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31 15:20:02

文档简介

2014—2015年学期
九年级(上)语文单元检测(六)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7)
l、给下列词语加点字的写拼音。(4分)
①鸿鹄( ) ②尉果笞( )广 ③社稷( ) ④唐雎( )
⑤免冠徒跣( ) ⑥度( )德量力 ⑦陟( )罚 ⑧猥( )自
2、找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并解释它的意思。(4分)
①发闾左適戍渔阳( ) ②固以怪之矣( )
③仓鹰击于殿上( ) ④自董卓已来( )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5分)
①辍耕之垄上( ) ②等死,死国可乎( )
③旦日,卒中往往语( ) ④皆刑其长吏( )
⑤谓为信然( ) ⑥此人可就见( )
⑦先主遂诣亮( ) ⑧因屏人日( )
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⑩以咨诹善道( )
4、解释下列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6分)
之:①辍耕之垄上( ) ②陈胜佐之( )
亡:①今亡亦死( ) ②且秦灭韩亡魏( )
比:①比至陈( ) ②每自比于管仲( )
谢:①长跪而谢之日( ) ②闭门谢客( )
与:①轻寡人与?( ) ②君与俱来( )
乃:①凡三往,乃见。( ) ②陈胜、吴广乃谋曰( )
5、古诗默写填空。(5分)
①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观刈麦》)(1分)
②过尽干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1分)
③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④ ,晚倦梳头。 。
(李清照《武陵春》)(2分)
6、文学常识填空(3分)
①《陈涉世家》选自西汉历史学家 的巨著《史记》,这步史书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鲁迅称它是“, , 无韵之离骚”。
②西汉末年 根据史料进行整理,按国家次序;编订出一部 体史书《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就选自该书。
③《隆中对》选自晋朝历史学家 的著作《 三国志 》。
二、阅读理解(33分j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9题。(9分)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
7、“可怜”在词中是什么意思?“可怜白发生”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3分)
8、本词在整体构思上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作简要分析。(3分)
9、辛弃疾说自己的词作为“壮词”,本词的“壮”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10-14题。(14分)
f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然故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苔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四:“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王侯奖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日:“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昊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绚蕲以东,攻铚、邯、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率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粱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粱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日:“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太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首,籍为裨将,徇下县。(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顶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2分)
①吴广素爱人 ②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③使公即恒楚将 ④是时恒楚亡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士卒多为用者/吴广为都尉 B、陈胜佐之/怅恨久之
C、广起,夺而杀尉/为坛而盟 D、且壮士不死即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画横线的句了。(6分)
①广然故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13、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0分)
文侯①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候曰:“吾与虞②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后知文侯之意,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选自《资治通鉴》1
【注】①文侯:魏国君主。②虞:古代管理幽泽的官。③中山:中山国。⑤击:文侯的儿子魏击。⑥任座:人名。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命驾将适野( ) ②韩借师于魏以伐赵。( )
③文侯应之亦然( ) ④皆朝于魏( )
15、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2分)
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
16、翻泽下列的句子。(2分)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会期哉!
17、请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内容并根据第二段的内容说说韩赵为什么会“皆朝于魏”?(4分)
三、作文(40分)
“点赞”,网络语言,来源子各大网络社区的“赞”功能。“赞”是表示赞同,通过赞功能可以让人更直观的看到大家的观点。网络上的某个内容下(比如一条贴予、一篇文章或者一条微博等)一个大拇指形状的“赞”按钮,点击一下该按钮即对该内容点赞,表明对该内容的喜爱、赞同。请以《也给自己点个赞》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可以记叙经历,也可以发表议论,抒发感情;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PAGE
2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九年级(上)语文单元检测(六)答案
【注意:根据老师的意见,为能考查学生文言文能力,本期期中考试范围定位九年级上册一、二、六单元,敬请各位老师在期中考试前完成这三个单元的教学。】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7分)
1、①hú ②chī ③jì ④jū ⑤xiǎn ⑥duó ⑦zhì ⑧wěi
2、①“適”通“谪”,被流放 ②“以”通“已”,可译为“已经”
③“仓”通“苍”深青色 ④(“已”通“以”)
3、①停止 ②同样 ③第二天 ④惩罚 ⑤确实
⑥接近,趋向 ⑦拜访 ⑧命人退避 ⑨时 ⑩询问
4、之:①去,往;②他 亡:①逃走;②使……灭亡
比:①等到; ②比较 谢:①道歉;②推辞
与:①疑问语气词,吗 ②和 乃:①才; ②于是
5、①五月人倍忙 ②斜晖脉脉水悠悠 ③燕然未勒归无计
④风住尘香花已尽 物是人非事事休
6、①司马迁 纪传 史家之绝唱 ②刘向 国别 ③陈寿
二、阅读理解(33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9题。(9分)
7、可怜:可叹。这一句在全词写的慷慨激昂情境下,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
8、本词则借梦中飞赴前线,沙场点兵的盛况与而今英雄垂暮,无所作为的现实对比,表现了收复中原的豪情及报国无门的悲愤。
9、①申大志。即醉里梦里不忘收复河山的雄心壮志。②抒悲情。全词感情基调雄志高昂,而结局又悲凉低沉,使全词情绪显得极其悲壮。③写大场景。场景描写极有气势,想象中沙场点兵与战场杀敌两个场景描写得雄伟、壮阔。(能答到一点就可以给3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10——14题。(14分)
10、①素:向来 平时 ②下:攻下,攻克 ③将:统帅,率领 ④亡:逃亡 (每词1分)
11、C(A为:被/做,担任;B之:他,代词/助词,无义;C而:连词,表顺承;D且:况且/将近。)
12、①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
②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方所制。
( 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每句3分)
13、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人。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 (意思对即可)(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0分)
14、①适:到……去。 ②师:军队③然:这样 ④朝:拜见、朝拜。
15、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
16、我(事先)与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然快乐,但怎能失约呢?【关键词“期”】
17、(1)魏文侯守信赴约
(2)因为魏文侯并没有偏帮一方,二是想办法和解韩赵矛盾,避免两国开战。
【译文】
魏文侯和群臣饮酒,兴致正高时,突降大雨,文侯命令马上备车前往近郊。左右侍从劝说:“饮酒正在兴头,天又下雨,国君要到哪里去?”文侯回答:“我事先与虞人(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乐,但怎能失约呢?”于是起身前往,亲自告诉对方,因下雨取消打猎的事。
韩国向魏国借兵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和赵国情同手足如兄弟,不能答应你。”赵国又向魏国借兵攻击韩国,魏文侯同样拒绝。韩、赵两国使者皆愤然辞去。事后,两国得知魏文侯的外交政策,都开始向魏国朝贡。自此,魏国开始强大,其他诸侯国不能跟它争锋。
三、作文(40分)
“点赞”,网络语言,来源于各大网络社区的“赞”功能。“赞”是表示赞同,通过赞功能可以让人更直观的看到大家的观点。网络上的某个内容下(比如一条贴子、一篇文章或者一条微博等)有一个大拇指形状的“赞”按钮,点击一下该按钮即对该内容点赞,表明对该内容的喜爱、赞同。请以《也给自己点个赞》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可以记叙经历,也可以发表议论,抒发感情;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