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内能 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文档属性

名称 13.2内能 教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7-18 21:2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内能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说出影响内能的因素;
(2)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2.科学思维
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教学难点: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举出相关事例
三、教学分析
物体的内能”是初中物理热学部分的核心内容。教材为建立内能的概念,应用“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和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的知识与机械能中的动能和势能作类比,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是通过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具体事例,得出物体的内能与质量、温度等因素有关。本课例围绕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创造性的设计实验,应用自制教具,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分组合作,得出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热量的概念则是从热传递,逐渐延伸并建立起来。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首先来做一个小实验,在每位同学的课桌上放有一根橡皮筋,(通过屏幕用图片的形式示范过程)请同学们先让橡皮筋与嘴唇接触,感受橡皮筋的温度,然后用手快速将橡皮筋拉开,同时将橡皮筋放到嘴唇上,感受橡皮筋的温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新课讲解
老师手里有一杯水,我现在把这杯水举高,并将水倒入低处的杯子中,(学
生观察),请同学们思考,水在从高处向低处流动的过程中,具有什么能?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被举高时具有重力势能。这杯水是由分子组成的,根据分子动理论我们知道,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隔,而且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请同学们讨论:
1.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具有动能?
2.分子之间是否具有势能呢?
一、内能(板书)
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以及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师:这里有三杯水,甲与乙相比,谁的内能大?乙与丙相比谁的内能大?
甲与乙水的质量相同,乙杯水的温度高,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就越大,而分子动能是内能的一部分,所以内能越大。
师:如果体积变化不大,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所以,可以用物体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其内能是否发生了变化。师:乙与丙相比谁的内能大?
生:乙与丙相比,丙的内能大。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含有的分子数就越多,那么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就大,所以物体内能就大。
环节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在作业布置环节,完成课后第三题。
(二)作业
1、基础性作业:
(1)完成教材第 10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练习。
(2)阅读教材第 10页“科学世界——地球的温室效应”。
2、拓展性作业:尝试将铁丝升温,至少四种方法
(三)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