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5.1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同步测试(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0秋·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斯里兰卡等高线地形分布图,该地地表分布着大面积的砖红壤和热带季雨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科伦坡与亭可马里的降水季节变化特点是( )
A.二者均夏多冬少 B.利伦坡夏多冬少,亭可马里冬多夏少
C.二者均冬多夏少 D.科伦坡冬多夏少,亭可马里夏多冬少
2.斯里兰卡砖红壤和热带季雨林分布广泛,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低 B.气候高温多雨 C.海陆分布 D.太阳辐射强烈
3.与热带雨林相比,热带季雨林( )
A.分布面积更广 B.分布纬度更低 C.旱季部分树木落叶 D.树木更茂盛
【答案】1.B 2.B 3.C
【分析】1. 斯里兰卡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吹西南风,冬季吹东北风,亭可马里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 科伦坡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故科伦坡夏多冬少,亭可马里冬多夏少,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2.砖红壤是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下,发生强度富铁铝化和生物富集过程,而热带季雨林是在温暖多雨的热带自然形成的,故气候高温多雨是砖红壤和热带季雨林分布广泛的主要原因,B正确;纬度位置低、太阳辐射强烈只说明了高温形成的条件,AD错误;海陆分布的影响小,C错误;故选B。
3.热带雨林地区位于赤道附近,全年降水均匀,树木更茂盛,没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热带季雨林所处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故与热带雨林相比,热带季雨林旱季部分树木落叶,C正确;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更广、分布纬度更低,故选C。
【点睛】本题以斯里兰卡等高线地形分布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2020秋·高一课时练习)植被是指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植被的分布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各个地区自然植被分布的差异,往往意味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4.下列植被类型中,能够反映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是( )
A.温带草原 B.温带荒漠
C.亚寒带针叶林 D.河漫滩草甸
5.下列关于植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较多的地方,植被一定生长茂盛
B.高温多雨的地区,由于土壤肥力特别高,故植物生长茂盛
C.自然植被相似的地方,其自然地理环境也基本相似
D.自然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就再也不能形成稳定的植被
6.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藏高原,虽然处在同一纬度,但自然植被差异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土壤 B.地形
C.地质历史 D.水分状况
【答案】4.D 5.C 6.B
【解析】4.河漫滩草甸主要分布在河床一侧或两侧,由于受河流水的影响,相较于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亚寒带针叶林,其土壤的水分条件较好,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植被的生长与气候、土壤、地形等自然环境要素密切相关,降水较多的地方,植被不一定生长茂盛,A错误;高温多雨的地区,淋洗作用强,土壤肥力差,B错误;自然植被类型相似,说明这些地区的气候、土壤、地形等条件基本相似,所以,其自然地理环境也基本相似,C正确;自然植被遭到破坏,停止破坏后,设置保护区,其自然植被会缓慢恢复,可形成稳定的植被带,D错误。故选C。
6.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平原,海拔较低,水热条件好;青藏高原由于海拔较高,气温低,降水少,水热条件较差,故自然植被远远不如长江中下游地区自然植被长得茂盛,种类不及其丰富,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B正确,排除其它选项。故选B。
【点睛】植被与环境的关系。1.热量:影响植被的分布,生长速度和植物形态(低热量区的垫状植被)。2.光照:有机质的积累有关。3.降水:迎风坡降水随海拔升高先升高后降低;背风坡降水少;焚风效应。4.地形:类型;海拔;坡向;坡度(坡度越大,面积越小,植被越少)。
7.(2021·高一课时练习)清明节期间高中生张小明前往我国某森林公园进行研学旅行。在公园里,他发现有一些树上深绿树叶中有些树叶开始枯黄脱落,而有一些光秃秃树上开始长出嫩绿叶,他查阅资料绘制了公园里两种树的树叶凋落数量的逐月变化示意图(如图)。甲、乙树种最有可能属于( )
A.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C.热带季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甲树种“清明节期间深绿树叶中有些树叶开始枯黄脱落”和树叶逐月凋落示意图知:甲树种在春季落叶最多,冬季气温较低,降水少,到了春季气温回升,旧树叶凋落,新叶长出;又由树叶逐月凋落示意图知:甲树种全年有落叶,说明全年有树叶,应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树叶逐月凋落示意图知:乙树种秋季落叶最多,在冬季没有树叶,故没有落叶;由材料:“光秃秃树上开始长出嫩绿叶”说明乙树种春季发芽,冬季没有树叶,所以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故B正确,A、C、D错误。
【点睛】地域性分异规律: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又叫纬度地带性,形成的原因是各地区热量条件不同,主要受到太阳辐射大小的影响,在低纬和高纬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比较典型。从赤道向两极的植被依次为雨林、常绿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带性又叫经度地带性,形成原因是由于水分的变化,受到海陆分布差异的影响,在中纬度地区比较典型。从沿海向内陆的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土壤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土、草原土、荒漠土。3、山地垂直分异规律:高山山麓到山顶的自然景观是以水热组合为基础的,所以分析山地垂直分异就是在分析垂直方向上气候要素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垂直变化,气温大体海拔的升高,气温在降低,表现比较稳定;而水分条件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比较复杂,比如迎风坡,降水随海拔的升高,降水先增加后减少,比如靠近雪线下部的水分条件要好一些。
8.(2018秋·高一课时练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自然地理环境呈现整体性特点,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描述最可信的是
A.枯水期时,河流搬运能力降低,河水含沙量增加
B.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风力侵蚀作用强烈,流水侵蚀作用较弱
C.洪水期时,河流携带大量矿物质到河口,加剧咸潮危害
D.北美西部温带荒漠的沙尘被气流携带到北太平洋,利于渔业资源的发展
【答案】B
【分析】该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气压带、风带。
【详解】枯水期时,河流搬运能力降低,河水携带泥沙的能力下降,含沙量减少,A错。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降水少,气候干旱,以风力侵蚀为主,侵蚀作用强烈,流水侵蚀作用较弱,B对。洪水期时,河流携带大量泥沙矿物质到河口,水量大,水位较高,不会发生咸潮危害,C错。北美西部有高大的山脉阻挡,主要位于盛行西风带,温带荒漠的沙尘被气流携带向东吹向大西洋,不可能吹到太平洋,D错。
(2018·高三课时练习)我国某地区的植被多呈斑块分布的特征。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该地区结皮斑块产生的径流、侵蚀产物、有机质、氮及溶解养分中均大量被位于下坡向的灌丛斑块截获。下图为该地区植被呈斑块状分布的山坡。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9.关于a处植被的作用与形成b处堆积物的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增加湿度和径流;重力作用 B.阻止冰川和固沙;冰川作用
C.拦截径流和泥沙;流水作用 D.减小风速和沙尘;风化作用
10.结合材料和图片,推测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荒漠地区 D.沿海地区
【答案】9.C 10.C
【解析】9.a处灌丛植被位于坡地,主要作用是拦截径流和泥沙,A错。随着植被阻挡、拦截,径流速度减慢,形成b处堆积物,是流水沉积作用。C对。图中显示的是地表径流,没有冰川、沙尘、风的影响,B、D错。故选C。
10.结合材料和图片,该地山麓地带,海拔约1000米,分布灌丛下土堆,植被是一年生植被,没有高大树木生长,推测该地区水资源短缺,最可能位于荒漠地区,C对。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沿海地区主要植被是多年生树木,A、B、D错。故选C。
【点睛】森林一般分布于湿润、半湿润地区;草原一般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荒漠一般分布于干旱地区。
11.(2019·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各组气候类型中,基本上对应同一种自然带的是
A.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C.热带沙漠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D
【分析】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详解】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的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选D。
12.(2018·高一课时练习)如果只考虑纬度因素,我国下列各地生物量(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总量)最大的是( )
A.三江平原
B.江汉平原
C.华北平原
D.珠江三角洲
【答案】D
【详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纬度最低,光热资源丰富,生物量最大,故D项正确;三江平原纬度高,热量条件较差,生物量较小,江汉平原和华北平原生物量不及珠江三角洲。故选D。
13.(2020秋·高一课时练习)白令海峡是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相距最近处,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铁路同原有铁路连通,可以为两大陆提供一条便捷的陆上交通通道。从北京到洛杉矶铁路沿线,占绝对优势的自然景观是( )
A.针叶林
B.阔叶林
C.半荒漠
D.苔原
【答案】A
【详解】该铁路主要经过地区是60°N,也就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特点是冬季长而严寒,暖季短促,气温年较差大。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典型植被为针叶林,故占绝对优势的自然景观是针叶林。故选A。
【点睛】
(2022秋·青海海东·高一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乙地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15.造成丁地与乙地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与降水 B.地形与气温 C.地形与降水. D.人类活动
【答案】14.C 15.A
【解析】14.乙地位于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C正确;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ABD错误。故选C。
15.影响植被类型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丁地为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气温高,降水丰富,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乙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丁地少,热量条件较丁地差,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因此A正确。地形和人类活动影响小,BCD错误。故选A。
【点睛】热带季风气候:大致在北纬10°至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典型地区是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典型植被是热带季雨林(树木旱季有落叶现象)或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大致在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典型地区是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南沿海地区;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大致在北纬35°~50°之间的亚欧大陆东岸,典型地区是我国华北和东北、俄罗斯远东、日本群岛和朝鲜半岛的北部;典型植被是温带落叶落叶林。
二、综合题
16.(2022·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巽他大陆架(下图)位于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及马来群岛之间。末次冰期时(距今约11.7千年~110千年)海平面下降,特别是末次盛冰期(距今约19千年~23千年),巽他大陆架海平面与现代海平面相比下降约123米。
(1)指出末次冰期热带雨林与现代热带雨林位置上的差别,并分析气候原因。
(2)与图示现代热带雨林相比较,末次冰期热带雨林面积更大。说明末次冰期热带雨林面积更大的原因及其对当时全球碳循环的重要影响。
(3)加里曼丹岛上分布着热带山地雨林、低山雨林、低地雨林。加里曼丹岛上的最高峰海拔4101米。请在下图中用一系列“▲”画出岛上主要山脉走向,并用箭头表示热带山地雨林在末次冰期的变动方向。
【答案】(1)差别:末次冰期热带雨林更集中于赤道(低纬度)地区分布。气候原因:末次冰期时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2)原因:海平面下降,巽他大陆架广泛出露。影响:吸收二氧化碳量多(释放氧气多);固定、储存碳元素多。
(3)
【分析】本题以巽他大陆架为背景,涉及影响植被的因素、森林生态功能及地貌判读相关知识,考查读图分析及综合思维能力。
(1)
依据图例,两条实线之间为现代热带雨林分布范围,两条虚线之间为末次冰期热带雨林分布范围,从图中可以看出,末次冰期热带雨林分布纬度较低,集中在赤道两侧分布,现代热带雨林分布纬度位置较高,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热条件的差异,末次冰期气温降低,且降水较少,无法向较高纬度地区扩展,因此热带雨林分布纬度较低。
(2)
结合材料信息,末次冰期时海平面下降,大陆架整体出露海面而形成一片连续的陆地,比现代热带雨林形成时期的陆地面积大,因此形成的热带雨林面积更大,热带雨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相当于一个大型的碳储库,对调节全球大气成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根据图中河流位置及流向,自中部流向两侧海洋,可以判断出该地地势中部高,山地主要分布在岛屿中部,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热带山地雨林是指那些生长在山上有3300尺高度的森林,高的山地林一般在2500-3000m 高度以上,森林末次冰期海平面下降,相当于山体海拔升高,因此热带山地雨林分布面积扩大。作图如下:
17.(2021秋·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号称“世界干极”,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然而由于厄尔尼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的偏东信风势力减弱,致使流向太平洋西部的温暖海水滞留在东部)的影响,2015年9~10月,该沙漠中休眠已久的花的种子迅速发芽、生长、开花,形成了“沙漠花海”的自然奇景。如图为阿塔卡马沙漠位置和相关地理景观示意图。
(1)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气候在阿塔卡马沙漠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2)说出图中甲处自然带的名称,并分析成因。
(3)结合材料,分析2015年9~10月阿塔卡马沙漠出现“沙漠花海”的原因。
【答案】(1)该地区年均温较高,年降水量稀少,蒸发量大,致使地表水缺乏,河流欠发育;植被稀疏;沙漠广布,土壤贫瘠;自然地理环境总体表现为干旱。
(2)热带雨林带。纬度较低,地处热带;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受沿岸巴西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
(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东部水温异常升高,导致位于太平洋东部的阿塔卡马沙漠附近降水增多;充足的水分和高温促使沙漠中的种子迅速发芽、生长、开花。
【分析】本题考查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世界主要自然带的分布和成因,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详解】(1)本题可以从自然环境各个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该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寒流的影响,年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因此致使地表水缺乏,河流欠发育;水少所以植被稀疏;沙漠广布,土壤贫瘠;自然地理环境总体表现为“干旱”的突出特征。
(2)读图可知,甲位于巴西东南部,属于非地带性因素形成的热带雨林带。具体成因包括该地纬度较低,全年高温;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巴西暖流流经,增温增湿,终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带。
(3)本题需要结合厄尔尼诺现象有关知识回答。由材料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减弱,太平洋东部水温异常升高;导致位于太平洋东部的阿塔卡马沙漠附近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多;雨水下渗和当地的高温促使沙漠中的种子迅速发芽、生长、开花。
【点睛】
18.(2021秋·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森林的分布和气候、地形、土壤以及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下图示意世界主要森林带分布。
(1)指出I森林带的分布规律。
(2)指出①处森林形成的原因。
(3)简述②森林的植被特点。
【答案】(1)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北部。
(2)所处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形成热带雨林。
(3)植被具有耐受夏季干热气候的特征;叶片常绿坚硬,具有厚的革质硬叶,表面有蜡质光泽;根系发达;一般株高较矮,树干粗壮。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植被的分布及其气候的形成原因,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点。
【详解】(1)据I森林带的分布纬度可知,应该是亚寒带针叶林,据图中分布范围判断,其分布规律是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北部。
(2)①处森林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是热带雨林,形成的原因是位于南回归线以北,所处纬度较低,热量充足,适合生长热带植被;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沿岸有巴西暖流流经,对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形成热带雨林。
(3)②森林位于北美大陆西岸30°N-40°N之间,是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夏季高温干燥,故②森林的植被具有耐受夏季干热气候的特征;为减少蒸发,叶片常绿坚硬,具有厚的革质硬叶,表面有蜡质光泽,是常绿硬叶林;夏季高温干燥,根系发达,利于吸收地下水分;一般株高较矮,树干粗壮。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5.1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同步测试(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0秋·高一课时练习)下图为斯里兰卡等高线地形分布图,该地地表分布着大面积的砖红壤和热带季雨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科伦坡与亭可马里的降水季节变化特点是( )
A.二者均夏多冬少 B.利伦坡夏多冬少,亭可马里冬多夏少
C.二者均冬多夏少 D.科伦坡冬多夏少,亭可马里夏多冬少
2.斯里兰卡砖红壤和热带季雨林分布广泛,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低 B.气候高温多雨 C.海陆分布 D.太阳辐射强烈
3.与热带雨林相比,热带季雨林( )
A.分布面积更广 B.分布纬度更低 C.旱季部分树木落叶 D.树木更茂盛
(2020秋·高一课时练习)植被是指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植被的分布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各个地区自然植被分布的差异,往往意味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4.下列植被类型中,能够反映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是( )
A.温带草原 B.温带荒漠
C.亚寒带针叶林 D.河漫滩草甸
5.下列关于植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较多的地方,植被一定生长茂盛
B.高温多雨的地区,由于土壤肥力特别高,故植物生长茂盛
C.自然植被相似的地方,其自然地理环境也基本相似
D.自然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就再也不能形成稳定的植被
6.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藏高原,虽然处在同一纬度,但自然植被差异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土壤 B.地形
C.地质历史 D.水分状况
7.(2021·高一课时练习)清明节期间高中生张小明前往我国某森林公园进行研学旅行。在公园里,他发现有一些树上深绿树叶中有些树叶开始枯黄脱落,而有一些光秃秃树上开始长出嫩绿叶,他查阅资料绘制了公园里两种树的树叶凋落数量的逐月变化示意图(如图)。甲、乙树种最有可能属于( )
A.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C.热带季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8.(2018秋·高一课时练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自然地理环境呈现整体性特点,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描述最可信的是
A.枯水期时,河流搬运能力降低,河水含沙量增加
B.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风力侵蚀作用强烈,流水侵蚀作用较弱
C.洪水期时,河流携带大量矿物质到河口,加剧咸潮危害
D.北美西部温带荒漠的沙尘被气流携带到北太平洋,利于渔业资源的发展
(2018·高三课时练习)我国某地区的植被多呈斑块分布的特征。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该地区结皮斑块产生的径流、侵蚀产物、有机质、氮及溶解养分中均大量被位于下坡向的灌丛斑块截获。下图为该地区植被呈斑块状分布的山坡。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9.关于a处植被的作用与形成b处堆积物的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增加湿度和径流;重力作用 B.阻止冰川和固沙;冰川作用
C.拦截径流和泥沙;流水作用 D.减小风速和沙尘;风化作用
10.结合材料和图片,推测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荒漠地区 D.沿海地区
11.(2019·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各组气候类型中,基本上对应同一种自然带的是
A.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C.热带沙漠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12.(2018·高一课时练习)如果只考虑纬度因素,我国下列各地生物量(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总量)最大的是( )
A.三江平原
B.江汉平原
C.华北平原
D.珠江三角洲
13.(2020秋·高一课时练习)白令海峡是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相距最近处,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铁路同原有铁路连通,可以为两大陆提供一条便捷的陆上交通通道。从北京到洛杉矶铁路沿线,占绝对优势的自然景观是( )
A.针叶林
B.阔叶林
C.半荒漠
D.苔原
(2022秋·青海海东·高一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乙地的植被类型是(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15.造成丁地与乙地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与降水 B.地形与气温 C.地形与降水. D.人类活动
二、综合题
16.(2022·高一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巽他大陆架(下图)位于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及马来群岛之间。末次冰期时(距今约11.7千年~110千年)海平面下降,特别是末次盛冰期(距今约19千年~23千年),巽他大陆架海平面与现代海平面相比下降约123米。
(1)指出末次冰期热带雨林与现代热带雨林位置上的差别,并分析气候原因。
(2)与图示现代热带雨林相比较,末次冰期热带雨林面积更大。说明末次冰期热带雨林面积更大的原因及其对当时全球碳循环的重要影响。
(3)加里曼丹岛上分布着热带山地雨林、低山雨林、低地雨林。加里曼丹岛上的最高峰海拔4101米。请在下图中用一系列“▲”画出岛上主要山脉走向,并用箭头表示热带山地雨林在末次冰期的变动方向。
17.(2021秋·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号称“世界干极”,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然而由于厄尔尼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的偏东信风势力减弱,致使流向太平洋西部的温暖海水滞留在东部)的影响,2015年9~10月,该沙漠中休眠已久的花的种子迅速发芽、生长、开花,形成了“沙漠花海”的自然奇景。如图为阿塔卡马沙漠位置和相关地理景观示意图。
(1)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气候在阿塔卡马沙漠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2)说出图中甲处自然带的名称,并分析成因。
(3)结合材料,分析2015年9~10月阿塔卡马沙漠出现“沙漠花海”的原因。
18.(2021秋·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森林的分布和气候、地形、土壤以及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下图示意世界主要森林带分布。
(1)指出I森林带的分布规律。
(2)指出①处森林形成的原因。
(3)简述②森林的植被特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