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考点梳理评价
6 第六单元考点梳理评价
时间:40分钟
一、字词句基础。
1. [ 字形] 根据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夏日,厦门海岸线的风景还是那么yōu měi( )。金色的阳光照在沙滩上,tǎng( )在沙滩上的贝壳反射出了耀眼的光芒。不远处,枝叶茂密的大树dǎng zhù( ) 了人们的shì xiàn( ),使这里与热闹的市区隔绝,自成一方天地。
2. [ 字音]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参(cān) 瑰丽(guī) B. 富饶(ráo) 宜人(yí)
C. 药材(chái) 栖息(qī) D. 海滨(bīn) 满载(zǎi)
3. [ 多音字]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 我看他兴冲冲地跑过来, 肯定是遇到了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儿吧。
B. 太好啦!我们班终于组建了一支自己的啦啦队。
C. 我真舍不得离开宿舍里这些朝夕相处的小伙伴们呀!
D. 听说,这座磨坊里有一块神奇的磨刀石。
4. [ 字形]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断 孤帆 末来 成裙结队
B. 宝贵 洁白 岩石 飘飘摇摇
C. 小剌 鼓气 宝库 相互交措
D. 脑袋 鱼民 遍地 严严实实
5. [ 词语理解] 看到下面的句子,你的脑海中会出现哪个词语?( )
元宵节,大家都出来看花灯,街道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A. 空荡荡 B. 慢腾腾
C. 闹哄哄 D. 懒洋洋
6. [ 字词理解] 下列对加点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溪里涨满了春水。(感受到水“高”起来,充满了春的气息和生机)
B. 森林向人们献出了山葡萄、榛子、蘑菇和木耳。(巧妙地把森林的无私奉献写活了)
C.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准确地写出鱼的数量占到一半,说明鱼多)
D.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写出了海参慢吞吞地爬行的样子)
7. [ 修辞手法]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兴安岭的树木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比喻)
B. 小鹿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拟人)
C. 海滨小城难道不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吗?(设问)
D.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夸张)
8. [ 福建特色,关键语句] 下面这个文段是围绕哪部分内容来写的?( )
①龙岩市长汀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这里的文物古迹非常丰富:②新石器时代遗址、商周遗址与秦汉遗址是古闽族人聚居的实物见证;③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城墙、古城门矗立城中;④还有古代的石器、彩陶、青铜器、瓷器、货币等几乎遍及全县各地。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二、积累与背诵。
9. 祖国处处是美景。从李白的“两岸青山相对出, _____________”及“两岸猿声啼不住,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天门山和白帝城的美景;从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 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西湖的风光;从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洞庭湖的秀美。
三、课文主题与理解。
10.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作者按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了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
B. 《海滨小城》一文是围绕“我的家乡在广东,是一座海滨小城”这句话来写的。
C.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是按照四季的顺序来写的,全文的结构是先分述后总述。
D. 《望天门山》一诗中的“断”“开”“流”“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水的美。
单元考点梳理评价
6 第六单元考点梳理评价
一、1. 优美 躺 挡住 视线
2. B 3. A 4. B 5. C 6. C 7. C 8. A
二、9. 孤帆一片日边来 轻舟已过万重山
山色空蒙雨亦奇 白银盘里一青螺
三、10.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