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3.3常见天气系统同步测试(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高二课时练习)下图示意某年7月23日我国东南沿海天气形势。图中L代表气压中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L气压中心属于( )
A.气旋 B.反气旋 C.高压 D.寒带气旋
2.造成此刻甲、乙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气团性质
3.此刻与丙地相比,甲地( )
A.风力较大 B.降雨区范围较大 C.气温较低 D.降雨强度较小
【答案】1.A 2.D 3.A
【解析】1.由题干可知图中L代表气压中心。读图可知,该气压中心所处纬度较低,西南侧有冷锋﹐是低压中心,说明是气旋,A正确;寒带气旋纬度较高,D错误。高压又称反气旋,BC错误。故选A。
2.读图可知,甲乙位于冷锋两侧,且此刻甲位于冷锋锋后的冷气团控制,乙位于冷锋锋前的暖气团一侧,所以甲地气温低于乙地,D正确。两地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纬度位置差异很小,ABC错误。故选D。
3.读图可知,甲位于冷锋锋后,丙位于暖锋锋前,甲地在冷锋控制下,云雨区较窄,移动速度较快,阴雨历时较短,多大风天气;丙地在暖锋控制下,云雨区较宽,阴雨历时较长,风力较弱;甲地降水强度大于丙地。A正确,BD错误。图中信息显示甲丙两地的气温均在22℃左右,无法判定两地低温高低,C错误。故选A。
【点睛】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北半球气旋东部偏南风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北移动时,遇到较高纬度的冷空气就形成了暖锋。同样,北半球气旋西部气流是来源于北方高纬度地区的偏北风,南下会遇到较低纬度的暖空气而形成冷锋。北半球的气旋是一个按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旋涡,它同样也带着已生成的锋面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
(2022·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大气运动示意图,M线代表地球表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若该图表示大气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下列判读正确的是( )
A.③气流位于盛行西风带 B.④气流控制下天气干燥
C.甲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 D.乙处高压形成与②气流下沉有关
5.若该图表示亚洲东部夏季季风环流,下列判读正确的是( )
A.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 B.乙处天气以晴朗为主
C.③气流为西北季风 D.④气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
【答案】4.D 5.B
【解析】4.根据题意,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图,结合学过的知识,③气流应位于信风带,A错误;④气流是大气受热膨胀,产生的上升气流,多对流雨,B错误;甲处大气受热膨胀,产生上升流多对流雨,是位于赤道附近的赤道低气压带,C错误,乙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是②气流下沉形成的,D正确。故选D。
5.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若此图为亚洲东部夏季季风环流图,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大气由海洋吹向陆地,则乙处是海洋,甲处是陆地,③气流为东南季风,AC错误;乙处以下沉气流为主,水汽不易凝结,天气以晴朗为主,B正确;④气流是夏季陆地升温产生的上升气流,D错误。故选B。
【点睛】东亚季风环流,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大气由海洋吹向陆地,冬季盛行西北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热力性质差异是指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同,陆地比热容比海洋小升温快,降温也快,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
(2020秋·高二课时练习)读2016年3月1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基本不变,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天气变化可能是( )
A.气温:暖—冷—暖 B.气压:低—高—低
C.降雨:晴—雨—晴 D.风向: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
7.图示虚线范围内该天气形势下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冷气团过境,气温骤降
B.冷锋锋后,带来强降水
C.冷锋过境,风力强劲,扬起沙石
D.高压系统控制,降水偏少
【答案】6.D 7.C
【解析】6.由图中锋面符号和位置判断,②、④都在冷气团一侧,气温低,③在暖气团一侧,气温较高,因此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气温变化趋势是冷→暖→冷,A错误;读图可知,②处气压高于1010百帕,③处气压等于1010百帕,④处于气压小于1010百帕,因此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气压变化趋势大致是由高→低,B错误;②处位于冷锋后,有可能有降雨,③处位于冷锋前,多晴朗天气,④处位于暖锋前,可能有降雨,因此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降雨变化情况是雨→晴→雨,C错误;读图并结合风向作图相关知识判断,②处于风向为西北风,③处风向西南风,④处风向为东南风,因此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风向变化大致是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D正确。故选D。
7.从经纬网可看出,虚线范围处于冷锋附近,位于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材料信息表明,时间为3月份,正值春季,空气干燥。冷锋过境时风力强劲,容易出现沙尘天气,C正确;虚线范围内,部分区域位于暖气团一侧,排除A;此时为春季,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空气干燥,很难出现强降水天气,排除B;读图可知,虚线范围内大多处于锋面气旋天气系统中,不是高压系统控制,排除D。故选C。
【点睛】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有利的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2021·高二课时练习)冷涡是一种高空气旋式涡旋,中心温度比四周低。冷涡中的空气柱处于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状态,所以常会产生阵雨、雷阵雨甚至雷雨大风或冰雹等天气,强烈发展的冷涡也会形成暴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关于冷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心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流动 B.为顺时针方向旋转
C.中心气温低、气压高 D.是地面反气旋向上的延伸
9.冷涡控制下可能形成强降水过程,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强烈抬升湿润气流 B.冷气团强烈抬升暖气团
C.气温低,水汽快速凝结 D.中心气流强烈对流上升
【答案】8.A 9.D
【分析】8.冷涡是一种高空气旋式涡旋,中心气压低,中心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流动,A正确,C错误;北半球气旋为逆时针方向旋转,南半球气旋为顺时针方向旋转,B错误;据材料可知冷涡出现在高空,不是地面反气旋向上的延伸,D错误;故选A。
9.在冷涡控制下可能形成强降水,主要原因是其中心温度比四周低且为气旋,漩涡中心气流抬升,在上升过程中上冷下暖又会加剧对流,因此往往产生强降水,D正确,没有地形和冷气团的强烈抬升,AB错误;气温低,水汽快速凝结,难以形成强降水,C错误;故选D。
【点睛】常见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①冷锋: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阴天、降水、降温的天气;过境后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②暖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下雨等天气;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③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④低压控制:阴雨天气,风力较弱。
(2021·高一课时练习)形成于热带洋面的台风,登陆时常伴随狂风、暴雨、风暴潮,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下图为“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1981~2010年)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据图可知( )
A.台风只在夏秋季节才会形成
B.夏秋季是防范台风的重要时段
C.我国全年各地均会受到台风影响
D.夏季生成个数多,登陆个数少
11.下列关于台风造成损失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
B.秋季台风使南方地区水稻受到冻害
C.大风翻江倒海,吸引鱼群聚集
D.巨浪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
【答案】10.B 11.D
【分析】10.由图可知,台风一年四季都可以形成,故A错;夏秋季生成台风个数多,登陆个数也多,这两个季节是防范台风的重要时段,故B正确,D错;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且冬季几乎没有台风登陆,故C错。本题正确答案为B。
11.台风产生的巨浪会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故D正确;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不是损失,还会缓解旱情,故A错;秋季台风使南方地区水稻受到洪涝灾害,而不是冻害,故B错;台风造成的翻江倒海不是鱼群聚集的原因,故C错。本题正确答案为D。
【点睛】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上的一种热带气旋,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以上称为飓风或台风。飓风的名称使用在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台风使用在北太平洋西部。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台风的危害性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大风。②暴雨③风暴潮。台风过境时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台风登陆后带来的风暴增水可能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2021·高二课时练习)某一台风在福建厦门附近沿海登陆。据此判断下面小题。
12.下列四幅天气系统示意图中,表示台风的是( )
A. B. C. D.
13.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厦门该日前后气压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12.D 13.B
【分析】12.台风“鲇鱼”为北半球的低压中心。根据气流运动方向可知,A为南半球的高压中心,B为北半球的高压中心,C为南半球的低压中心,D为北半球的低压中心。故选D。
13.台风“鲇鱼”为强低压中心,过境前厦门气压较高,过境时气压快速降低,过境后气压又迅速升高,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2021·高一课时练习)2019年12月25日,本年度影响我国最晚的一次台风“巴蓬”形成并穿过菲律宾。下图为中央气象局发布的卫星云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国家气象局发布的卫星云图使用了( )
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A.① B.② C.①② D.①③
15.接到气象台发布的预警,外出作业的渔船迅速返回港口,是因为台风( )
A.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 B.伴有狂风、暴雨、风暴潮
C.引起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暴雪 D.能摧毁房屋、淤塞江河
【答案】14.C 15.B
【分析】14.卫星云图需要用到遥感获取信息,然后再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加工,才能发布给公众查询。C项正确。故选C。
15.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影响海上船只航行安全。B项正确。滑坡、泥石流在陆地上发生,A错误;台风不会引起降温、暴雪现象,C错误;摧毁房屋、淤塞江河不是海上作业的渔船回港的原因,D错误;故选B。
【点睛】1、台风灾害特点: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易产生洪涝灾害。时空分布:夏秋季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内陆也受影响。2、寒潮灾害特点:降温幅度大、范围广,且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时空分布:冬半年影响范围大,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除青藏滇南各地、海南、台湾外。
二、综合题
16.(2022·高二课时练习)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6日20时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气流状况而言,甲地天气系统为 。图中B地的风向为 。
(2)A、B两地相比气压较高的是 地,风速较小的是 地。
(3)此时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 (填“高压脊”或“低压槽”)控制,在垂直方向上气流 。
(4)在甲天气系统近地面等压线图(左图)上画出风向,在右图中画出乙天气系统中心区气流的垂直运动方向。
【答案】(1) 反气旋 东北
(2) B B
(3) 高压脊 下沉
(4)如下图
【分析】本题目以亚洲东部某区域6日20时等压线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天气系统、风速、绘图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
甲地为高压中心,从气流状况而言,天气系统为反气旋。图中B地位于高压中心的南面,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为东北风。
(2)
A地气压为1008百帕,B地为1010-1012百帕,B地相比气压较高,B地等压线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速较小。
(3)
此时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甲高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即高压脊)控制,在垂直方向上气流以下沉为主,无法形成降水,天气晴朗。
(4)
在甲天气系统为北半球高压系统,受地转偏向力作用,近地面等压线图为顺时针辐散,中心气流的垂直运动方向为辐合上升。绘图如下
17.(2021·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年9月14日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地的气压值范围。
(2)判断B地所处的天气系统名称并说明理由;若该天气系统加强,可能引发哪种气象灾害及目前应采取的主要预防措施。
(3)与D地相比,判断C地的风力大小,并简述判断理由。
(4)判断图中字母E代表的锋面类型名称;当锋面E移到甲地时,描述甲地的天气现象。
【答案】(1)1010~1015百帕。
(2)气旋(或:低压)。从图中可以看出风向(气流)从四周吹向中心(向中心辐合)。
台风。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固堤坝。
(3)C地的风力小于D地。C地等压线(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风力(较)小。
(4)冷锋。阴雨、大风、降温。
【分析】本题以“9月14日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天气系统以及气压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A点所在天气系统是锋面气旋,是低压中心,A附近闭合等压线上下的等压线是1020和1015hpa,A处是低压,根据等值线的递变规律,A 点数值范围是1010~1015百帕。
(2)根据B天气系统的风向,呈逆时针方向辐合,是北半球气旋或低压中心。依据是风向从四周吹向中心,气流向中心辐合。若该天气系统加强,可能引发台风。预防台风,首先要通过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固海堤,减轻台风带来的风暴潮的冲击。
(3)与C 点相比,D点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大。所以D点的风力大于C点,C地的风力小于D地,C地等压线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风力较小。
(4)图中字母E代表的锋面类型位于锋面气旋左侧,是冷锋天气系统。当锋面E移到甲地时,甲地经历冷锋过境,天气现象是雨雪、大风、降温。
【点睛】
18.(2021·高二课时练习)如图为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和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处所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
(2)图中②按气压分布状况而言是 ,中心气流 (上升或下沉),在其控制下天气状况多 。
(3)图中A、B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填字母)原因是 。
(4)入冬以来12月16日威海市出现了最强一次降雪,并伴随强风,气象台发布了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提醒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防范工作。据此分析,此次天气变化主要受 天气系统(填甲或乙)的影响。该天气系统过境后的天气状况为 。
(5)图中乙处天气系统过境时,可能形成 或 。
华西秋雨是指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四川、重庆、渭水流域(甘肃南部和陕西中南部)、汉水流域(陕西南部和湖北中西部)、云南东部、贵州等地,一般发生在9-11月。下图为华西秋雨成因示意图。
(6)据图分析华西秋雨的形成过程。
【答案】(1)B
(2) 气旋(或低压) 上升 阴雨
(3) A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4) 甲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5) 连续性降水 雾
(6)9月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或西北侧的)西南气流将海洋(南海和印度洋)上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华西地区;冷空气不断从青藏高原北侧东移南下,冷暖气团在我国西部地区交汇,形成锋面,产生华西秋雨。
【分析】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的基本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
由图可知①是高压中心,空气由中间向四周辐散,排除A;再结合北半球右偏,可知B正确。②是低压中心,空气由四周向中间辐合,排除C,再结合北半球右偏,排除D,D是左偏。故选B。
(2)
②气压值小于1000,比四周低,②是低压中心,中心气流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故中心气流上升;上升过程中,水汽随海拔升高逐渐冷却降温,形成降水,多阴雨天气
(3)
A处等压线更加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高,所以A处风力更大。
(4)
甲是冷锋,乙是暖锋,冷锋过境在冬季带来寒潮或者暴雪,暖锋过境降水强度弱,所以强降雪是由甲天气系统控制的。冷锋过境后,当地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5)
乙是暖锋,移动速度慢,暖气团爬升速度慢,所以降水强度多,多连续性降水或者形成锋面雾。
(6)
由材料可知,华西秋雨是指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四川、重庆、渭水流域(甘肃南部和陕西中南部)、汉水流域(陕西南部和湖北中西部)、云南东部、贵州等地,一般发生在9-11月。结合图,可知华西秋雨是西南暖湿气流与来自青藏高原的冷空气相遇形成。9月后,西南气流将海洋(南海和印度洋)上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华西地区,与青藏高原北侧东移南下的冷空气在我国西部地区交汇,形成锋面,产生华西秋雨。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3.3常见天气系统同步测试(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2·高二课时练习)下图示意某年7月23日我国东南沿海天气形势。图中L代表气压中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L气压中心属于( )
A.气旋 B.反气旋 C.高压 D.寒带气旋
2.造成此刻甲、乙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气团性质
3.此刻与丙地相比,甲地( )
A.风力较大 B.降雨区范围较大 C.气温较低 D.降雨强度较小
(2022·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大气运动示意图,M线代表地球表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若该图表示大气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下列判读正确的是( )
A.③气流位于盛行西风带 B.④气流控制下天气干燥
C.甲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 D.乙处高压形成与②气流下沉有关
5.若该图表示亚洲东部夏季季风环流,下列判读正确的是( )
A.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 B.乙处天气以晴朗为主
C.③气流为西北季风 D.④气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
(2020秋·高二课时练习)读2016年3月1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基本不变,汽车从②地经③地到④地,天气变化可能是( )
A.气温:暖—冷—暖 B.气压:低—高—低
C.降雨:晴—雨—晴 D.风向:西北风—西南风—东南风
7.图示虚线范围内该天气形势下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冷气团过境,气温骤降
B.冷锋锋后,带来强降水
C.冷锋过境,风力强劲,扬起沙石
D.高压系统控制,降水偏少
(2021·高二课时练习)冷涡是一种高空气旋式涡旋,中心温度比四周低。冷涡中的空气柱处于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状态,所以常会产生阵雨、雷阵雨甚至雷雨大风或冰雹等天气,强烈发展的冷涡也会形成暴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关于冷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心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流动 B.为顺时针方向旋转
C.中心气温低、气压高 D.是地面反气旋向上的延伸
9.冷涡控制下可能形成强降水过程,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强烈抬升湿润气流 B.冷气团强烈抬升暖气团
C.气温低,水汽快速凝结 D.中心气流强烈对流上升
(2021·高一课时练习)形成于热带洋面的台风,登陆时常伴随狂风、暴雨、风暴潮,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下图为“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1981~2010年)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据图可知( )
A.台风只在夏秋季节才会形成
B.夏秋季是防范台风的重要时段
C.我国全年各地均会受到台风影响
D.夏季生成个数多,登陆个数少
11.下列关于台风造成损失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
B.秋季台风使南方地区水稻受到冻害
C.大风翻江倒海,吸引鱼群聚集
D.巨浪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
(2021·高二课时练习)某一台风在福建厦门附近沿海登陆。据此判断下面小题。
12.下列四幅天气系统示意图中,表示台风的是( )
A. B. C. D.
13.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厦门该日前后气压变化的是( )
A. B.
C. D.
(2021·高一课时练习)2019年12月25日,本年度影响我国最晚的一次台风“巴蓬”形成并穿过菲律宾。下图为中央气象局发布的卫星云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国家气象局发布的卫星云图使用了( )
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系统③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A.① B.② C.①② D.①③
15.接到气象台发布的预警,外出作业的渔船迅速返回港口,是因为台风( )
A.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 B.伴有狂风、暴雨、风暴潮
C.引起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暴雪 D.能摧毁房屋、淤塞江河
二、综合题
16.(2022·高二课时练习)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6日20时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气流状况而言,甲地天气系统为 。图中B地的风向为 。
(2)A、B两地相比气压较高的是 地,风速较小的是 地。
(3)此时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 (填“高压脊”或“低压槽”)控制,在垂直方向上气流 。
(4)在甲天气系统近地面等压线图(左图)上画出风向,在右图中画出乙天气系统中心区气流的垂直运动方向。
17.(2021·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某年9月14日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地的气压值范围。
(2)判断B地所处的天气系统名称并说明理由;若该天气系统加强,可能引发哪种气象灾害及目前应采取的主要预防措施。
(3)与D地相比,判断C地的风力大小,并简述判断理由。
(4)判断图中字母E代表的锋面类型名称;当锋面E移到甲地时,描述甲地的天气现象。
18.(2021·高二课时练习)如图为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和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处所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
(2)图中②按气压分布状况而言是 ,中心气流 (上升或下沉),在其控制下天气状况多 。
(3)图中A、B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填字母)原因是 。
(4)入冬以来12月16日威海市出现了最强一次降雪,并伴随强风,气象台发布了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提醒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防范工作。据此分析,此次天气变化主要受 天气系统(填甲或乙)的影响。该天气系统过境后的天气状况为 。
(5)图中乙处天气系统过境时,可能形成 或 。
华西秋雨是指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四川、重庆、渭水流域(甘肃南部和陕西中南部)、汉水流域(陕西南部和湖北中西部)、云南东部、贵州等地,一般发生在9-11月。下图为华西秋雨成因示意图。
(6)据图分析华西秋雨的形成过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