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专用】(10-3)免疫调节(新教材)——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专用】(10-3)免疫调节(新教材)——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7-18 15:2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教材专用】(10-3)免疫调节(新教材)——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
1.【2023年山东卷】病原体感染可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如图表示某人被病毒感染后体内T细胞和病毒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期间辅助性T细胞增殖并分泌细胞因子
B.b~c期间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C.病毒与辅助性T细胞接触为B细胞的激活提供第二个信号
D.病毒和细菌感染可刺激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形成
2.【2023年浙江6月】肿瘤细胞在体内生长、转移及复发的过程中,必须不断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这就是所谓的“免疫逃逸”。关于“免疫逃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肿瘤细胞表面产生抗原“覆盖物”,可“躲避”免疫细胞的识别
B.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性物质的丢失,可逃避T细胞的识别
C.肿瘤细胞大量表达某种产物,可减弱细胞毒性T细胞的凋亡
D.肿瘤细胞分泌某种免疫抑制因子,可减弱免疫细胞的作用
3.【2023年浙江1月】某人的左眼球严重损伤,医生建议立即摘除左眼球,若不及时摘除,右眼会因自身免疫而受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体发育过程中,眼球内部的抗原性物质已被完全清除
B.正常情况下,人体内不存在能识别眼球内部抗原的免疫细胞
C.眼球损伤后,眼球内部的某些物质释放出来引发特异性免疫
D.左眼球损伤后释放的抗原性物质运送至右眼球引发自身免疫
4.【2023年湖南卷】某少年意外被锈钉扎出一较深伤口,经查体内无抗破伤风的抗体。医生建议使用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和破伤风抗毒素(抗体)以预防破伤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伤口清理后,须尽快密闭包扎,以防止感染
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防御
C.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激活的记忆细胞能产生抗体
D.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的保护时间长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5.【2023年北京卷】有些人吸入花粉等过敏原会引发过敏性鼻炎,以下对过敏的正确理解是( )
A.过敏是对“非己”物质的正常反应
B.初次接触过敏原就会出现过敏症状
C.过敏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D.抗体与过敏原结合后吸附于肥大细胞
6.【2023年新课标综合卷】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
②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
③辅助性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而不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④体液免疫可产生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可产生记忆T细胞
⑤某些致病细菌感染人体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7.【2023年辽宁东南名校模拟】卡介苗是对毒性强烈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培养获得的减毒活疫苗,发现其对所有的试验动物都没有致病力,该疫苗的保护作用一般可以持续10-15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接种过卡介苗的人,再次接触结核分枝杆菌时会出现过敏反应
B.卡介苗对接种者一般无致病力,但不建议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接种
C.接种卡介苗后可在10-15年内持续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发挥保护作用
D.疫苗还可以利用病原体的某段DNA或民NA制备,不一定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
8.【2023年广东一模】下图为人体第一次感染2019新型冠状病毒后,检测体内病毒及其RNA和两类抗体(IgG和IgM)的水平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第3~9天,活病毒被清除的过程只有体液免疫,没有细胞免疫
B.第7天,体内开始产生IgM抗体,说明B细胞已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这一过程需要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的双重刺激以及细胞因子的作用
C.第14天,体内新增产生IgG抗体,说明记忆细胞受病毒RNA刺激,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D.IgM和IgG两种抗体先后出现说明同一种浆细胞先分泌IgM后分泌IgG
9.【2023年辽宁鞍山模拟】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宫颈癌都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密切相关。HPV疫苗是世界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制备HPV疫苗必须包含完整的HPV颗粒
B.注射的HPV疫苗是体液免疫中激活B细胞的第一信号
C.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被HPV感染的宫颈细胞膜表面分子的变化
D.对于已经感染HPV导致宫颈癌的女性再注射HPV疫苗不能起治疗作用
10.【2023年四川内江六中模拟】研究发现烟碱类受体是介导B细胞分化的重要结构。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证明小鼠B细胞缺少烟碱类受体会导致体液免疫能力降低。请完成下表。
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若干只,正常造血干细胞,异常(不能编码烟碱类受体的)造血干细胞,X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
简要操作过程 实验步骤的目的
去除小鼠自身造血干细胞 ①获得_____的小鼠
②移植_____ 设置对照组
③移植_____ 设置实验组
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测定多只小鼠 ④_____
抗体定量检测仪器测定 测定两组小鼠的⑤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
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C错误。病毒和细菌感染可引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体液免疫过程中会形成记忆B细胞,在细胞免疫过程中会形成记忆T细胞,D正确。
2.答案:C
解析:肿瘤细胞表面产生抗原“覆盖物”,可“躲避”免疫细胞的识别,进而发生“免疫逃逸”,A正确;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性物质的丢失,可逃避T细胞的识别,进而发生“免疫逃逸”,B正确;某种产物可减弱细胞毒性T细胞的凋亡,则细胞毒性T细胞数量增加,细胞免疫加强,C错误;肿瘤细胞分泌某种免疫抑制因子,可减弱免疫细胞的作用,进而发生“免疫逃逸”,D正确。
3.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左眼球严重损伤会引起免疫反应,即眼球损伤后,眼球内部的某些物质(抗原)会释放出来,被相应免疫细胞识别后引发特异性免疫,说明在人体发育过程中,眼球内部的抗原性物质未被完全清除,且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存在能识别眼球内部抗原的免疫细胞,A项错误、B项错误、C项正确;左眼球损伤后释放的抗原性物质不会被运到右眼球,D项错误。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B
解析:免疫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等具有识别作用,这些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①正确;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一些淋巴细胞,如B淋巴细胞可呈递抗原,②错误;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过程,也参与细胞免疫过程,③错误;体液免疫过程中可以产生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细胞免疫过程中可以产生记忆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④正确;致病细菌感染人体后可引发体液免疫,当致病细菌进入细胞内部,会引发细胞免疫,⑤正确。综上可知,B正确。
7.答案:BD
解析:A、接种过卡介苗的人,再次接触结核分枝杆菌时会发生二次免疫,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不会出现过敏反应,A错误;B、根据题意"该疫苗的保护作用一般可以持续10-15年",可知接种卡介苗后记忆细胞可以在10-15年内保持对相应抗原的记忆,B错误;C、免疫缺陷病的儿童免疫力较低,给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接种疫苗,特别是减毒活疫苗(卡介苗是减毒活疫苗)易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建议接种该疫苗,C正确;D、可以利用病原体的某些成分及其产物来制备疫苗,不一定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例如可利用病原体的mRNA来制备疫苗,D正确。
8.答案:B
解析:免疫调节第3~9天,活病毒作为抗原被清除的过程既有体液免疫,也有细胞免疫,A错误;第7天,体内开始产生IgM抗体,说明B细胞已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即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的双重刺激,此外,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B正确;由题中信息可知,人体第一次感染新冠病毒,机体发生的是初次免疫,C错误;通常情况下,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D错误。
9.答案:A
解析:A、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制备HPV疫苗没有包含完整的HPV颗粒,A错误;B、被HPV感染的宫颈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B正确;C、HPV疫苗可作为抗原,当抗原侵入机体时,一些抗原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C正确;D、HPV疫苗可以预防HPV感染,没有治疗已经感染HPV导致宫颈癌的效果,D正确。故选A
10.答案:①不能产生B细胞;②正常造血干细胞并注射X抗原;③异常(不能编码烟碱类受体的)造血干细胞并注射X抗原;④减少实验误差;⑤抗X抗原的抗体产生量
解析: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目的是证明小鼠B细胞缺少烟碱类受体导致体液免疫能力降低,自变量是受体的有无,因此去除小鼠自身造血干细胞的目的是为了不能产生B细胞的小鼠,排除小鼠自身B细胞对实验产生影响;对照组为移植正常造血干细胞并注射X抗原的小鼠;实验组为移植异常造血干细胞并注射X抗原,为了减少误差,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测定多只小鼠的抗体;抗体是体液免疫的产物,抗原用特定抗体(抗X抗原的抗体)的产生量来检测小鼠B细胞的功能。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