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8 16:07:29

文档简介

试卷类型:A
高 二 年 级 考 试
语 文 试 题 2023.07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小说以叙事为基本文体特征,尤其是源于民间“说话”伎艺的白话小说。但
值得注意的是,文人叙事绝非单纯地为叙事而叙事,一般都有情志寄托,也即刘熙载《艺
概·文概》所谓“寓情”,纵观中国古代小说史,凡经典之作大多具有较强的抒彩。
在某种意义上说,抒情性是促成中国古代小说文体走向独立的重要因素。唐传奇的
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的独立,恰如宋人赵彦卫《云麓漫钞》所言,它“文备众体”,
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而“诗笔”即指唐传奇小说浓郁的抒彩。洪迈《唐人说荟·
凡例》称“唐人小说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婉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
代之奇”,他将唐传奇与唐诗相提并论,也是强调其鲜明的抒情特质。毕竟,唐传奇作家
大多为诗人,他们往往以诗性思维叙事写人,如《枕中记》《任氏传》作者沈既济在《任氏
传》中即宣称其小说创作是为“传要妙之情”。
高二语文试题 第 1页 (共10页)
{#{QQABSQgEggigAhAAABhCAQlCCgKQkBAACAgOBBAIoAAASBFABAA=}#}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源自宋元以来的“说话”伎艺,为迎合读者的审美趣味,故事性乃
其第一要务,但随着话本小说与章回小说的文人化,其主体抒发色彩亦渐趋显著。如《三
国演义》虽属世代累积型作品,但中国古代小说评点融评、改于一体的批评特色,在很大
程度上赋予评点者以“第二作者”身份,因此《三国演义》最流行的版本毛评本已属文人小
说,具有了鲜明的抒彩,其卷首《临江仙》(滚滚滚长江东逝水)一词即为全书奠定了
悲怆的感情基调。
文人独创型作品的抒情性更为突出。如作为明遗民,陈忱对屈原及其楚辞作品产生
了强烈共鸣,作有《九歌》的他除通过所在的惊隐诗社奉祀屈原外,更是有意识地将楚骚
抒情传统引入《水浒后传》,他在该小说序中谈及自己的创作动机,自叹“穷愁潦倒,满腹
牢骚,胸中块磊,无酒可浇,故借此残局而著成之”,为此他声称自己的这部小说深得“《离
骚》之哀”。确实,《水浒后传》乃陈忱抒发其遗民之悲与故国之思的“泄愤之书”。
一些小说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带有明显的自况意味,此时其主体抒发意识最为
强烈,自然小说的抒彩也十分浓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曹雪芹的《红楼梦》。
曹雪芹将自己的人生态度融注于宝玉这一形象之中,藉此抒发自己的悲剧人生感受,他
师法的正是楚骚抒情传统。在《红楼梦》第七十八回,曹雪芹借宝玉之口声称自己要“远
师楚人”,为此他将小说写成了一部彻头彻尾、蕴含多重悲剧意蕴的大悲剧。难怪脂砚斋
在甲戌本第一回批中称赞《红楼梦》为“《离骚》之亚”,刘鹗在其《老残游记自序》中也认为
“曹雪芹寄哭于《红楼梦》”,这都是对其浓郁抒彩的高度肯定。
质言之,我们在关注中国古代小说的故事性、娱乐性的同时,不应忽视作为其民族
特色的抒情性。审视小说抒情意味所产生的的艺术效果,对“切实的感着这作品的‘氛
围气’”(郁达夫《我承认是“失败了”》),也极具启发意义。
(摘选自陈才训《论中国古代小说的抒彩》2023年5月)
材料二:
明清章回小说从文本而论是叙事的,即讲故事的,但扒扒它的皮,又不难发现抒情为
本的真面目。
无论是描写日常琐事、还是描写诗情画意,《红楼梦》作者显然永远都是抒情家,描述
中有奇境、有惊艳、也有“乐舞诗飞”的语感。诸如此类,全书中不胜枚举。一览《红楼梦》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几乎通篇描写都是诗意的、抒情的、充
满朴素而又浪漫之叙事形态,可谓是抒情的故事,是故事的抒情。无论读到何处,隐含到
叙事者,都在悄然地放大诗情画意的情境。
以中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乐,律和声”的文化渊源为考,明清以来的戏曲、小说的
真正核心还是离不开一个“情”字,正如童庆炳所说,“明清以来,戏曲、小说作品的大量出
现,从表面看,似乎离开了抒情传统,转向了叙事方面。其实也不尽然。因为第一,明清
高二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10页)
{#{QQABSQgEggigAhAAABhCAQlCCgKQkBAACAgOBBAIoAAASBFABAA=}#}
两代抒情的诗仍属于正统,是高雅的标志;第二,就中国古代戏曲和小说作品而言,仍然贯
穿着中国的独特的抒情传统”。是的,摆一摆明清以来传世的每一部小说与戏曲,都是抒
情与叙事兼并的“种子”。
若以诗词曲赋的数量作为衡量一部名著抒情为本的事实,那么《红楼梦》也首当其
冲。童庆炳不容置疑地认为“一部《红楼梦》不过是作者感叹自己身世,感叹生命的快乐
与悲哀而已。……《红楼梦》是歌唱故事,而不是一般的叙述故事”。或许童庆炳是提出
《红楼梦》“叙事如歌”的第一人,大凡认真读过《红楼梦》又深谙中国文学史的人,可能不
会对这一说法持完全否定立场,《红楼梦》是叙事的,也是抒情的、诗意的、浪漫的,通篇诗
词曲赋此起彼伏,构成了全书伤情悲世的基调,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正如关四平所述:“《红楼梦》的情感表现由多个层面构成,既有男女爱情,也有亲情、
友情。无论是哪个层面的情感表现,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均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这与
童庆炳的《红楼梦》叙事观“歌唱故事”说如出一辙,悲剧的传播,有时就是一种感叹,一种
哀号,一种泣血,一言以蔽之,就是抒情。
(摘选自孙仁歌《汉语小说叙事文本抒情性渊源及其特征探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文人虽然把叙事作为其作品的基本特征,但绝非一味地为叙事而叙事,而
往往都有情志寄托。
B.除了具有鲜明的抒情特质,唐传奇还“文备众体”,具备了中国古代小说文体走向独
立的其他诸多重要因素。
C.中国古代民间“说话”伎艺为了迎合听众,强化话本的故事性,这也成为中国古代白
话小说创作的第一要务。
D.虽然从文本而言《红楼梦》是讲故事的,但无论是描写日常琐事、还是诗情画意,其本
来面目还是抒情为本。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抒情性,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三国演义》所以能成为文人小说,这与其融评、改于一体的批评特色密切相关。
C.《水浒后传》被称为“泄愤之书”,也佐证了材料二明清小说抒情与叙事兼并的观点。
D.无论是刘熙载的“寓情”,还是郁达夫的“氛围气”,都是对小说抒情特征的认同。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西泠野樵在《绘芳录序》中曾写到“欲作小说以自述生平抑郁之志矣”。
B.洪迈《唐人说荟·凡例》称“唐人小说凄婉欲绝,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
C.蒲松龄称《聊斋自志》的创作是“寄托如此,亦足悲矣”的“孤愤之书”。
D.烟水散人《珍珠舶序》说“小说家搜罗闾巷异闻,罔不曲描细叙,点缀成帙”。
高二语文试题 第 3页 (共10页)
{#{QQABSQgEggigAhAAABhCAQlCCgKQkBAACAgOBBAIoAAASBFABAA=}#}
4.童庆炳提出《红楼梦》“叙事如歌”的观点,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其提出这一观点的
理由。(4分)
5.曹雪芹在《题石头记》中感叹《红楼梦》的创作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请结合材
料以及你对《红楼梦》的阅读体验,从文学表达的角度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史 证
聂鑫森
湘楚市博物馆的古籍修复师沈君默,满六十岁这一天,一上班就拿着申请退休报告,
急步走向馆长刘政和的办公室,似乎在这里一刻也不想驻停了,真是咄咄怪事。
沈君默个子不高,微胖,慈眉善目,满脸是笑,远看近看都像一尊佛。他不留胡须,下
巴总是泛着青光,也不留头发,一年四季都是光头。他说搞古籍修复,图的是一个干净,
以免工作时为掉落的一根两根须发分神。这辈子他修复过多少珍本、善本?数不清。无
论古籍损坏到什么程度,他都能令其起死回生。
沈君默的爷爷、父亲都是干这个行当的,他是从十八岁一直干到六十岁,整整四十二
年。儿子沈小默从大学的历史系本科毕业后,特招进馆跟着他参师学艺,一眨眼也三十
出头了。
沈君默有孙了,刚刚四岁。有人问“:你孙子长大了干什么?”
“还能干什么?干祖传的手艺。”
修复一本破损的古籍,就有十几道工序:拆解、编号、整理、补书、拆页、剪页、喷水、压
平、捶书、装订……不光是补虫眼、溜口(补书口),这很容易。难的是把经水浸后整本书
页粘在一起的古籍,如“旋风装”“蝴蝶装”等,经过特殊工艺处理,逐页分离修复,而且要
修旧如旧,非高手不可为。
沈君默来到长廊尽头的馆长室门前,正要举手叩门,门却忽地敞开,走出笑吟吟的刘政
和“。沈先生,我在等着你哩,请进!托朋友从杭州买来的龙井‘明前茶’,已经给你沏上了。”
“谢谢。”
刘政和原供职于历史研究所,调到博物馆来不到三个月。为人谦和,腹笥丰盈,而且
不徇私情,全馆上下对他印象颇佳。前任馆长章扬升迁为文化局副局长,在刘政和上任
几天后,忽然来馆里检查工作,顺带提出要借走库存的古籍《归隐录》回家去研究。刘政
和立马回绝,说:“章局长,这是不行的,你可以到这里来读,但古本书是严禁外借的。你
是这里出去的,应该知道这个规矩,请海涵。”章扬哈哈一笑,说:“我是想试试你,果然坚
持原则。”
沈君默和刘政和,在一个古拙的茶几边坐下来,玻璃杯里的龙井茶飘出清雅的香气。
高二语文试题 第 4 页 (共10页)
{#{QQABSQgEggigAhAAABhCAQlCCgKQkBAACAgOBBAIoAAASBFABAA=}#}
“沈先生,请尝尝。”
“好。嗯,不错,是正宗的龙井村那块地方的货色。”
“沈先生,我知道你口袋里肯定揣着退休的申请报告。可你不能走啊,我想延聘你一
段日子。”
“唉,人老了,眼花了,干不动了。再说,馆里有我的学生、我的儿子,在修复古籍上可
以独立操作了。”
“恕我直言,他们比你还差点儿火候。馆里有一大册本地前代名人写的《归隐录》,年
代久远,水浸、虫蛀,不但粘连在一起,还破损厉害,你不想修复?”
沈君默摇摇头,叹了口气,说“:不……想,想也是白想。”
刘政和解开中山装的领扣,喉结上下蠕动,目光变得锐亮。大声说:“我调查过,你曾
向章扬提出申请要修复这本古籍,他说这书没什么价值,不批准。还说,库里要修复的古
籍多着哩,你为什么要单挑这本?你怎么回答?”
“我不能说。”
“我现在来替你说。我在历史研究所厮混多年,读过不少书,尤其是有关乡邦历史的
书。《归隐录》的作者,叫章道遵,字守真,清道光朝的吏部官员。官方史书上称他为能臣、
廉吏,风头很健,五十四岁时,皇帝忽然下诏,允其多病之身告老还乡。他回乡后,意气消
沉,关门谢客,写了这本《归隐录》,没有付梓刻印,只是聘人手抄了十本,故传世稀少。他
是六十岁时辞世的。”
“对。”
“但在当时的野史中,也有人说到他任吏部要职时,暗中收贿,在老家置办田产、房
产。但没有佐证的史料,他的形象依旧光彩照人。因章道遵是个真正的读书人,敬儒知
耻,我揣测是不是《归隐录》中,有关于这方面的文字。”
“当然有!”沈君默蓦地站起来,大声说。
“你读过这本书?”
“我家有《归隐录》的半本残页,是我爷爷解放前收藏的,中间有数则写他忏悔平生有
过的不洁言行,以及皇上对他的宽宥,让他体面地回乡养老。”
刘政和喝一大口茶,拍了拍脑门,说:“我明白了,为什么章扬不让你修复此书,为什
么我任职之初他要借此书回家研究。他虽未读过此书,但害怕书中有什么不利先祖的文
字。因为,章道遵是章扬的先祖,章扬曾写过文章力赞先祖的德行。”
“刘馆长,章扬的为尊者讳,可笑。他的先祖却敢自揭其短,倒是令人钦佩。”
刘政和嘴角叨起一丝冷笑,缓缓地说:“恕我直言,你也把我小看了。我想延聘你修
复《归隐录》,你愿意吗?”
沈君默低头不语。
高二语文试题 第 5页 (共10页)
{#{QQABSQgEggigAhAAABhCAQlCCgKQkBAACAgOBBAIoAAASBFABAA=}#}
“你在想,博物馆隶属于文化局,章扬是分管我的领导,我定然不敢同意,是不是?”
“是。”
“还原历史的真相,是我们的责任。文天祥《正气歌》说:‘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这个节操,我还是有的,有什么可怕的。你有什么条件,请讲。”
“我没什么条件。我到退休年纪了,请批准;延聘多长时间,由你定。我照常上班,每
月拿退休工资,不拿任何补贴。”
“我都依你。来,让我们以茶当酒,碰个杯,祝诸事顺吉!”
“好!我自个儿的归隐录,今天就是开篇第一章。”
(选自聂鑫森《光明日报》2023年3月)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用“急步走”“一刻也不想驻停”等细节刻画描写沈君默急切退休的心情,在
设置悬念中展开故事情节。
B.沈君默“慈眉善目”“像一尊佛”的形象,与前文心急火燎的行为表现形成巨大反差,
行文构思巧妙,极富文学效果。
C.“无论古籍损坏到什么程度,他都能令其起死回生”,这句话为后文沈君默完成《归隐
录》修复工作埋下了伏笔。
D.“我是想试试你,果然坚持原则。”章扬这句话既表现了他的圆滑世故,也暗示出他居
高临下、以势压人的傲慢无礼。
7. 关于文中刘政和与沈君默谈论《归隐录》的流传与内容真相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一项是(3分)
A.写《归隐录》“水浸”“虫蛀”“粘连”等严重破损情况,既与前文的“非高手不可为”形成
照应关系,又为后文情节做了铺垫。
B.沈君默摇头叹气地说“不……想,想也是白想”,省略号揭示了沈君默矛盾的心理,既
暗示了他的难言之隐,又表现出对事业的执着。
C.刘政和“嘴角叨起一丝冷笑”,这一表情的变化,既表现出他对章扬“为尊者讳”行为
的不屑,也表现了他对沈君默的嘲讽。
D.刘政和原供职于历史研究所这一特殊身份,以及他在章道遵正史和野史方面的渊博
知识,为揭开《归隐录》谜底创造了条件。
8.文章多次写到与茶有关的细节,故事情节也在对茶的不同描写中逐步展开。请结合文
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4分)
9.在文中,章扬这一人物虽然着墨不多,但他的作用却不可或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高二语文试题 第 6 页 (共10页)
{#{QQABSQgEggigAhAAABhCAQlCCgKQkBAACAgOBBAIoAAASBFABAA=}#}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子贡
君子之道,智信难。信者,所以正其智也,而智常至于不正。智者,所以通其信也,而
·
信常至于不通。是故,君子慎之也。世之儒者曰:“徒智可以成也。”人见乎徒智之可以成
也,则举而弃乎信。吾则曰“:徒智可以成也,而不可以继也。”
子贡之以乱齐、灭吴、存鲁也,吾悲之。彼子贡者游说之士苟以邀一时之功而不以可
·
继为事故不见其祸使夫王公大人而计出于此则吾未见其不旋踵而败也吾闻之:“王者之
兵,计万世而动;霸者之兵,计子孙而举;强国之兵,计终身而发。求可继也。”子贡之兵,
是再不可用也。
故子贡之出也,吾以为鲁可存也,而齐可无乱,吴可无灭。何也?田常①之将篡也,惮
高、国、鲍、晏,故使移兵伐鲁。为赐计者,莫若抵高、国、鲍、晏吊之,彼必愕而问焉,则对
· ·
曰:“田常遣子之兵伐鲁,吾窃哀子之将亡也。”彼必诘其故,则对曰:“齐之有田氏,犹人之
养虎也。子之于齐,犹肘股之于身也。田氏之欲肉齐久矣,然未敢逞志者,惧肘股之捍
·
也。今子出伐鲁,肘股去矣,田氏孰惧哉?吾见身将磔裂,而肘股随之,所以吊也。”彼必
·
惧而咨计于我,因教之曰:“子悉甲趋鲁,压境而止。吾请为子潜约鲁侯,以待田氏之变,
·
帅其兵从子入讨之。”彼惧田氏之祸,其势不得不听。归以约鲁侯,鲁侯惧齐伐,其势亦不
得不听。因使练兵搜乘以俟齐衅,诛乱臣而定新主,齐必德鲁,数世之利也。
·
吾观仲尼以为齐人不与田常者半,故请哀公讨之。今诚以鲁之众,从高、国、鲍、晏之
师,加齐之半,可以轘田常于都市。其势甚便,其成功甚大。惜乎!赐之不出于此也。
齐哀王②举兵诛吕氏,吕氏以灌婴为将拒之。至荥阳,婴使谕齐及诸侯连和以待吕氏
变,共诛之。今田氏之势,何以异此?有鲁以为齐,有高、国、鲍、晏以为灌婴。惜乎!赐
之不出于此也!
选自苏洵《权书》
【注】①即田成子,又名田恒,本姓陈,其祖先为陈国公子完,入齐后改姓田。公元前 481年,田常杀
齐简公,立齐平公,自任齐相,齐政尽归田氏。②汉初人,高祖刘邦之孙,名襄,齐悼惠王刘肥长子,继刘
肥为齐王,死后谥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彼子贡者/游说之士/苟以邀一时之功/而不以可继为事故/不见其祸/使夫王公大人
而计出于此/则吾未见其不旋踵而败也/
B.彼子贡者/游说之士/苟以邀一时之功/而不以可继为事/故不见其祸/使夫王公大人
而计出于此/则吾未见其不旋踵而败也/
C.彼子贡者/游说之士/苟以邀一时之功/而不以可继为事故/不见其祸使/夫王公大人
而计出于此/则吾未见其不旋踵而败也/
高二语文试题 第 7页 (共10页)
{#{QQABSQgEggigAhAAABhCAQlCCgKQkBAACAgOBBAIoAAASBFABAA=}#}
D.彼子贡者/游说之士/苟以邀一时之功/而不以可继为事/故不见其祸使/夫王公大人
而计出/于此/则吾未见其不旋踵而败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以通其信也”中,“通”与《孔雀东南飞》“主簿通语言”中“通”的意思相同。
B.“吾悲之”中,“悲”与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中“悲”的意思不同。
C.“而肘股随之,所以吊也”中“,吊”与《陈情表》“形影相吊”中“吊”的意思相同。
D.“齐必德鲁”中 ,“德”与荀子《劝学》“积善成德”中“德”的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虚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赐计者”中,“为”与《鸿门宴》“为击破沛公军”中“为”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B.“彼必愕而问焉”中“,焉”与《劝学》“圣心备焉”中“焉”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 然未敢逞志者”中“,者”与《登泰山记》“当其南北分者”中“者”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D.“因教之曰”中 ,“因”与《过秦论》“因河为池”中“因”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开篇立论表明观点,认为如果不讲诚信,只用机智虽然可以成事,但这机智只
可使用一次。
B.作者不赞成子贡的做法,认为子贡可采用更好的方法。这一见解体现了作者超绝
于时俗的智慧。
C.作者感叹孔子请求鲁哀公讨伐田常的做法可以取得大的功绩,旨在赞赏孔子卓越
的军事眼光。
D.文章最后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指出齐国采用了与鲁国不同的策略,表明了作者的
褒贬态度。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子贡之出也,吾以为鲁可存也,而齐可无乱,吴可无灭。
(2)吾请为子潜约鲁侯,以待田氏之变,帅其兵从子入讨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留守相公①移镇汉东②
欧阳修
周郊彻楚垧,旧相拥新旌,
路昔青山在,人今白首行。
问农穿稻野,侯节见梅英,
膘组人稀识,偏应邸吏惊。
【注】①钱惟演。本诗为欧阳修感钱惟演离洛阳南赴随州之作。钱惟演曾任西京留守,欧阳修、梅尧
臣等人时为其下属,钱惟演与诸人多有交游,对他们礼遇甚厚。②汉东:现指湖北省随州市。
高二语文试题 第 8 页 (共10页)
{#{QQABSQgEggigAhAAABhCAQlCCgKQkBAACAgOBBAIoAAASBFABAA=}#}
15.下面各项对诗歌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交代留守相公从“周郊”也就是西京洛阳调任到楚地的“汉东”,“拥”字极言仪
仗盛大。
B.颔联以“青山在”与“白首行”作比较,将自然物象的永恒与人事的飘忽不定形成鲜
明对比。
C.诗人以“青山”意象入诗,山性的深隐旷达、山色的亘古不改,表达诗人对人生的喟
叹与感伤。
D.膘组是挂在腰间的印绶,这是想象相公到达随州官邸之后,一定会引发当地官员的
惊羡和赞叹。
16.结合全诗,简要赏析颈联“问农穿稻野,侯节见梅英”的表达效果。(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小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古诗词常用星宿,如《赤壁赋》中“ , ”给月亮地位;如《蜀道
难》中“ , ”运用夸张手法极写山峰之高。
(2)姜夔《扬州慢》中“ , ”运用虚实结合且对比手法表现了战
争给扬州带来的灾难。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2022年 11月 20日,卡塔尔世界杯开幕。本届世界杯,大到比赛场馆,小到球衣、奖
杯,“中国造”的身影 。中国企业带领 7000多名建设者用五年多时间设计建造的卡塔
尔①“鸟巢”-卢塞尔体育场,为本次世界杯上体量最大的“中国造”。中国承建的太阳能
光伏电站,既为世界杯 地供能,又助力卡塔尔兑现举办②“绿色世界杯”承诺;集装箱
式的③“球迷村”,既解决住宿问题,又给游客带来新奇的住宿体验;世界杯商品专卖店里
的足球、喇叭、球 衣、等各种产品,更让义乌制造④“踢”进世界杯。
除了“硬实力”外,中国软实力也 。当地时间 10月 19日,中国大熊猫⑤“四海”和
“京京”乘专机从中国四川抵达卡塔尔首都多哈,为世界杯增添了一幅精彩⑥“水墨画”。
这届世界杯“含中量”满满。正如中国驻卡塔尔大使周剑所说,“中国贡献”如满天繁
星照亮了这届世界杯!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关于文中引号的用法,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①④⑥/③/②⑤
B. ①④⑥/②/③⑤
高二语文试题 第 9页 (共10页)
{#{QQABSQgEggigAhAAABhCAQlCCgKQkBAACAgOBBAIoAAASBFABAA=}#}
C. ①②④/③/⑤⑥
D. ①④⑤/③/②⑥
20.请给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4个字)(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猫科动物为何会发出不同的叫声?这一技能是由 ① 。猫科动物的叫声并不是后
天习得的,只是在猫科动物逐渐长大的过程中,随着其发声构造的逐渐成熟,叫声与小时
候产生了一点区别而已。
猫科动物长大后是否能发出咆哮声,主要看其发声构造,准确来说猫科动物的叫声
是由 ② 。狮子、老虎等能够咆哮的猫科动物,在其发声时,其舌骨并未完全骨化且伴
有一条韧带,声带拉伸产生更大的通道,空气从韧带中穿过,声音越低沉,声带拉伸得越
大,最终在其他发声构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咆哮声。而众多小型猫科动物,因其舌骨已
经完全骨化,声带的灵活性和延展性都比较弱,所以无法发出咆哮声。
但雪豹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种。雪豹的舌骨呈现出部分骨化的特征,但声带缺乏比较
厚的脂肪层以及一块弹性十足的组织。 ③ ,导致雪豹既不能像老虎一样咆哮,也无法
像小猫一样发出咕噜声。它发出的声音比咆哮声更柔和,比咕噜声更洪亮。
21.文中画线的句子打乱了顺序,请按照事理逻辑关系重新排序。(4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平时总把那些不能成才、没出息的人称作“不成器”,把那些成名较晚、有大成就
的人叫作“大器晚成”。而孔子则说“君子不器”,因为他认识到,人一旦成“器”,就难以再
改变其“形”,难成大道了。
是“成器”,还是“不器”?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青年要奋发有为,就必须给出自己的
回答。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
求:(1)自拟标题;(2)自定文体(诗歌除外);(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4)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试题 第10页 (共10页)
{#{QQABSQgEggigAhAAABhCAQlCCgKQkBAACAgOBBAIoAAASBFABAA=}#}高 二 年 级 考 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3.07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 A(扩大范围)
2. B(偷换概念)
3. D(“小说家搜罗闾巷异闻,罔不曲描细叙,点缀成帙”只是强调小说的选材和人物的刻
画手段,与材料一所论证的中国古代小说的抒情性特点无关)
4. ①《红楼梦》是作者感叹自己身世,感叹生命的快乐与悲哀的自况;②《红楼梦》作者永
远都是抒情家,是诗情画意情境表达的典范;③《红楼梦》通篇诗词曲赋此起彼伏,构成
了全书伤情悲世的基调;④《红楼梦》既有爱情,也有亲情、友情,在情感表现上带有浓
重的悲剧咏叹。(每点1分,共4分)
5. ①“荒唐言”强调的是作品的戏剧性。如“顽石下凡”“绛珠草还泪”是背景的荒唐;一户
人家、家长里短的琐碎“小事”,是故事的“荒唐”;大户人家的“公子哥儿”,却整天无所
事事,和一群闺中女子腻在一块,是人物的“荒唐”。②“辛酸泪”体现的是作品的抒情
性。由于种种顾虑,作者的心境和情感不得不借“假语村言”来诉说;向往自由、追求真
情等种种理想受困于现实而无法实现,饱含辛酸苦楚;大观园众多女子的悲苦命运、悲
剧结局又也让人同情和悲悼。(每点3分,共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 D(这句话并不能暗示出章扬的“傲慢无礼”,而是他自找台阶的刻意掩饰)
7. C(这里的“一丝冷笑”表现的是对章扬行为的不屑)
8. ①刘馆长沏茶待客,沈君默品茶赞茶,此时刘馆长顺势挽留,《归隐录》的内幕被逐层揭
开;②刘馆长敢于担当,沈君默欣然领命,二人以茶当酒,开怀碰杯,修复《归隐录》达成
默契。(每点2分,共4分)
9. ①章扬与刘政和、沈君默在《归隐录》的修复上所形成的矛盾,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章
扬为先祖护短与刘沈二人敢于揭穿历史真相的责任担当形成明对比,使主要人物的性
格更加鲜明突出;③面对章扬的阻挠,使刘沈二人不畏强权、敢于秉笔直书历史的思想
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每点2分,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 B
11. C(前者是“哀悼”,后者是“安慰”)
12. B(前者是代词,后者是语气助词)
13. C(“旨在赞赏孔子卓越的军事眼光”错)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 1页 (共3页)
{#{QQABSQgEggigAhAAABhCAQlCCgKQkBAACAgOBBAIoAAASBFABAA=}#}
14.(1)所以子贡的那次出使,我认为既可使鲁国保存,又可使齐国不发生内乱,也可使吴
国不至于灭亡。(落实“之”“存”“乱”“灭”等词语的翻译。4分)
(2)请允许我替你们秘密地去商约鲁侯,来等待田氏叛乱,让鲁君率领他的军队跟着
你们一起到齐国去讨伐田氏。(落实“请”“潜”“约”“帅”等词语的翻译。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 D(曲解文意“,偏应邸吏惊”中的“惊”应是惊讶,而非惊羡)
16. ①颈联是对“稻夜”和“梅英”两种物侯的细节描写;②前者是对秋天景象的实写,后者
是对即将入冬后景物的想象,是虚实结合;③这两句在体现秋冬时节萧瑟气象的同时
表达了对前辈的深切关怀。(每点2分,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2)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每句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共6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18. ①无处不在②源源不断③不容小觑(每空1分,共3分;此题如有其他答案合乎语境也
可)
19. B(①④⑥特殊含义②强调③⑤特殊称谓)
20. 卡塔尔世界杯“含中量”满满。(卡塔尔世界杯(2分),“含中量”满满(2分),共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21. 其舌骨并未完全骨化且伴有一条韧带,在其发声时,(1分)空气从韧带中穿过,(1分)
声带拉伸产生更大的通道,(1分)声带拉伸得越大,(1分)声音越低沉。(每处1分,共4
分)
22. ①其先天发声构造决定的②其舌骨和声带决定的③这样特殊的发声构造(内容正确,
符合前后文语境要求即可。每句2分,共6分)
四、写作(60分)
(略)。根据2023年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评分标准评阅。
【文言参考译文】
君子立身处世,机智和诚信很难(同时做到)。诚信是用来端正机智的,而机智常常
至于不端正。机智是用来通达诚信的,而诚信常常至于不通达。因此,君子对此应当谨
慎。世上的儒士们说:“只用机智就可以成事。”人们看到只用机智就可以成事,就全都抛
弃诚信。我却说:“只用机智可以成事,但(不讲诚信,机智用了一次之后)不可以继续使
用了。”
子贡用机智使齐国生乱、吴国灭亡、鲁国保全,我认为他可悲。子贡那样的人,是游
说之士,苟且求取一时的成功,不以能够继续使用为目的,所以他预见不到这种做法所将
带来的灾祸。假使王公大人的计策都出于机智,那么我还未曾发现他们不很快失败的。
我听说:“称王天下的人,他的军队考虑到万代的利害时才会动用;称霸天下的人,他的军
队考虑到子孙的利害时才会动用;强者的军队,考虑到自己终身的利害时才会动用。寻
求成功的措施可以长久使用。”像子贡这样用兵,是第二次就不能够再使用了。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 2页 (共3页)
{#{QQABSQgEggigAhAAABhCAQlCCgKQkBAACAgOBBAIoAAASBFABAA=}#}
所以子贡的那次出使,我认为既可使鲁国保存,又可使齐国不发生内乱,也可使吴国
不至于灭亡。为什么?当时田常准备篡夺,害怕高氏、国氏、鲍氏、晏氏,所以派他们带领
各自的军队讨伐鲁国。替子贡出个计策,子贡不如到高氏、国氏、鲍氏、晏氏那里表示哀
悼。他们一定会感到惊讶并问为什么。那就回答说:“田常派你们的军队来攻打鲁国,我
私下哀悼你们将要灭亡。”他们一定追问原因,那就回答说:“齐国有田氏,就像有人养只
恶虎一般。你们对于齐国,就好像人的四肢对于身体一样重要。田氏想要吞掉齐国很长
时间了,然而不敢实现他的野心原因,就是惧怕你们强有力的捍卫。现在你们出来攻打
鲁国,齐国的身体丢失了四肢,田氏还有什么可惧怕的呢?我看齐国的身体将要被割裂,
四肢也要随着死亡,所以表示哀悼。”他们一定惊惧并向我们咨询对策。这时子贡乘机教
导他们说:“你们可以把军队全部开向鲁国,迫近边境就停下来。请允许我替你们秘密地
去商约鲁侯,来等待田氏叛乱,让鲁君率领他的军队跟着你们一起到齐国去讨伐田氏。”
他们惧怕田氏加害他们,势必不能不听。子贡返回就商约鲁侯,鲁君害怕齐军讨伐,势必
也不能不听从子贡的计划。因而让鲁国训练士兵、检阅车马来等齐国发生内乱,诛杀乱
臣并安定新齐王。齐国一定会感激鲁国,这对鲁国以后几代人都是有利的事。
我看仲尼认为齐国人中有一半是不赞成田常的,所以他请求鲁哀公讨伐他。如果真
的用鲁国军队,跟随高氏、国氏、鲍氏、晏氏的军队,再加上齐国反对田常篡权的那一半人
(来共同讨伐),就可以在街市上把田常车裂处死。那情势很容易办到,可以成就很大的
功绩。可惜啊!子贡没有采用这种策略。
齐哀王发兵讨伐吕氏,吕氏命令灌婴率军前去抵抗。到了荥阳灌婴派使者去说服齐
哀王和其他诸侯联合起来,等待吕氏发动叛变,然后共同讨灭他们。田常所处的形势,和
吕氏没有什么不同,当时的鲁国好比汉朝时的齐国,当时的高氏、国氏、鲍氏、晏氏则好比
灌婴等人。可惜的是,子贡并没有采取这样的手段!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第 3页 (共3页)
{#{QQABSQgEggigAhAAABhCAQlCCgKQkBAACAgOBBAIoAAASBFABAA=}#}
{#{QQABSQgEggigAhAAABhCAQlCCgKQkBAACAgOBBAIoAAASB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