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古人谈读书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5古人谈读书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0 09:1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25《古人谈读书》
五年级上册语文
课前游戏
书山有路勤为径,(
书读百遍,( )。
其义自见
敏而好学,( )。
不耻下问
学海无涯苦作舟)。
发现不同
文章不同
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
作者不同
chǐ yǐ qǐ
耻 矣 岂
我会认
我会写
朗读节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你问我答
请大家当一回孔子,我当弟子。
知识备查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
朗读节奏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请大家当一回朱熹,我当朱熹的贤弟或令妹。
你问我答
知识备查
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被世人尊称为“朱子”。
朱熹
结合注释,先自己说一说片段一和片段二句子的意思,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注,可以打个问号。
文白互译
翻译词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道
以……为耻
勤勉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
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词句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知道
同“智”,智慧
“之”有两个,都是代词,指代孔子的训言。
翻译词句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沉思默想
满足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人而不倦怠。
记住
领悟道理
告诉我们学习要勤奋,不要偷懒。
告诉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做人、做学问要诚实。
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
这几句话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翻译词句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四上]《王戎识李》
“余尝谓”中“尝”是什么意思?
曾经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翻译词句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

翻译词句
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翻译句子
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和口的应用难道会不到位吗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理解课文
朱熹的读书法是什么?
“还能读成一个词吗?”
这三者可以调换位置吗?
你读书时是怎样做的?
心到
眼到
口到

总结方法
总结学习方法:
一、读
二、解
三、悟
四 、背诵
看图猜字

看图猜字

朗读节奏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作者简介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
说一说
这篇小短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问
何为“有志”“有识”“有恒”?
第二问
翻译句子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决不
有志气,就决不甘居下游。
翻译句子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
识者也;
仅仅有志气不够,还需要有见识,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说的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翻译句子
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恒心
有恒心就没有成不了的事情。
整段翻译
读书人学习,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就决不甘居下游;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些说的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就没有成不了的事情。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对比3篇古人谈读书的文字,有什么相同?
对比3篇古人谈论读书的文字,又有什么不同?
比较异同
和古人辩一辩
三到之中,心到未必最急。
读书,志、识、恒三者未必缺一不可。
《训学斋规》《曾国藩家训》……
陶渊明、苏轼、韩愈……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