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3.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同步测试(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秋·高二课时练习)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其位置随季节而变化。下图为“某区域热带辐合带形成与云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的风向分别是( )
A.西南风、东南风、西北风、东北风 B.东北风、东南风、东南风、东北风
C.东风、北风、西北风、西南风 D.东北风、东南风、西风、西风
2.热带辐合带( )
A.全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气温变化
C.影响的地区气候温和 D.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
(2022·高二课时练习)读北半球某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A气压中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位置在30°N附近 B.A的前身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C.只在夏半年出现 D.A处是亚洲高压
4.亚洲东部、南部受季风影响显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东亚地区受A气压中心影响时,吹东北风
B.南亚地区受A气压中心影响时,吹西北风
C.受A气压中心影响时,西安的气候特征为寒冷干燥
D.受A气压中心影响时,南亚的气候特征为高温多雨
(2022秋·高二课时练习)位于加勒比海地区的背风群岛早先属于西班牙殖民者命名的向风群岛的一部分,后来英国殖民者将这一部分岛屿改名为背风群岛,一直沿用至今。16世纪起,该群岛部分区域种植甘蔗,目前当地仍然盛产甘蔗(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背风群岛盛产甘蔗的首要条件是( )
A.火山灰分布范围广 B.气温日较差大 C.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D.水分热量充足
6.背风群岛的名称容易让人望文生义,实际上该群岛一年中大部分时段( )
A.遭受飓风的侵袭 B.盛行东北风 C.遭受龙卷风灾害 D.盛行东南风
(2022秋·高一课时练习)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读杭州湾示意图(下图),完成问题。
7.与钱塘江大潮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
A.河口形状 B.夏季风
C.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 D.地转偏向力
8.上右图是日、地、月运动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位置。当钱塘江出现大潮时,月球位于( )
A.甲、乙位置 B.丙、丁位置 C.甲、丙位置 D.乙、丁位置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受南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影响,泰山站二期工程创造性地采用雪下建筑,主要是将污水处理设施、融雪装置、供配电系统等安装在雪下,同时采用定制集装箱模块组合形式施工。泰山站二期工程采用了清洁能源—柴油发电机—储能电池互补的智能微电网供电系统,清洁能源为太阳能与风能。下图示意安装中的雪下建筑。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泰山站二期工程采用雪下建筑的目的是( )
①保证设施长期安全稳定运行②减少温差变化对设备的影响③减少对南极环境的破坏④降低生产成本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定制集装箱模块组合形式对该工程施工建设的益处是( )
A.缩短现场施工周期 B.节省运输成本 C.充分利用当地优势 D.集约利用土地
11.泰山站二期工程采用清洁能源一柴油发电机一储能电池互补的智能微电网供电系统的原因是该地( )
A.天气晴朗,地表反射作用强 B.受极地高压影响,风力小
C.气候恶劣,清洁能源不稳定 D.化石能源较丰富,易开采
(2021·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乙风带的名称是( )
A.极地东风带 B.盛行西风带 C.东北信风带 D.东南信风带
13.此图表示的节气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冬至日 D.春分日或秋分日
(2021·高二课时练习)印度西南部的喀拉拉邦有一狭长平缓地带,位于阿拉伯海和西高止山之间。每年雨季时,海水都会漫过低矮的海堤向河流倾泻,而后又会出现短暂的河水漫堤的“灌海”现象,从而形成海水和河水交汇的地理奇观——“回水”。这片海水与河水的交汇区被称为“回水”区。每年“回水”期间,大批游客会前来坐船观赏。左图为喀拉拉邦局部水系分布图,右图为喀拉拉邦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造成海水漫堤的盛行风是( )
A.东北季风 B.西北季风 C.东南季风 D.西南季风
15.“回水”发生的原因主要是( )
A.亚洲高压强盛 B.气压带和风带移动 C.东北信风强盛 D.植被茂密
二、综合题
16.(2021·高二课时练习)读全球某月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的季节是 ,理由是 。
(2)此时控制冰岛的大气活动中心是 ,冰岛的风向是 。
(3)某月份干燥的东北风与潮湿的西南风相遇于甲地,试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
(4)简述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对东亚气候的影响。
17.(2021·高二课时练习)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称为离岸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风称为迎岸风。下图为全球离岸风和迎岸风分布示意图,图中指向陆地的单箭头表示迎岸风,指向海洋的单箭头表示离岸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南半球的①②③④地区和北半球的⑤⑥地区迎岸风盛行季节的气候特点。
(2)离岸风为终年盛行信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其风向在北半球为 风,在南半球为 风。
(3)当南亚和东南亚盛行迎岸风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压带、风带偏南 B.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C.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18.(2021·高二课时练习)读三圈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 季的大气环流状况,请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2)一般来说,A地降水比B地 ,原因是什么?
(3)C气流来自 (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4)A是 风,B是 风,C是 风,D是 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3.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同步测试(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秋·高二课时练习)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其位置随季节而变化。下图为“某区域热带辐合带形成与云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的风向分别是( )
A.西南风、东南风、西北风、东北风 B.东北风、东南风、东南风、东北风
C.东风、北风、西北风、西南风 D.东北风、东南风、西风、西风
2.热带辐合带( )
A.全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位置移动的根本原因是气温变化
C.影响的地区气候温和 D.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
【答案】1.D 2.D
【解析】1.根据图示和三圈环流等所学知识,①地位于北半球低纬度近地面地区,该地位于东北信风带,吹东北风。②地位于南半球低纬度近地面地区,地处东南信风带,吹东南风。③地位于南半球低纬度高空地区,由于不受摩擦力的影响,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形成西风。④地位于北半球低纬度高空地区,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形成西风。D正确,排除A、B、C选项。故选D。
2.根据所学知识,全球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导致热带辐合带也跟随移动,且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向一致,大致是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A错误。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B错误。热带辐合带盛行上升气流,多降雨,主要影响地区的降水,而不是气温,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风向的判断方法:
1. 作图法:根据等压线分布图作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根据南北半球向左或者向右偏转即为风向(近地面偏转30°—45°,高考偏转90°)。
2. 风向玫瑰图:离坐标原点越近,表示风频越小;根据玫瑰图上任一点作箭头指向原点,即为该点的风向。
3. 根据旗子的飘向:旗子随风飘扬,例如旗子飘向东南,则风向为西北风。
4. 利用气候判断风向。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刮西风,北半球刮西南风,南半球刮西北风。
(2022·高二课时练习)读北半球某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A气压中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位置在30°N附近 B.A的前身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C.只在夏半年出现 D.A处是亚洲高压
4.亚洲东部、南部受季风影响显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东亚地区受A气压中心影响时,吹东北风
B.南亚地区受A气压中心影响时,吹西北风
C.受A气压中心影响时,西安的气候特征为寒冷干燥
D.受A气压中心影响时,南亚的气候特征为高温多雨
【答案】3.D 4.C
【解析】3.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北半球为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移动到60°N以南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比热容小于海洋,陆地降温快于海洋,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形成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形成了图示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因此A气压中心位于50°N附近,A错误;A的前身为副极地低气压带,B错误;主要出现在冬半年,C错误。A处是亚洲高压,D正确;故选D。
4.东亚地区受A气压中心影响时,吹西北风,南亚地区受A气压中心影响时,吹东北风,AB错误;受A气压中心影响时,西安受来自高纬大陆内部的西北风的影响,气候特征是寒冷干燥,C正确;受A气压中心影响时,南亚受来自内陆的东北季风的影响,气候特征为高温干燥,D错误;故选C。
【点睛】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季风:夏季,陆地升温快,气温高于海洋,因而在陆地形成低气压,海洋形成高气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冬季时,陆地降温快于海洋,陆地气温比海洋低,所以在陆地上形成高气压,海洋上形成低气压,所以陆地上的气压高于海洋的气压,由于大气压力使得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冬夏季风向的变化,即导致季风的形成。最典型的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2022秋·高二课时练习)位于加勒比海地区的背风群岛早先属于西班牙殖民者命名的向风群岛的一部分,后来英国殖民者将这一部分岛屿改名为背风群岛,一直沿用至今。16世纪起,该群岛部分区域种植甘蔗,目前当地仍然盛产甘蔗(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背风群岛盛产甘蔗的首要条件是( )
A.火山灰分布范围广 B.气温日较差大 C.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D.水分热量充足
6.背风群岛的名称容易让人望文生义,实际上该群岛一年中大部分时段( )
A.遭受飓风的侵袭 B.盛行东北风 C.遭受龙卷风灾害 D.盛行东南风
【答案】5.D 6.B
【解析】5.由题干可知,位于加勒比海地区的背风群岛,纬度较低,热量充足,且受周围海洋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背风群岛盛产甘蔗的首要条件是水分热量充足,D项正确;背风群岛,海拔不高,气候垂直差异不显著,C错误;地处低纬,又受海洋影响,气温日较差小,B错误;背风群岛有些岛屿有火山灰分布,有些岛屿没有火山灰分布,同是火山灰分布不是盛产甘蔗的首要条件,A错误。所以选D。
6.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为北半球的信风带,常年盛行东北风,B项正确、D项错误;该群岛一年遭受飓风的侵袭和龙卷风灾害的时间较短,A、C项错误。所以选B。
【点睛】背风群岛分内外两列:内列主要由上新世-更新世喷发的火山锥构成,地势高峻 ;外列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地势低平,多珊瑚礁。群岛终年为东北信风控制,热带海洋性气候特征明显。天然植被为热带常绿雨林,各月平均气温24-29℃。
(2022秋·高一课时练习)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读杭州湾示意图(下图),完成问题。
7.与钱塘江大潮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
A.河口形状 B.夏季风
C.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 D.地转偏向力
8.上右图是日、地、月运动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位置。当钱塘江出现大潮时,月球位于( )
A.甲、乙位置 B.丙、丁位置 C.甲、丙位置 D.乙、丁位置
【答案】7.D 8.C
【解析】7.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合力的最大时期,发生大潮,再加上杭州湾是三角形海湾,口大内小,海潮涌起时,海水由外海进入湾中,潮位堆高,潮差可达10米;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了潮势。ABC错误,地转偏向力与钱塘江大潮形成无关,D正确。故选D。
8.由图文信息可知,当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位于一条直线时,形成天文大潮,即日地月成一直线时,甲和丙位置符合题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潮汐现象和读图分析能力。钱塘江潮汐的形成主要受海湾地形的影响和天体引潮力的影响,夏季风的影响等。当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位于一条直线时,形成天文大潮,即日地月成一直线时。
(2022春·高一课时练习)受南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影响,泰山站二期工程创造性地采用雪下建筑,主要是将污水处理设施、融雪装置、供配电系统等安装在雪下,同时采用定制集装箱模块组合形式施工。泰山站二期工程采用了清洁能源—柴油发电机—储能电池互补的智能微电网供电系统,清洁能源为太阳能与风能。下图示意安装中的雪下建筑。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泰山站二期工程采用雪下建筑的目的是( )
①保证设施长期安全稳定运行②减少温差变化对设备的影响③减少对南极环境的破坏④降低生产成本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定制集装箱模块组合形式对该工程施工建设的益处是( )
A.缩短现场施工周期 B.节省运输成本 C.充分利用当地优势 D.集约利用土地
11.泰山站二期工程采用清洁能源一柴油发电机一储能电池互补的智能微电网供电系统的原因是该地( )
A.天气晴朗,地表反射作用强 B.受极地高压影响,风力小
C.气候恶劣,清洁能源不稳定 D.化石能源较丰富,易开采
【答案】9.A 10.A 11.C
【分析】9.南极大陆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具有酷寒、烈风及巨厚的冰雪覆盖层等特点,因雪下稳定性强、温度变化小,采用雪下建筑可以保证设施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并减少温差变化对设备的影响,①②正确;雪下建筑工程量大,生产成本高,而且和雪上工程一样会对南极环境产生破坏,③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南极具有酷寒、烈风、极夜等特点,适宜施工的时间短,施工难度大,定制集装箱模块组合形式可以缩短现场施工周期,减少现场施工产生的不利影响,降低施工难度,A正确;不能节省运输成本,是为克服当地不利环境条件,与集约利用土地无关,BCD错误。故选A。
11.泰山站二期工程采用的清洁能源有太阳能和风能,风能资源的稳定性、连续性较差,且该地有极昼极夜现象,太阳能资源也极不稳定,故需采用多种能源互补供电,C正确;南极冰雪表面反射阳光作用强,但和能源无关,A错误;南极常年受强大的极地高压控制及极地东风影响,风力较大,B错误;南极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开采难度大,D错误。故选C。
【点睛】南极洲的自然环境特点:(1)连同冰层在内海拔最高,平均海拔2000米,有冰雪高原之称;(2)气候严寒,11月-次年3月是暖季。年降水很少,有白色沙漠之称。常年大风,有风库之称;(3)地表面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冰川面积大;(4)生物种类少,代表性动物是企鹅。
(2021·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乙风带的名称是( )
A.极地东风带 B.盛行西风带 C.东北信风带 D.东南信风带
13.此图表示的节气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冬至日 D.春分日或秋分日
【答案】12.B 13.D
【分析】12.从图中信息可知,乙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且为西南风,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B正确;极地东风带为高纬度风带,A错误;东北信风带为北半球低纬度的风带,C错误;东南信风带为南半低纬度的风带,D错误,所以选B。
13.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及南北两侧,说明是春分日或秋风日,D正确;没有其他信息能判断具体是春分日还是秋风日,A错误;夏至日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北,冬至日位置偏南,从图中看B、C都不对。所以选D。
【点睛】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低纬度为信风带,中纬度为盛行西风带,高纬度为极地东风带。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七月位置偏北,一月位置偏南。
(2021·高二课时练习)印度西南部的喀拉拉邦有一狭长平缓地带,位于阿拉伯海和西高止山之间。每年雨季时,海水都会漫过低矮的海堤向河流倾泻,而后又会出现短暂的河水漫堤的“灌海”现象,从而形成海水和河水交汇的地理奇观——“回水”。这片海水与河水的交汇区被称为“回水”区。每年“回水”期间,大批游客会前来坐船观赏。左图为喀拉拉邦局部水系分布图,右图为喀拉拉邦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造成海水漫堤的盛行风是( )
A.东北季风 B.西北季风 C.东南季风 D.西南季风
15.“回水”发生的原因主要是( )
A.亚洲高压强盛 B.气压带和风带移动 C.东北信风强盛 D.植被茂密
【答案】14.D 15.B
【分析】14.由材料分析可知,海水漫堤发生在雨季(夏季)。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海水水位升高,越过低矮的海堤进入河流,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回水”发生时为夏季,此时太阳直射点直射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也随之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到赤道以北,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南风,进而形成“回水”现象,B正确;亚洲高压冬季强盛,A错误;该地区发生回水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不受东北信风影响,C错误;植被茂密与回水发生无关,D错误。故选B。
【点睛】印度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水汽,形成雨季;冬季受来自陆地的东北季风气候,降水少,形成旱季。
二、综合题
16.(2021·高二课时练习)读全球某月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的季节是 ,理由是 。
(2)此时控制冰岛的大气活动中心是 ,冰岛的风向是 。
(3)某月份干燥的东北风与潮湿的西南风相遇于甲地,试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
(4)简述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对东亚气候的影响。
【答案】(1) 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北半球陆地出现高压中心,南半球陆地出现低压中心(或者赤道低压带南移)
(2) (冰岛)低压 偏南风
(3)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压带北移至甲地附近,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右偏为西南季风,从而与东北信风在此相遇。
(4)夏季,亚欧大陆被低压控制,冬季则被高压控制。由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明显,东亚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
【分析】本题以全球某月等压线图为背景,主要考查等压线风判读及大气环流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中的图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读图获取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阐释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对学生综合思维、读图能力的考查。
【详解】(1)从图中数据可以判断,此时亚欧大陆受高压中心控制,主要原因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降温快,亚欧大陆形成冷高压中心—亚洲高压,说明此图表示的季节是北半球的冬季。
(2)从图中可看出,冰岛附近为低压中心,在北半球冬季,冰岛受冰岛低压控制,从图中冰岛附近的箭头(风向)可看出,冰岛的风向为偏南风。
(3)甲地为非洲赤道以北地区,北半球夏季时,受太阳直射点北移的影响,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后到达北半球,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最终偏转为西南季风,从而与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在此相遇。
(4)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显著,亚欧大陆在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变化明显,夏季,亚欧大陆被亚洲低压控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得高压保留在太平洋上;冬季则被亚洲高压控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得低压保留在太平洋上。受此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气压中心影响,使得东亚地区形成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
【点睛】
17.(2021·高二课时练习)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称为离岸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风称为迎岸风。下图为全球离岸风和迎岸风分布示意图,图中指向陆地的单箭头表示迎岸风,指向海洋的单箭头表示离岸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南半球的①②③④地区和北半球的⑤⑥地区迎岸风盛行季节的气候特点。
(2)离岸风为终年盛行信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其风向在北半球为 风,在南半球为 风。
(3)当南亚和东南亚盛行迎岸风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压带、风带偏南 B.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C.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答案】(1)温和多雨
(2)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地区 东北 东南
(3)C
【分析】本大题以全球离岸风和迎岸风分布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昼夜长短的变化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素养。
(1)
图中①②③④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⑤⑥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都是当地冬季吹迎岸风,迎岸风来自海洋,带来湿润气流,气候温和多雨。
(2)
从图中可以看出,离岸风为终年盛行信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其风向在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在南半球为东南信风。
(3)
当南亚和东南亚为季风气候,夏季风从海洋吹来;盛行迎岸风时,北半球为夏季,气压带风带偏北,A错;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B错;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C正确;地球位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D错。故选C。
【点睛】
18.(2021·高二课时练习)读三圈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 季的大气环流状况,请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2)一般来说,A地降水比B地 ,原因是什么?
(3)C气流来自 (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4)A是 风,B是 风,C是 风,D是 风。
【答案】(1)冬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向南偏移,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对北半球来说,此时是冬季。
(2)多
A处气流由低纬向高纬流动,流动过程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凝结,降水较多;而B处气流向低纬流动,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凝结,所以降水相对较少。
(3)副热带高气压带
C气流性质暖而轻,D气流性质冷而重。
(4) 西南 东北 西北 东南
【分析】本大题以三圈环流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气压带与风带季节移动特征、三圈环流形成原理、风带风向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
图中显示,赤道附近的上升气流中心位于赤道以南,即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相对于平均位置向南移动,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因此该图表示北半球冬季。
(2)
A地降水比B地降水多,A处为西风带,气流由低纬向高纬流动,流动过程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凝结,降水较多;而B处为东北信风带,气流向低纬流动,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凝结,所以降水相对较少。
(3)
图中显示,C气流来自30°S附近,30°纬度附近一般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因此C气流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图中显示,C气流由较低纬度吹来,为暖气流,空气密度较小,重量较轻,而D气流由高纬度吹来,为冷气流,空气较重,因此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4)
A气流由南边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北边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南指向北,在北半球风向右偏,形成西南风;B气流由北边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南边的赤道低气压带,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北指向南,在北半球风向右偏,形成东北风;C气流由北边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南边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北指向南,在南半球风向左偏,形成西北风;D气流由南边的极地高气压带流向北边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南指向北,在南半球风向左偏,形成东南风。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