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
1.【2023年浙江6月】为筛选观察有丝分裂的合适材料,某研究小组选用不同植物的根尖,制作并观察根尖细胞的临时装片。下列关于选材依据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选用易获取且易大量生根的材料 B.选用染色体数目少易观察的材料
C.选用解离时间短分散性好的材料 D.选用分裂间期细胞占比高的材料
2.【2023年湖北卷】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某同学制作的装片效果非常好,他将其中的某个视野放大拍照,发给5位同学观察细胞并计数,结果如下表(单位:个)。关于表中记录结果的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学生 分裂间期 分裂期 总计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甲 5 6 3 2 6 22
乙 5 6 3 3 5 22
丙 5 6 3 2 6 22
丁 7 6 3 2 5 23
戊 7 7 3 2 6 25
A.丙、丁计数的差异是由于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过程,某些细胞所处时期易混淆
B.五位同学记录的中期细胞数一致,原因是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易区分
C.五位同学记录的间期细胞数不多,原因是取用的材料处于旺盛的分裂阶段
D.戊统计的细胞数量较多,可能是该同学的细胞计数规则与其他同学不同
3.【2023年浙江6月】某动物(2n=4)的基因型为AaXBY,其精巢中两个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基因分布如图所示,其中一个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某时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甲细胞中每个染色体组的DNA分子数与乙细胞的相同
C.若甲细胞正常完成分裂则能形成两种基因型的子细胞
D.形成乙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4.【2023年浙江1月】某基因型为AaXDY的二倍体雄性动物(2n=8),1个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引起1个A和1个a发生互换。该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两个时期的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时期细胞中可能出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B.乙时期细胞中含有1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
C.甲、乙两时期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均为8个
D.该初级精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均不相同
5.【2023年湖南卷】某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SHOX基因突变所致,某家系中一男性患者与一正常女性婚配后,生育了一个患该病的男孩。究其原因,不可能的是( )
A.父亲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四分体时期,X和Y染色体片段交换
B.父亲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性染色体未分离
C.母亲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中,SHOX基因发生了突变
D.该男孩在胚胎发育早期,有丝分裂时SHOX基因发生了突变
6.【2023年湖南卷】为精细定位水稻4号染色体上的抗虫基因,用纯合抗虫水稻与纯合易感水稻的杂交后代多次自交,得到一系列抗虫或易感水稻单株。对亲本及后代单株4号染色体上的多个不连续位点进行测序,部分结果按碱基位点顺序排列如下表。据表推测水稻同源染色体发生了随机互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位点1…位点2…位点3…位点4…位点5…位点6…
测序结果 A/A A/A A/A A/A A/A A/A 纯合抗虫水稻亲本
G/G G/G G/G G/G G/G G/G 纯合易感水稻亲本
G/G G/G A/A A/A A/A A/A 抗虫水稻1
A/G A/G A/G A/G A/G G/G 抗虫水稻2
A/G G/G G/G G/G G/G A/A 易感水稻1
A.抗虫水稻1的位点2-3之间发生过交换
B.易感水稻1的位点2-3及5-6之间发生过交换
C.抗虫基因可能与位点3、4、5有关
D.抗虫基因位于位点2-6之间
7.【2023年北京卷】武昌鱼(2n=48)与长江白鱼(2n=48)经人工杂交可得到具有生殖能力的子代。显微观察子代精巢中的细胞,一般不能观察到的是( )
A.含有24条染色体的细胞 B.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细胞
C.染色体移到两极的细胞 D.含有48个四分体的细胞
8.【2023年辽宁大连模拟】下图为“促有丝分裂因子”调控细胞增殖示意图。图中CDK为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它需与相应的周期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进而调控细胞周期。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甲属于细胞周期蛋白
B.推测物质甲与CDK结合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C.Rb蛋白磷酸化不利于相关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D.抑制CDK活性的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9.【2023年湖北天门模拟】某雄性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HhXBY,图1是该动物某器官内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2表示H基因所在染色体失去端粒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形成“染色体桥”,“染色体桥”可在两着丝粒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其他染色体不发生变异且行为正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可能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
B.图1细胞中的基因Hh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C.图1细胞分裂至后期时有两个染色体组和两个B基因
D.若图2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则产生的子细胞有Hh、HHh、h、H四种可能
10.【2023年福建模拟】在细胞分裂时,微丝(一种细胞骨架)会突然把线粒体向各个方向弹射出去,实现线粒体的运动和均匀分配;但一些特定种类的干细胞会进行非对称分裂,分裂出两个不同功能的子细胞,这时线粒体会被不均等地分配到子细胞中。与乳腺干细胞相比,成熟的乳腺组织细胞代谢需要更多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微丝的成分是蛋白质,在动物细胞中微丝的形成与中心体有关
B.非对称分裂的细胞中,DNA分子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C.在乳腺干细胞分裂时,接受较多线粒体的子细胞可能会保持干细胞特征
D.细胞可根据功能需求借助微丝调控线粒体的分布和分配
11.【2023年湖南岳阳模拟】在观察小鼠配子形成时,研究人员采用了免疫荧光染色法使特定蛋白质带上荧光素,观察了细胞中物质的变化,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小鼠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最好选用雌性小鼠精巢中的细胞
B.若图ab段细胞中含四个染色体组,则此时姐妹染色单体上可存在等位基因
C.若纵坐标为细胞中核DNA含量,则位于cd段的细胞内可能无X染色体
D.若纵坐标为核DNA和染色体的比值,则ab段细胞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12.【2023年四川南山中学模拟】下图为某种二倍体哺乳动物的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其中M/m是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所示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可能是极体
B.图乙所示分裂时期可发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C.图丙所示细胞可能是图乙所示细胞的子细胞
D.图丙所示细胞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含有基因m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制作并观察根尖细胞的临时装片,应选用易获取且易大量生根的材料,A正确;要对染色体行为进行观察,应选用染色体数目少易观察的材料,B正确;观察植物根尖有丝分裂需要解离使植物细胞分离开来,因此应选用解离时间短分散性好的材料,C正确;选用分裂期细胞占比高的材料有助于观察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行为,D错误。
2.答案:C
解析: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人们根据染色体的行为,把它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丙、丁计数的差异可能是因为某些细胞所处时期易混淆,如末期和分裂间期,A正确;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两侧,都有纺锤丝附着在上面,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易区分,故五位同学记录的中期细胞数一致,B正确;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其所处时间比分裂期长,五位同学记录的间期细胞数不多,是由于只统计了一个视野中的细胞,样本数量较少,不具有代表性,C错误;计数规则不同,会导致实验误差,戊统计的细胞数量较多,可能与该同学的细胞计数规则与其他同学不同有关,D正确。
3.答案:B
解析:乙细胞无同源染色体,且此时着丝粒分裂,可确定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面,可确定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A正确。甲细胞具有两个染色体组且每条染色体具有两个染色单体,每个染色体组含有4个DNA分子,而乙细胞的每个染色体组仅有2个DNA分子,B错误。根据A、a基因的数目,可确定甲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若甲细胞正常完成分裂则能形成两种基因型的子细胞,C正确。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前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此外乙细胞中本该出现在常染色体上的a基因出现在了Y染色体上,可确定乙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片段易位,D正确。
4.答案:D
乙时期细胞中着丝粒已经分裂,无染色单体,C项错误。因为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和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了交换,所以该初级精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AXD、aXD、AY、aY,D项正确。
5.答案:B
6.答案:CD
7.答案:D
8.答案:ABD
解析:AB、分析题意可知,CDK为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它需与相应的周期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进而调控细胞周期,据图可知,物质甲能与CDK结合,进而使转录调控因子活化,调控细胞周期,据此推测物质甲属于细胞周期蛋白,而间期主要进行DNA分子复制有关蛋白质合成(涉及转录和翻译过程),故推测物质甲与CDK结合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AB正确;C、据图可知,Rb蛋白磷酸化后可促进转录调控因子的活化,进而促进转录和翻译过程,即Rb蛋白磷酸化利于相关基因的转录和翻译,C错误;D、结合题图可知,CDK药物与甲结合后会通过转录、翻译过程促进细胞增殖,故抑制CDK活性的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D正确。故选ABD。
9.答案:D
解析:A、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形成“染色体桥”,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都发生了着丝粒分裂,可能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A正确; B、图1细胞基因型为HhXBY,该细胞中染色体含有H也有h,说明h可能来自基因突变或者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B正确;C、图1细胞分裂至后期时着丝粒分裂,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和两个B基因,C正确;D、根据题意,染色体桥可能导致基因重复分配到一个子细胞中,染色体出现染色体桥子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HHh,h,Hhh, 、H,正常的为Hh,D错误。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A、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车间,微丝的成分是蛋白质,在动物细胞中微丝的形成与核糖体有关,A错误;
B、线粒体中也存在DNA分子,据题干信息非对称分裂会分裂出两个不同功能的子细胞,这时线粒体会被不均等地分配到子细胞中可知,非对称分裂的细胞中,DNA分子不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B错误;
CD、结合题意“一些特定种类的干细胞会进行非对称分裂”及与乳腺干细胞相比,成熟的乳腺组织细胞代谢需要更多的能量可知,细胞可根据功能需求借助微丝调控线粒体的分布和分配,其中在乳腺干细胞分裂时,接受较多线粒体的子细胞会分化为成熟的乳腺组织细胞,不具备干细胞特征,C错误,D正确。故选:D。
11.答案:C
解析:A、由于雌性小鼠卵巢内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较少,且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个,故不选用雌性小鼠,而选择雄性小鼠更适合,部位是睾丸(或精巢),A错误;B、若图ab段细胞中含四个染色体组,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C、若纵坐标表示细胞中核DNA含量的相对值,则处于cd段染色体数目减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若为雄性个体,此时可能含有Y染色体,不含X染色体,C正确;D、若图纵坐标表示染色体和核DNA的比值,则纵坐标的数值是1和1/2,则ab段一个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处于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故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因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D错误。故选C。
12.答案:C
解析:A、图甲中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开,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离,其子细胞为精细胞或极体,A正确;
B、图乙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非同源染色体正在自由组合,随之会发生等位基因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
C、图乙细胞质均等分裂,是精细胞的形成过程,图丙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是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故图丙所示细胞不可能是图乙所示细胞的子细胞,C错误;
D、图丙所示细胞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含有基因m,极体含有基因M,D正确。
故选C。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