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二学习主题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提技能一课一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二学习主题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提技能一课一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01 21:57:25

文档简介

提技能·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犬戎之乱后的镐京残破狼藉,而且靠近西戎,于是新继位的周平王决定迁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开始了,春秋时期开始于 (  )
A.公元前475年 B.公元前476年
C.公元前771年 D.公元前770年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标志着我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
2.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朝齐却有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
A.鲁国定期向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天子依附于诸侯
D.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
【解析】选D。西周实行分封制时,规定诸侯必须 ( http: / / www.21cnjy.com )承担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典礼仪式,贡献财宝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等义务。但从题干中材料提供的信息来看,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故选D。
3.与其他历史时期相比,春秋时期最主要的社会面貌用下列哪个词汇来概括最为恰当 (  )
A.争霸 B.伐虐 C.分封 D.变法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与归纳能力。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几个大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乘机争霸,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最主要的社会面貌。
4.《一匡天下齐桓公》再现了两千多年前风云际会、春秋争霸的历史盛卷。其中齐桓公首霸地位得到正式承认的是 (  )
A.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B.任用管仲为相
C.组建强大的军队
D.周天子派代表参加齐桓公召集的诸侯会盟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A、B、C是齐桓公称霸的原因;D是称霸的标志。
【拓展延伸】春秋霸主给我们的启示——富国强兵的关键
齐桓公:任用贤能,革新强国——革新;
晋文公:遵守诺言,跃居霸主——诚信;
楚庄王:改过自新,问鼎中原——努力;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雪耻复国——毅力。
5.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战火连天。春秋霸王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公元前7世纪后期,通过城濮大战,成为中原霸主的是 (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宋襄公 D.楚庄王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城濮大战,晋国打败楚国,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6.通过一些成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下列成语反映的史实与楚庄王参与争霸的历史有关的是 (  )
①退避三舍 ②问鼎中原
③一鸣惊人 ④反戈一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了解历史故事的能力。退避三舍—晋文公,问鼎中原-楚庄王,一鸣惊人—楚庄王,反戈一击与商朝灭亡的历史有关。故选C。
7.春秋末期,吴王阖闾称霸中原,这得益于他重用了著名军事家 (  )
A.管仲 B.孙武 C.孙膑 D.伍子胥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回顾所学知识可知:吴王阖闾任用孙武为将军,实力更加强大,进攻楚国五战五胜,直捣其都城。
8.品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联中成语“卧薪尝胆”源于春秋时期哪一个霸主的典故 (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吴王阖闾 D.越王勾践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吴国大败越国后,越王勾践忍辱负重,致力于越国力量的恢复和发展,最终打败了吴国。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材料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材料一中“桓公”是哪国诸侯?该国与材料二中的哪一字母对应?
(2)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桓公”以霸主身份在何地大会诸侯?该地与材料二中的哪一字母对应?
(3)吴王阖闾打败了哪一国确立了霸主地位?该国与材料二中的哪一字母对应?
(4)材料一、二反映的内容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为何会出现诸侯“一匡天下”的现象?
(5)从“桓公”和吴王阖闾得以称霸的事件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解析】第(1)(2)(3)题考查齐桓公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吴王阖闾的称霸情况,考查识记和识图能力。第(4)题第二问考查春秋纷争的原因。第(5)题,两国都是通过任用贤才、实行改革、壮大军队,实现富国强兵,得以称霸,应围绕这一主题谈启示。
答案:(1)①齐。②A。
(2)①管仲辅佐齐桓公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尊王攘夷”,发展齐国实力。②葵丘。③B。
(3)①楚国。②C。
(4)①时期:春秋时期。
②因为王权衰落,周王面临统治危机,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5)启示:一个国家要抓住机遇,实行改革,实现富国强兵,改革是强大的根本,而尊重知识和人才是强盛的必要条件。提技能·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2014·汕尾学业考)制作年代标 ( http: / / www.21cnjy.com )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东周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识记能力。约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
2.“哪吒”和“二郎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中国小朋友很喜欢的两位神话人物,在《封神榜》电视剧中,他们帮助一位英明的君王打败了商朝的暴君,建立了西周。这位君王是 (  )
A.大禹 B.商汤 C.周武王 D.周幽王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武王伐纣,灭商建周。
【拓展延伸】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1)夏桀、商纣的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和反抗。
(2)商汤和周武王能够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部落,抓住时机一举取胜。
(3)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人心,最终结束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
3.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城市。周武王灭商后,就在今陕西西安西定都,当时都城叫 (  )
A.镐京 B.长安 C.阳城 D.洛邑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约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定都镐京,镐京位于今陕西西安西。
4.(2011·南充中考)西周诸侯的产生方式是 (  )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为控制全国广大的地区,西周实行分封制,封国的统治者叫诸侯。
【拓展延伸】西周的礼乐制度:西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礼乐制度就是等级制度,是用作统治人民和巩固贵族内部关系的一种手段。目的在于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和加强统治的作用。当时许多经济和政治上的典章制度,常常贯串在各种礼的举行中,依靠各种礼的举行来加以确立和维护。到春秋后期,就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附:西周礼乐制度等级表)
等级 乐队 乐舞
王 四面 八佾
诸侯 三面(缺北面) 六佾
卿大夫 二面(缺北和东) 四佾
士 一面(只有南面) 二佾
5.《荀子》一书中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  )
A.周王的亲族 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姻亲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周武王叫姬发,姬姓封国占封国的一大半,进一步说明了西周推行分封制的原因,意在进一步巩固姬姓的统治。
6.如下图,镐京与卫的关系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王都与封国都邑 B.均为封国都邑
C.王都与王都 D.部落与部落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封制的理解。镐京是西周的都城,卫是西周的封国,两者应是王都与封国都邑的关系。
7.宜侯夨(cè)簋(g ( http: / / www.21cnjy.com )uǐ)(下图)是目前国内唯一明确记载西周分封制的青铜器,记载了周康王册封夨为宜侯的情景。下面与它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宜侯
B.宜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纳贡
C.宜侯必须带兵随从天子作战,定期朝觐天子
D.宜侯没有统治权
【解析】选D。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通过所学可知,A是分封的内容,B、C是受封者向周王承担的义务。受封的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享有统治权,故D错误。
8.西周统治末期,所面临的矛盾有 (  )
①阶级矛盾 ②民族矛盾
③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④国与国之间的矛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西周末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都尖锐起来。
9.从夏、商、西周衰亡之中,我们得到的历史教训是 (  )
A.发展经济,提高国力
B.建设军队,保疆固土
C.社会改革,增强活力
D.勤政爱民,和谐社会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归纳能力。夏、商、西周的灭亡都是由于统治者残暴,激化社会矛盾所致,给后人留下的历史教训是统治者要勤政爱民,构建和谐社会。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原文大意:将同姓子弟亲属封为地方诸侯国,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
——《左传》
材料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2)材料一说明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二,写出下列内容:
①武王伐纣的地点(A):       
②西周都城(B):          
③主要封国:a.   b.   c.    d.   
(4)封国的统治者叫什么?他们应对周王尽哪些义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1)题,由材料一中的“封建亲戚”和材料二图例中的“封国都邑”,可看出是西周的分封制。第(2)题,由材料一中的“以藩屏周”可看出是为了控制全国,加强统治。第(3)题,考查识图能力。第(4)题,考查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
答案:(1)西周实行分封制。
(2)巩固和加强周朝对全国的统治。
(3)①牧野 ②镐京 ③a.齐 b.鲁 c.晋 d.燕
(4)封国的统治者叫国君或诸侯。
他们必须承担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典礼仪式,贡献财宝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等义务。提技能·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2014·扬州中考)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这一年属于公元前 (  )
A.20世纪前期 B.20世纪后期
C.21世纪前期 D.21世纪后期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纪的计算能力。世纪的计算方法为:百位数字加1。故公元前2070年为21世纪。而公元前某世纪70年代应为该世纪的前期。故选C。
【拓展延伸】国家的产生:国家机构的建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早期国家建立的重要标志。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国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在奴隶社会,奴隶和奴隶主是两个最基本的阶级。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2.“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歌曲《国家》的歌词。我国古代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  )
A.黄炎部落在涿鹿打败蚩尤
B.夏王朝的建立
C.“禅让”制的实行
D.制定历法,称“夏历”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古代国家的产生。
3.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是从夏朝开始的,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它始于 (  )
A.禹传位给伯益 B.禹传子
C.舜传位给禹 D.商汤灭夏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4.“嫦娥奔月”(如右图)是发生在我国夏朝的神话传说。那么,夏朝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多少年 (  )
A.200多年
B.300多年
C.400多年
D.500多年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夏朝约建于公元前2070年,亡于约公元前1600年,前后存在了大约400多年。
5.他文采出众,武艺超群,遗憾的是:他把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在暴虐、享乐上,以人当坐骑,其暴虐激起人民的不满。他是 (  )
A.夏禹    B.夏启    C.夏桀    D.成汤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暴虐”“以人当坐骑”等,便可推知此人为夏桀。
6.《尚书·序》载汤“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此事件发生在 (  )
A.约公元前2070年 B.约公元前1600年
C.约公元前1046年 D.公元前771年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的“鸣条”“汤”可知: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成汤伐夏桀,双方大战于鸣条。
7.安阳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图一反映了商朝的制陶业十分发达
B.图二反映了商朝的玉器制造业十分发达
C.图三表明安阳曾经是商朝统治的中心
D.上述三幅图支持了安阳是我国著名古都的观点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识图理解能力。图一是安阳出土的青铜鼎,反映了商朝发达的青铜制造业,而不是制陶业。图二是商代的玉人,反映的是商代的玉器制造业。图三是殷墟博物苑。殷墟是商代都城的遗迹,位于今河南安阳西北。安阳是中国著名古都之一。故选A。
8.下列对商朝经济的发展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农业生产的规模已相当大
B.种植的粮食作物有粟、黍、稻、麦等
C.畜牧业发达,饲养有马、牛、羊、猪等
D.采集和渔猎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商朝经济有了很大发展。A、B、C三项内容就是其表现。D项反映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
9.他颇有军事才能,曾派兵屡败东方部族,把商文化传播到了淮河和长江下游一带。但他极端荒淫残暴,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是 (  )
A.禹 B.桀
C.成汤 D.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由题干中的“商”“残暴”“最后一个王”等信息可知是商纣王。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禹即位后,先推荐皋陶辅政。皋陶早死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举伯益辅助。后禹死,伯益即位,但由于伯益的威望和权力都不及禹子启,“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夏传至桀时,延续400多年的夏朝终为汤所灭。
(1)“禹即位”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启即位后,首领位置更替的方式有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商人起自黄河下游济、泗之间,迁徙于今山东、河南境内,A迁都B,整理内政,促使国家出现安定强盛的局面。武丁时,商朝势力范围达到极盛。
(2)写出材料二中A、B两处的内容。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用图示法表示商朝极盛时的势力范围。
(4)商朝时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你能列举一例说明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第(1)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考查夏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的更替。第(2)、(4)题,考查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第(3)题,可用“十字法”表示商朝疆域四至。
答案:(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A:盘庚。B:殷。
(3)
( http: / / www.21cnjy.com )
(4)农业生产的规模已相当大,种植的粮食作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粟、黍、稻、麦等。畜牧业发达,饲养马、牛、羊、猪、犬、鸡等家畜家禽。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已很发达。商业也发展到一定水平,交易时以海贝、骨贝、玉贝和铜贝等作货币。(任选一例即可)提技能·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生产工具反映了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下列生产工具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解析】选C。打制石器在山顶洞人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普遍使用,从河姆渡原始居民开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西周时期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普遍使用。故选C。
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
A.铁制工具和牛耕的推广 B.个体小农的出现
C.百家争鸣的影响 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实行变法改革。
【概念链接】牛耕:原来中原地区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称为耒耜的脚踏耕具,耕作的人用手把着耒耜的柄,用脚踏着刃部,把锋刃刺入土中,向外挑拨,才能把一块土掘起来。耕地就是把土一块一块地挨次掘起来,耕作的人需要掘一块,退一步。这种后退间歇的耕地方法,用力多而效果差。传说早在商代就用牛驾车,到了春秋时期,牛耕已经使用则是毫无疑问的。这样耕地就变为连续向前,用力少而效果好,这是耕作技术的一次重要改革。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开始于东方,商鞅变法后,秦国后来居上,也普遍使用牛耕。商鞅为了重视农业,规定:“盗马者死,盗牛者加(伽)。”
3.在群雄逐鹿,山河日变的“大争之世”,在英雄辈出的战国时代,华夏大地的西陲正经历着一场亘古未有的“社会变革”。导演商鞅变法的君主是
 (  )
A.齐桓公 B.楚庄王 C.秦孝公 D.秦穆公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故选C。
4.2014年被称为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美国《时代》周刊将这定义为中国的“历史性转折”年。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通过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的是 (  )
A.秦国 B.齐国 C.燕国 D.赵国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对商鞅评 ( http: / / www.21cnjy.com )价很高,说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可以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彻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商鞅变法的内容中,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措施有 (  )
①改革土地制度 ②推行县制
③奖励军功 ④重农抑商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而②③属于政治、军事方面的内容。
【拓展延伸】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春 ( http: / / www.21cnjy.com )秋期间,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大量的旷土隙田逐渐得到垦辟。一些奴隶主尽量驱使奴隶从事荒田的开垦,使耕地面积急剧增加,私田大量出现。“公田”是不能买卖的,公田属于代表奴隶主国家的周王所有,私田却真正是私有财产。“公田”是要给“公家”缴纳一定赋税的,私田在开始时却不用上税。与此同时,贵族还企图在公田上确立自己的私有权。这说明周天子对土地的最高支配权已经丧失,土地王有的概念已不起作用,土地私有权得到事实上的承认。
6.(2013·汕尾学业考)某校 ( http: / / www.21cnjy.com )七年级一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课本剧: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
A.小华:出身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
B.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C.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
D.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商鞅变法规定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所以爵位保持世袭,不符合史实。
7.商鞅变法中对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有直接影响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  )
A.推行县制 B.奖励生产
C.奖励军功 D.承认土地私有
【解析】选A。题干中的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效信息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推行县制的内容有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而B、C、D三项与地方行政管理无关。
8.战国时期的各国改革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为显著。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
A.获得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D.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愿望
【解析】选C。战国时期各国的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是新兴地主阶级经济上强大之后的必然要求,商鞅变法取得成功是顺应这一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商鞅死后,其变法措施仍继续推行。因此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三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
秦军战绩 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败北
58次 3次 4次
——栗劲《秦律通论》
(1)材料一这句话是谁说的?表明他什么思想?
(2)材料二所反映的内容与他的哪两项变法措施相对应?其中哪一条变法措施对秦国新制度的确立和巩固具有重要作用?
(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
【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商君”可知是商鞅。“不法其故”“不循其礼”比较明确地说明了商鞅根据时代的变化和需要进行改革的思想。第(2)题,图一是劳动者在掘开土地上的旧疆界,图二是人民的耕作场面。两幅图片分别对应了改革土地制度和重农抑商两项措施。其中的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了土地国有制,承认了私人的土地所有权,这就是旧制度的废除,新制度的确立。第(3)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材料二是制度的变化和经济的变化,由材料三可明显看出秦军战斗力的变化。
答案:(1)商鞅。根据时代变化和需要,进行改革、变法的思想。
(2)图一:改革土地制度,图二:重农抑商。改革土地制度。
(3)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提技能·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战国时期是指 (  )
A.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
B.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
C.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D.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历史时期,战国起止时间为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有一个国家,既是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又在春秋时期首先称霸,还是战国七雄之一,这个国家是 (  )
A.齐国 B.秦国 C.楚国 D.赵国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由题干中的“春秋时期首先称霸”可知是齐国。
3.小明观察了《春秋列国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有一个诸侯国曾经是春秋时期的霸主,而在战国形势图上却找不到,该诸侯国是 (  )
A.晋 B.齐 C.楚 D.秦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知识的能力。春秋时期晋文公曾是霸主,后韩赵魏三家分晋,形成了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
4.战国时期,都城分别在今湖北荆州和北京的是 (  )
①齐 ②楚 ③韩 ④燕 ⑤赵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⑤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楚国都城郢在今湖北荆州市江陵区。燕国都城蓟在今北京西南。故选C。
5.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仍,各国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断挑起战争,下列哪些战役属于战国时期 (  )
①城濮之战 ②牧野之战
③“围魏救赵”之战 ④长平之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比较能力。①发生在春秋时期,②发生于商朝末年,③④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故选C项。
【拓展延伸】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频繁: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比春秋时期更激烈、更频繁,规模也更大。各大国都拥有雄厚的武装力量,秦楚两国各有步兵百万,车千乘,骑万匹;赵、齐、燕各有步兵数十万;韩国兵力最弱,也有步兵三十万。作战时常常动员兵力数十万。一次战役,被斩首的士兵常达数万甚至数十万。春秋时作战都用兵车,战败一方的车阵一乱,就很难整顿,所以几次大战都是一天之内分胜负。战国时步兵、骑兵成为主要兵种,野战和包围战代替了车阵作战,战争也“旷日持久”,有时长达三年五年。为了防备敌人的进攻,各国边境修筑了大规模的防御工程,其中比较长的称为长城。
6.下列人物中,生活在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是 (  )
A.孙武 B.孙膑 C.张仪 D.苏秦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孙武是春秋末期齐国人,辅佐吴王阖闾称霸。张仪和苏秦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
7.“可怜赵军作坑魂,自此群雄不敢西。”这句话说的是 (  )
A.城濮之战 B.邲之战
C.围魏救赵 D.长平之战
【解析】选D。长平之战,秦军坑杀赵军40余万人,自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的进攻。
8.战国后期,通过发动一系列大规模战役,力量日益壮大起来的诸侯国是
 (  )
A.楚国 B.秦国
C.燕国 D.赵国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战国中后期,秦国力量日益强大,对东方六国构成严重威胁。
【拓展延伸】对春秋战国争霸称雄战争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评价:战争的血腥性,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造成了社会的长期动荡。但是,在战争中,诸侯国为增强国力进行改革,使其统治下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经济得以发展。同时在客观上也削弱了旧贵族的势力,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发展,代表不同阶级和势力的文化也蓬勃发展起来。战争使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战争的频繁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形成统一的趋势,为后来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非选择题
9.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根据上图的编号顺序填写战国七雄的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战国时期战争频繁激烈,其作战的兵种和制作兵器的金属发生了什么变化?战国时期的战争与春秋时期的战争在目的上有何不同?
(3)战国时期的外交关系也错综复杂,其表现是什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和识记能力,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答案:(1)①齐 ②楚 ③秦 ④燕 ⑤赵 ⑥魏 ⑦韩
(2)①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铁兵器出现。
②春秋时期是以“争霸”为目的,战国时期是以“兼并”、统一中国为目的。
(3)合纵与连横之争是其主要表现。练真题·素能提升
1.(2013·福州中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所以A正确。
2.(2013·长沙中考)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种姓制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禹的儿子启继承禹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故选B。
3.(2013·海南中考)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  )
A.炎黄战蚩尤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春秋争霸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由题干信息“公元前1046年”“商朝灭亡”“西周建立”等可判断与之相关的史实是牧野之战。
4.(2013·宜昌中考)《诗经·卫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  )
A.牧野之战 B.春秋争霸
C.楚汉之争 D.官渡之战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由题干材料中“齐桓公”“卫国”“尊王攘夷”等信息,可判断材料反映了春秋争霸的史实。
5.(2013·南平中考)2013年3月,下图文物于河南新郑市郑韩故城古墓出土,距今已有2 300多年。它可以见证 (  )
A.战国的刀光剑影 B.魏晋的舞榭风流
C.南朝的血雨腥风 D.隋唐的鼓角争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国时期,战事连年,干戈不息,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彼此征杀,成为这个时代的特色,题干武器象征着战争的频繁,可得出A正确。
6.(2014·福州中考)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保证皇帝权威和朝廷政令推行,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 (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制
D.大兴文字狱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封建专制思想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解和辨析能力。汉武帝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统治措施;科举制创立于隋朝;清朝时期文字狱最为严重。
7.(2013·兰州中考)“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为它的开辟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
A.鉴真 B.张骞
C.郑和 D.玄奘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分析能力。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东西方交流的通道,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了突出贡献。鉴真东渡日本,郑和下西洋,玄奘西行天竺,他们都生活在“丝绸之路”开通后的时代。
【拓展延伸】中外交流是促进文化繁荣、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进步和社会文明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只有经济、文化先进发达,才能对国外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有所得益,有所进步。国家和民族不论大小强弱,均有所发展。
8.(2013·泰安学业考)有史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从哪一位皇帝开始 (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9.(2014·德州学业考)当代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研究者在评价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那么,这一“主轴”的起点是 (  )
A.秦朝的咸阳 B.西汉的长安
C.东汉的洛阳 D.宋朝的东京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路线的把 ( http: / / www.21cnjy.com )握。联系所学知识,西汉时期张骞通西域沟通了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西汉都城长安出发向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西汉都城长安是这条线路的起点。
10.(2012·聊城学业考)阅读下列材料: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商君”是谁?
(2)“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和“决裂阡陌”各指什么?
(3)“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
【解析】本题以商鞅变法为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第(1)题在审题时要抓住“商君”,结合材料的出处等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可以得出是商鞅。第(2)题审题时要抓住“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和“决裂阡陌”,链接所学的商鞅变法的内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3)题审题时要抓住“教民耕战”,然后回顾变法的内容,找出与“耕战”有关条款回答即可,第二问考查的是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商君”:商鞅(公孙鞅、卫鞅)。
(2)“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统一度量衡(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决裂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
(3)措施:奖励生产(奖 ( http: / / www.21cnjy.com )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军功(按军功封爵)。作用:激发生产者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军队战斗力,削弱贵族世袭特权,富国强兵,为兼并六国打下坚实基础。
11.(2013·济南学业考)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帝王,对秦始皇的功过是非,历来众说纷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时有人称赞秦始皇:“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不及。”
(1)依据材料一,请你谈谈秦朝人“称赞”秦始皇的理由。
材料二 汉代时有人这样评价秦始皇:“秦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贪狼暴虐……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逃跑)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天下坏也”(坏:大乱,人民起义)。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归纳汉代人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分析能力。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查了与秦朝统一和秦始皇相关的历史知识。在读懂材料一的基础上,结合秦始皇的成就,对秦朝人称赞秦始皇的理由不难做答;从材料二中即可找出汉代人对秦始皇的评价,利用材料概括归纳即可;在此基础上即可总结归纳最后一题的答案,由此看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结合其活动客观全面,用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地去分析概括,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答案:(1)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秦始皇实行暴政,导致人民起义、秦亡。
(3)把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评价;全面、辩证、客观地评价;一分为二地评价等。