适宜,降水少,大气透明度高,利于夜空观察。选D正确。
【点睛】利于夜空观察的条件:
视野开阔,不受高山或地面建筑物遮挡;天空晴朗少云,空气清洁;不受灯光干扰。
(2021·高二单元测试)我国中部某村面积20.5km ,山清水秀,亚热带森林广布。1980-2011年该村人口由近2000人减少到不足700人。2011年开始当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传统民居进行修缮,发展特种种植业和养殖业等。2013年该村被列入“全国12个美丽宜居乡村”名单。至2018年,该村常住人口增加到2300人,旅游业的发展使该村脱贫致富。下图为该村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最有可能为该地民居的是( )
A. B. C. D.
10.该村传统民居得以完整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少 B.距城市近 C.森林面积广 D.交通闭塞
11.该村增加的常住人口主要是( )
A.城市休闲的市民 B.行政管理人员 C.返乡创业的村民 D.外来租店的商人
【答案】9.C 10.D 11.C
【分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9.据材料可知,该村亚热带森林广布,且据材料可知,该地种植水稻,可判断为我国南方地区。蒙古民居、北京民居和陕北民居均地处我国北方,A、B、D均错误;安徽民居地处我国南方地区,房顶为斜顶,适应南方降水大的特点,C正确。故选C。
10.据图可知,该村落四周群山环绕,地形闭塞,对外交通不便,受外界影响较小,因此列入“全国12个美丽宜居乡村”名单,D正确;人口多少与民居保存关系不大,A错误;无法判断距城市距离,B错误;森林面积广与题意无关,C错误。故选D。
11.据材料可知,该村以前因基础设施落后,大量村民外出务工,导致常住人口减少,后来该村被列入“全国12个美丽宜居乡村”名单,该村常住人口增加,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业等,使该村脱贫致富,说明该村后来增加的常住人口主要是该村返乡创业的村民。故选C。
【点睛】由于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活方式都不相同,因此,各地人居住的房屋的样式和风格也不相同。
(2019秋·安徽阜阳·高二界首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据此结合甲、乙两区域地理要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导致甲、乙两区域年平均气温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13.甲、乙两区域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都受( )
A.季风影响 B.地形影响 C.洋流影响 D.植被影响
14.与甲区域相比,乙区域( )
A.水产业发达 B.耕地分散 C.人口较多 D.石油资源丰富
【答案】12.B 13.A 14.D
【解析】12.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图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乙图为东北平原,两区域都临海,A错误;甲区域位于32°N附近,乙区域位于45°N附近,甲地区纬度低,受到的太阳辐射量多,年平均气温高,B正确;甲乙两区域都是以平原为主,地形对于年平均气温值的高低影响不大,C错误;人类活动会导致局部区域气温受到影响,但是温度变化幅度较小,甲乙两地年平均气温相差约10℃,判断不是人类活动导致的,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B。
13.甲区域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区域为东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两个区域都临海,影响两个区域的夏季风都是东南风,东南风自东南向西北从海洋上带来水汽,在陆地上形成降水,导致两个区域降水量自南向北或自东向西减少,A正确;甲区域以平原为主,乙区域东部有山脉分布,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不同,B错误;两区域年降水量受到洋流影响较弱,C错误;植被对于年降水量影响较小,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
14.乙区域纬度更高,降水量更少,水产业欠发达,A错误;乙区域人口数量少、耕地集中成片,BC错误;乙区域位于我国东北,周边石油资源丰富,D正确。
【点睛】我国东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土地集中成片,人口密度小,发展旱地耕作业,矿产资源丰富;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地面积小且破碎,人口密度大,发展水田耕作业,缺乏常规能源和矿产资源。
15.(2022秋·江西上饶·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关于区域,下列说法的正确的是( )
A.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区域的范围也越大。 B.相同层级区域包含的小尺度区域数量是相同的。
C.东北地区与东北三省的空间范围是一致的。 D.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的层级是一样的。
【答案】D
【详解】区域的空间尺度可大可小,一般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越宏观,空间尺度越小,描述的区域特点越详细,A错误;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较小尺度的区域,相同层级区域包含的小尺度区域数量不一定相同,B错误;东北三省是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东北地区指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东五盟市构成的区域,C错误;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单元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以及内蒙古高原的部分地区,由此可知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的层级是一样的,D正确。故选D。
(2021·高二单元测试)“黄河之患,患在多沙”。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游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6.在黄土高原的治理中,把植树种草作为一个重要手段,其主要目的是( )
①固定表土②涵养水源③沉积泥沙④降低风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水库放水冲沙效果最佳的时间是( )
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
18.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 D.海—气相互作用原理
【答案】16.A 17.D 18.C
【分析】16.植树种草可以固定表土、涵养水源,①②正确。在黄河上游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植树种草虽然可以减缓流速,沉积泥沙,但不是主要目的,③错误。黄土高原风速不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④错误。A正确。故选A。
17.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故A、C两项不符合题意;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因此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B不符合题意;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枯水期集中放水,因为河流进入汛期以前,水库下游水位较低,水库集中放水使下游水位抬高,流速加快,把大量的河底泥沙带走,使下游河床降低,D正确。故选D。
18.“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C正确。故选C。
【点睛】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重点在于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进行综合防治, 着重防治风沙的危害、 预防水土的不断流失、 严格监管有严重污染的工业生产, 改良生产生活方式, 加快农民脱贫的步伐, 推动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符合以发展促治理、 以治理保发展的防治理念。
(2021·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关于图中各地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主要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B.甲乙两地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C.丙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盐碱化 D.从西安乘火车沿陇海、京广线可到武汉
20.与丙地苹果产区相比,云南昭通发展苹果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
A.上市较早 B.气温年较差大 C.昼夜温差大 D.交通便利
【答案】19.D 20.A
【分析】19.甲乙分别位于秦岭以南、以北,秦岭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分界线。甲地的主要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乙地的主要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A错。甲乙两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为水稻、小麦,B错。丙地位于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C错。根据我国铁路分布可知,从西安可以乘火车沿陇海线,京广线到达武汉,D正确,故选D。
20.丙地位于黄土高原,相比而言,云南昭通纬度更低,热量条件更好,苹果的上市时间更早,A正确。昭通的纬度更低,气温年较差相对更小,B错。黄土高原的昼夜温差更大,C错。交通方面,云南昭通并没有明显的优势,D错。故选A。
【点睛】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如下图:
(2021·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东北亚各国国家间2000-2016年年均木材流动量示意图(单位:m3)。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东北亚木材输出国主要有( )
A.俄罗斯、中国、朝鲜 B.俄罗斯、中国、日本
C.朝鲜、中国、韩国 D.蒙古、朝鲜、日本
22.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的木材多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叶林 D.季雨林
23.影响木材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
A.地理位置 B.市场 C.交通 D.原料产地
【答案】21.A 22.C 23.B
【解析】21.根据图中数值可以得出,东北亚木材输出国主要有俄罗斯、中国和朝鲜。日本和蒙古木材输出数量较少。故选A。
22.根据区域地理知识可知,俄罗斯纬度位置较高,气候寒冷,自然植被主要为亚寒带针叶林,而我国的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较丰富,所以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的木材多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故选C。
23.从图中数据可知大量的木材流向日本、韩国,这些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对木材的需求量大,导致木材由丰富的国家和地区流往需求量大的地区。所以影响木材流向的主要因素是市场。故选B。
【点睛】木材输出国应是森林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国家,输出的木材应以本国自然植被的种类为主。俄罗斯、中国都是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日本、朝鲜、韩国是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国家。
(2021·高二单元测试)下图所示沪昆高速铁路是一条连接上海市与云南省昆明市的高速铁路,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版)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是中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速度等级最高、经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沪昆高铁沿线穿越了很多隧道。根据地形推断下列途经隧道最多的区间段是( )
A.昆明—贵阳 B.长沙—南昌 C.南昌—杭州 D.杭州—上海
25.下列景观中,乘坐沪昆高铁沿途可观赏到的是( )
A. B.
C. D.
【答案】24.A 25.D
【分析】24.四个选项所示路段相比而言,昆明—贵阳段经过云贵高原,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隧道比重大,途经隧道最多,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5.沪昆高铁连接上海和昆明。A为高俊的雪峰(青藏地区),B为窑洞(黄土高原地区),C为蒙古包(内蒙古高原地区),D为峰丛地貌(喀斯特地貌,云贵地区分布多),故选D。
【点睛】云贵高原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喀斯特地貌广布,多石林、峰丛、溶洞、地下暗河等。
二、综合题
26.(2021·高二单元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近年来,地处大陆性气候区的许多地方出现了洪水灾害。例如2010年3月哈萨克斯坦东南部甲地所在州遭遇了一场大洪水,造成巨大损失。下图1为哈萨克斯坦及周边地区略图,图2为甲地年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描述哈萨克斯坦地形特征。
(2)分析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春季多发洪水的原因。
(3)说明哈萨克斯坦本次洪水的主要特点。
【答案】(1)地形复杂;东南高、西北低;东部和东南部多山地。
(2)春季降水多;春季升温快,冰雪快速消融;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增多。
(3)由降水和冰雪消融叠加,水量更大;在山地地区,汇水速度快;洪水持续时间短。
【分析】本题以哈萨克斯坦为载体,涉及地形特征描述、洪水多发的原因、洪水的特点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
由图可知,哈萨克斯坦有山地、丘陵、平原等,地形类型多样,地形复杂;东部和东南部以山地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2)
由图可知,地处东南部的甲地3-5月即春季降水多;冬季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春季气温回升快,积雪快速消融,形成洪水;全球气候变暖,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气温、降水极端现象多发,极端天气增多。
(3)
由图可知甲地3月降水较多,气温较高,故降水和积雪消融叠加,洪水水量更大;甲地位于山地地区,山区汇水速度快;受山地地形影响,洪水消退快,持续时间短。
【点睛】
27.(2022·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23万km2,占全国的21.4%,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中央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1)长江经济带拥有三个国家级城市群,指出其名称。
(2)从区域空间尺度角度,说明乙城市群与A、B、C三省的关系。
(3)从区域空间尺度角度,说明上海市、丙城市群、长江经济带的关系。
(4)从区域空间尺度角度,分析上海与丙城市群及长江经济带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1)甲为成渝城市群;乙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丙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2)乙城市群覆盖A、B、C三省各一部分区域;乙城市群的空间尺度与A、B、C三省的空间尺度存在重叠关系;乙城市群与A、B、C三省属于不同空间尺度。
(3)上海市空间尺度最小,隶属于丙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空间尺度最大,包括丙城市群和上海市。
(4)上海市为丙城市群及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上海市的发展可以带动丙城市群及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上海市可以为丙城市群及长江经济带的其他区域提供资金和技术;丙城市群及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可以促进上海市的发展;丙城市群及长江经济带为上海市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和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
【分析】本题考查不同的区域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同区域之间发展的条件,难度中等。
【详解】(1)读图即可判断三大城市群。甲为成渝城市群;乙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丙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2)读图可知,乙城市群与A、B、C三省在空间上具有重叠关系,乙包含ABC三省的部分地区,属于不同的空间尺度。
(3)三者属于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上海市空间尺度最小,长江经济带空间尺度最大。上海市空间尺度最小,隶属于丙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空间尺度最大,包括丙城市群和上海市。
(4)三者中,上海市属于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为并城市群和长江经济核心带提供资金和技术,上海的发展可以带动丙城市群和长江经济核心带的发展。同时丙城市群和长江经济核心带能反作用给上海,促进上海发展,提供原料和市场。上海市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及长江经济带相互促进发展。
【点睛】
28.(2023春·高二单元测试)读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波黑的地理位置特征。
(2)说出甲、乙两城市的气候特征差异,并指出主要影响因素。
饱经战乱和政变的波黑,2016年经济才开始复苏。2019年4月,在波黑最大规模的贸易博览会上,中国的现代化铁路、高速公路建设成果展首次亮相,广受赞誉。目前两国已就铁路、公路建设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
(3)结合波黑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其加强与中国合作建设铁路、高速公路的原因。
【答案】(1)大致位于42°N-46°N之间(中纬度);欧洲巴尔干半岛西北部(北半球、东半球);大部分为内陆地区,南部极少部分濒临亚得里亚海;其南、西、北面与克罗地亚共和国毗连,东与塞尔维亚、黑山为邻。
(2)甲城市全年气温较低,各月降水较均匀。乙城市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地形、海陆位置、大气环流。
(3)该国大部分位于内陆,山区面积广大,交通建设难度大;矿产、森林资源丰富,需要长途、大量、连续运输;本国交通基础设施陈旧、技术较落后,资金不足,通过合作可得到中国的支持。
【分析】本题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图为资料,涉及了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和交通建设的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详解】(1)描述国家的位置特征应从其所在的半球位置、大洲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交通位置、特殊位置等方面分析;结合图示及位置描述要点可以得出波黑大致位于42°N-46°N之间(中纬度);欧洲巴尔干半岛西北部(北半球、东半球);大部分为内陆地区(位于迪纳拉高原和萨瓦河流域),南部极少部分濒临亚得里亚海;其南、西、北面与克罗地亚共和国毗连,东与塞尔维亚、黑山为邻。
(2)甲、乙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图示给出的气候要素气温、降水进行分析。甲城市最热月气温低于20℃.相比乙地气温而言,甲的全年 气温较低,乙地夏热冬温;从降水来看。甲的降水全年较均匀,乙的降水季节变化较大。二者气候的差异与地形、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等有关,甲地海拔较高且纬度较高,受西风影响大;乙地位于沿海地区,纬度较低,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较大,夏季降水相对较少。
(3)结合图示可知,波黑大部分位于内陆地区,境内山地多,且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自然条件尤其是地形条件影响了交通建设;该国山地多,森林资源丰富,据材料,该国的矿产资源也很丰富,国家内部市场较小,其经济发展需要将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就必然涉及到将位于内陆的这些资源远距离外运或从外引入产业产品,运力大且能实现陆上连续运输的较为现实的交通方式是高速铁路及公路,但该国的交通设施陈旧、技交通建设技术较落后,且建设资金不足,因此,波黑加强与中国合作建设铁路、高速公路通过合作可得到中国的全方位支持。
29.(2022·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1年11月26日西藏萨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统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该蓄水灌溉系统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本波山下,地处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土多水少。年降雨量在150至300毫米,10年当中,只有三四年降水是充足的,水在萨迦当地是相当珍贵的。
材料二:萨迦灌区北流的萨迦冲曲在萨迦寺北面分成三道支流,由一座三门水闸控制,三道支流通向三汪蓄水池,其间亦各有一水闸控制,这套灌溉系统的周围即水浇地。蓄水池大体为矩形,采用敞口形式,由引水渠、池体和出水管网等几部分组成。蓄水池的水需要经过日晒后才可以使用。
材料三:图为局部灌区结构图和蓄水池景观图。
(1)根据材料推断蓄水池水的主要来源及蓄水池的主要功能。
(2)请说明萨迦蓄水池的水要经过日晒后才可以使用的原因。
(3)从萨迦地区的环境特点及蓄水池结构来推测蓄水池利于晒水的理由。
【答案】(1)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抗旱、防洪、文化、科学、旅游功能。
(2)该地地势高,发展农业的热量条件差;灌溉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水温低;经过日晒后的水进行灌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萨迦地处河谷地区,地势相对平坦开阔,利于晒水;萨迦地区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利于晒水;蓄水池由石头所砌,比热容小,白天增温快,利于加热池水;蓄水池结构致密,渗水少;蓄水池采用敞开的形式,便于积水且晒水时受光面积大。
【分析】本题以局部灌区结构图和蓄水池景观图为资料,主要是考查蓄水池功能和环境特点的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详解】(1)萨迦地区位于西藏,海拔高,蓄水池水的主要来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地处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土多水少,蓄水池的主要功能主要变现在灌溉、抗旱;夏季水量大时可以蓄水防洪,同时还有文化、科学、旅游功能。
(2)西藏萨迦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发展农业的热量条件差;灌溉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农业区海拔也较高,水温低;经过日晒后的水温度升高,进行灌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萨迦地处河谷地区,地势相对平坦开阔,光照较充足,利于晒水;萨迦地区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利于晒水;蓄水池由石头所砌,石头比热容小,白天增温快,利于加热池水;蓄水池结构致密,渗水少,水分散失少;蓄水池采用敞开的形式,便于积水且晒水时受光面积大。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元单元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高二单元测试)历史上,鄂尔多斯高原上的库布齐曾经森林茂盛、牛羊遍地,到了明清,逐渐演变成为寸草不生的大片沙漠。如今当地在开发太阳能资源的同时,创造了“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治沙改土、产业扶贫”的生态光伏模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历史上库布齐从水草丰美演变成沙漠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B.地表多沙质沉积物
C.大风日数多 D.过渡放牧、砍伐和垦殖
2.“板下修复”的主要益处是( )
A.大幅度削弱太阳辐射 B.增加漫射光,降低太阳辐射强度
C.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D.种植耐阴经济植物
3.该模式对防治荒漠化的好处有( )
①太阳能电池板可削减风力,阻挡风沙 ②太阳能电池板遮挡阳光,有利于禽畜生长
③为当地提供新能源,可减少薪柴砍伐 ④增加该地区的年降水量,改变气候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2021·高二单元测试)读下图,四幅图中有关水系形态及分布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水系所在地区多喀斯特地貌,地势崎岖
B.B水系呈现向心状,如刚果盆地中的河流
C.C水系呈树枝状,如江南丘陵的中小河流
D.D河网密布,分布在盆地内部和平原地区
(2021·高二单元测试)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
A.黄河下游流水沉积 B.云贵高原流水溶蚀
C.长江中游流水堆积 D.宁夏平原风力堆积
6.针对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加固大堤②采挖河沙③裁弯取直④节水灌溉⑤建设分蓄洪区⑥上游兴建水库⑦下游建设防护林工程
A.①②④⑤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⑤⑥
(2021·高二单元测试)西藏阿里地区依托极佳的暗夜条件和国家天文台阿里观测站的技术力量,集夜空保护、旅游、科普于一体,建成国内第一家以星空为主题的暗夜公园,成为青藏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图1是“阿里某夜星空景观图”,图2是“阿里地区的气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阿里地区建设“暗夜公园”的有利自然条件,( )
A.海拔高,可见天空范围广 B.地广人稀,光源污染较少
C.湿度较大,对星光折射少 D.空气稀薄,空气透明度高
8.阿里“暗夜公园"观测璀璨星空(如图1),最佳节日是( )
A.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 B.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C.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D.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2021·高二单元测试)我国中部某村面积20.5km ,山清水秀,亚热带森林广布。1980-2011年该村人口由近2000人减少到不足700人。2011年开始当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传统民居进行修缮,发展特种种植业和养殖业等。2013年该村被列入“全国12个美丽宜居乡村”名单。至2018年,该村常住人口增加到2300人,旅游业的发展使该村脱贫致富。下图为该村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最有可能为该地民居的是( )
A.B.
C.D.
10.该村传统民居得以完整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少 B.距城市近 C.森林面积广 D.交通闭塞
11.该村增加的常住人口主要是( )
A.城市休闲的市民 B.行政管理人员 C.返乡创业的村民 D.外来租店的商人
(2019秋·安徽阜阳·高二界首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据此结合甲、乙两区域地理要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导致甲、乙两区域年平均气温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13.甲、乙两区域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都受( )
A.季风影响 B.地形影响 C.洋流影响 D.植被影响
14.与甲区域相比,乙区域( )
A.水产业发达 B.耕地分散 C.人口较多 D.石油资源丰富
15.(2022秋·江西上饶·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关于区域,下列说法的正确的是( )
A.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区域的范围也越大。 B.相同层级区域包含的小尺度区域数量是相同的。
C.东北地区与东北三省的空间范围是一致的。 D.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的层级是一样的。
(2021·高二单元测试)“黄河之患,患在多沙”。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游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6.在黄土高原的治理中,把植树种草作为一个重要手段,其主要目的是( )
①固定表土②涵养水源③沉积泥沙④降低风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水库放水冲沙效果最佳的时间是( )
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
18.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 D.海—气相互作用原理
(2021·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关于图中各地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主要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B.甲乙两地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C.丙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盐碱化 D.从西安乘火车沿陇海、京广线可到武汉
20.与丙地苹果产区相比,云南昭通发展苹果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
A.上市较早 B.气温年较差大 C.昼夜温差大 D.交通便利
(2021·高二单元测试)下图为东北亚各国国家间2000-2016年年均木材流动量示意图(单位:m3)。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东北亚木材输出国主要有( )
A.俄罗斯、中国、朝鲜 B.俄罗斯、中国、日本
C.朝鲜、中国、韩国 D.蒙古、朝鲜、日本
22.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的木材多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叶林 D.季雨林
23.影响木材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
A.地理位置 B.市场 C.交通 D.原料产地
(2021·高二单元测试)下图所示沪昆高速铁路是一条连接上海市与云南省昆明市的高速铁路,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版)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是中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速度等级最高、经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沪昆高铁沿线穿越了很多隧道。根据地形推断下列途经隧道最多的区间段是( )
A.昆明—贵阳 B.长沙—南昌 C.南昌—杭州 D.杭州—上海
25.下列景观中,乘坐沪昆高铁沿途可观赏到的是( )
A. B.
C. D.
26.(2021·高二单元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近年来,地处大陆性气候区的许多地方出现了洪水灾害。例如2010年3月哈萨克斯坦东南部甲地所在州遭遇了一场大洪水,造成巨大损失。下图1为哈萨克斯坦及周边地区略图,图2为甲地年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描述哈萨克斯坦地形特征。
(2)分析近年来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春季多发洪水的原因。
(3)说明哈萨克斯坦本次洪水的主要特点。
27.(2022·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23万km2,占全国的21.4%,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中央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之一,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1)长江经济带拥有三个国家级城市群,指出其名称。
(2)从区域空间尺度角度,说明乙城市群与A、B、C三省的关系。
(3)从区域空间尺度角度,说明上海市、丙城市群、长江经济带的关系。
(4)从区域空间尺度角度,分析上海与丙城市群及长江经济带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28.(2023春·高二单元测试)读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波黑的地理位置特征。
(2)说出甲、乙两城市的气候特征差异,并指出主要影响因素。
饱经战乱和政变的波黑,2016年经济才开始复苏。2019年4月,在波黑最大规模的贸易博览会上,中国的现代化铁路、高速公路建设成果展首次亮相,广受赞誉。目前两国已就铁路、公路建设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
(3)结合波黑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其加强与中国合作建设铁路、高速公路的原因。
29.(2022·高二单元测试)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1年11月26日西藏萨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统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该蓄水灌溉系统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本波山下,地处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土多水少。年降雨量在150至300毫米,10年当中,只有三四年降水是充足的,水在萨迦当地是相当珍贵的。
材料二:萨迦灌区北流的萨迦冲曲在萨迦寺北面分成三道支流,由一座三门水闸控制,三道支流通向三汪蓄水池,其间亦各有一水闸控制,这套灌溉系统的周围即水浇地。蓄水池大体为矩形,采用敞口形式,由引水渠、池体和出水管网等几部分组成。蓄水池的水需要经过日晒后才可以使用。
材料三:图为局部灌区结构图和蓄水池景观图。
(1)根据材料推断蓄水池水的主要来源及蓄水池的主要功能。
(2)请说明萨迦蓄水池的水要经过日晒后才可以使用的原因。
(3)从萨迦地区的环境特点及蓄水池结构来推测蓄水池利于晒水的理由。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