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高筑墙
广积粮
缓称王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陈纲立纪,救济斯民。
材料1 明太祖曾说:“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
材料2 (胡惟庸)独相数岁,生杀黜陟罚,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巨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 ——《明史·胡惟庸传》
根据材料,指出明太祖对宰相的基本态度是什么?他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
防范丞相专权乱政
皇帝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实现皇帝高度集权
中书省
(丞相)
百僚未起朕先起,
百僚已睡朕未睡
高度集权
奏章文书
决定如何处理
批答如何处理
(文字书写)
(决策权)
繁杂政务
+
殿阁大学士
票拟批答
文书处理
票拟
批红
内阁
内 廷
外 朝
(议政的空白地带)
皇帝怠政
潜居内廷
(王)振……掌司礼监……大臣下狱者不绝。
(宪宗时期)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
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
元朝
行省制度(行走的中书省)
军政大权
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的统治
明朝
三司互不统属,直接对朝廷负责
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承宣布政使司(民政、财政)
提刑按察使司(监察、司法)
都指挥使司(军事)
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设三司
战争、修长城、和议、互市
恢复贸易,维持和平
册封、 设奴儿干都司
巩固统治
5分钟快速阅读书本P73-74页,找出明朝治理内陆边疆和海疆的措施和结果。
无有效手段
葡萄牙获得澳门居住权
册封、设行都指挥使司,委任藏族上层
巩固统治
战争(戚继光抗倭)
东南倭患基本解除
无有效手段
荷兰占据台湾
航海家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范围 下“西洋” 到达美洲 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次数 7次 4次 1次
人数 27 800人 1 000~1 500人 160人
船数 大号宝船63艘 (共计百余艘) 17艘 4艘
(一说3艘)
船只 大小 长151.8米,宽61.6米 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米 120吨、100吨、50吨
1.郑和下西洋
(1)概况:
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时间?
西洋?
经过?
影响?
15世纪前期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郑和七下西洋。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达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目的?
积极:加强了中国与南洋的联系,宣扬了明朝的声威;
消极: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未能持续。
阶级局限,坐失良机!
阶级局限,酝酿危机!
环境失利,催生危机!
人为牟利,制造危机!
杀牛羊,备酒浆
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清军入关
扫除障碍
一统江山
涤山荡倭平海波
1.戚继光抗倭
(1)背景:
①“倭寇”:元末起,日本海盗骚扰东部沿海。
②“海禁”: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严厉禁止海外贸易,造成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造成巨大破坏。
(2)经过:
戚继光:浙江(台州九捷)、
戚继光、俞大猷:福建、广州抗倭。
(3)意义:
稳定东南沿海形势,政府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戚继光称为民族英雄。
2.西方殖民者入侵
16世纪中,葡萄牙取得在濠镜澳(澳门)的租住权
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台湾岛南部和北部,后西班牙退出
3.内陆边疆治理
①
③
②
蒙古族
女真族
藏族
修筑长城,战争、和议
封授,行都指挥使司,任用藏族上层人士
奴儿干都司,封授
1616年
努尔哈赤建金
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亡
清朝摄政王多尔衮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
顺天揭竿偃日月
明
清
明朝政治黑暗,天灾不断,农民起义蜂起,统治摇摇欲坠
1351年
元末农民起义
1368年
朱元璋建立明朝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
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大清,清朝建立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明朝灭亡、清军入关
1405—1433年
郑和下西洋
16世纪中叶
葡萄牙人获得澳门租住权
明朝建立
明朝灭亡
15世纪末16世纪初
新航路开辟 奥斯曼帝国繁荣
1519—1522年
麦哲伦环球航行
16世纪—17世纪
近代科学革命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世界文明
明朝
明朝的建立
全球史视野下的明清
课堂小结
1.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此他对中央机构做出的重大调整是( )
A.设立军机处 B.设置枢密院
C.实行一省制 D.废除丞相制度 答案:D
2.明太祖曾感叹:“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消除这一苦恼,他采取的行动是( )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正式确立内阁制度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答案:A
3.《全球通史》: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航海业以其杰出的技术和惊人的范围,明确证明了中国在世界航海业中的领先地位。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 )
A.郑和下西洋 B.吴国船队到夷洲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清军进入台湾 答案:A
4.如图表达了我们对郑和的缅怀之情。我们主要缅怀他( )
A.促进民族团结 B.取得抗倭胜利
C.完成祖国统一 D.加强中外交流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