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2014年高中数学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课时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集、交集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有关集合并集、交集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能用图示法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
3.掌握两个较简单集合的并集、交集的求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了解并集、交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2.通过对并集、交集概念的讲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能力,使学生认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3.探究数学符号化表示问题的简洁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共性存在于个性之间,“并”能够产生特殊的集体,有包容现象,小集体可合成大集体.
教学教学重点
并集、交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
并集、交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具准备
投影仪、打印好的材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些统计,符合条件的同学请举手.第一项统计:“我班45名同学中爱好数学的同学请举手”(喜欢数学的同学举起了手).
师:我们可以用集合A来表示我班45名同学中爱好数学的同学.第二项统计:请爱好物理的同学举手”(喜欢物理的同学举起了手).
师:我们可以用集合B来表示我班45名同学中爱好物理的同学.
师:第三项统计:请我班同学中爱好数学或爱好物理的同学举手(喜欢数学或喜欢物理的同学举起了手).
师:同样,我们可以用集合C来表示我班45名同学中喜欢数学或喜欢物理的同学.
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用图来表示,我们看下图(用投影仪打出).
师: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什么?
生:我班喜欢数学或喜欢物理的同学,即刚才所说的集合C.
二、讲解新课
1.并集
(问题1)师:大家说得很对,就是集合C,试问这个新集合中的元素与集合A、B的元素有何关系?
生:它的元素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
师:对!我们把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由此引入并集的概念.
(问题2)那么你能用适当的方法将AUB表示出来吗?
生:描述法:A∪B={x|x∈A或x∈B}
( http: / / www.21cnjy.com )
师:并集定义的数学表达式中“或”字的意义应引起注意,用它连接的并列成分之间不一定是互相排斥的。x∈A,或x∈B包括如下三种情况:
①x∈A,但xB;②x∈B,但xA;③x∈A,且x∈B.
由集合A中元素的互异性知,A与B的公共元素在A∪B中只出现一次,因此,A∪B是由所有至少属于A、B两者之一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例如,设A={3,5,6,8},B={4,5,7,8},则A∪B={3,4,5,6,7,8},而不是{3,5,6,8,4,5,7,8}.
(3)并集的图形表示如下所示Venn图.
例1设A=﹛4,5,6,8﹜,B=﹛3,5,7,8﹜,求AUB
例2设集合A={x|-1<x<2},集合B={x|1<x<3},求A∪B
解:A∪B={x|-1<x<2}∪{x|1<x<3}={x|-1<x<3}.
我们还可以在数轴上表示本例中的并集,如下图所示。
说明:连续的(用不等式表示的)实数集合可以用数轴上的一段封闭曲线来表示。
2.交集
(问题3)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继续考虑,A=﹛x|x是等腰三角形}B=﹛x|x是直角三角形﹜, A∪B又表示什么样的集合呢?
生:A∪B=﹛x|x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生:这样不对,应该是A∪B=﹛x|x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问题4)师:第二个学生是对的,那么第一个学生所说的集合是由什么样的元素构成的呢?
生:是由集合A和集合B中的公共元素构成的。
师:我们再看这样的集合。A=﹛2,4,6,8,10},B={3,5,8,12},C={8},集合A,B与集合C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与上面的例子一样,集合C是由那些既属于A又属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
由此引出交集的定义
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
(问题5)师:类比并集的符号表示,同学们能将A∩B表示出来吗?
生:描述法:A∩B={x|x∈A且x∈B}。
图示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
师:交集的图形表示如下所示Venn图.
图(1)表示集合A与集合B的关系是AB,此时集合A与B的公共部分就是A,即A∩B=A.
图(2)表示集合A与集合B的公共部分不是空集,但不是A,也不是B,即A∩B A,且A∩B B.
图(3)表示集合A与集合B的公共部分是空集,即A∩B=。
例3.在开始提出的问题中,A={x|x是喜爱数学的同学},B={x|x是喜爱物理的同学},求A∩B
A∩B={x|x是既喜欢数学又喜欢物理的同学}。
例4.设平面内直线L上点的集合为L,直线M上点的集合为M,试用集合的运算表示L与M的位置关系。
师:这道题是从几何上来考察集合的运算,为同学们以后学习空间打下基础。本题引入了分类讨论思想,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要注意起来。
3.补集
(问题6)师:从小学到初中,数的研究范围 ( http: / / www.21cnjy.com )逐步由自然数到正分数,再到有理数,引进无理数后,数的研究范围扩充到实数,在高中阶段,数的研究范围将进一步扩充。现在同学们考虑,方程(x-2)(x2-3)=0的解集,在有理数范围内有几个解?
生:一个解,为2。即{x∈Q|(x-2)(x2-3)=0}={2}
师:那么方程(x-2)(x2-3)=0在褛范围内的解的情况呢?
生:有三个解,2,,-,即{x∈R|(x-2)(x2-3)=0}={2,,-}
师:对,从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不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范围内研究同一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结果,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我们通常也把给定的集合作为全集。
补集:对于全集U的一个子集A,由全集U中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
记作:CUA
即:CUA={x|x∈U且x∈A}
补集的Venn图表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说明: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例5.课本11页例8
例6.课本11页例9
思考:下列关系式成立吗?
AUA=A,AU=A
A∩A=A,A∩=A
三,课堂小结
1.本节学习的数学知识:
并集与交集,补集的定义、符号表示和图形表示,会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会求给定集合在全集中的补集。.
2.本节学习的数学方法:
归纳与类比、定义法、数形结合法、分类讨论.
四、布置作业
教科书12页习题1.1 A组6,7,8,9,10.
板书设计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1)——并集、交集一、并集 例1 三、全集补集 例5 定义 例2 定义 例6 数学符号 数学符号 图示 图示二、交集 例3 定义 例4数学符号 课堂小结图示
PAGE
4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二中学2014年高中数学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第二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一、新知探究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A== B==
C= =
问:①上述问题中三个集合相等吗 为什么? .
②由此看,解方程是要注意什么? .
二、新课教学
全集和补集。(阅读课p10填空)
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 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
通常记作
补集:对于全集U的一个子集A,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 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 集,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
数学符号表示:CUA= .补集的Venn图表示:
说明: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拓展:如图:分别表示①②③④ 所表示的区域.
2补集的性质:
(1) (2) (3)
(4) A∪(A)= (5) A(A)=
三、典例探讨
例1.设 U={x是小于10的自然数},A={1,2,3} ,B={3,4,5,6},
求CUA, CUB.
画出venn图,标出全集U中在各个部分中的元素.
例 2 设 U=R,A={x|-1求 A∩B、A∪B、CU A 、CUB .
变式:分别求(,(,你发现什么规律?
例3、设全集U={2,3,a2+2a-3},A={∣2a-1∣,2},CUA={5},求实数a的值.
变式训练:已知集合A={1,3,x},B={1,x2},若B∪(CUB)=A,求x.
( http: / / www.21cnjy.com )
3.(B级)知全集U={1,2,3,4,5},若A∪B=U,A∩B≠ ,,试写出满足条件的A、B集合。
五、小结评价:
学完本课,在以下各项的后面的“( )”中,用“√”或“?”标注你是否掌握.
(1)全集的含义. ( )
(2)给定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 ( )
(3)补集的符号表示. ( )
(4)补集的性质. ( )
(5)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子集及其补集. ( )另外,你是否有其他疑问?
六、作业
1. (A级)设全集U={1,2,3,4,5,6,7},P={1,2,3,4,5},Q={3,4,5,6,7},则 等于( ).
A.{1,2} B.{3,4,5} C.{1,2,6,7} D.{1,2,3,4,5}
2. (A级)在图中,U表示全集,用A、B表出阴影部分,其中表示正确的是 ( )
A.A∪B B.A∩B
C.CU(A∩B) D.(CUA) ∩B
3. (A级)已知集合A,B均是全集U的子集,且,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A∪(CUB)=U B =U C (CUB )= D
4. (B级)设全集 U = {x | x 5,且 xN *} ,集合A = {x | x2 - 5x + q = 0} , B ={x | x2 + px +12 = 0} ,
且(C U A )U B ={1, 3, 4,5} ,求实数 p、q 的值.
5(C级)已知全集,,
= ,求集合A ,B.
U
A
B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