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8 20:2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语文园地(一)
交流平台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这些美丽的风景是如何呈现出来的呢?我们作为读者又是怎样通过作者笔下的文字去感受文中的美景呢?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交流平台”,看看你们会有什么独特的发现。
交流平台
我能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如读《观潮》,我仿佛看到了钱塘江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的样子。
泡泡提示中提到了哪些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方法一:边读边想象画面。
交流平台
例如: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可以想象“看”到的画面,仿佛此时此刻就有汹涌澎湃的浪潮向我涌来!
交流平台
我还能想象文章中描写的声音。如读《走月亮》,我似乎就听到了潺潺的溪流声、秋虫的鸣叫声……
泡泡提示中提到了哪些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方法二:边读边想象声音。
交流平台
例如:读到“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可以想象“听”到的声音,想象自己身临其境的感受虫鸣鱼跃!
交流平台
读文章,我还能闻到味道……
泡泡提示中提到了哪些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方法三:边读边想象味道。
交流平台
例如:读到“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可以想象鼻子“闻”到的果香,香甜四溢!
交流平台
同学们对理解课文还有哪些独特的见解呢?请同学们交流体会。
小结:读文章的时候,我们要一边读,一边想,把文字变成能真正被感知的画面、声音、气味,这样就能入情入境,走近作者描写的情景,深入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词句段运用
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 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 窃窃私语 鸦雀无声 悄无声息
读词语,思考上下两组词语之间有什么规律?
luó
xuān
lónɡ
chè
xiāo
以上词语都是形容声音十分大,表示十分热闹的样子。
以上词语都是形容声音很小或没有声音。
都是形容声音的词语。
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这些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词句段运用
这一组词语突出的是声音大,读它们的时候我想到了节日里大街上的景象,我想这样描绘:元宵节到了,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锣鼓喧天。有舞狮子的,扭秧歌的,猜灯谜的……歌舞声,欢呼声,震耳欲聋;烟花腾空飞起,精彩绽放,响彻云霄。
词句段运用
这一组词语描写的是很安静,甚至没有声音的场面。读它们的时候我想到了静寂的月夜,我觉得可以这样描绘:太阳落下了,不知什么时候,月亮悄无声息地升起来了,星星在低声细语地交谈着。空旷的原野鸦雀无声,偶尔传来一两声响动,想必是蛐蛐在窃窃私语。
词句段运用
你还知道其他形容声音的词语吗?
声如洪钟
振聋发聩
絮絮低语
……
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这些词语或短语,你发现了什么吗?
词句段运用
都表示时间很短
词句段运用
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绘它,再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雷雨
烟花
小狗
词句段运用
描绘“风”,可以用“霎时”“忽然”。
原本寂静的夜晚,霎时寒风骤起像一把锋利的剑在夜空里飞舞,吹打着树叶,天空中忽然发出尖厉的叫声。

描绘“烟花”,可以用“顿时”“一会儿工夫”。
“啪”的一声,天空忽然亮了起来,只见一朵五彩的烟花在空中炸开,接着一朵又一朵的烟花在夜幕下绽放,一会儿工夫原本漆黑的夜空便化为了花的海洋。
烟花
词句段运用
描绘“雷雨”,可以用“忽然”“霎时”。
闪电刚刚消逝,忽然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降,天上霎时像决了口子的河一样凶猛地往下浇。
雷雨
描绘“小狗”,可以用“过了一会儿”“一会儿工夫”。
忽然暴雨倾盆,连大树也快挡不住这豆大的雨点,过了一会儿只见树下避雨的小狗一溜烟儿地躲进了旁边停着的汽车下。
小狗
书写提示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1.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2.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认真对待每次书写,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日积月累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日积月累
作者简介:王维,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日积月累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同“寨”,指栅栏。
无人的空山,表现山的空寂清冷。


空旷的山中只能听见人说话的声音。
反衬空山之空的静寂。
yǐng
“景”同“影”,可见其光微弱且短暂。


zhài
日积月累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
以有声
反衬空寂
以光亮
反衬幽暗
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
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译 文
以动衬静
以局部衬全局
日积月累
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他以音乐家对声的感悟,画家对光的把握,诗人对语言的提炼,刻画了空谷人语、斜辉返照那一瞬间特有的寂静清幽,耐人寻味。
谢 谢 观 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