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八中学九年级历史(冀教版)下册备课精品--教案+课件+素材+练习:第12课 冷战局面的形成(16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八中学九年级历史(冀教版)下册备课精品--教案+课件+素材+练习:第12课 冷战局面的形成(16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31 21:43:44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马歇尔苏联冷战宣传漫画-华盛顿的“和平鸽”平民出身的美国总统杜鲁门1949年,美国与西欧等12国签署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华沙共同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美国航母美国军队斯大林杜鲁门苏联红军丘吉尔访问美国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冷战”演说马歇尔马歇尔计划的出台杜鲁门签署马歇尔计划美国援助西欧各国的物资美国援助西欧的物资北约签约现场北约会徽北约总部布鲁塞尔北约各国首脑会议2002年11月的北约首脑会议北约多国部队北约正在进行军事演习苏军的坦克部队苏军的空降兵柏林墙马歇尔计划的策划者之一,乔治·凯南 由于苏联关闭进出西柏林的所有道路和铁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通过空运向柏林提供补给品,一度达到每天运送7000吨物资,柏林空运持续了一年之久。 第一次柏林危机 西方盟国对柏林空中运输的行动计划表 华约签字冷战时期中央情报局A-12“牛车”高空侦察机 美国“杜鲁门号”航母北约签字北约签字一、单项选择
1.揭开了“冷战”序幕的是 ( )
A.丘吉尔的富尔顿“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大西洋公约》的签署 D.华约组织的建立
2.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
A.对抗苏联 B.扶植资本主义国家
C.称霸世界 D.对抗社会主义国家
3.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是 ( )
A.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4.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的是 (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C.北约的形成 D.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
5.“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 ( )
A.在全球扩张势力 B.支持自由国家抵抗外来压力
C.帮助欧洲复兴经济 D.维护资本主义世界统治秩序
6.二战后,美苏从战时盟友走向对抗的根源是 ( )
A.消灭德、意、日法西斯的总体目标已经实现
B.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的矛盾和冲突
C.实施全球霸权战略计划的需要
D.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7.“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的发展指的是 (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北约组织的成立
C.《友好互助条约》的缔结 D.帮助蒋介石打内战
二、材料分析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之政策在于支持自由国家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三 “对于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1)材料一中的“少数武装分子”“外来压力”分别指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关系怎样?
(3)材料三反映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什么原则?
(4)上述材料反映了战后美国推行的什么政策?
答案:1.A 2.C 3.B 4.D 5.A 6.B 7.B
8.(1)共产党的武装力量;苏联的压力。
(2)马歇尔计划是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延伸,二者共同构成了美国对外扩张政策的基础。
(3)集体防御。
(4)冷战政策。
课件17张PPT。第12课冷战局面的形成学习目标:
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及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历史回放西欧各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法西斯侵略气焰十分嚣张,西欧和北欧各国国土沦陷,损失惨重。
英国损失兵力120万,消耗资金250万英镑。战争结束时,国债高达237亿英镑。
法国在战争中损失1亿4000多万法郎,相当于战前3年的全部生产总值。 美国 军事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垄断了核武器,美国的军队人数最多,达1200多万,拥有30艘航空母舰和 1000多艘其他战舰。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并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苏联 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领土扩大了60万平方千米,兵力最多时达1100多万。东南欧的一些国家在苏联的影响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二战中苏联巨大的贡献让苏联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一、“冷战”的讯号——序幕  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演讲  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总统杜鲁门陪同下,在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著名的“铁幕演说”。丘吉尔在演说中公开攻击苏联“扩张”,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象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冷战(Cold War)(1947年—1991年)是指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以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什么是“冷战”?美国为什么采用“非武装进攻”手段?请思考:  这段话表明了杜鲁门主义的根本目的和实质是什么?遏制苏联,称霸世界共产主义危害着自由世界和美国的安全。美国有责任在世界各地承担义务,运用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
——杜鲁门二、“冷战”的表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 在漫画中,马歇尔计划成为扶助欧洲成长的支柱。  美国扶助西欧的目的是什么?马歇尔计划对美国、西欧各产生了什么影响?1949年,北约签字1955年,华约签字两极的对峙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北大西洋公约》1949年  “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第51条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个别地或通过同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友好互助合作条约》1955年小组讨论:美苏两极格局对世界局势产生什么影响?21世纪美俄关系展望课堂小结冷战局面的形成序幕开始标志发展结束1946年铁幕演说1947年杜鲁门主义1949年、1955年北约、华约成立1991年苏联解体,华约解散再见!第四单元 冷战局面下的全球性竞争
单元分析
(1)线索: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科技革命推动下,美国经济有了较大的新发展。西欧、日本崛起,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格局开始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②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③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民族民主运动的冲击下最终全面崩溃。
独立后的亚非拉民族国家在振兴民族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和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④二次大战后形成了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而人类文化空前繁荣,世界性、民族性与多样性交相辉映。
(2)重点:
“冷战”及其影响;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经验与教训。
(3)难点:
①冷战与热战的关系:局部战争(热战)实际就是冷战格局的缩影,是冷战格局在某一具体地区的集中体现,地区间的矛盾被冷战双方所利用,从而为实现自己的利益通过局部战争后进行争夺。
②亚非拉国家独立与民族振兴的关系:独立是振兴前提,也是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第12课:冷战局面的形成
●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介绍了二战后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不同,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美国经过二战,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组成了经互会和华沙条约组织,至此,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本教学设计将讲解重点放在二战后的世界形势和“冷战”政策的含义上,其他两目内容主要采取了教师讲解法和视频辅助法。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冷战”政策背景(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冷战”政策表现 (“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实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二)过程与方法
美国为什么要采取“冷战”政策?苏联采取哪些措施应对西方国家的“冷战”?“冷战”政策开始和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各是什么?美苏争霸怎样开始?美苏争霸可以划分为哪几个阶段?相应的重大事件是什么?本课哪些地方涉及了中国历史?当时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美国、苏联两国的争霸,不仅影响了世界和平,进而影响到世界的局势。我们应当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
?互有攻守的美苏争霸
●授课时数
1课时
● 教学结构与过程
一、冷战政策
1、背景:(P66)
2、含义:(P66) “冷战”政策的本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
3、序幕——“铁幕”演说(1946年 丘吉尔)
“铁幕”是指苏联及东欧人民民主国家,这篇讲话是在号召所有的西方国家联合起来,依靠美国的实力反对苏联和东欧各国。
4、正式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1947年)(P67)
5、“冷战”政策的表现:(P67)
①政治上——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它公开打出了反共、反苏的旗号,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②经济上——“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一方面是帮助当时极为困难的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另一方面,美国通过援助西欧各国,不仅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联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联盟,而且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
③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的成立,标志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
6、结束的标志: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注意: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政府内部酝酿已久的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是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子,在全世界扩展势力的宣言,也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战书,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欧洲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因此,在杜鲁门主义的招牌下,美国首先向欧洲扩张。“马歇尔计划”就是杜鲁门主义在欧洲的运用。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经济复苏,便利了美国对西欧经济的渗透和政治控制。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借助经济手段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它在政治上是“杜鲁门主义”的延伸,是“冷战”的一个重要策略。
二、两极格局形成(P70)
1、华约的建立:
①目的:为了应对北约组织
②时间:1955年,在华沙建立
③影响:“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2、“北约”和“华约”两极格局的形成,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①这两大集团后来日益演变成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霸权主义的工具,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②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三、“热战” 1、朝鲜战争 2、越南战争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