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课件(共6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1《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课件(共6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8 16:1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5张PPT)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天,让我们穿梭到1856年的伦敦,一起去参加4月14日《人民报》创刊四周年纪念会,在这里你将聆听到革命导师马克思所要发表的演说,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身临现场。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演讲词的相关文体常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反复诵读文章内容,学习演讲词从演讲的目的、场合和对象等方面把握其针对性。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文章深邃的思想,形象的语言和厚重的文化。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革命导师、仁人志士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当时代使命的精神。树立对无产阶级革命过程的正确观点,加深对“抱负与使命”的认识。
学习目标
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
德国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作者简介
《共产党宣言》
《资本论》
主要作品
主要学说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剩余价值
科学社会主义
1818年马克思出生于德国莱茵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学习法律,但他大部分的学习重点却在哲学和历史上。
1841 年大学毕业后担任《莱茵报》编辑,1843年因《莱茵报》被普鲁士国王查禁而失业。在此期间马克思认识了恩格斯,并结下深厚的友谊。
1847年两人加入正义者同盟并指导该同盟改组成共产主义者同盟,此后起草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
1848年在科隆创办《新莱茵报》,1849 年遭驱逐出境,辗转到达伦敦。在经济极度困难的情况下,马克思翻阅伦敦大英图书馆里的资料并写出他的最重要著作——《资本论》 (第一卷)。
1864年,马克思参加第一国际成立大会,被选入领导委员会。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1883年马克思在伦敦辞世。
马克思主义学说
主要著作:《资本论》、《共产党宣言》 等
阐述原则: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主要著作有《资本论》 、《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这是"精髓",后来人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去研究。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1875年的
马克思
1882年的
马克思
墓志铭: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马克思墓位于伦敦海格特公墓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高中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 演讲稿
演讲稿大体有如下四种:
照读式演讲、背诵式演讲、提纲式演讲,即兴式演讲。
照读式演讲。读稿式演讲。演讲者拿着事先写好的演讲稿,走上讲台,逐字逐句地向听众宣读一遍。其内容经过慎重考虑,语言经过反复推敲,结构经过精心安排,话讲得郑重。它比较适合于在重要而严肃的场合运用。
背诵式演讲。脱稿演讲。演讲者事先写好演讲稿,反复照背,背熟后上讲台,脱稿向听众演讲。这种演讲方式比较适合于演讲比赛和初学演讲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和培养演讲者的演讲能力。其缺点是不便于演讲者临场发挥,使听众觉得矫揉造作,一旦忘词,就难以继续,往往要当场出丑。
提纲式演讲。提示式演讲。演讲者只把演讲的主要内容和层次结构,按照提纲形式写出来,借助它进行演讲,而不必一字一句写成演讲方式。是初学演讲者进一步提高演讲水平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演讲方式。
即兴式演讲。演讲者预先没有充分准备而临场生情动意所发表的演讲,它是一种难度最大、要求最高、效果最佳的演讲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听众的心理和需要,灵活机动,迅速调动语言的一切积极因素,以悬河之口生动的直观和形象的直接感染力,是其它各种演讲方式都无法比拟的。
X X X X X
尊 敬 的 XX , 亲  爱 的  XX  :     
    大 家 好  !             
我 是 来 自 X X 班 的 X X 同 学
。  今 天 我 要  演 讲 的  题  目  是  《》 。
正 文 ……
                       
             
    我  的  演  讲  到 此 结 束 , 谢 谢 大
演讲稿格式
标题:根据作文论点拟定
家 !
正文部分就是我们平时写的议论文。第一段引材料,提观点。第二段展开论述。
演讲词特点
第一:针对性。 第二:可讲性。
第三:鼓动性。 第四:整体性。
第五:口语性。 第六:临场性。
1856年4月14日,马克思被邀请作为流亡伦敦的外国革命人士的正式代表,出席为纪念宪章派报纸《人民报》创刊四周年而举行的宴会。他利用请他第一个讲话的机会,做了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即兴演说。
演说背景
演说背景
宪章运动与《人民报》
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人发起了宪章运动,到1848年,运动经历三次高潮均被镇压,逐渐衰落。尽管最终革命运动以失败而告终,但打击了封建专制制度,锻炼了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
《人民报》是宪章派的周报,1852年5月由革命的宪章运动的领袖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厄·琼斯在伦敦创办。《人民报》办报的目的就是希望团结和组织无产阶级,复兴宪章运动。
一切准备就绪,身为青年革命者的你此刻正在台下等待着即将第一位上台演说的革命导师马克思。这时马克思从容走上讲台上。
三、 品鉴课文
字词正音
暴露( ) 走锭纺纱( )
氛围( ) 衰颓( )
狡狯( ) 毋庸争辩( )

dìng
fēn
tuí
kuài

朗读全文,思考:
演说的时间、场合、对象分别是什么?
此次演讲的主旨是什么?
阅读思考
马克思旨在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
1856年4月14日在伦敦《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
场合
参加纪念会的欧洲群体,志同道合的革命友人。
对象
主旨
第一段
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那些革命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19世纪的秘密,本世纪革命的秘密。
自主阅读,圈画关键词,理解内涵
1848年欧洲革命,也称民族之春(Spring of Nations)或(Springtime of the Peoples),是1848—1849 年在法国、奥地利、意大利、丹麦、瑞士等欧洲各国爆发的一系列武装革命,是反对君主政体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平民与贵族间的抗争,主要是欧洲平民与自由主义学者对抗君权独裁的武装革命。这一系列革命波及范围之广,影响国家之大,可以说是欧洲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革命运动。
这次革命是欧洲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当时一方面是工业革命正在扩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欧洲已经开始进入大工业生产阶段;而政治上多数国家的工业阶层仍处于无权的地位或初掌政权。
另一方面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在欧洲不断高涨,欧洲大部分国家还处在专制统治之下,或受到其他民族的压迫;欧洲社会各方面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这样革命就无法避免了。
第一段
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那些革命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19世纪的秘密,本世纪革命的秘密。
干硬外壳
细小的裂口 和缝隙
无底深渊
汪洋大海
作用: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总结评价了1848年革命对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意义:锻炼培养了无产阶级,预示无产阶级革命的巨大威力。
外壳: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
干硬:专制的,僵化的;(顽固的君权独裁)
1848年革命反抗专制制度取得了一点点成绩,打开了一点缺口,比如动摇了各国君主与贵族体制,但收效还不大。
当时矛盾重重的社会危机和复杂的社会现象
即将到来的无产阶级革命范围广,阵势大
阅读思考
这一段话可不可以不用比喻, 把语义直接压缩成第二段话?
演讲词特点:鼓动性
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
1848年革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蕴藏的力量是强大的,它动摇了欧洲社会体制,预告无产阶级革命的到来,无产阶级革命将摧毁旧的体制。
改成第二段话,演说会显得平淡,缺少力量,不能激起人们的革命热情。
马克思的演讲旨在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但开头为何从1848年革命谈起?他是如何评价那场革命的?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背景:在欧洲,19世纪中叶是一个崇尚革命、追求革命、推动革命的时代。1848年革命是在法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是一场波澜壮阔的运动,是近代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于欧洲的影响很大。在欧洲大陆革命风暴的推动下,英国宪章运动再度掀起高潮。
在马克思发表演说的时候,那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已经过去八年之久。新的革命高潮尚未到来,无产阶级革命现在正处于低谷时期。当年的革命战友中,也有一些对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持怀疑论者。
马克思提起1848年革命,是因为那场革命的壮烈场面、浩大声势至今还深深印在听众的心中。马克思开头就将那些回忆拉至听众的眼前,以吸引观众注意,激发战友的战斗豪情,激励低迷的革命者听众。
另一方面,马克思又称它“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是要用它来和“汪洋大海”作对比,以此对照反衬即将到来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宏伟气势、重大意义。
演讲词特点:针对性、鼓动性
美国演讲专家理查德总结了即兴演讲的“四步曲”,这四步是:
第一步,喂,喂!
第二步,为啥要浪费口舌?
第三步,举例。
第四步,怎么办?
第一步:“喂,喂!” 意思是说,演讲首先要做的是唤起听众的兴趣。
理査德说:“不要平铺直叙地开始演讲:‘今天,我要讲的内容是保障行人生命安全……’
你最好这样开头:‘在上个星期四,特购的450具晶莹闪亮的棺材已运到了我们的城市……’”
在理查德所举的例子中,相比于平铺直叙,先从450具棺材说起,显然更具悬念,能引发听众的兴趣,使他们想一探究竟,认真听下去。
第二步:“为什么要费这个口舌 ”意思是说,接下去你应向听众讲明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他们为什么应该听你演讲。
还拿交通安全的问题来举例,理査德是这样讲的:“不讲交通安全,那订购的450具棺材也许在等待着我,等待着你,等待着我们的亲人。”
理査德告诉我们,交通安全不仅和演讲者有关,也和听众有关,更关系到我们的亲人,这就使听众在心灵上产生共鸣,沉浸于演讲之中。
第三步:“举例”。就是“用鲜活的事例去说明问题”。
理査德依然拿交通安全问题来论述。对于交通安全问题,你若用活生生的事例来说明那些会使人们送命的潜在因素,远比只讲干巴巴的条文要好得多。
与书面语相比,通过口语和肢体语言来表达的演讲,在讲述事例方面更有优势。在即兴演讲中, 我们要扬长避短,用例子征服听众。
第四步:“怎么办 ” 这一步是要告诉听众,你讲了这么长时间,是希望大家做些什么,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解决问题。
“怎么办”是演讲者的目的所在,所以要讲得生动一些、形象一些、具体一些,让听众一听就知道该怎么做。而不是听了半天还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那些革命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19世纪的秘密,本世纪革命的秘密。
阅读思考
为什么用“吵吵嚷嚷”“模模糊糊”来修饰那些革命?
准确地写出在无产阶级斗争过程中,各种思想流派的争论,以及在争论中思想由模糊变得清晰的过程。
文章演说结构
第一段:总结1848年革命的意义,宣布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到来。
第二段
的确,这个社会革命并不是1848年发明出来的新东西。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但是,尽管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大气把两万磅重的压力加在每一个人身上,你们可感觉得到吗?同样,欧洲社会在1848年以前也没有感觉到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的革命气氛。
“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代表工业革命先进的生产力,它们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因为生产力革命是一切生产关系革命的基础。也是由于工业革命才产生了无产阶级这一新的阶级。
“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是1848年革命的参加者,由他们发起的资产阶级革命是旧的革命,必将被无产阶级革命取代,所以说“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甚至“更危险”。
为什么说“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第二段
的确,这个社会革命并不是1848年发明出来的新东西。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但是,尽管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大气把两万磅重的压力加在每一个人身上,你们可感觉得到吗?同样,欧洲社会在1848年以前也没有感觉到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的革命气氛。
有两层意思:
一是在1848年之前英国、法国等国家发生过无产阶级革命;二是无产阶级革命不是1848年发明的,是由工业革命引起的。
前两句话说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有着自身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原因。
第二段
的确,这个社会革命并不是1848年发明出来的新东西。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但是,尽管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大气把两万磅重的压力加在每一个人身上,你们可感觉得到吗?同样,欧洲社会在1848年以前也没有感觉到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的革命气氛。
找出这一段话的两组对比,体会其内涵。
第二段·两组对比
蒸汽 电力 自动走锭纺纱机
巴尔贝斯 拉斯拜尔 布朗基
工业革命、先进生产力→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革命代表
(作用甚微)
无产阶级才是
真正的革命力量
革命气氛跟大气压类似,虽然感觉不到,但已经悄然存在,一触即发
两万磅重的压力 VS 四面八方包围的革命气氛
意义
虽然我们现在处于低谷期,但新的革命一定即将到来!
第二段
的确,这个社会革命并不是1848年发明出来的新东西。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但是,尽管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大气把两万磅重的压力加在每一个人身上,你们可感觉得到吗?同样,欧洲社会在1848年以前也没有感觉到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的革命气氛。
一句有力的反问,是唤醒,是启示,是感召。
一句反问,很有力量。
马克思预见到工业和科学的革命将带来的巨大的影响和变化,就像1848年以前没有感觉到革命氛围一样。这是马克思敏锐的感受力和深刻的洞察力。
对于在场的人,对于无产者来说,这种感受的反差,是唤醒,是启示,是感召。
文章演说结构
第一段:总结1848年革命的意义,宣布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到来。
第二段:工业和科学的革命即将带来的巨大的影响和变化,社会笼罩着革命气氛。
第三段
这里有一件可以作为我们19世纪特征的伟大事实,一件任何政党都不敢否认的事实。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这种衰颓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
文章演说结构
第一段:总结1848年革命的意义,宣布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到来。
第二段:工业和科学的革命即将带来的巨大的影响和变化,社会笼罩着革命气氛。
第三段:概述19世纪工业社会的主要矛盾,即现代工业和科学的发展与现代社会的衰颓。
第三段
这里有一件可以作为我们19世纪特征的伟大事实,一件任何政党都不敢否认的事实。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这种衰颓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
如何理解这个事实?具体如何体现?
第四段
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新发现的财富的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根源。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具有理智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
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
资本主义社会的
内在矛盾
饥饿 过度疲劳
贫困的源泉
道德败坏
成为物质奴隶
愚昧无知
现代工业和科学与现代贫困和颓衰的对抗
生产力与社会关系的对抗
工业
革命
机器
财富
技术
控制自然
科学
举例、对比
第四段
革命的经济基础
革命的时机成熟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共产党宣言》
何谓资本主义制度?
以财产私有制为基础,保护私有财产
以自由竞争为基础,尊重商品经济规律
以民主自由为基础,实行选举制
以个人主义为基础,尊重个人权利与尊严
激发了人的生命潜能和创造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管理进步,促进社会生产力,赋予个人自由与尊严
也带来了极端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带来了极端的贫富悬殊与阶层分化
“工人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劳动中则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劳动时觉得舒畅,而在劳动时就觉得不舒畅。因此,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因此,这种劳动不是满足一种需要,而只是满足劳动以外的那些需要的一种手段。劳动的异已性完全表现在: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外在的劳动,人在其中使自己外化的劳动,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折磨的劳动。最后,对工人来说,劳动的外在性表现在: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别人。”
——人民出版社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特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50页。
第四段
有些党派可能为此痛哭流涕;另一些党派可能为了要摆脱现代冲突而希望抛开现代技术;还有一些党派可能以为工业上如此巨大的进步要以政治上同样巨大的倒退来补充。
面对严重的社会矛盾,当时不同党派存在哪些不同的态度?而马克思的主张是什么呢?
悲观主义:一味痛苦,无能为力
取消主义:抵制现代技术的发展
主张开历史倒车:返回专制统治
我们知道,要使社会的新生力量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只能由新生的人来掌握它们,而这些新生的人就是工人。工人也同机器本身一样,是现代的产物。
第四段
那些使资产阶级、贵族和可怜的倒退预言家惊慌失措的现象当中,我们认出了我们的好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革命。
可是我们不会认错那个经常在这一切矛盾中出现的狡狯的精灵。
狡狯的精灵
我们的好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
用了比喻、用典的手法,选取莎士比亚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将深邃的思想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现出来。强调革命的正面意义的同时,风趣幽默,拉近了与在场的英国听众的距离,达到“会心一笑”的演说效果。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造福于劳动大众的革命
我们知道,要使社会的新生力量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只能由新生的人来掌握它们,而这些新生的人就是工人。工人也同机器本身一样,是现代的产物。
第四段
那些使资产阶级、贵族和可怜的倒退预言家惊慌失措的现象当中,我们认出了我们的好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革命。
可是我们不会认错那个经常在这一切矛盾中出现的狡狯的精灵。
面对严重的社会矛盾,需要用新生的力量来领导革命,即通过无产阶级
革命,改造社会!
第四段
英国工人是现代工业的头一个产儿。当然,他们在支援这种工业所引起的社会革命方面是不会落在最后的,这种革命意味着他们的本阶级在全世界的解放,这种革命同资本的统治和雇佣奴役制具有同样的普遍性质。我知道英国工人阶级从上一世纪中叶以来进行了多么英勇的斗争,这些斗争只是因为资产阶级历史家把它们掩盖起来和隐瞒不说才不为世人所熟悉。
以英国现代工业为例,说明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呼应前文“要使社会的新生力量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只能由新生的人来掌握它们,而这些新生的人就是工人。”无产阶级即将登上历史的舞台!
为了报复统治阶级的罪行,在中世纪的德国曾有过一种叫做“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如果某一所房子画上了一个红十字,大家就知道,这所房子的主人受到了“菲默法庭”的判决。现在,欧洲所有的房子都画上了神秘的红十字。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
第四段
引用菲默法庭的典故,形象地说明,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
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无产阶级最终会成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
演讲语言很有针对性、趣味性,以及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第四段
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
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文章演说结构
第一段:总结1848年革命的意义,宣布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到来。
第二段:工业和科学的革命即将带来的巨大的影响和变化,社会笼罩着革命气氛。
第三段:概述19世纪工业社会的主要矛盾,即现代工业和科学的发展与现代社会的衰颓
第四段:列举事实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严重矛盾,指出工人阶级才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力量。无产阶级将成为旧社会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执刑者。
总结主旨
在这篇演讲词中,马克思通过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阐述了社会革命的主要力量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资本主义灭亡的“执刑者”,无产阶级革命将最终在全世界取得胜利。
我读了六年孔夫子的书,又读了七年资本主义的书,到1918年才读马列主义。我一旦接受马列主义是历史的正确解释后,就再没有动摇过。
——毛泽东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
——习近平
自暴自弃,这是一条永远腐蚀和啃噬着心灵的毒蛇,它吸走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汁。
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科学是奥妙无穷的。
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
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以光辉的顶点。
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马克思名言
马克思在这篇演说中闪烁的深邃思想,在我们今天有什么意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高度,是否有应该重新审视的方面?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息过,只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表现为新的形态而已。当前,工人阶级必须加强队伍建设,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管理知识,以自己的先进思想带动全体人民,才能完成解放全人类的神圣历史使命。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高度去重新审视它。今天,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不再是相互对立的,科技不断创新发展,为我们提高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科学技术,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人文价值,解放更多的劳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
共产主义离我们有多远?-陈先达
  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高级阶段的共产主义社会,不是无限满足消费的高消费社会,也不是人人可以不工作就能享受一切的懒人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当然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多种需要,但共产主义对需要的满足不是无限的,而是合理的。按马克思的说法,人有两种不同性质的需要,一种是人的需要,一种是非人的需要。人的需要,是满足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道德品质的提高,符合培养共产主义新人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对社会公正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非人的需要,其本质是一种无尽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不可能满足的。越是追求满足欲望,人越是变为非人。这种人根本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新人,而是贪图享乐的纵欲者,是没有摆脱低级趣味的人。
  共产主义社会还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对立,因而也废除了把人终身束缚在旧的分工中,尤其是被束缚在自己并不乐意但仅为谋生而不得不从事的职业中。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时间可以大大缩短,自由时间大大延长,每个人都可以在最容易发挥自己的爱好、天赋和才能的领域中工作,而不必担心失业,人的潜能可以得到最有效的发挥。人不是生产的工具,而是生产的目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消除了资本主义种种社会弊病和异化现象的社会,是人可以得到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
  总之,共产主义社会是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消除少数人占有财产而多数人处于绝对或相对贫困的社会,是人对美好生活的合理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和提高的社会,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的实现,当然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需要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需要人们道德水平的极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