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知识清单+夯基固源)1.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文档属性

名称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知识清单+夯基固源)1.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01 14:0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全程复习方略】福建省长泰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知识清单+夯基固源)1.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一、顿号
表示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一般为词语的并列,合起来做同一成分,句子间并列不能用顿号。基本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用顿号。例如:
①这个小孩有四五岁。
②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2.太短的并列成分间,尤其是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可不用顿号。例如:
中小学生 省市领导 老中青
3.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例如:
①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
②外国语附中东校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
4.较长的并列成分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例如:
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5.并列作谓语、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例如:
刘老师把枯燥无味的语文讲得生动,有趣。
6.并列成分间已有问号和叹号,不再用顿号,也不用其他点号。例如: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心态要效率!”“向高考冲刺!”的口号。
7.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例如:
“神舟”十号的发射、回收,歼-14战斗机的研造、试飞,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祖国啊,您伟大,富强!
“伟大”“富强”之间本可用顿号,但为了突出、强调,则应改为逗号。
  二、逗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比顿号停顿稍长些。基本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可以用在主谓之间,但一般有一定条件。
①主语较长的。例如:
这世界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他击倒了。
②强调主语。例如: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③主语后有语气词。例如:
你啊,还是那个老样子。
④变式句(主谓倒装句)。例如:
怎么啦,你?
⑤谓语是主谓短语。例如:
自行车,我骑出去了。
2.用在动词与宾语之间。主谓短语作宾语,前边可有逗号。例如:
我曾想,蝴蝶会大概是云南所特有的自然环境的产物吧。
3.用在句首状语后。例如:
眨眼间,他就把作业做完了。
4.用在独立语后。例如:
据说,最美的城市应在山与湖之间。(注意:据说后面不能用冒号)
5.用在部分关联词语后。(成对出现的关联词,只能用在后一个关联词的后面)例如:
但是,我还有话要对你说。
6.倒装句子成分之间,要用逗号。例如:
①出来吧,你们!(主谓倒装)
②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定语后置)
③我们的祖国正高速度地向前跃进,沿着胜利的道路。(状语后置)
7.用介词“把”“被”等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与谓语联系紧密,一般不用逗号。例如:
这些谬论都已被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胜利驳得体无完肤了。
8.有些并列的宾语既可以用逗号,也可以用顿号。例如:
记忆的品质包括:记忆的广度、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敏捷性。
9.句子中的某些特殊成分,一般要用逗号把它们和别的成分隔开。例如:
吴梦,我们的班长,昨天上武汉领奖去了。(同位词)
什么样的人,更确切地说,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就有什么样的理想。(插入语)
  三、分号
表示并列复句内部分句之间的停顿,停顿比逗号要长。在句中凡用逗号不能很清楚地表明并列分句关系的地方就用分号。基本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分号与分号之间至少有一个逗号。即只有一重关系的复句,分句之间应该用逗号。例如:
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环抱,粗壮雄峻。
2.在某些转折复句“但”前边可用分号。例如:
我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财产,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但是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者除外。
3.如果是复句形式充当句子的宾语,而宾语前头又用了冒号,那么分句内部也可用分号。例如:
经验告诉我们: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种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四、冒号
用在提示语的后面或前面,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基本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语后面,有引起他人注意的意思;用在某某说之后,表示下面是引用的话。例如:
他说:“襄阳是我的第二家乡……”
2.用在总括的话后面,表示后面有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例如:
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破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地纺。
3.用在提示的话的末尾,表示后面有要说的话、所想的内容或所做的分析。例如:
我想:到洪湖去,不如到东湖去。
4.用在解释说明性的话之前。例如: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
5.用在总括语的前面,表示总结上文。例如:
三宝走了,三毛走了,小刘走了:是海燕就要去搏击风浪!
6.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末尾,也就是说,冒号要管到句末,不能只管到句中。如果要管几句话或一段话,一般要用序次语或引号标明。例如:
他接着说:“最近咸宁连降暴雨。周悦已到北京去了。刘萍也去了广州。”
7.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例如:
班主任宣布:明天停课到屈原纪念馆去参观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因停顿较短和不能管到句末,故应将冒号去掉)
8.“某某说”“某某想”后不是直接引用,不用冒号;放在所说话中间不能用冒号;放在所说话的后边用句号。例如:
他说今天不去沧浪亭了。
9.下文和提示的内容不一致时,不能用冒号。例如:
老师说了一声:“下课!”就走了。(冒号前后没有提示被提示的关系,应将冒号去掉)
  五、破折号
表示话题或语气的转变,声音的延续等的符号。基本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表示破折号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例如: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2.表示意思的递进。例如:
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日本厂里有门路的带工……
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例如:
“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濒湖画廊?”
4.表示语音的延长。例如:
“行吟阁——我来了!”他大喊着。
5.表示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例如:
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表示说话中断)
6.表意思递进(紧承)。例如:
团结——批评——团结
7.表示总结上文。例如:
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赢——这是竞赛的辩证法。
8.表分项列举。例如:
根据研究对象不同,环境物理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9.破折号前的标点,如果是句号或逗号,可不用。如果是问号或叹号,则保留。例如: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10.用在副标题前。例如:
火刑
——纪念乔尔丹诺·布鲁诺
11.破折号与括号的区别。
①较重要的内容用破折号,一般内容用括号;②破折号表示的注释部分要连着正文念出来,括号表示注释的内容可不读出来。③破折号之前可以有点号,但破折号之后不能有点号。④破折号与“是”“有”等提示的词不能同时使用。
12.破折号与冒号的区别。
破折号中表示注释的用法容易和冒号中总说与分说的用法相混淆,可从两个角度区别:
一是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分项叙述,应用冒号,如:“今天晚会上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二重唱、相声和杂技。”如分说部分是对总说部分的注释,则应用破折号,如:“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贡献。”
二是凡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删去,句子的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用冒号表示总说分说的句子则不能把分说部分删去,否则句子表意不完整。
  六、叹号
用于句末表强烈感情。基本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如果有成分倒置,叹号用在句末。例如:
多美呀,秋天的香山!
2.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后一个用叹号,前一个用逗号。例如:
啊,啊!又到春天了。
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有时可用叹号。例如:
难道你不喜欢喝绿茶吗!
4.句子前有叹词,后面是个感叹句,只在末尾用叹号。例如:
啊,这潍坊风筝是多么精美啊!
  七、问号
表示一句问话说完之后的停顿的点号。基本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连续问句,每个问句末均用问号(承接较紧密的,中间可用逗号)。例如:
除了他能去,谁还能去?你吗?你能去吗?
2.选择问句,在句末用问号,句中用逗号。例如:
这是临比赛胆怯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3.主谓倒装句,问号放在句末,谓语后用逗号。例如:
你就去吗,晓彤?
4.有的句子虽使用了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句末不用问号。例如:
他家住哪里,我不知道。
5.反问句连用,必须都有问号。例如:
武陵的水不甜吗?武陵的树不绿吗?武陵的花不香吗?
  八、括号
表示文中的注释部分的标号。基本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括号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两种:
①句内括号是指注释或补充说明句子中一部分词语的括号,句内括号要紧贴被注释被补充的词语后,括号内是词语不用点号,是句子不用句末点号(若是问号、叹号可保留);如要在被注释被补充的词语后加点号,点号应放在括号后。例如:
可以说,除了诗(因为诗是最难解释的),雨果的重要作品(小说和剧本)大都有了中文译本。
②句外括号是指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内容的括号,句外括号要放在被注释被补充的句子末尾的点号后;括号内若是句子,后括号前应保留句号等点号,若是几个句子则加几处句末点号;后括号外不能再加句末点号。例如:
我们市外国语学校过去自豪,今年也自豪!(长时间的鼓掌)向六月七号冲刺!(全场起立。热烈的经久不息的掌声,转为欢呼。)
2.括号里还有括号时,外面用小括号,中间用方括号。
3.朗读时,括号内的内容可不读,以便更为连贯。
  九、省略号
省略号是表明文句中省略内容的标号。省略号的主要用法是表示省略。基本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表示沉默。例如:
何伟:广州又发生了一起爆炸案,炸死十人!欧阳平:……
2.表示语言中断。例如:
穿长袍的问:“这位是……”“我的兄弟。”戴礼帽的回答。
破折号也可表示语言中断,但两者有不同:破折号表语言戛然而止,省略号表余音未尽。
3.表示语言断断续续。例如:
老师鼓励我……考清华……名牌,我没……有……考上。
4.表示含糊其词,欲言又止。例如:
“我只是邀了几个同学……并不是打架斗殴……”张含吞吞吐吐地说。
5.表示语意未尽。例如:
“真香!咸宁的桂花……”李艳说。
6.不可滥用省略号。省略号后语境不明的不能用省略号,没有特殊语意不能用省略号。
7.用了“等”“等等”就不能再用省略号。(省略号和“等”“等等”有不同,省略号表示的可以是各种需要省略的,而后者只能是类似的词语或意思。)
8.要正确处理省略号前后的点号问题:①省略号前是个完整的句子的,省略号前应使用句末标点,表示省略的是句子;②省略号前不是完整句子的,省略号前一般不用点号,表示省略的是词语、短语;③省略号后一般不用标点。
9.如果省略的是一大段或几段文字,就用十二个圆点表示,单独成行,不顶格。
  十、引号
表示文中引用等的标号。基本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表直接引用,一般引号冒号都用。句末点号放引号里面。(引号内的内容必须忠实于原文)例如:
楠楠对我说:“只要心中有太阳,眼里就有阳光。”
(转述大意时不用引号,冒号改成逗号。如:他说过,没有人的时候是一定要关门的。)
2.间接引用:引文已成为说话人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分两种情况:
①引文结束前不需停顿,那么其后不能有任何点号。例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
②引文结束时刚好需要停顿,那么点号应在引号后。例如:
黑格尔曾指出过,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这是很有见解的。
③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例如:
记得她那次一边吃冬枣,还一边说“沾化冬枣脆生生,一口甘甜醉乡情”。
3.表示特殊意义。例如:
更有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他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现在却静静地坐着,文雅得像闺女一般。(“天下最难走的路”不是一般意义的路,而是指二万五千里长征之路。)
4.表特殊称谓。例如:
班主任的眼是“千里眼”。
5.表强调突出。例如:
从某种意义上说,“说”就是做。
6.表讽刺、否定。例如:
还有几位“帅哥”理成飞机头,在教室里飞来飞去,叫作“时尚”。
7.用于某种特定的名称、简称、节日、纪念日等,如“五一”等。
8.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以此类推。例如:
(一位大娘)接着解释:“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獾正肥哩。肉香、油多。俗话说‘八斤獾肉七斤油’啊!”
9.引文末了是问号、叹号的,无论直引、间引,问号、叹号均放在引号内。例如:
他看她脸上泪浸浸的便说:“你哭了?”
  十一、书名号
主要用以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基本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书名和篇名同时出现,书名号的用法有三种情况:
①书名在前,篇名在后。例如:《后汉书·列女传》。
②书名在前,类名在中,篇名在后。例如:《诗经·魏风·伐檀》。
③书名内又有书名。例如:《读<师说>有感》。
2.如果是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本身的名称,不应用书名号,不属于原书原篇的,不能用书名号。例如:
我在读巴尔扎克的小说。
3.书名号之间可用顿号,也可不用任何点号。例如: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