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本题共5小题,13分)
中晚唐时期的儒学复兴运动影响深远,其代表人物是韩愈、柳宗元和刘禹锡。此时,一种理性的态度正在酝酿成型。比如柳宗元“疑《国语》”“辩《论语》”。历史上一般都讲《论语》是孔子弟子所作,柳宗元对此就提出了明确的怀疑:《论语》里面清楚记录了曾参临终前的遗言,而曾子在孔子晚期弟子中也算比较年轻的,既然记录了曾子的临终遗言,怎么可能是孔子的弟子所作呢 这样的话当然是曾子的弟子记录下来的。这与我们今天的观点就非常接近了。
柳宗元他们对所有问题都抱有一种特别有意思的怀疑精神,与之相伴随的是一种理性探索的态度。这种理性的态度,在一组有趣的文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组文章源自韩愈、柳宗元、刘禹锡他们几个围绕天人问题的一场思想对话。韩愈先写了一篇文章叫《天说》,柳宗元在韩愈《天说》的基础上又写了一篇《天说》,这篇文章在完整引用了韩愈的《天说》之后,对《天说》里面的思想做了全面的反驳。而刘禹锡读到柳宗元的《天说》以后,觉得柳宗元说得也不好,就又写了一篇《天论》。这组文章都收在《柳宗元集》里。
韩愈这篇文章非常有意思。文章主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人们一般都质问,老天为什么不保佑善人呢 为什么好人不长寿,坏人活千年呢 为什么一个个坏人都活得那么好,而正直的人却活得那么委屈 韩愈在这里提出了一个特别有趣的论辩,他说你看,人与元气(天地就是元气)的关系就像虫子跟树的关系。树坏了就生虫,虫对树是一种伤害;元气坏了就生人,人对元气也是一种伤害。那你就能理解为什么上天总是保佑恶人了。因为恶人帮天地元气杀灭人,相当于我们人为树杀灭害虫。所以凡是能够为树杀灭害虫的,树会感谢他;凡为天地杀灭人的,正如恶人所做的,天地也会感谢他。
我很想知道韩愈到底是在什么背景下写这篇文章的 柳宗元读到这篇文章后,就说:“子诚有激而为是耶 ”你韩愈大概是受了什么刺激才故意这么说的吧,这跟你平时倡导的东西可不太一样。虽然你讲得非常巧妙,但这个讲法跟历来人们主张上天福善祸淫的方向正相反。汉代儒者强调福善祸淫之说,强调天人有感应关系,人做得对,上天会给好的征兆,人做得不对,上天会给惩罚,这在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观中体现得非常充分。韩愈的讲法和董仲舒的讲法就不一样了。柳宗元说你韩愈这是“有激而发”,就是你说话故意说得这么偏激,没必要。柳宗元说,其实你应该这么去思考,就是天跟人之间是没有关系的。天没有福善祸淫的意志,没有惩恶扬善的意志,所以人的善与恶、福与祸都是自己的行为所致。
柳宗元的这个说法比较接近于儒家所讲的“无责于人,必求诸己”的态度,而人之所以应该“不怨天、不尤人”,也是同样的道理。至于刘禹锡对柳宗元的质疑,则又开出了另个脉络。刘禹锡主张“天人交相胜”,也就是说,在有些领域人的行为、人类的努力是胜天的,而在另外一些领域,天的所为是胜人的。就是“天人交相胜”的观点。
仅从这组文章的对话关系来看,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时期的士大夫成长的基本精神风格。即理性化的特征和普遍怀疑的态度,一种理性的、平实的态度。
(摘编自杨立华《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兴运动》)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辩《论语》”,对典籍进行了明确的质疑,这是当时士大夫理性态度酝酿成型的表现。
B.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围绕天人问题进行了一场思想对话,使得儒家天人问题的观念逐步成熟。
C.韩愈认为人与元气(天地就是元气)的关系就像虫子跟树的关系。虫子对树的伤害,就像恶人伤害人类。
D.柳宗元既批驳了韩愈的天人观念,也不赞成历来人们主张的“天人感应”————上天福善祸淫之说。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说“子诚有激而为是耶”,强调了韩愈的言论过于偏激,与人们历来的观点正相反。
B.文章用“无责于人,必求诸己”“不怨天、不尤人”佐证了柳宗元主张的天没有惩恶扬善的意志。
C.刘禹锡主张的“天人交相胜”既否定了柳宗元的天跟人之间是没有关系的观点,也不承认韩愈的天人关系。
D.作者用中晚唐时期的一场辩论来展示当时士大夫成长的基本精神风格————理性、平实的态度。
3、下列选项中,与韩愈天人问题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天与人的意志是截然对立的,根本利益是相反的,由此决定二者的善恶标准也必然是根本相反的。
B.被人们认为是“昏君”“庸臣”的“殃民者”通过其暴虐行为,导致人口下降,天所受到的损害就会轻一些。
C.天与人之间的感应方式是天帝根据统治阶级的表现对之加以赏罚。天根据人的民意是否符合理(天理)来决定其能否实现。
D.天与人之间有感应,相互联结,相互依赖,二者之间既有统一性也有对立与斗争,二者的统一是建立在“天人相乖”的基础上。
4、请简要说明文本中柳宗元的理性态度体现在哪些方面
5、韩愈的天人感应观对我国实施的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有什么样的理论指导意义 请结合文章内容阐释。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本题共4小题,10分)
木雕父子俩
凌鼎年
鲁三斧是木匠,严格地说是雕花匠。
他之所以叫鲁三斧,用他父亲的话说就是:不管你是不是鲁班的嫡系,但一笔写不出两个鲁字。传承老祖索、祖师爷的技艺,有鲁班的名头,有程咬金的三板斧就够了,就能混口饭吃了。
鲁三斧的境界似乎比他父亲高,他的儿子取名:鲁一绝。他觉得光三板斧通不够,必须得有绝活儿。不是说“一招鲜,吃遍天”麻。
鲁三斧从小就让鲁一绝学画画,学术雕。
鲁一绝儿时的记忆里,最多的是水波纹、绣球纹、龟背纹、冰裂纹、样云纹、鱼瞬纹、方胜纹、如意纹、灵芝纹、流云纹、飞天纹、浪花纹、古钱纹、柿蒂纹、金锭纹、银锭纹、剑环纹、莲花辩、回纹、锁纹等,以及父亲让他在三角形、菱形、长方形、圆形、鸡心形、六角形的黄杨术、檀香木、核桃木、紫柚木里刻这些纹样图案,像红木、铁力木等父亲就很少让他操刀。父亲说了,等你有了绝活儿,就可雕刻寓意图案,那些名责的金丝杨术、紫檀木、酸枝木、黄花梨就能让你大显身手了。
鲁一绝儿时见过父亲收藏的几块木雕,放在大栅的顶上,可父亲宝贝得什么似的,轻易不让鲁一绝把玩,说这些老货比你爷爷的爷爷年纪还大,禁不起磕磕碰哑。鲁一绝有次趁父亲外出就凳子摞凳子,站上去,把橱顶的雕花板拿来看看,最上面一块的花纹有葫芦、宝剑、扇子、笛子、荷花、花篮、渔鼓、阴阳板等,鲁一绝觉得很奇怪,这几样东西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雕刻在一起,啥意思 正在这时,父亲突然回来了,鲁一绝一惊,慌乱中,那木雕花板掉在了地上,碎成了几块,区亲破天荒给了一绝额头一个“毛粟子”,很痛的。
因了这一记“毛栗子”,鲁一绝今生今世再也不会忘记,记住了雕花板上雕的是“道家八室”,知道了那八样法器,俗称“暗八仙”。
鲁一绝发誓:日后雕个更好的,赔给父亲,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就有了自己收藏木雕板的想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鲁一绝的木雕技艺日益精进,文绉络的话就是“青出于蓝胜于蓝",用委城土话就是“强爷娘,胜祖宗”。鲁一绝更注重收集寓意木雕图案,
如“苏武牧羊”“三顾茅庐”“状元折桂”“五子夺魁”“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怀橘通亲”“卧冰求鲤”“哭竹生笋”等,有木质纹理本色的,有上漆描金的。但大都是民国的与北洋政府时期的,少量清代的,明代的就更少了。
一天,来了一位文质彬彬的中年人,自称钱经理,他带来了一块老旧的雕花板,有的地方已朽烂了,但还看得出有四只狮子,有大狮子,有小狮子,在戏耍中,那神态各个不同,可以说相相如生,关键是动态,整个画面像活的一样。鲁三斧只献了一眼,就脱口道:“明代的 ”
钱经理说:“好眼力,真是明代的,四百多年头了。”
鲁一绝说:“这叫四世同堂吧 这类术雕花板,我见过,会雕。”
钱经理说:“是五世同堂,应该还有一只小狮子,如果能给补上,价钱好说。”
鲁三斧二话没说,就把这活儿接了下来。
“保证修旧如旧,完好如初。看我的绝活儿吧。”鲁一绝信心满满。
父子俩反复看,反复琢磨,另一只缺失的小狮子在哪呢 鲁一绝说:“在那朽烂的部位补一只上去,不会错的。”
鲁三斧却说:“不,从大狮子背后残破的一小块空缺推测,可能是半只狮子。”鲁一绝不能不服,姜还是老的辣。
经过粘贴、修补、画样、雕刻,再上色、做旧,竟浑然一体几乎看不出破统。钱经理看到修补后的《五世同堂》,赞不绝口,十分满意,很贞快地给了5000元钱。钱经理加了鲁一绝的微信。当晚,就木雕的话题与鲁一绝聊了起来,几天后,他约鲁一绝去喝下午茶,对鲁一绝说:“你们父子俩的木障手艺在委城,你说第二,没有人敢说第一。我们可以合作,你们父子俩负责木雕,做旧,我负责出货,保证比现在的收入翻好几番,怎么样 "
鲁一绝问:“怎么合作 ”
钱经理说:“高端收藏,私人订制,来样加工,来料加工,货到款付,银货两论。”鲁一绝有心动,说回去与父亲商量后再定。
鲁一绝把钱经理的合作项目与父亲说后,鲁三斧说:“那不成了文物造假吗 ”鲁一绝说:“爸,你怎么还是老脑筋,不开窍。仿古建筑都很吃香,可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雕为什么不能仿古做旧 我们与钱经理是制作、供货关系,不存在造假、骗人。怕什么 "
“你要接这活儿,你接。我不做这事,这昧心钱我不赚。”
鲁一绝知道老爸的倔牌气,就各做各的,他另外开了“鲁一绝木雕坊”,还招了两个学徒,购进了雕刻机器,由他徒弟根据来样雕刻出毛坯,他再手工加工,打磨,力求完美,这样,交货速度大大加快。
鲁三斧依然纯手工,不温不火,平平静静,冷锅里爆出热果子的是他的一幅《百子闹春》木雕获得了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他先是被评为委城非物质文化通产传承人,再后来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鲁一绝呢,在娄城高档住宅区买了房子,小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他唯一的胆心,这钱经理会不会哪天出什么事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2年第15期》)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三斧给儿子取名“鲁一绝”,是想让儿子传承老祖宗的技艺,并能超过自己。
B.鲁一绝弄坏木雕花板的情节既写出了鲁一绝的好奇心,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木雕花板修补后,钱经理爽快地给钱,加微信,侧面表现了鲁一绝高超的技艺。
D.鲁一绝后来想自立门户,主要是因为跟父亲意见不统一,又不想惹父亲生气。
7、关于“钱经理”这一人物形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经理的出现,既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也使得鲁家父子的形象更加丰满。
B.小说主要是通过对其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描写,塑造了钱经理生意人的形象。
C.跟“鲁三斧”“鲁一绝”一样,“钱经理”的名字里也大有乾坤,隐含着作者的态度。
D.文末的担心暗示了钱经理文物造假的真相,结合其文质彬彬的形象,读来颇有余味。
8、文章有多处不厌其烦地列举了大量木雕花纹和寓意图案的名称,这样安排有什么效果
9、有人认为,最后一段删掉更好。你认为呢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本题共4小题,10分)
黑暗森林(节选)
刘慈欣
“这对你们也很重要,三体世界①的技术是匀速发展的,直到两个世纪后仍未派出速度更快的后续舰队,所以,要救援偏航的三体舰队,只能靠未来的人类了。”
我②要离开了,你真的能够自己回去吗 你的生命关系到两个文明的生存。
“没问题,我现在感觉好多了,回去后我就立刻把摇篮系统移交,然后,我就与这一切无关了,最后只想说:谢谢。”球体消失了,回到十一维度的微观状态。
罗辑慢慢站起身,最后看了一眼叶文洁和杨冬的墓碑,沿着来时的小路蹒跚走去。五年以后。
罗辑一家远远就看到了引力波天线,但车行驶了半小时才到达它旁边,这时,他们才真正感受到它的巨大。天线是一个横放的圆柱体,有一千五百米长,直径五十多米,整体悬浮在距地面两米左右的位置。它的表面也是光洁的镜面,一半映着天空,一半映着华北平原。这种镜面物体反映了三体世界的某种至今也很难为人类所理解的观念,用他们的一句名言来讲就是:通过忠实地映射宇宙来隐藏自我,是融入永恒的唯一途径。
天线周围有一大片翠绿的草地,形成了华北沙漠上的一个小小的绿洲。这片草地并不是专门种植的,引力波系统建成后,一直在不间断地发射,只是发出的波没有被调制,与超新星爆发、中子星或黑洞发出的引力波无异,但密集的引力波束在大气层中产生了奇特的效应,大气中的水汽在天线上方聚集,使得天线周围经常降雨,有时,降雨的区域仅有三四公里半径,一块圆形的雨云像晴空中的巨型飞碟般悬在天线上方,从雨中可以看到周围灿烂的阳光。于是这一区域长出了丰茂的野草。但今天罗辑一家并没有看到这种奇观,只见到天线上空聚集的一片白云,云被风吹到波束范围外后就消散了,但新的云仍不断在波束内产生,使得那一片圆形的天空像是通向另一个云雾宇宙的时空蚀洞,孩子看到后说它像一位巨人爷爷的白头发。
罗辑和庄颜跟着在草地上奔跑的孩子,来到了天线下面。三人站在天线下方的草地向上望,巨大的圆柱体从他们头顶向前方伸延,像是从两侧向上卷曲的天空。由于半径很大,底面弧度很小,上面的映像并不失真。夕阳下,罗辑在映像中看到庄颜的长发和白裙在金色的阳光中飘动,像一个从天空俯视地面的天使。罗辑把孩子举起来,她的小手摸到了天线光洁的表面,她使劲向一个方向推着。
我能让它转起来吗 如果你推的时间足够长,它会转的。庄颜回答,然后微笑着看着罗辑问,是吗 罗辑对庄颜点点头:如果时间足够长,她能推动地球呢。像已经无数次发生过的那样,他们的目光又交织在一起,这是两个世纪前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中那次对视的继续。他们发现庄颜设想的目光语言真的变成了现实,或者说相爱的人类早就拥有了这种语言。当他们对视时,丰富的含义从目光中涌出,就像引力波束形成的云之井中涌出的白云一般,无休无止。但这不是这个世界的语言,它本身就构筑了一个使自己有意义的世界,只有在那个玫瑰色的世界中,这种语言的所有词汇才能找到对应物。那个世界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上帝,都能在瞬间数清沙漠中的每一粒沙并记住它们,都能把星星串成晶莹的项链挂到爱人的颈上。这就是爱吗 这行字显现在他们旁边一个突然出现的低维展开的智子上,这个镜面球体仿佛是上方的圆柱体某处融化后滴下的一滴。罗辑认识的三体人并不多,不知道现在与他对话的是谁,不知道这位外星人是在三体世界还是在日益远离太阳系的舰队中。
应该是吧。罗辑微笑着点点头。罗辑博士,我是来向你抗议的。
为什么 因为在昨天晚上的演讲中,你说人类迟迟未能看清宇宙的黑暗森林状态,并不是由于文明进化不成热而缺少宇宙意识,而是因为人类有爱。
这不对吗 对,虽然爱这个词用在科学论述中含义有些模糊,但你后面的一句话就不对了,你说很可能人类是宇宙中唯一拥有爱的种族,正是这个想法,支撑着你走完了自己面壁者使命中最艰难的一段。
当然,这只是一种表达方式,一种不严格的比喻而已。至少我知道三体世界也是有爱的,但因其不利于文明的整体生存而被压制在萌芽状态,这也使得三体世界的技术只能匀速发展。
请问您是 我们以前不认识,我是两个半世纪前曾向地球发出警告的监听员。天啊,您还活着 庄颜惊叫道。
也活不了多长时间了,我一直处于脱水状态,但这么长的岁月,脱水的机体也会老化。不过
我真的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未来,我感到很幸福。
请接受我们的敬意。罗辑说。
我只是想和您讨论一种可能:也许爱的萌芽在字宙的其他地方也存在,我们应该到处鼓励她的萌发和成长。
为此我们可以冒险。对,可以冒险。
我有一个梦,也许有一天,灿烂的阳光能照进黑暗森林。
太阳快落下去了,你们的孩子居然不害怕 当然不害怕,她知道明天太阳还会升起来的。
(有删改)
【注】①三体世界,地外文明。②我,三体人。
10、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小说开头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当时罗辑的生命很重要;但他又很虚弱,以至于三体人担心他是否能够回去。
B.罗辑一家从看到引力波天线,到到达它的旁边用了半个小时的车程,这样写可以从侧面表现引力波天线的巨大。
C.“球体消失了,回到了十一维度的微观状态”,文字显现在“低维展开的智子上”,这些内容能显示出三体人的科技水平。
D.三体人说“不过我真的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未来,我感到很幸福”,他想看到的,是自己能得到人类的帮助而重生。
11、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把充满白云的圆形的天空喻为“巨人爷爷的白头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圆形天空经历的时间之长。
B.小说写人物对话几乎没有使用引号,甚至有些地方也不分段,这种处理非但没有给读者的阅读造成障碍,反而使小说语言更显紧凑。
C.小说前后照应,比如,前面写引力波天线“整体悬浮在距地面两米左右的位置”,后面写孩子的手“摸到了天线光洁的表面”。
D.引力波天线建成以后,改变了周围的小气候,使降雨量增大,形成了一片绿洲,这种描写既有丰富的想象力,又有玄妙的科技感。
12、在科技发展方面人类与三体世界有哪些不同 作者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
13、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或者阳光,请从情节发展的角度任意选择三处谈谈这样写的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猩,矍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 ”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察传》,有删改)
材料二:
庞葱①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也。”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节选自《战国策 魏策二》,有删改)
【注】①庞葱:一作庞恭,魏国大臣。
14、文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勾选出相应位置。
昔者A舜欲以乐传B教于天下C乃令重黎D举夔于草莽之中鏻而进之镛舜以为乐正
15、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在文中的意思是“像、如”,与《诗经 卫风 氓》中“其叶沃若”的“若”字意思不同。
B.“己亥”在文中是干支纪日,而《登泰山记》中所言“戊申晦,五鼓”中的“戊申”是干支纪月。
C.“质”在文中的意思是“做人质”,与《论语》中的“文质彬彬”的“质”意思不相同。
D.“罢”在文中的意思是“结束”,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既罢归国”的“罢”意思相同。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第二段通过齐桓公、楚庄王、吴王、智伯的故事,来论证“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
B.材料一分别以生活事例、历史事实和寓言故事作为论据,夹叙夹议,使得文章内容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C.材料二中的庞葱用“三人成虎”的寓言故事提醒魏王要信任自己,最后他回国后魏王果然依旧信任他。
D.材料一中阐述了人们断章取义使得信息失真或误传;材料二中阐述了谗言的危害性。两则材料颇有现实指导意义。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
(2)今邯郸去大量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也。
18、以上两则文本都涉及信息传播的辨析,结合材料内容以及我们所学的《石钟山记》(苏轼著),请你谈谈如何辨析信息传播的真伪。
三、诗歌鉴赏(7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点绛唇 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吐梦得
睡野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
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匪想。
空悯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十梦得为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他虚年59岁时,闲居下山,登亭述怀,写下了这首词。
19、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首一句紧扣题中"绝顶小亭","缥缈危亭",表明亭在绝顶,既高峻且危险,从远处遥望,若隐若现。
B.第二句由亭而写到人,应题目的“登”字。由于小亭位于“绝顶”,故登亭之人有“千峰上”之感。
C.“万里”喻其广远,“烟浪"形容烟云如浪,与“万里”相应。北望中原,烟雾迷茫,不知何日能收复。
D.人虽老了,情怀不变,还是以天下为己任,把国事放在心上,表现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
20、有评论者认为,“梦得此词,波澜跌宕,曲尽其妙”。请结合下片内容简要分析这一观点。
四、默写题(12分)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陈情表》中,运用《左传》中的典故,表达报恩之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
(2)春景代表希望,是古诗词常见的景象,但古人常反其意而用之,以乐景写哀情,如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
(3)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反问手法,以乐景写哀情,以花反衬人。
五、语言表达(2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几乎每连一段时间,就会曝出因探店引发的负面新闻。记者梳理发现,类似的例子①_______。一位探店博主在某知名火锅店就餐时,将肉眼可见的冰鲜牛羊肉宣传成“当天宰杀”;坐拥百万粉丝的知名美食博主,两次试吃同一家的同一道炸酱面,第一次吐槽责且难吃,“炸酱没法吃,干巴巴的”;几天后就改口价格实惠,称“地道”“有妈妈做的味道”。其大变脸的缘由耐人寻味。
商业化的探店行为,成了商家或博主可以操纵的利器。商家只要花钱到位,就可以诱导博,主②_______普通的食材能被吹成山珍海味;博主则可以凭借着自己流量带来了巨大影响力,自己的评价权被肆意行使,将商家置于极其被动的位置。而最终被欺骗的只是消费者,被搅乱的是整个行业。如今,探店博主收取商家宣传费帮忙宣传的现象,已经③_______。既然存在商业行为,就不能将打击探店乱象的责任,仅仅局限于平台的监督监管,更应该纳入法律的轨道。法律界有一种声音:将探店归类为另一种形式的广告行为,为了保障观众的知情权,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有偿的探店视频应当标注“广告”字样。
2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3、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4、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科研工作者曾在广西的明江两岸,随渔民了解甲鱼习性。他们沿着上次洪水刚好淹没的河岸线,寻找甲鱼蛋,发现大多数甲鱼窝都高出江面6米左右。渔民说,将会有一次更大的洪水。
不久,果然骤降暴雨,明江水位正好上涨到江面之上大约6米高的地方。而且,洪水到来日期,往往是甲鱼产蛋后的30天左右。
甲鱼像是一位能准确预报天气的“气象员”,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天气变化会导致气温、湿度、气压、气流以及悬浮于空气中的带电粒子发生相应变化,而甲鱼在适应自然的漫长过程中,身体的某些感官能①_______,从而预知洪水来临的日期和大小,以此来安排生活。
甲鱼卵的孵化期约20天,小甲鱼出壳后,如果窝离水面远近适当,小甲鱼就能及时爬到水②_______,小甲鱼爬向水里的途中就有可能干死;选得过低,卵会被洪水淹没或冲走。所里。以,甲鱼产卵的时间和地点,③_______
25、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6、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六、材料作文(6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作家史铁生说他发烧到40.3C时,看见周围的一切景物都蒙上了一层沉暗的绿色。烧退后,世界又恢复了正常的色彩。他猜想,要是有一种动物,它的正常体温就是40.3℃,那么它所看到的世界,会不会多着一层沉暗的绿色?
进而他想,我们看见的太阳的光谱,是否会因为眼睛的构造而被蒙蔽和歪曲?但这种猜想又永远无法证实,因为我们不管借助什么高明的仪器,总归是要靠眼睛去做结论的:而被眼睛蒙蔽的眼睛,总也看不出眼睛对眼睛的蒙蔽。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本题共5小题,13分)
1、D 2、B 3、C
4、答案:①大胆质疑历史上一般认为《论语》是孔子弟子所作的定论,并用《论语》中记录了曾子的临终遗言进行证明。
②虽承认韩愈的《天说》讲得非常巧妙,但还是写了一篇《天说》对韩愈的思想做了全面的反驳。
5、答案:①这种“天人相乖”的思想促使人们理性地反思自身对自然的掠夺性开发给自然造成的危害与破坏。
②使人们自觉克服以“人”为中心的自私自利的狭隘意识,正确处理好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与发挥人“战天斗地”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③使人们在实践中既能按照价值原则,又能按照真理原则,将开发利用自然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本题共4小题,10分)
6、D 7、B
8、答案:(1)大量的名称罗列,让读者具体感知到中国民间木难多姿多彩的艺术美和传统文化之美。
(2)通过这样的叙写,突出了鲁家父子的收藏之多,见识之广,技艺之精湛,为后来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3)一大批象形的名称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9、答案:不删更好。(1)最后一段写鲁一绝过上了好日子却担心钱经理出事,呼应了前面所说的“赚昧心钱”,合乎情理;
(2)这一段间接表现鲁一绝技艺的精湛,也表现出他面对金钱的失守,追求金钱却内心难安;
(3)这一段鲁一绝的内心反应与鲁三斧的获奖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好地映衬了鲁三斧这一非遗传承人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使小说有了更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本题共4小题,10分)
10、D 11、A
12、答案:[第一问]三体世界的技术发展是匀速发展的,将来它的科技水平是落后于人类的。 [第二问]突出了爱的主题,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它甚至可以让科技以加速度的方式发展。
13、答案:示例:①“从雨中可以看到周围灿烂的阳光”是引力波天线建成后造成的奇观,是情节的自然延伸。
②“夕阳下,罗辑在映像中看到庄颜的长发和白裙在金色的阳光中飘动”,表明他们在引力波天线下逗留的时间很长,轻松愉快地享受着美好的生活和人类的爱的温暖。情节进一步深化发展。
③“我有一个梦,也许有一天,灿烂的阳光能照进黑暗森林”,情节发展到这里,“阳光”已经带上了“爱”的象征意蕴。
④最后在夕阳中的对话,使情节在胜利与自信的甜美中结束;在结构上也与开头朝阳初升形成了照应。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14、答案:ACF
15、答案:B
16、答案:C
17、答案:(1)夔于是校正六律,谐和五声,用来调和八音,因而天下归顺。
(2)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评论我是非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
18、答案:①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入考察。
②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来审察所听到的传闻。(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总结)
③实践出真知,最好能亲自探访。(结合《石钟山记》总结)
三、诗歌鉴赏(7分)
19、答案:A
20、答案:(1)人虽老了,却作“天涯想”,有志恢复中原万里河山,是一转;
(2)又想起此身闲居下山,复出不知何日,独自登临送目,织有豪情,也只能是“空惘怅”,再一转;
(3)“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说年轻人应该豪放一点,不要学习衰老之人的模样,又回到豪情壮志上去。
四、默写题(12分)
21、答案:(1)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3)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五、语言表达(2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4分)
22、答案:①层出不穷;
②颠倒黑白;
③司空见惯。
23、答案:博主则可以凭借着自己流量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肆意行使自己的评价权,将商家置于极其被动的位置。
24、答案:有的商家或博主借助商业化的探店行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还搅乱了整个行业,因此,相关平台要加强监督监管,法律更应该积极发挥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2分)
25、答案:B
26、答案:①提前捕捉到这些细微变化的信息;
②如果窝的选址选得过高;
③和洪水来临的时间和水位基本吻合。
六、材料作文(60分)
27、答案:
莫让一叶障明眸
上帝赋予了人类一双明眸,给世界带来了五彩缤纷。限睛是心灵的面户,我们通过眼睛了解时事变迁,世间冷暖,然而正如史铁生所思考的那般,眼睛也会因温度,构造等种种因素而欺骗我们,所以,眼睛是我们最信任的朋友,却也会是世界上最具欺骗性的东西。“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被自己最信任的朋友欺骗是可怕的,唯有头脑消醒,明辨是非,才能避免这类悲剧的发生。
被眼睛欺骗祸害无穷,因为信任,所以缺少防备,缺少“灾难”的天敌,后果可想而知,楚怀王只看见奸臣的唯唯诺诺,却无视屈原等忠臣的赤胆忠心,只看见天下太平而无视秦人的虎视耽耽,落了个国家灭亡而身陷图国的下场,苏联领导人只看见兵强马壮,无视轻工业、农业的孱弱不堪,在美国总统里根“星球大战”计划的诱骗下更加穷兵黩武,结果亡党亡国,沦为笑柄。当人类被眼前景象蒙骗时,头脑不再清醒,行为再不理智,酸出大祸亦在情理之中,自康乾成世之后沉漫在中央大国美梦中封关锁国的清王朝,无视奴隶制的剥夺人性和丧失人心的美国南方奴隶主,都难递失败的厄运。
人类是聪明的,明眸是雪亮的,怎么这么容易被假象所欺骗呢?这是因为假象往往颇具迷感性,就像外观鲜艳而内心腐烂的苹果,吃了才知道上当受骗,利比亚人看见所谓“民主”的苹果,在西方国家唆使下不计后果地加入“吃苹果”的行列,把这个曾经的非洲富国拖入战争的深渊。一年过去了,想象中的民主苹果不但不好吃,还会“拉肚子”,武装割据,国家分裂,社会秩序混乱笼罩着这个国家。利比亚人傻吗?不是,是因为所调民主的诱感性太强,他们头脑一发热就被自己的眼睛骗了,中国人言目追求洋文凭洋学历,被它们的优点所吸引,结果“赔了青春又折钱”,连工作都找不到。
所以,为了不让假象遮住了我们明亮的双眼,我们不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更要善于总结历史教训,避免被相同的“叶子“遮挡眼睛。邓小平看出苏联穷兵黩武的巨大弊端,不被强大的军力蒙编,提出和平发展战略,还主动裁军一百万,不仅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还使我国军队现代化进程大大加快,唐太宗不被“贞观之治”所迷感,居安思危,重用谏臣魏征,给李唐王朝美定三百年基底。无数的事实证明,“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反思历史,明辨是非,障明眸的一叶定会自动飘走。
莫让一叶障明眸,头脑清醒辨是非,不要轻易相信自己的眼睛,而要相信自己理性的判断。做到了理性分析,汲取了前人的宝责经验,我们就不必担心有物障目,我们的行为将更加理智,我们的成功指日可待。
解析:(一)材料解读材料属于言论型材料,它改编自史铁生的文章。史铁生是一位很喜欢思考的作家,这则材料也体现了这个特点。材料从一件生活琐事写起,出于作家的敏感,史铁生发现,在发烧的时候,看到的世界和平常是不一样的。由此,他进一步想,如果有一种动物,它的体温正好就是40.3℃,那么它看到的世界是不是和我们人类看到的世界不一样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问题就出来了,哪个才是真实的世界 也许,我们现在看到的都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我们所看到的色彩和我们眼睛的构造密切相关,所以作家想到会不会因为眼睛的构造不同而造成了我们对太阳光谱的分析出现偏差呢 如果有另一种动物,也会看到太阳的光谱,他们眼睛的构造和人类不一样,那他们看到的光谱可能就和我们看到的不一样。那么,哪个才是正确的光谱呢?在材料的最后,作家说了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被眼睛蒙蔽的眼睛,总也看不出眼睛对眼睛的蒙蔽。进而我们可以想到,用被蒙蔽的眼睛去观察世界,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即使不真实,但我们自己也是认识不到的,我们也发现不了我们的眼睛被蒙蔽了。如果我们的思想被蒙蔽了,那我们的思考和判断都会出现错误,但我们自己也是发现不了的。理解了材料的深刻含意之后,结合自己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体验,就可以来阐发自己的思考与感悟,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理由;或者抒写自己的感悟,表达自己的思考。写作的角度比较容易想到的有:眼见不见得为实,我们看到的只是世界的一个侧面,要允许不一样的看法存在,借助别人的眼睛发现不一样的世界(或自己),等等。(二)参考立意(1)不必过于相信自己的眼睛;(2)不同的眼睛(或眼界),不同的世界;(3)借用别人的眼睛看看自己:(4)多彩的世界需要多样的文化(或思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