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语文忆读书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6.语文忆读书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9 16:0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上册语文
《忆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比较识字等方法,正确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规范书写“舅”等14个生字。
2.快速默读,边读边思,初步学会“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快速默读,边读边思,初步学会“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走近作者
1.生齐背:“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2.师: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曾国藩先生的名句。这节课,我们将认识一位伟大的读书人,她毕生都在读书写作,真是将“恒”做到了极致!她就是—冰心奶奶,她写的这篇文章是——《忆读书》。教师板书课题。
师:在预习中,相信你对冰心奶奶已有所了解,请与大家分享你收集到的有价值的信息。
3.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补充。
4.课件出示冰心相关简介。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勇闯第一关
2.做“认读达人” 学生自主学习,勇闯第一关,教师巡视指导
(1)读好词语。
诸葛亮 鲁智深 贾宝玉
《水浒传》 《荡寇志》 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
栩栩如生 索然无味 无病而呻
(2)读好长句。
注意:
读准字音,尤其是“鲁”为前鼻音,“煞”为卷舌音(shà);易读错字音“浒(hǔ)”不读“许(xǔ)”,“寇(kòu)”不读“冠(guàn)”;难读字音“罡(gāng)”可结合“三十六天罡”来理解记忆。
结合具体语境,说说对“栩栩如生”“索然无味”“无病而呻”“心动神移”的理解。
比如:这幅画画得和真的一样,简直是——栩栩如生。
这本书的封面看起来很有趣,可是内容读起来却——索然无味。
这篇文章虽然用词华丽,内容却空洞浮华。着实是一篇——无病而呻的文章。
当我在橱窗外看到那双红色的球鞋时,我不能自已,——心动神移。
3.同伴互学,做“书写达人”。
4.勇闯第二关
(1)教师密切关注“同伴互学”情况,适时给出建议。
(2)选择典型的两组,在展示台上出示,并集体交流
注意:老师做好示范。以“舅”为例,上面的“臼”,短横不连接,间架结构是上扁下宽。
5.分段朗读,归纳中心。
师提问:冰心老人提出了怎样的读书观点?可以试着说说你的理解吗?
注意:引导学生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是中心观点,并初步说出理解。这是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概括。
师小结:文中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作者正是从这9个字入手,一步一步开始阐述自己观点的。
三、明确写作顺序,提炼要点
围绕中心内容,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读书经历的?快速浏览,在文中圈画出表明时间顺序的词语。
(“七岁时”“那时”“在我十二三岁时”“中年以后”)
思考:作者在不同的年纪读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感受,试着完成“闯关三”。
勇闯第三关:
默读第2—7自然段,独立完成表格。
交流表格,学习第2—8自然段,抓住重点字词进行咀嚼品析。
(1)详细写了“我”七岁时读《三国演义》的经历,概括出:听故事,听得“津津有味”,被书中精彩的情节吸引,觉得“真是好听极了”。引导学生想象年幼时的“我”全神贯注听故事的情景。
(2)在“我”少年时代的读书经历中,除重点写到读《三国演义》,还提到同样是章回小说的《水浒传》,并且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方法点明《水浒传》的可读之处。
凑成”“凑满”这里有“拼凑而成”的意思,“勉勉强强”有“将就凑合”之意。这3个词强调指出:虽是勉勉强强,但是《水浒传》中人物极其生动的性格,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这本书强多了。
(3)不同的年龄看同一本书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文中有一段提到了十二三岁和中年以后读《红楼梦》的不同感受。
这段话需要引导点拨:当时作者还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时,以她的阅历不足以深刻了解《红楼梦》中所写的人物命运的凄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社会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到了中年便能较全面、深刻地认识这本书的深蕴,也才能真正读懂。这也正是作者读《红楼梦》的体会是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的理解过程。
四、建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遍,并在深有感触处写下再读时的感受
2.以“我的读书经历”为主题写一段话。(提示:包括读书时间、书名、书的作者、主要内容、读书趣事、读书产生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