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北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页数在试卷下端;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答题卡)上交,本卷留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考号、科目等填涂正确。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I卷(选择题)
第I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汇总,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
1.“当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即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政权应该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继续的战争,仍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要摆脱这场战争,就必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这段文字应该出自
A.《四月提纲》 B.《火星报》
C.《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D.《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
2.1921年,列宁曾说:“内战使一切陷于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以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这种想法后来在什么政策中付诸实施
A.新经济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五年计划模式
3.一位苏俄农民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了农民对苏俄的哪一政策的不满?
A.余粮收集制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实行粮食税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1/4,法国失去了1/3,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
A.解除了欧洲对殖民地的控制 B.削弱了欧洲的经济实力
C.造成了欧洲的政治危机 D.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5.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计划经济与市场相结合
C.多种所有制并存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6.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那么,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标志性事件是
A.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B.布尔什维克党成立
C.工兵代表苏维埃建立
D.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
7.“帝国主义列强使世界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在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
B.列强实行武装干涉,殖民地国家完全失去独立
C.帝国主义列强与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差距缩小
D.列强的殖民扩张摧毁了殖民地的传统经济
8.在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中,对非洲人民造成最为严重伤害的是
A.金银掠夺
B.商品输出
C.黑奴贸易
D.香料贸易
9.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经过激烈讨价还价而达成协议,提出了臭名昭著的“有效占领”原则,成为一次“地图上作业的会议”。这一会议的影响是
A.加快了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 B.开启了亚洲殖民化发展进程
C.限制了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 D.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0.下列关于亚洲觉醒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属于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B.具有反封建反帝斗争的性质
C.革命斗争大都获胜,但不彻底
D.是世界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1.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过程中,英、美、德、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下列选项中属于德国特点的是
A.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B.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
C.三权独立平等,互相制约 D.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相互制约
12.1862年9月,美国总统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指出:“1863年1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黑奴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这一宣言
A.解决了黑人奴隶的土地问题 B.承认了黑人奴隶的公民权
C.消除了美国的黑人奴隶制度 D.成为扭转战局的重要因素
13.历史上,美国各州之间关税壁垒的存在阻碍着经济发展。如果某州为了维护自己的政府和资源而征收关税,它的邻近州就有许多诱惑去采取自由贸易制度,将更大份额的国内外贸易吸引到自己那里去。这种状况表明当时美国
A.1787年宪法存在缺陷 B.采取了贸易保护政策
C.邦联政府涣散而无力 D.尚未完成国家的统一
14.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15.一部宪法被历史学家评价为“君主派和共和派既互相斗争又互相妥协的产物”,这部宪法是
A.英国的《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16.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条件不应该包括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和市场条件
B.圈地运动的进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并扩大了国内市场
C.手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D.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更多的劳动力由农业生产转入工业生产
17.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于
A.20世纪末21世纪初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18世纪末19世纪初 D.19世纪中期
18.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结果都失败了,给后人留下的深刻教训是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没有暴露
B.工人运动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
C.工人运动缺乏政治纲领文献的引领
D.无产阶级尚未真正觉醒
19.明确提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此内容出自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0.蒸汽机与电的发明和运用,推动了社会各方面的重大变革。其中影响最直接的是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增强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C.使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D.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加大
21.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不包括
A.联邦制原则
B.三权分立原则
C.民主原则
D.民族平等原则
22.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之下,哥伦布在美洲大陆游历了一番,表示很遗憾,那里并不像马可 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据此可知
A.哥伦布找到了通往东方的航路
B.世界市场的雏形并未形成
C.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标模糊
D.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明显
23.1500年之后,大西洋突然成为最大、最多样化的贸易网络中心。欧、非、美三大洲以大西洋为中心形成了三角贸易,它给非洲带来的消极影响是
A.丧失大量精壮劳动力
B.推动社会近代化进程
C.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D.唤醒民众反殖民斗争
24.到达印度后,一位印度王公曾问达 伽马:“葡萄牙有什么?”他回答道:“有很多粮食、呢绒、铜、铁等等”,并请求王公允许他把货物从船上运下,以展示样品。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的目的之一是
A.侵占土地 B.探寻黄金 C.传播宗教 D.开拓市场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避免未来的毁灭性冲突的过程中,巴黎的外交官们制造了国际联盟。这联盟是第一个永久性的国际安全组织,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持世界的和平。应美国总统伍德罗 威尔逊的要求,联盟盟约成为巴黎和平条约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一个签约国不得不接受这一世界组织。
这一联盟的两个缺点使得它是无效的。首先,建立这个联盟的目的是通过仲裁解决国际争端,但是它没有实施决定的权利。其次,作为保卫全球和平的工具,它依赖于联合安全。联合安全的基本前提所有大国参加,却一直没有实现,原因是一些大国不属于这个联盟。美国由于拒绝接受这一组织的观点而一直没有加入。德国认为国联是战胜国的俱乐部,日本将它看成是帝国主义的工具,因而与其他一些小国在1933年离开了联盟。由于侵略埃塞俄比亚而遭受国际联盟的惩罚,意大利于1937年退出。苏联将这一联盟看作是全球资本主义的工具,于1934年加入这一联盟,却在1939年被驱逐了出去。尽管由于这一联盟在30年代无力组织侵略而导致他在1940年的终结(1946年国联正式宣布解散),但是这个联盟建立了永久国际组织模式,为后来的联合国做了示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联盟建立的目的。(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联盟所产生的影响。(6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列宁全集》
材料二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冲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分别指出这两种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举措并对此作简要评价。(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14分)
27.19世纪上半叶是英国历史上重要的“改革时代”,改革期间颁布的法案或法令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学徒健康和道德法》,该法旨在纺织业中缩短学徒的工作时间和改善他们的工作、居住条件。
1824年,英国废除禁止工人结社的法律,工人获得了公开结社的权利。
1833年,通过了新的工厂法,规定9—13岁儿童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9小时,14—18岁少年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
1834年,出台《济贫法修正案》,要求贫困劳工以工作换取救济,最终让所有劳动者通过市场竞争而生存。
1844年,议会立法,规定一切机器必须安装防护设置,不允许女工和童工在机器开动时清洗机器。
184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河道法令》,规定禁止污染任何作为公共供水水源的河流、水库。通过《煤矿法》,规定了井下作业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1848年,通过《公共卫生法》,并成立卫生部,针对贫民窟导致的流行性疾病,要求地方卫生委员会必须提供新鲜水并负责处理污水、改善居住环境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