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三黑和土地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三黑和土地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8 20:3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三黑和土地
课文导入
你知道吗?解放以前,土地大都被地主占据着,农民只有极少的土地。农民祖祖辈辈都梦想有一天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让农民重新获得了宝贵的土地。走进课文,感受农民获得土地的喜悦吧。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体会“翻身人儿”的喜悦之情,以及他们和诗人对土地、家园的深切热爱、眷恋之情。
2. 反复朗读诗歌,感受诗中强烈的画面感,体会这种写法的妙处。
3. 把握诗歌特有的乡土特色,赏析其朴素自然、平白如话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浓浓的诗意。
4. 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现代著名诗人。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二人”。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
资料链接
本文选自《苏金伞诗选》,略有改动。苏金伞从小生长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作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晚年对乡土的回忆,几乎触处皆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后进行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使广大农民成为土地的真正主人。本诗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现代诗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
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蝈 蝈



我会认
急切希望(实现某事);巴不得。
【恨不得】
【土疙瘩】
土结成的块状物。
【耙】
用耙子平整土地或聚拢、散开柴草、谷物等。
【顺溜】
通畅顺当;没有阻拦。
①(事物结构)不紧密;(精神)不集中。②关系不密切。③(制度、纪律等)执行不严格。本文指土壤疏松。
【松散】
【荞麦】
一种草本植物,籽实磨成粉供食用。
【白霎霎】
形容很白。
【蝈蝈儿】
一种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善于跳跃。
【蹚】
从浅水里走过去,也指从雪地、草地等走过去。
呼唤。
【招呼】
【公粮】
农业生产者或农业生产单位每年缴纳给国家的作为农业税的粮食。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已全面取消农业税,不再缴纳公粮。
【翻身】
比喻从受压迫、受剥削的情况下解放出来。
三黑将土地看得如生命一般珍贵。因为土地上有自己的苦与乐,有自己的现在,更有自己明天的幸福生活。拥有了自己的土地,三黑无比兴奋。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作,他将整个生命投进土地,相信自己的生活会越来越好,他将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幸福。
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朗读诗歌,思考: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是咸是甜,/自己先来尝一尝。
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看温暖不温暖,/合适不合适。
朗读句子: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一躺。
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现在/蝈蝈儿就在自己地里叫,/他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快去逮吧,你听,叫得多好!”
小时候因为逮蝈蝈儿,/常常挨骂,/爹娘骂:不好好拾柴火。/地主骂:蹚坏了他的庄稼。
“甜”是这首诗的中心,诗歌从头到尾都体现了这一点。诗歌第一部分总写农民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甜”;第二部分写三黑的劳作虽苦但心里“甜”;第三部分通过今昔对比,让人感觉到如今生活的“甜”;第四部分写三黑的两个打算,前途光明,怎能不让人感觉到“甜”呢?
诗歌最后一小节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这一小节收束了全诗,一句“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揭示了诗歌情感的源头,读来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感同身受之心。三黑一边辛勤地劳动,一边还笑嘻嘻、嘴合不上,足见翻身人儿的喜悦之感。最后一句一个“更”字,尽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希望,以蝈蝈儿的叫声收尾,平添诗意,余味悠长。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也是人类宝贵的财富,我们要珍爱土地带给我们的温饱和幸福,要热爱土地,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这篇课文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塑造了三黑这一因获得了自己的土地而勤劳耕作,憧憬美好生活的农民形象,表达了翻身的农民的无比喜悦之情和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的感情。
主题思想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