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8 15:02:09

文档简介

学校
写实的作品中,字括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忍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
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种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超德,生出浪漫的色彩
年班
2022一2023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试题
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一般地就,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就,写实的小说易
语文
失之于拙,梦幻的小就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两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着中
显出链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忧恍惚隐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
学号

的体验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荒誕、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
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侯,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
姓名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幻化色是一种美,是一和突破了现实的项壳、摇既了大地芜杂的美,就檬梦的美,痴的美」

2.用2B铅笔将单项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非选择题将答案写在答题
荒诞、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投。《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嘉事稳
去”“假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朵承近荒唐,细说顾顿有趣味”,一方而强调不夫其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
第I卷阅读题(70分)
驰骋的余地,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即进行二度创作的白由,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小减毕竟只是小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河那样县有明骑的针对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性,
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逸更长远的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病编自王蒙《红授后示录》
材料一:
材料三
鲁迅先生在《中回小说的历史的交迁》中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之后,传统的恩
东晋一朝和明清两代,江南文化颜买特色,为《红楼梦》创作带来了深影响
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这是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视角进行的高度就括,然而遗减的是,传
莴三十七回写探春发帖信议在大观园办诗社,其中有这样儿句
酰的思想和写法究竟是怎么打破的,鲁迅先生并没有细说下去,一代又一代的学老对这个
丽莲社之雄才,独许须周;直以东山之雅会,让徐胎,若索枰雪而来,群则扫花
问题苦苦地探寻,
以待
这显引用前朝网个典故,如慧远知织莲社,谢安东山邢会,王子截雪夜访我,杜南迎
我们知道,小说故事的元素是人物、情节,线索等,但如何组合,也就是形成怎样的
客扫花。除唐代壮肯外,其余三个均出自东晋,一个发生在东晋的庐山,两个则发生在东
给构方式,这才是创选,才能亚示出作家的天赋。普雪芹正是在《红楼梦》叔事结构的组
语的江奇,因共却名度斗高,所以在探春发出的帖子中,成了大观四中的文化人追求放仿
合方式这一点。打破了传统。
成竞争的一种标杆。
传统叙事的经兵作品《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单,共时空表现形态虽各自不问,但都
当然,从女性角度说,东吾时期江南谢道绍少儿时代咏絮显意出的才情也句然会影响
遵编者一个共同的叙事原则: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是一玫的,文本形成的以主要的人物和
红楼女性人物的形象翠造。这不但在“金陵十二仗”判词中直接用“送怜咏絮才”来暗示
主要的事件为短纽来晚结和创建整体时空站构,就是故事的时空结构。所以人们习惯在分
林黛玉的才情,而且,元妃省亲时让宝玉写诗,宝玉反应迟纯,还是林繁玉帮宝玉代写了
析叙事的结构方式时常常集中在时阅链条上,提炼出叙事的主线和副线,形成传就线性的
一首《杏帘在望》,得到元妃餐赏,也让人想起谢道樱在发现小叔于王献之与客人议论时
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翰方式
理庙问穷,就隔者帷幕代王献之重新论浒,终千拉转局势,所谓“中献之前议,客不能庙”
《红楼梦》追桌时问艺术的空间化,打破了传就线性单一的站构方式和思维方式,使
而后来,林繁玉与史湘云联句时的那种自信,林黛玉和薛宝钗同咏柳家词的夺人眼琼,似
历史。现实和梦幻品合,交织,重组,小说人物任意穿行在时间的碰道中,在过去,现在
乎把固绕着谢道提的女性才情,进一步发榜光大了,
和未来三维灼成的立体时问体系中来来往往。“现在”不是新射过去的记忆,便是投影未
再看明清,就群体论,明清时代的诗社特剂是女性诗社的出现,是不同于晋代的一个
来的图像,有时分不清哪些是玩实,哪些是幻想,并在物理时间、心理时问,梦幻时间和
江南文化的重要特色。如清代康熙年调在江南杭州成立的“蕉园诗社“和乾隆年问在苏川
神话时间里进进出出。“传统”在被打破,也体现出现代小说的叙事转征,即蚊事时间和
成立的“清溪吟杜”等,给《红楼梦》描写女性创作群体提供了基本的现实依托,并反过
叙述时间的分离,创造了小说时间艺术的多维空问形式。这是我们过去认识不到的层面,
来激励启发?后续的江南女性创作,大大挑战了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条。
也正是《红楼梦》叙事“新变”的内
就个人言,《红楼梦》多次提及明四家唐寅、仇英等人的绘画。特别是苏州才子唐宽
(病编自和铁生《<红楼梦>的故事是怎样讲的】
在小说中,如草蛇灰线般若隐若现,对小说不问人物的个以堂造、言行前画等产生了一
线
材料二:
定的彩响,比如,不少学者指出,林黛五的《菲花吟》与唐演的《花下酌酒歌”有明显的
《红接梦单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戏
能承关系,而唐寅在生活中也有哭花、莽花之恭动。
总之,一种由骨代开启的江南以情文化传统,在明代得到大大发挥,并在清代(红格
兴爱际湿,俱是按迹等踪,不敢稍加穿衡,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
梦》中体现出集大成的意义
所作,有点今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明灵法的斜证法。
(摘篇自詹丹《一部(红楼梦,是江南性情文化传统之大成》)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高一语文第2页(共8页)2022—2023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试题答案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一)现代文阅读I
1.【答案】B(3分)
【解析】A项,曲解原文,材料一第一段“鲁迅先生并没有细说下去”,即并没有指出是在“叙事结构的组合方式方面有所创新”,这个方面是材料一的作者阐发出来的;C项,偷换概念,材料二第四段是说“给创作主体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D项,扩大范围,材料三倒数第二段是“不少学者指出”。
2.【答案】A(3分)
【解析】曲解文意,“浪漫主义作品比现实主义作品更具有文学性”表述不正确,原文没有浪漫主义作品与现实主义作品作比较的意思。
3.【答案】C(3分)
【解析】这种解读思维是传统的线性情节结构分析,而材料一指出“《红楼梦》追求时间艺术的空间化,打破了传统线性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
4.答案(4分):①论证结构上,整体为总分总结构。先提出论点,即江南文化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然后从多个方面并列阐述,最后总结。(2分)②论证方法上,主要运用了例证法。(2分)
【解析】:在论证结构上,材料三第一段就提出了“东晋一朝和明清两代,江南文化颇具特色,为《红楼梦》创作带来了深刻影响”这一观点,后面从大观园办诗社、女性才情和绘画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总结。故整体为总分总结构。在论证方法方面,从“第三十七回写探春发帖倡议在大观园办诗社,其中有这样几句”“元妃省亲时让宝玉写诗,宝玉反应迟钝,还是林黛玉帮宝玉代写了一首《杏帘在望》”等处看,主要是运用了例证法。
5.答案(6分)
示例一:秦可卿。如在第五回,出现在现实时间,让宝玉在她自己的房里睡觉;然后又出现在神话时间作为警幻仙子的妹妹出现在贾宝玉梦中。而在第十三回,秦可卿又给凤姐托梦,出现在梦幻时间。
示例二:林黛玉,贾宝玉。
黛玉前世是绛珠仙草。宝玉前世是神瑛侍者。三生石畔,神瑛侍者对绛珠仙草有浇灌之恩。后来神瑛侍者下凡投胎在贾府成为贾宝玉,绛珠仙草幻化成女体追随神瑛侍者下凡还浇灌之恩,即为林黛玉。女娲补天所剩顽石化为了宝玉脖子上的通灵宝玉,后来在《红楼梦》第二十回处人石合一,即贾宝玉等于顽石。这是神话时间。贾宝玉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是写实,宝玉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冥冥中说自己曾见过这个林妹妹。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中出现的黛玉是梦幻时间。黛玉葬花是实写,是物理时间。
(如答其他人物,只要言之有理亦可。找对人物1,分析出两种以上时间3分,情节准确2分)
【解析】本题考察理解分析文本及名著阅读能力。属于综合性考察。既要熟悉相关文段,又要了解相关的经典作品《红楼梦》的内容、情节、人物等。答案可从《红楼梦》中举一个人物进行论述,旨在表明该角色在“物理时间、心理时间、梦幻时间和神话时间”之间的行为。如秦可卿,如在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一时,宝玉倦怠,欲睡中觉。贾母命人好生哄着,歇息一回再来。贾蓉之妻秦氏便忙笑回道:‘我们这里有给宝叔收拾下的屋子,老祖宗放心,只管交与我就是了。’”这里的时间就应是现实时间,秦可卿让宝玉在她自己的房里睡觉;然后,“那宝玉刚合上眼,便惚惚的睡去,犹似秦氏在前”,宝玉游幻境,这里的时间应是神话时间,作为警幻仙子的妹妹出现在贾宝玉梦中。而在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凤姐方觉星眼微朦,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来,含笑说道……”中,凤姐进入梦中,秦可卿又给凤姐托梦,这里出现的应是梦幻时间。
(二)现代文阅读Ⅱ
6.D(3分)
【解析】“辞藻华丽”概括有误。这篇小说的语言比较素淡。
7.C(3分)
【解析】“没有他适时指出季陶民的不足,季陶民画价不会大增”表述有误。季陶民画价大增,是由于他自己的画技。
8.(4分)
【答案】①叶三看画时,吸气、惊呼的地方正是画家的得意之笔。②叶三能看出季陶民的紫藤画里有风。③叶三能指出荷花画中的错误。④叶三与画共存亡。
9.(6分)
答案示例一:他的做法值得称赞。①这是他重友谊、重知己的表现,是他们懂得对方、珍惜对方的表现,同时也是全文情感的升华。②正如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种精神是和先人一脉相承的,体现的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
示例二:他的做法欠妥。①这是叶三自私的做法,会让季陶民的作品永远不见天日,不再有被欣赏、被认可的机会。②这不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痼疾之一,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这样,将《兰亭序》带进坟墓,却让作品永远不见天日。(观点明确1分,联系文本3分,联系现实,举出恰当的拓展示例2分,言之成理即可。只有观点没有分析不得分)
【解析】这是一道答案并不唯一的探究题,答案可以根据自己的看法提出观点,进行组织。但观点一定要鲜明,要联系文本分析,最好还能举出恰当事例加以拓展。若认为叶三把画带进棺材的做法值得称赞,可从对全文主旨的升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分析。若认为叶三的做法欠妥,可从这有损叶三形象、不利于突出人物的角度分析。
具体而言。第一种看法,称赞叶三把画带进棺材。可从文中找到相关情节。如他两次拒绝了商人的高价买画,可见他看淡金钱,坚守朋友信义。又比如“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在棺材里,埋了”,可见他不羡慕金钱,到死都不卖画,他重视友情、知己之情,这与爱慕金钱的人完全不一样。再引申一下,深入一下,联系到轻财重义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神,而叶三就是传统文化精神体现者。这是值得肯定的。
第二种看法,批评他把画带到棺材是对文化的戕害。可以从他的行为在客观上造成的损失谈。虽然季陶民把画送给了叶三,成为叶三的私人藏品,但是艺术作品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是珍贵的艺术品,不能埋掉,这是戕害文化。联系到历史上戕害文化的例子,如“焚书坑儒”,这是不可取的,是自私的表现。因而把画埋掉的做法是欠妥当的。
总之,言之成理即可。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0.A(3分)
【解析】“罪”名词,后不能接宾语,排除BC;“敦于事”办事勤勉,不能断开,排除D。
11.C(3分)
【解析】苏洵《六国论》里的“祖父”是“祖辈父辈”的意思。
12.D(3分)
【解析】“他的弟弟也受他牵连而死”分析错误。从原文第2段“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可知,应该是蒙恬受他弟弟的牵连。所以选D。
13.(8分)
【答案】(1)秦国这时已并吞天下,就派蒙恬带领三十万人的军队,向北驱逐戎族和狄族,收复黄河以南的土地。(乃:于是,就;将:带领;河南:黄河以南。一点1分,句子大意1分)(4分)
(2)赵高平素就非常得胡亥的宠幸,打算拥立胡亥,又怨恨蒙毅依法惩处他而没有袒护他。
(雅:平素,向来;幸:宠幸,宠爱;法:依法。一点1分,句子大意1分)(4分)
14.【答案】概括:蒙恬不重视百姓。分析:秦国刚刚统一,天下的人心尚未安定,蒙恬身为名将,应尽力谏诤,拯救百姓于急难,致力于安定百姓生活,蒙恬却迎合始皇心意,大规模地修筑长城。(3分)(概括1分,分析2分)
参考译文
蒙恬,他的祖先是齐国人。蒙恬的祖父蒙骜,从齐国到秦国来侍奉秦昭王,官至上卿。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蒙恬因为家世得以担任秦国的将军,率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被任命为内史。秦国这时已并吞天下,就派蒙恬带领三十万人的军队,向北驱逐戎族和狄族,收复黄河以南的土地。修筑长城,利用地理形势,设置要塞,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逶迤绵延一万余里。于是渡过黄河,占据阳山,曲曲折折向北延伸。这时,蒙恬的声威震慑匈奴。秦始皇特别宠信蒙氏兄弟,信任他们,认为他们很贤良。因此,亲近蒙毅,(他)官至上卿,外出就陪着始皇同坐一辆车子,回到朝廷就侍奉在始皇跟前。蒙恬在外担当着军事重任而蒙毅经常在朝廷出谋划策,被誉为忠信大臣,因此,即使是其他的将相们也没有敢和他们竞争的。赵高犯下了重罪,秦王让蒙毅依照法令惩处他。蒙毅不敢枉曲法令,依法判处赵高死刑,剥夺他的宦籍。始皇又因为赵高办事勤勉尽力,赦免了他,恢复了他原来的官职。始皇走到沙丘就逝世了,始皇逝世的消息被封锁了,文武百官都不知道。这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经常侍奉在秦始皇左右。赵高平常就非常得胡亥的宠幸,打算拥立胡亥,又怨恨蒙毅依法惩处他而没有袒护他,于是就起了歹心,就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策划,确立胡亥为太子。太子确立之后,派遣使者,捏造罪名,拟定公子扶苏和蒙恬的死罪。二世皇帝又派遣使者前往阳周,命令蒙恬说:“您的罪过太多了,而您的弟弟蒙毅犯有重罪,依法要牵连到您。”蒙恬沉重地叹息说:“我怎么得罪了上天,竟然没有过错就要被处死了呢?”很久,(他)才慢慢地说:“我的罪过本来该当死罪啊。起自临洮到辽东,筑长城、控壕沟一万余里,这中间哪能不截断大地脉络呢?这就是我的罪过了。”于是吞下毒药自杀了。太史公说:我到北方边境,从直道返回,沿途实地观察了蒙恬为秦国修筑的长城和边塞堡垒,挖掘山脉,填塞深谷,贯通直道,本来就是不重视百姓的人力、物力。秦国刚刚灭掉其他诸侯的时候,天下的人心尚未安定,战争的创伤尚未痊愈,而蒙恬身为名将,不在这时候尽力劝谏,拯救百姓的急难,恤养老人,抚育孤儿,致力从事于百姓安定生活的工作,反而迎合始皇的心意,大规模地修筑长城,他们兄弟遭到杀身之祸,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哪里是什么挖断地脉的罪过呢?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
15.C(3分)
【解析】“虚实结合的叙事写景”错。诗歌前四句的写景是实写。
16.【答案】①对统治者失策的批判:“诸将已承恩”是统治者错 朝中奸 , 使边境荒凉、边患严重,于是诗 痛斥统治者所 ;②对边城守将不 的批判:边城守将以边功邀宠,只顾私利,守边失策、 能;③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最后两句写诗 虽有安边的策略与 信,渴望成就 番功业,却不被重 ,表现出诗 仕途失意的愤懑;④因志不得伸 归隐的 奈:“独”写出了 武之地的孤独,“闭门”借陈寔“闭门悬车”的典故写出了作者因有感世道 暗 拒绝 仕的落寞。(答对三点即可,如答“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追求”也可以酌情给分)(6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 。“岂 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意思是:胸中不是没有安边良策, 奈将帅已得封赏 边防。 对边城的连年战乱,奸邪得志,诗 却只有满腔愤慨, 可奈何。这 表达了诗 对诸将腐败 能的愤怒,连安定边疆的良策都没有,却得到了皇帝的封赏,如何让 不惆怅。“岂 安边书?”句,以强烈的反诘,对统治者进
了强烈的抨击,同时也表现出 安边定远的 度 信 ,痛斥统治者所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意思是:才如孙吴却 处施展呀,只好归来闭门独 惆怅。这两句各 典,孙、吴指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和吴起,“闭门”指东汉末年 名 陈寔有感于世道 暗,拒绝 仕,故“闭门悬车,栖迟养 ”。此 句含蕴的情感 分深厚强烈,有 少意多之妙。诗 具有满腹才华,挥鞭驰骋、飞越 漠、慷慨激昂、勇赴国难,却得不到重 ,报国 门的惆怅之情跃然纸上。“闭门”之说,是对现实极为不满的反语,亦写出了作者因有感世道 暗 拒绝 仕的落寞。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7.(1)覆压三百余里,骊山北构而西折
(2) 终继五国迁灭,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3)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三、语言文字运用
18.D(3分)
【解析】D和语段中的破折号作用均为解释说明。A为引出总括性说明;B为突然转变话题或语意转折;C为声音的延长。
19.B(3分)
【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它们如同一对恋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为“叠氮与端炔”,喻体为“一对情人”。A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20.A(3分)
【解析】①一得之见: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见解。③慷慨相助:对待他人很大方,一般说的是财物方面。④殷切:深厚而急切。不能用于同学之间。⑥鼎力相助:用于感谢对方的大力帮助,不用于自指。
21. (5分)
【答案】例一:他们正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开展合作,希望在癌症、肺结核等疾病的药物研发上对该方法的实用性进行检验,并且已获得一系列积极的实验结果。
示例二:他们正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开展合作,希望在癌症、肺结核等疾病的药物研发上查验该方法的实用性,并且已获得一系列积极的实验结果。
【解析】画横线的句子有四处语病:一是“打开合作”搭配不当,应改为“开展合作”;二是“在癌症、肺结核等疾病的药物研发检验该方法的实用性进行查验”句式杂糅;三介词“在”后缺与之相对应的宾语。改为“在……上”或者“在……方面”;四是“一系列”定语的位置不当。(评分标准:改对一处得1分,改对两处得3分,改对三处得4分,改对四处得5分)
22.(6分)【答案】①为什么鱼不会被冻死呢 ②蛋白质是热能的保障③每种生物的适应性
【解析】第①空,从横线前的“冷得要命”和横线后的“鱼类是变温动物”“不害怕冰冻”可以推断,此处应表达“鱼为什么能在南北极生存”的疑问,可以填入类似“为什么鱼不会被冻死呢”的句子。第②空,从“南北极的鱼类体液中蛋白质比较多”“不冻液”可知,此处表达的意思紧承“蛋白质”,而且与“不冻液”一致,可以填入类似“蛋白质是热能的保障”的句子。第③空,“南北极”和“热带海洋”存在极大的差别,由后文“超过了极限就会死亡”可以推知,“南北极的鱼类”的适应性也是有极限的,此处可以填入类似“每种生物的适应性”的句子。
23.作文
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指出针对当前关于内卷、躺平的热议,学者充分肯定努力工作、学习的价值,反对过度劳累。材料第二段针对“逃离倦怠”提出了四个关键词:适度、降噪、停顿和滋养。
首先,考生要弄明白题目中的几个概念。内卷,就是人们被社会裹挟、被动地参与非理性的竞争之中,从而导致身心俱疲。学者的观点说明内卷的对立面并不是“躺平”“佛系”,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多一点辩证分析。所谓适度,主要是指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结合自身实际,劳逸结合,找到平衡点;所谓降噪,主要是指坚定自己的目标,尽量减少外界的消极干扰,坚定地朝既定目标前行;所谓停顿,主要是指适时地对人生进行沉淀、反省、小结、调整,让人生的道路走得更宽阔;所谓滋养,主要是指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地汲取成长的养分,不断充电,不断完善,这种滋养来自多方面,比如书籍,比如师友的教导,比如生活的经历等等。
其次,明确写作任务。
一、要求从四个关键词“适度、降噪、停顿和滋养”中任选两个为基础写一篇文章。写作中,可以选择“适度”和“滋养”,指出我们应该注意劳逸结合,但在逸中不应一味地放纵自己,而应该注意给自己充电,滋养自己的心灵;也可以选择“降噪”和“停顿”,指出在坚定前行的路上,也要注意反思总结,不要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当然,不管选择哪两种,只要能言之有理皆可。
二、要求是演讲稿,且明确了演讲主题——“逃离倦怠,呼唤健康”。应注意演讲稿的正确格式,有称呼、开头、结语等。
立意:
1.劳逸结合,提升自我。
2.适度与滋养并重,效率与健康起飞。
3.疾行不为苦,闲慢亦有乐。
【评分标准】
1.选取关键词符合要求,思路清晰,言之有物,以43分切入。如果选取了材料外的关键词,即判为跑题,不得超过36分。
2.空洞,空谈概念,不能不高于40分。
3.在以下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作文,可酌情在48分以上评分。
①思想深刻,逻辑严谨,富有思辨色彩。
②论证方法多样,论证结构清晰。
③表达流畅、有文采,文句具有表现力。
【扣分项评定标准】:
不符合演讲稿格式扣2分。
缺标题扣 2 分;不足字数,每少50 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残篇扣分标准】:
1.如果文章字数在400 以上,不足800字,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50个字扣1 分)
2.如果文章字数在200以上,不足400字,在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如果文章字数不足200字,在1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如果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5.如果只写标题的,给2分,不评 0分。
6.如果完全抄袭试卷阅读的,评0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